“产生流通?”
张亮瞳孔猛地一缩,这一借一还之间,自古以来便有因为友谊,亲情什么的借钱关系,那么还钱者既然是承了情谊,就要多给一些钱币,或者其他的代价
这其中不就是货币的流动吗,可这流动对于这两人……
“借还者之间的流通是有了,可臣不明白,这对于您所说的有何增益?又是如何成为大唐主要经济来源?”
张亮提出了自己的疑惑
“你已经说出了重点,我也不过是一个含糊的想法,需要你我一起将其完善,目前所说看似只有借还者之间流通了,可若是我用借来的钱,买了一个宝物,赚了一大笔钱,那么,算不算是你的原本不流动的十枚金币,因为借贷的原因,带动了这一大笔钱财的流动?”
贺翎缓缓说道,这是个复杂的结构流通,对自己来说是复杂的,可能自己对于经济流通并不敏感和专精吧
张亮就不一样了,敏感的很,尤其是沾了钱的事情,脑子早就挂上了五档冲上高速了
“微臣明白了,原本存在我这的十枚金币,是一个不会创造任何价值和流通的物品,可若是暂时交给有用之人,那么可能就会带动许多的交易事情,产生更多的价值!”
果然,一点就通,张亮这管理财产的功夫,怕是比较橙品内政名士都不逞多让了
贺翎点点头
张亮说完这句话,就陷入了沉思,眼睛滴溜溜的转着:
“既然借钱者利用这笔钱解决了燃眉之急,又能够赚到或带动不少钱财,这对于被借者来说是不公平的,自己没有利用这笔钱赚到更多的钱,眼看着别人赚了大钱,心里怎么都过不去
这样会导致大家都不愿意去借钱,陷入新的死滩之中,所以想要推动借钱关系,必须要建立双方受益的状态,而且因为借钱多少产生的效益未知,所以这种受益最好是提前声明……”
听着口中念念有词的张亮,贺翎下巴都惊呆了,这才说了几句,大概的借贷关系就给理的清清楚楚了,若是张亮在现代,随便放到一个经济学院,怕都是个天才,他可没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居然都能想通这些……
不过,几千年的知识代沟和看法,实在是太大了,张亮是不可能自己就把银行的模式给想的清清楚楚,借贷这方面的漏洞,规则,也是十分缜密和复杂的
贺翎时不时的给他旁敲侧击两下,引导他不断的完善借贷关系,古代人的思想还是太保守了,又或是贺翎知道银行的可行性,所以能够放开手做,而张亮还有些犹豫
不知为何,贺翎突然想起了历史课本上的那个想法独特,脑洞大开又促进了当代历史各方面发展的皇帝—王莽,堪称穿越者的存在
王莽的思想就开放先进多了,居然实行土地国有制,废除奴隶制,知道得人心者得天下就不说了,他还发明了游标卡尺,简直跟现代的尺子刻度差不多,又重视发明创造~
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位距离现代两千多年前的一个封建社会中的帝王,能够想到的想法~
不提这些,自己还是要帮张亮大开他的想法和眼界,把这种借贷关系从两人,扩展到多人,再扩展到整个学院和天下!
再初步给他确定银行的想法,这个借贷关系,必须要用银行的方式集中管理,才不会出现失控的信任危机,而且目前的大唐在学院中实行这种借贷还是有实力能够做到的,富家子弟,什么名门望族的,只要贺翎对付不了的存在,都不给贷款就是了
能够对付的,签了字条,按照他的资产,潜力,或者是家族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决定能够贷款的额度和归还时间
时光如梭,尤其是探讨问题的时候,更是流落的飞快
经过数日的商量之后,贺翎总算和张亮确认了大唐借贷银行的初步实行,为了得到朝廷支持,贺翎还需要写一篇为了天下玩家和寒门学子大义凛然的控诉书,然后直接在学院进行试点,到时候利用卢植老先生和蔡邕老先生的震慑力,通知那些学子,共同呼吁呼吁,这可就十有八九落定了!
张亮的想法落定,那么就是历史上的第一个银行了,之后再逐步暗示和提醒他,开设其他业务,那就更好办了,存储利息,活期储存,然后再加上改变现在大家动不动就用金块,银块,玛瑙,各地奇怪货币的汇兑,银行才能够获得更大市场的推广,当然了这一切都需要一个强大的支撑,还必须是大唐镇
一切的一切都需要逐步慢慢实现,步子太大,王莽就是前车之鉴
那个堪称穿越者的王莽……
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是新朝皇帝王莽为缓和西汉末年日益加剧的社会矛盾,而采取的一系列新的措施的“托古改制”。包括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商业改革和官名县名改革。
初始元年(8年),在王莽接受孺子婴(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作为新朝都城,王莽开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新朝建立后,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
王莽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屡次改变币制,更改官制与官名。并且,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还把盐、铁、酒、币制、山林川泽收归国有。将耕地重新分配,又废止奴隶制度,建立五均赊贷(贷款制度)、六筦政策,以公权力平衡物价,防止商人剥削,增加国库收入。而刑罚、礼仪、田宅车服等仪式,也不停回复到西周时代的周礼模式。
但王莽的改制不仅未能挽救西汉末年的社会危机,反而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由于政策多迂通不合实情处,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朝令夕改,使百姓官吏不知所从,不断引起天下各贵族和平民的不满。
到了天凤四年(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四起,各地农民纷起,形成赤眉、绿林大规模的反抗。从而导致新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