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把元稹的第一个女人放下,来个倒序。
地方小人物出身的元稹,想要在仕途有所作为,必须得依附权贵才能保证升迁之路来的顺畅。
时任洛阳韦夏卿有个女儿韦丛,据说长相非常漂亮。其实漂亮不漂亮的对于当时的元稹还在其次,关键是能跟韦家搭上关系,无疑是攀上了高枝。
不过元稹对这个妻子应该还是非常不错的,可惜的是,仅仅二十七岁的韦丛就去世了,留下元稹的一片思念。
想念归想念,年轻小伙子身边没有美女怎么能行呢?更何况出差在外,干点啥的他也方便不是。
调到蜀地做官,跟一位叫薛涛的歌伎,展开了一段情感纠葛。只不过一来薛涛年龄比元稹大了十几岁,难免有人老珠黄的审美疲劳。所以薛涛虽然有才气,但随着元稹的工作调动,这段感情也就没了下文。据说失落的薛涛自从元稹走后,就做了道姑,可见也是位痴情人啊。
元稹由蜀地回京,路过华州时候,晚上要住宾馆呀,本着先到先得的原则,元稹选了间上房。
看古装电视电影经常有这么个场景,客人一到便喊,小二,来间上房!我也搞不懂这个上房到底什么样的房间,估计即便不是总统套房,也得是带窗户能抽烟的那种吧。
刚进房间不久,两个宦官刘士元和仇士良也来到这个驿站。人家都是士字辈的,又是经常在皇帝身边,出门飞扬跋扈惯了,住店当然也得要上房。
可是一个小驿站就那么两间上房,被元稹占了一间,俩宦官可就不干了,逼着驿馆总经理要元稹换地方。
元稹才三十来岁,那也是有脾气的呀,当然据理力争。
无奈对方不讲理,又人多势众,一个开口就骂,一个提马鞭就抽。元稹这下算是老实了,乖乖腾房子不说,还白挨了几鞭子。
看来当官的不讲理那是早就有之,任何时候都是官大一级压死人。就像元稹,明明有理,却被揍了一顿赶出去,有理也没地方讲去。
回到京城不久,又被派往通州。也就是这次从通州回京途中,结识了差不多命运的柳宗元和刘禹锡。
再后来元稹任越州刺史,越州就是现在的浙江绍兴。
到任不久,来了个唱戏的班子。
搞不懂元稹为什么对唱戏的情有独钟,前面那个薛涛是歌伎,现在又看上了人家的台柱子刘采春。
戏班老板叫周季南,带着兄弟周季崇和弟媳妇刘采春打算在全国开三十二场演唱会。
可是这次全国巡演才从江苏淮安到了浙江绍兴,往下就走不动了。
为啥?
女主角没了。
原来元稹看了一场刘采春的戏,一眼就看上了女主角。先是写了篇报道发表出来,对刘采春那是极力奉承,说的好像刘采春比那些什么三级演员强几万倍。
要知道元稹是绍兴最高行政长官,有了他的吹捧,那票还不得哇哇的卖呀!任何时候到哪里都不缺有钱人,买几张票看演出,人家根本不在乎。再加上刘采春勾人心魄的媚眼频频放电,VIp中p的票甭管多少钱,都是抢空。
其实看到这里,我有点奇怪。那时候人员流动远不如现在高铁飞机这么发达,各地口音欣赏习惯肯定不同。您说元稹一个北方洛阳人,要说听个豫剧秦腔啥的还有可能。但是他能把南方的越剧捧那么高,明显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而元稹也是丝毫不掩饰那颗骚动的心,请戏班子专门来府上开了场堂会。
唱的啥能不能听懂先不说,看着那小美人流哈喇子,应该是真的。
唱了会戏,元稹要请客喝酒啊,特意安排刘采春坐自己旁边,至于刘采春的老公周季崇和大伯哥周季南,你们靠边吧。
一场酒下来,估计是故意装醉的元稹横刀夺爱,把俩男人请出府门,留下刘采春到卧室学外语去了。哦,应该是学南方戏。
人家周氏兄弟又不是傻子,清楚明白男的打跑女的撂倒要干啥,奈何他们就是一个戏子,跟地方行政长官抗衡,肯定没好果子吃。既然明知道在这没好果子,还不如去外面水果店找几个好果子,哥俩喝酒解闷呢。
想想这个元稹也是,一点不顾及影响,公开的巧取豪夺。
而刘采春可不是那种烈女型的,寻死觅活的不干。这边元稹刚来了暗示,刘采春就主动投怀送抱,让元稹采春去了。
这让我想起了前两年发生在西南的那个案子,跑那里演出捞金的女明星,得先教会地方豪强一门外语,然后才能在这座城市赚钱。所以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估计西南的这个地方豪强,也看过元稹的故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白居易喜欢妓女,元稹爱好唱戏的,怪不得俩人关系那么要好。
最让元稹出名的花边新闻,是一篇叫《莺莺传》的小说。很多人都说莺莺传中的男主角,就是元稹自己。因为如果不去亲自体验生活,写不出来这种故事。所以许多名人吸那个,有些私生活比较乱,都可以说成体验生活去了。
莺莺传之所以影响很大,还得归功于元代的一位叫王实甫的剧作家。根据元稹的小说,改编成了戏曲《西厢记》,才被大家所熟知。
莺莺传中说张生仪表堂堂,潇洒倜傥但却不是那么风流。很多时候跟朋友一块喝酒,别人左拥右抱的找俩公主小姐的,他倒好,对这些东西不感兴趣,所以朋友们都觉得挺奇怪的,问你都二十三岁了,还不近女色,要不我带你去莆田男科看看吧。
张生则红着脸说,并非我是性冷淡,而是没遇到喜欢的。
这天张生一路游览到了蒲州,也就是关羽的老家,王之涣诗中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地方。
蒲州有座寺庙叫普救寺,恰好有个崔家姓郑的寡妇带着闺女要去长安,也住在寺里。和张生遇到聊了几句,竟然还是远房亲戚,算是张生的大姨妈。哦,加这个大字似乎有点不妥。
那时候是乱世,当兵的穿着制服,净干些祸害老百姓的勾当。在寺庙这种佛门清净之地,看郑寡妇带的东西挺多挺值钱,就要动手杀了人抢东西。
听到动静的张生出来一看,跟带队的小队长认识,赶忙过来说好话,这是我亲戚,各位高抬贵手,给俩钱兄弟们买几坛酒喝。
熟人好说话,总算把那帮当兵的打发走了,郑寡妇当然千恩万谢。
第二天置酒相谢,喝了几杯,郑氏让女儿出来相见。要知道那时候男女有别,不是跟现在这种俩小青年刚见面一会儿就抱着啃去了,所以郑氏女儿推托身体不舒服,不肯出来相见。
郑氏估计也是个女流之辈,酒量不行,此时喝了几杯,有点酒精上头。训斥女儿说张生是你表哥,这次不是你哥哥,恐怕咱命都没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