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27章 邢集买卖,红衣娘子

当天太阳下山前,刘升带着王老五、史进才、杨魁五等八名随从,以及从大水瓶寨要来的十户(42人)百姓,还有三百石粮食,回到了刘家寨。

大水瓶寨迁来的十户百姓暂时被安排在刘家寨。

一则,如今有了粮食,刘家寨这边不怕多几十口人。

二则,刘家寨的寨墙、箭楼等防御建筑想快点建好,仍需增添人手。

至于粮食,刘升只留了一百石在刘家寨,剩余的都带人搬运到他房屋一楼客厅堆放着。

这样既可以避免刘家寨遭难,粮食也都被抢走或毁掉。又方便北美那边获取粮食——即便刘升不在,柳大川等也可以通过邹润娘获取粮食。

不直接送去北美那边,则算是对北美那边的一种控制。

···

五月十一。

太阳还没升起来,刘升就带着人马来到大水瓶寨与马金梁汇合。

这里的马不是虚指,而是实指。

他将之前从巡检司弓兵那里缴获的五匹马都带上了,又将第一次在毛家集买的骡子选了五匹出来,凑了十骑。

他本人是会骑马的,且马术不差。王老五也会骑马,但骑术平平。

杨魁五以及史进才等七人并不会骑马,但被刘升要求在路上学。

至于多出来的两匹骡子,则由他和王老五各牵一头,驮着他要卖的“宝贝”以及干粮、饮水等物品。

至于武器什么的,自然是带在身上了,刘升更是内穿着全套的防刺服。

刘升准备是如此的充足、合理,所以当他看到马金梁的“队伍”时就惊了。

马金梁带着他的小妾坐在马车中,一名家丁驾车,管家马贵则骑着一匹毛驴随行。

就这,没了。

于是刘升直接将马金梁从马车中叫了下来。

“马兄,我们这回是去办正事的,你带着小妾恐怕不好吧?”

马金梁满脸为难地道:“刘老弟,俺也是没办法啊。她甚少出远门,听说俺要去县城,死活要跟着,不同意俺昨晚都没法儿上床睡觉。”

“原来马兄是夫纲不振啊。”刘升笑了,“这好办,我来帮你。”

说完拔刀,挑起了车帘。

别说,马金梁这个看着不到二十岁的小妾还真有几分姿色,只是此时突然见到了刀子,却吓得花容失色了。

不待她尖叫或者喊些什么,刘升便冷冰冰地道:“下车,回去。”

刘升虽不是尸山血海里走出来的,却也是经历过很多惊险战斗,杀过不少敌人,养出了一身杀伐之气。

此时一对马金梁的小妾露出杀意,对方便吓得忙不迭点头,主动下车。

刘升又对马贵道:“马管家送送她,顺带再叫两个靠谱的家丁过来。如今路上不太平,我们回来时还要约束难民,多点人手好办事。有骡马的话,最好安排两匹。”

“好咧。”

听到刘升的吩咐,马贵立马应了。

他把小毛驴让给马金梁的小妾骑,很快就进了寨城,不一会儿,就带着两名骑着骡子背弓带刀的家丁出来了。

随即两家队伍出发···

“刘老弟请看,眼前就是邢集了,属信阳州管辖。”

距离邢集还有一两里的时候,马金梁坐在马车边,指着前方说到。

刘升看过去,只见这邢集建筑规模比之毛家集还稍逊,不禁有点失望。

不过这邢集外面聚集的难民倒是不少,单是集市入口的北边,便有小几百人。

至于景象,却是跟刘升第二次去毛集镇时看到的差不多,凄惨得很,或者说更凄惨。

随着队伍靠近集市,已经有些饿极了的难民壮着胆子凑上来,却又畏惧于刘升等人都是青壮,还带着兵刃,不敢过分靠近。

怎么形容呢?

就像是饿极了的豺狗,下意识地去跟着牛群。

刘升并没有滥伐同情心,始终记得此行的目的。

“这邢集看着不大,里面的店铺即便能收我的宝贝,恐怕也给不出好价钱,收不了几样吧?”他看着马金梁问。

“这个俺也不好说,但可以试试嘛。”

刘升点头,不再多说。

一行人进了邢集。

后面的事情证明,马金梁这个生意伙伴刘升没有选错。有马百户的身份顶在前面,刘升在邢集的买卖有点出乎意料的顺利。

他出手了一组玻璃杯、一面不足巴掌大的小镜子和一组精致小巧的塑胶玩偶,共换得了八百多两银子。

只是粮价不出意外的又涨了,平均一旦糙米或灰面需要三十五两。

刘升没舍不得钱,一口气买了二十石。

然后又一口气从邢集外招揽了40户拖家带口的难民,共计146人!

这时马金梁看不下去了。

在刘升让王老五、史进才组织这些人排队时,马金梁将他拉到了一边,瞪着眼睛问:“刘老弟,你要把这些人都带到天目山去垦荒?”

刘升点头,“没错。”

“伱知道这一百多人每月要消耗多少粮食吗?”

“知道,”刘升道,“按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一斤半的粮食计算,146人一个月要消耗35石粮食。不过,佐以肉食、野菜、野果的话,每月消耗应该可以降到二十几石。”

这番话让马金梁一愣。

他没想到刘升竟然计算得这么仔细,还说要佐以肉食···简直无法理解!

然后他就冒出一个可怕的想法——

“刘老弟,你该清楚,大旱之后必有蝗灾,天目山又土地贫瘠,根本就不适合大规模垦荒种地。

你招揽这么多人过去,该不会打着注意从俺那里弄粮食吧?”

刘升笑道:“马兄放心,我刘升只会借粮、买粮,不会抢粮。”

马金梁一听都要哭了。

心道:你是不会抢粮?可你借粮比抢粮都狠。

随即诚恳地道:“刘老弟,俺说句实话,俺家里真没多少粮食了。你就算真去抢,也抢不到多少,绝不够你养活这些人的!”

刘升拍了拍马金梁的肩膀,“我养不养得活这些人,就不用马兄操心了,马兄只需帮我把人弄回天目山就行。

对了,这是给马兄的佣金,四十四两三钱银子,一分不少,收好了。”

说到最后,刘升将一包银子塞到了马金梁手里,又去忙活组织难民的事了。

马金梁看了看手里的银子,又看了看刘升的背影,不禁直跺脚。

“俺摊上的这叫啥事!”

···

刘升管了难民们一顿小米粥午饭,又在邢集买了些粗布、铁器等生活、垦荒用品,这才带着难民们离开邢集,回往天目山。

就在刘升等人离开邢集没多久,几个骑手出现在邢集南街口外。

为首一人红披风下红衣裳,裹着窈窕纤细的身躯,赫然是个妙龄女子。

满面风尘也遮不住她俏美与英气。

她勒马停在官道边上,右手用团起的软鞭一指前方街市,问:“这就是邢集吧?”

跟在左近的一个中年汉子点头,“没错,这就是邢集。”

“这邢集大概有多少户?有没有巡检司?”

中年汉子露出尴尬之色,道:“俺虽然来过邢集好些次,但真不知有多少户。巡检司是有的,不过有多少弓兵俺就不清楚了。”

女子一笑,“左右都来了,俺们进去瞧瞧不就知道了。”

她驾着马小跑到街口外,见左右都是难民,便对身后随行的几个汉子笑道:“明日这些都会是俺们的同袍,他们饿成这样,俺们不能不管,一会儿办完事买些米面分给他们。”

“大当家的仁义!”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铁血虎贲战大明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明末大寨主明朝的现代化改造叛逆皇妃:冠绝笑江山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抗日之神级兵王王室的弃儿抗战之铁血兵锋无限欺诈师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靖王府之乱北隋军神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仙朝直播:我的手机被古人窥屏了中世纪崛起云州物语曲尽星河多情女匪有情医扶明录食戟之冒牌小当家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重生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内特幸福大宋圣天子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大军阀:杀敌暴兵,建立无上帝国平原大时代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穿越之贵妃娘娘好想念我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老子传奇:大道至简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我在大唐斩妖邪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大明败家子,家父平江伯英雄恨之西楚霸王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北宋帝师锦衣辅国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公主我真不是太监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冠绝新汉朝美洲1866应如妖似魔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重装军火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王爷宠妃:小乖,过来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北宋帝师穿越之医女毒妃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穿越古代无理造反大齐之君上传奇大明狗腿子三国凭实力截胡后主刘禅:从救关羽开始曹贼:家父曹操,请陛下称太子大夏镇远侯跟史上最稳太子抢皇位?我不干!三国:从县丞开始的崛起之路穿书太监太会审时度势了!物资系统身上藏!女帝倒贴当新娘2153,我再也不回去了哈哈大汉那些事儿改嫁你爱的小将,我退婚你哭什么装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特种兵之水浒武大郎北宋我称皇山贼之谋定三国明朝写作素材大全镇国世子爷三国第一公侯三国:开局娶了大乔执掌风云:从一等功臣走向权力巅峰动荡的大元贞观六年遇见三岁小公主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为了成神的我欺骗古人大明辈分我最大,我的岳父朱重八养子断亲后,带着亲爹妻儿逆袭了大唐:我,火头军薛仁贵,无敌幽默风趣解读黄帝内经红楼:我能创造一个新贾府大唐小医师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