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祖,我拜托您一个事呗?”待赵仲湜进入大牢的时候,赵楷笑地很乖巧。
“你小子有什么要求?我能帮就帮,帮不了的别找我。”赵仲湜觉得赵楷笑得像只小狐狸。
“那啥,您能给我些纸笔让我给父皇写封信吗?”赵楷搓了搓手。
“写什么?悔过书?”赵仲湜笑了,这小子到底还是年轻,整日在这大牢之中无所事事,闷得慌,这会儿忍不住了?
“对对对!”赵楷点头如捣蒜,“您能不能行个方便?”
赵仲湜欣慰地看着赵楷,“你这就对了嘛!跟你父皇认个错,他念着昔日之情肯定会对你从轻发落的,年轻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冲动。”
说罢,起身给赵楷带来了纸墨笔砚。
赵楷执笔,在信中首先对自己所做之事道歉,然后又说愿意承担错误,而刘锜在自己身边一直忠心耿耿,勤勤恳恳,从未有一丝懈怠,自己在去找太子决斗的路上,不止一次地劝阻过自己。
如今听闻赵英这厮在东京又要有所行动,欲对父皇行不轨之事,我已经得到准确消息,也有了一些布置,而皇城司此时却群龙无首,一时之间无法应对。恳请父皇对刘锜网开一面,让他暂时代替自己提举皇城司,带领士卒将此贼抓拿。
赵楷将此信交给赵仲湜,让他代为转交给赵佶。
……
很罕见地,天黑之后垂拱殿的灯火还如此通明。
赵佶很多时候觉得自己这个皇帝其实当得还颇为用心的。
想当初上位之时,自己就将第一个年号改成建中靖国。
《尚书·仲虺之诰》说:“王懋昭大德,建中于民,以义制事,以礼制心,垂裕后昆。”
《左传》中说:“僖公二十三年,‘吾以靖国也’。”
“建中”一词意为建立中正之道为共同的准则,“靖国”一词意为使国家安定。这个年号的含义就是建立一个中正平和,安定富强的国家。
而他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全国推广的居养院制度就足以展现出他的理想。
可惜他遇到的是一个朋党之争的年代,从小没有受过系统性的帝王培养,不晓得这群人的厉害。
治理国家靠的是这群饱读儒家经典,胸中沟壑万千的人,但这群人也喜欢争吵,争来争去就变成了人身攻击。
向太后在时,这群人还有向太后压着,不敢乱来。向太后一死,这群人又重新开始了新旧党争。
赵佶试图调停,各打五十大板。
但这些官场老手哪里是赵佶能够压制地了的?
尤其是章惇一句“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让他被所有大臣从心底里轻视。
后来赵佶也明白了,这群老头一个个都坏得很,明面上一套,暗地里一套。
搞政治手段他是搞不赢这些可以做他爷爷的老狐狸们的,干脆统统罢免,一个个流放。
你们不是很能么?欺负我家祖训不得杀士大夫?
苏轼怎么样?论写诗比吹牛,你们在座的各位有谁比得上?结果最后还不是被哲宗流放?
你们既然不听我的话,那就统统流放算了,懒得看你们在朝堂之上天天吵吵的样子。
于是赵佶找来了情商智商都很高的蔡京,将他推上宰相的宝座,让他为自己分忧。
这蔡京也确实很有能力,也很听话,自己每次吩咐给他的事情都能做的很好,尤其是钱财方面。
赵佶觉得既然有蔡京这等能臣帮自己处理朝政,那自己便继续拾起爱好享受生活算了。
于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十分舒服,天天研究书法绘画,有兴趣了就去后宫与妃子们玩玩,若是实在闲的慌了,就去打听打听宫外又有哪些美女。
后来身边的人跟赵佶说,蔡京的权利也太大了,下面那些人都只知蔡京而不知陛下。
赵佶听了十分生气,觉得这人肯定是挑拨他和宰相的关系。
但后面他发现,蔡京确实在有些方面独断专行,连汇报都不和自己汇报。
于是赵佶便将这个玩伴短时间内连升八阶,成为了中书侍郎,此人就是现在的王黼。
王黼也是一个忠心的人,有力地削减了蔡京在朝中的势力和威望,使得赵佶再一次感觉到朝廷尽在我手的安心感。
只是这些日子以来,赵佶发现朝堂之上又渐渐又有两派之间只顾争吵,不做实事的现象了。
以前蔡京独断专行的时候,好歹能将事情办得顺畅,自己只要在最终决策上签个名就好了——就如同向太后在世之时一样。
但这几次朝议,以及上次对赵楷与赵桓决斗之事进行的讨论,都是争吵,争吵来争吵去到了最后全是自己想主意。
那要你们这些臣子干嘛?看你们吵架的吗?
赵佶又有点想将这两伙人全部清理出朝堂了,一如十多年前将那群神宗时期留下来的老臣流放那般,将他们全部流放。
可是转念一想,国家大事没有他们也不行啊,难不成靠自己一个人?
蔡京这个人能力确实有,这点赵佶还是承认的。但任由他继续把持朝政,他会不会把自己架空?
而且蔡京也已经有七十好几了,说实话这个年纪哪怕是第二天一觉没有醒来那都是福寿,迟早有一天赵楷都要培养新的忠心的宰相为自己服务的。
但王黼这个人吧,虽然说十分会讨自己的欢心,也十分忠心,但能力方面却差了蔡京十条街。自己遇事不决问他的时候经常不能给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
不过他也有一个优势,年轻啊!也不过大自己几岁。
两个人之间必须留下一人,另一人退下去,不然这朝堂上的争吵就不能停止。
就在赵佶为他们两个谁继续当宰相这个位置而抉择的时候,自己的儿子赵楷进入了他的视野。
这小子给了他很大的惊喜——状元!
虽然之前知道这个儿子十分聪慧,但没想到居然这么聪慧。
这时候他便已经有了换太子之心,你们不是欺负我从小没学过帝王之术吗?我儿子如此天资,只要稍加教导,以后还治不了你们?
自己的儿子用起来不比用你们放心?
所以赵佶才让赵楷如此年轻便领了提举皇城司一职,皇帝要从娃娃开始培养——这是他的亲身经历。
所以他才如此坚定地支持赵楷,即便是数次没有抓住赵英,也不断地为赵楷打气。
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引以为傲的儿子,居然犯了一件如此糊涂的事情——提剑找太子决斗。
他不相信这么聪明的赵楷会犯这种傻事!一定有他的原因!
他在等赵楷的一个解释,而赵楷也没让他等太久,一封信已经呈上了他的案头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