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码头开发区后,张子文连夜奋笔疾书《告朝廷钱政之四点建议》。
其第一点,张子文以海军主簿身份,大量列举了昆山地区实际数据,并陈述了逻辑和详细推理过程。
指明了昆山地区不存在任何形式的通胀,的确有涨价现象,但这是良『性』且不可避免的,是地价和工价上升所传导的现象。非钱币供应过量导致,所以停止钱币供应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其第二点,张子文紧咬当前大宋两项命脉即代表能源的煤,以及代表基础物资的铁。并列举了东南五路许多实际数据,指明了“大方向上,作坊制造业数据是极度萎缩的,百姓以及各行各业的需求,是极度不足的”。
于这一条中,张子文首次于官方文报中用词“萧条”,并说有转化大萧条之可能。而货币紧缩,一定是萧条催化剂!
第三点是金融口数据。紧咬东南几大银号的实际利息数据。
“显而易见的是,作坊商号间拆借之利息越高,则预示着现金钱币越趋越紧张,现金为王这是通缩。长久以来,东南三大银号家族控制了现金以及铜脉,存在事实上绑架户部政策。”
“现金涨价则商品烂,商品烂则作坊死,进而就业死,加速民间需求之不足。于是作为当前东南最大现金持有者,三大银号存在事实上倒『逼』户部把现金价值涨价之需求,此乃祸国殃民,洗劫制造业之政策。而蔡相公则存在被户部利用甚至蒙蔽之可能。”
这封建议实际上是给老蔡的,于是张子文直接这么用词。就差直接指名道姓叶梦得。
不过不指名也行,蔡京不是白痴,他在经济上是半桶水但政治上不是,他当然会根据当下形式,想明白叶梦得在干什么。
第四点是萧条解决方案:非但不能停,还需要加大东南钱币供应力度。但绝不能以当五甚至当十钱为方案。
包括批准海军于东南地区发行公债,以借走土豪手里的冗余现金并进行释放。
适度放宽海军之农转非政策,以扩张海军雇佣和生产的规模。以海军债券之所得发放工人工资,刺激需求之方式,逐步扭转两浙路、进而影响东南五路之顽固形式。
大抵上就是这些,但展开了写也很多,很繁复。
写好的时候天明了,侧头看看,李惠子很困的样子靠在旁边打瞌睡。
张子文可不会有闲情逸致披个披风在她身上什么的,只起身拍拍她的脑壳:“醒醒,办完事再去睡吧。”
“是啊颜『色』也真不错呢。”李惠子醒来的时候擦着口水这么说。
张子文有些懵『逼』,但也没有多问,只把公文交给她赶紧转发。
李惠子看看封面是给中堂的公文,先不说这越级的事了,考虑到当下老爷在上面的眼睛里是个闯祸魔王。
于是李惠子担心的道:“会有人回应老爷的诉求吗?”
“不会。”
张子文果断摇头,“事实上这封信到中堂后,他们会怪我瞎折腾瞎咋呼,持有逆反心理为了反而反我。他们的逻辑是:我治不了问题,还治不了你个提问题的张子文么?”
李惠子傻了,“那老爷还写?”
张子文扭头看着外面天边的日出道:“做给赵挺之看的,这不是经济行为,而是政治行为。当前形式下,能解决经济问题的是政治手段。”
“事实上我之前闯的祸不小,但基于蔡文姬的原因,一定程度上老蔡相爷在对我的处理上已经给了人情。算是半个自己人了。”
“但这也好也不好。我夜观天象,蔡京罢相在即,赵挺之和蔡京关系急速恶化,即将上位。”
“蔡京为了抓权并彰显功业,继续维持大宋开边政策。这样的政策下他控制力又有限,便会有很多后遗症。譬如,早在几月前我出阵江阴时,永兴军路帅臣陶节夫已于那个时候进兵,再次点燃了宋夏之战。”
“西夏方面两战失利后找辽国求助。辽使入汴京城要求我宋撤军,却遭到朝廷拒绝。”
“我父亲有家书告知说,在蔡京建议下,林摅即将作为大宋特使出访辽国。因皇帝戾气不重又比较恐辽,便建议林摅好谈。但是暗下,蔡京密诏林摅给与另类指导:寻衅滋事,故意得罪辽国。以彰显大宋国格,顺便于政治上可长期维持强硬姿态,保持开边大政策。”
“事以至此,老蔡既然不惜得罪皇帝维持开边姿态,于是我敢肯定,他哪怕知道被叶梦得忽悠,但也会‘大局为重’。不会批准我的四点建议,不会于这内忧外患之时节得罪东南系的鲨鱼们、导致他后院起火。”
“毕竟他认为海军哪怕产量持续增涨,暂时仍不足以成为钱政中流砥柱。于是他会公开批判我张子文,我会强势回应,进而导致决裂,甚至会再被降级。”
“这么做对不对我不知道,但赵挺之会看在眼里。老赵的『尿』『性』是但凡蔡京的作为都切掉,但凡和蔡京决裂而被打压的人都会被竖起来。于是这么『操』作,至少能在赵挺之执政时期,为海军多争取至少一年的黄金发展时间。”
“其他的,听天由命吧。”
说到这最后,张子文叹息一声。
这不是装『逼』而是这时期张子文的真实想法,哪怕知道被叶梦得利用,蔡京也绝对不会采纳张子文建议,且为了稳住党群和后院,他必须猛抽张子文一顿。
但老蔡这次一定走人了!
因为老蔡也存在顶风作案,前阵子西宁州大捷,赵佶的『尿』『性』是很照顾朋友和宠臣,当时谁都以为童贯要回京做枢密副使,事实上皇帝也对蔡京做出了这个建议。
但因张子文的原因,张康国介入和老蔡交换了利益后,蔡京就把童贯卖了。致使发生了老蔡第一次抗旨:拒绝皇帝建议,拒绝委任童贯进枢密院。
好笑的是皇帝竟是也没强求。
导致了那时期的蔡京一时风头无两,引为美谈,甚至被美化为读书人的风骨表率,清流骨气云云。
只有张子文知道,将心比己,赵佶原本就是较和气的人,面对一向贴心又听话的下属,他忽然在某一问题上就立场坚定的拒绝了,参考人『性』的话,领导第一次大概率让一步,缓一缓,反正不是什么生死攸关的事。
但这不表示没发生!
事实上赵佶肯定会把这些记在心里。基于皇帝的修养『性』格,时间长了肯定会淡忘,可惜时间不长的现在,蔡京顶风作案又和皇帝对着干,秘密授权林摅惹『毛』赵佶最害怕的辽国。
这些事单独看不算什么,至少基于赵佶的『性』格以及大宋体制,问题不大,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大宋的文人和皇帝对着干就是传统。
但如果集中在一段时期内连续发生,就是顶风作案,实际就是一种另类的强化记忆法:在赵佶即将淡忘上个矛盾时,由新矛盾引发“想起”上次的事,进而出现记忆强化加成。
加之现在赵挺之天天和蔡京吵,天天在皇帝面前说蔡京坏话。皇帝的确不爱听这些,但说的多了,赵佶本身也有了心病,又遇到标志『性』大事的话,蔡京就真会凉。
但赵佶真不是个喜欢听别人说朋友坏话的人,所以在标志『性』的大事件前,赵挺之大概率因太过烦人而被赵佶赶走!
然而心里上,人『性』行为又存在“自证法”逻辑,譬如,喜欢唉声叹息抱怨自己可怜的人,他真会下意识就做一些可怜又可恨的事,来反证他是个可怜的人。
赵佶当然也会这么干。所以把蔡京罢相后,赵佶也会下意识用行为证明罢免蔡京是正确的,于是赵佶大概率不会任命其他好友为相,会尝试启用那个整天和蔡京对着干的赵挺之。
这就叫自证心理。
同时基于赵佶的『性』格,也算是弥补把赵挺之赶走的愧疚心里。
嗯,就是这样的。
事实上此番张子文真顶不住户部的瞎『操』作,一个区区副县长你咋可能对央行与财政部总管硬顶?
但于多个场合公开嬉笑怒骂,最终骂到朝廷去是故意的。大抵就是寻衅滋事,碰瓷叶梦得,故意要在这个时候找个借口和蔡京公开决裂。
这些是南下创业之初就做好的三年政治路线规划:涨停板战略。
等赵挺之最红火,大家去追涨老赵的时候。蔡京正眼泪汪汪处于跌停时,那时张子文会果断公开和蔡文姬婚约,娶她进门。故意惹『毛』赵挺之进而决裂。
那么老蔡一复出,就等于吃到天地板,又将为海军迎来一段黄金发展时期。这种事不会有尽头的,直至海军到大而不能倒、作死也不死的寂寞高手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