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高兴地叫道:“盼盼的画儿在国外大刊物连载,真了不起啊!吴书记你是搞文艺工作的,唐大姐也是知名大编辑,盼盼从小受到你们的熏陶,想不成功都难。”
一个阿姨接嘴:“对啊,这叫什么呢,这叫书香门第。”
吴胜邦得意:“什么熏陶,烟熏吧。”
万万:“就算是烟熏,熏个十四年,你家的艺术气息也腌入味儿了。”
众人都哈哈大笑道,你这个妮子说什么呢?
大家都向吴胜邦祝贺。
中协的工作人员从小就在文学圈里长大,因为有这个便利,发表作品也比一般人容易些。系统里不少人家的孩子都偶有在报刊杂志上发几个豆腐块的。
也是常见。
可像吴盼盼这种直接开连载,而且是在国外,文化出海,那就是毫无争议的硬实力了。
吴胜邦对万万刚才的表现非常满意,决定不调她去看大门了。
他故意装出很生气的样子:“不就是画了漫画儿罢了,又不是什么严肃的文艺作品。刚才我跟关副书记说过,漫画连载其实就是用来休闲娱乐的,属于流行文化。真要朝文艺上靠,相当于通俗小说。我从小培养盼盼,希望她长大后能够从事文学事业。却不想,她给我来了这么一出。其实,我个人还是感觉很丢人的。堂堂中协副书记的女儿,画连环画儿,上不得台面,气人,气人呐!”
他竟然捶胸顿足起来。
众人又是一通安慰,说,通俗文艺也是文艺,都是给人民提供精神粮食,都是为人民服务。
旁边关副书记看得心中腻味,心道:这姓吴的明明是在炫耀,装这副模样给谁看,太恶心了。
吴胜邦装着生气半天,才说:“不过,我老吴家家境贫寒,盼盼在那边的杂志发表作品,赚点稿费,也算是勤工俭学,也就不跟孩子计较了。”
大家都是在文学系统工作的,虽然一个个口头说的都是主义,心里想的都是稿费。稿费这东西直接关系到日子过得好不好,最是为人关注。
立即就有人问,老吴,国外的稿费是怎么算的,漫画又是怎么算钱的,这可是新知识,你跟我们长长见识。
吴胜邦等的就是这句话,拿着《少年跳跃》杂志,道,据孙三石说,折算下来,大约是八十块一张画。
众人头皮都麻了,一张画儿就抵得上大家一个月工资,一期连载怎么都得几十张,这值老鼻子钱了。难怪大家都要出国,外面真的是遍地黄金啊!
更可怕的是,吴盼盼这个作品还要不停发表,没三五年结束不了。
那又是什么样的天文数字稿费。
这下,就连刚才还在阴阳怪气的关副书记也被震得几乎窒息。
“一个十四岁的娃娃,手头这么多钱,如何得了?”吴胜邦忽然拍案而起,大喝:“听孙三石说,娃在那边喜欢乱花钱,简直不像话。须知,找钱如针挑土,用钱似水冲沙。没错,她现在收入是高。可这不是不艰苦朴素的理由。”
老吴摘下手表放桌上,痛心疾首:“这是娃给我和老唐买的,一人一架,说是叫啥劳力士,瑞士最好的手表。几十万人名币一只,几十万啊,同志们,就换了这么个玩意儿。难道说,戴了能长生不老?难道说,卡西欧就不能戴了?吴盼盼丢掉了我老吴家勤俭持家,量入为出的优良传统,我很痛心啊!”
这回,没有人附和他。
所有人都被这个价格惊得呆若木鸡。
老吴气得一屁股坐回藤椅,胸膛不住起伏:打完收工!
……
下午五点,吴胜邦去杂志社接妻子下班。
“老吴,看看你干的是什么事儿呀!”唐大姐气得不住摇头:“你的八卦新闻都传到我们杂志社里来了,不,传到出版社。整整一天,都有人跑来看我的劳力士,我手腕子都被几个妇女同志捏红了。”
吴胜邦:“你怎么说的?”
唐大姐气道:“我能怎么说,我说是孩子在东京给我们买的假货,其实就值一百块。老吴啊老吴,从前你是多么低调沉稳的一个人,今天怎么像个小孩子似的,炫耀起来了呢?”
吴胜邦哼了一声:“老唐,从二十三岁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干的都是行政工作,和你当编辑不一样。”
唐大姐奇道:“什么地方不一样?”
吴胜邦:“你们做编辑的,只需要和作家打交道,判断一个编辑称职与否优秀与否很容易量化的,那就是组到好稿子,培养出好作家。我们干行政的,却没有那么直观。你干得好不好,很多时候就看上面高兴还是不高兴。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被人欺负过。我心里想,只要好好干,升了职,当了官,就不受气了。不想,就算你升职了,上面还有比你职位更高的,一样得罪不起。”
“这几十年,我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别看我现在很风光,其实心里一直都很憋屈,很难受。”
唐大姐握住他的手,轻声安慰:“胜邦,不要这样,还是要活开心点。”
吴胜邦大声说:“对,活开心点。心中的憋屈就好像一团膨胀的气体,我今天管不了那么多了,我要让它爆炸。是的,我知道这样不好,甚至有点好笑。管他呢,我开心了!老唐你告诉我,别装出这副义正词严的模样,你就说你内心中有没有暗暗得意吧?”
唐大姐想了想:“这种体验吧,真的让人快活,真的是酣畅淋漓。”
说完,她也咯咯笑起来:“老吴,你真烦人。”
两口子在街上慢慢走着,吴胜邦道,以前吴盼盼不懂事的时候,他自怨自艾,有时候甚至想死。他诅咒老天,说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样,让这么一个女儿来折磨自己,毁灭自己的人生。
“但是现在,我只想感谢老天爷,感谢他给了我这么一个好女儿。”
想起前些年吴盼盼的顽劣,以及带给夫妻俩的痛苦,唐大姐的眼眶也红了:“老吴,我能理解你,咱们去吃烤鸭吧,庆祝一下,去便宜坊。”
因为工作关系,吴胜邦和唐大姐也经常参加接待工作,什么样的美食都吃过,但今天的烤鸭却觉得分外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