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了善阐府驱逐了高氏,高宠将目光转向了罗婺部,对于这种总是趁火打劫,喜欢搞事儿的搅屎棍子,处理方式与高氏又是不同,他们这种势力往往不会安分,有机会就会站出来闹事,打乱大宋整合大理国各方势力的计划。因此高宠的做法就是毫不留情的予以打击,借以震慑那些还心怀侥幸的部落。
在高宠的统一调度下,除留守善阐城的狼翼一旅和东川郡的部分州军外,其余所部兵分两路。一部出善阐府向西穿插迂回为锤,广南西路州军并狼翼三旅出横山寨借道自杞国自南合围为砧,如同铁锤砸核桃一样给予其迅猛一击,速战速决结束战事。
罗婺部族长杨金堂想着天塌下来有大个儿顶着,没想到高氏平时看着气势汹汹,没想到却如此不济,只用了三天便丢了善阐城被迫应诏撤离,丢了自己的老窝。但是他并不想就此放手,将到手的东西拱手让出,当然更不想当下一个高氏。而现在宋军显然已经将他当做了下一个重点照顾对象,他自然不能坐以待毙。
于是杨金堂一面派人联络周围部落欲和他们结盟共抗‘外族’;另一方面却派人带着礼物前往羊苴咩城拜见国主表忠心,想借段誉之力摆脱宋军的打击。可人品太差鬼都不会帮他,周围的部族饱受罗婺部的欺压,如果是过去可能还会应付一下,可现在大家巴不得他被宋军灭了出口恶气,当然无人响应。而前往都城的使者连国主的面都没有见到战斗就打响了。
李泉将本来用来攻打善阐城的火炮这下全用到攻打罗婺部上,凶猛的炮火夷平了一个有一个罗婺部的城寨。部民们被驱赶着离开自己的家园迁往它处。而杨金堂见事不好,带着人钻进了大山中逃出了包围圈在山中东躲西藏多日后,吃喝全无便想着投奔其它部族,可此时谁敢收留他,终于在一个夜晚被敌对部落抓获送到了宋军帐前……
宋军先败高氏,后平罗婺部,两仗便改变了滇东的局势,震惊了大理国诸蕃。一时间各部悸若寒蝉。皆不敢妄动,段誉随即下诏命大理国三十七部蛮长前往善阐城会盟共商国事,高宠派李泉领一千军兵前往羊苴咩城迎接段誉前来。十日后,段誉到达善阐城,国相高顺贞也随其到达,他知道短短几日时间却已经物是人非,这里再不是高氏的地盘。国主也不是原来的国主了。
三日后,各部蛮长齐聚善阐城,大会在宋使的主持、*师金赫的见证下召开。在座的人心中都明白,大宋欲扶段氏重掌大权,高氏必然会被削权,这符合大家的利益,也是权力重新整合的良机。因此纷纷支持段誉主持军政与大宋交好。在内外巨大的压力下,高顺贞不得不俯首同意交出权力。
段氏独断朝政这不符合大宋的利益,当然也不是各部所愿。于是在宋使的斡旋下各部达成协议,大家尊段氏为主,接受其领导,但是撤销国相一职,改由左、右两相辅佐国主理政,左相由国主任命,右相由三十七部蛮长选出,共同处理国政。同时成立部族联盟。国有大事需共同商议再做出决定。
由于大理护军一直由高氏掌控,几成其私军,必须予以改编,几经讨论决定由国主担任‘三军都统长’统领全军,兵丁由从各部招募选拔。鉴于当前情况,段誉请求大宋派出人员协助大理整编军队,训练新兵,培养军官。同时将善阐城作为宋军驻兵之地,所需由大理国一力供给。
对于段誉的这个提议大家都心知肚明,他是担心自己刚刚掌权,手里没兵少将。一旦有变他毫无办法,留下宋军一来可以帮助他组建新军,二来也可以给自己壮胆。高宠对于这个建议十分欢迎,他知道皇帝也会答应的,大理军在宋军一手训练下将来必定心向大宋,而且也可从其中培养自己的代理人,而驻兵善阐城则取得了立足点,可以建立自己的基地,周边有事都能迅速反应。
就在各方达成共识,皆大欢喜之时,东川郡、建昌府和石城郡诸部‘突然’提出要求脱离大理国,归附大宋。这个问题一下让各方陷入了尴尬之地,大宋显然无法对倒向自己的人用兵,而大理国又暂时无暇顾及,就是想管也管不了,多年他们前他们就基本上处于独立状态了,不纳贡、不出兵。而这次高氏的讨伐让他们彻底倒向了为他们出头的大宋。
大宋一方显然不愿意因为这点事儿影响到刚刚正常化的两国关系,宋使百般‘规劝’,但是各部归意已决。大宋建议暂不接受他们的归附,三郡设立特别区暂由他们自治以三年为期,届时再由他们自己决定去留,那时两国都不得干涉。事已至此,段誉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点头了。各部蛮长却有的动了心思,想看看三年之后三郡情形如何,如果好的话也想学学,当然也不会真心反对。
段誉看看坐在一旁失落的高顺贞,他们‘共事’多年,当然知道其担心啥,也明白这个曾经权臣的需要,眉头一皱,为了安慰高顺贞能让他以后安心,不必担心被清算而想着造反,便宽大为怀的任命其为左相继续参与国家的管理。高顺贞听到任命,擦擦头上的汗珠子,松了口气,躬身受命,对国主不计前嫌依然重用高氏深受感动,表示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国主,
各部蛮长却对国主的任命多有微词,好不容易将他弄下去了,又将他提拔了上来,虽说其权力与当日相比不可同日而语,但大家心里还是不舒服,他们担心高氏再次得势不利于各部,便将成纪郡董弥陀推为右相。这个人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祖辈董伽罗曾助段氏开国,先为军师后为宰相,权倾一时,但是后来被日益强大的高氏取代,两族势如水火,把他弄上去正好予以牵制。
诸事议定,各部在大宋使臣和高僧金赫的见证下,写了誓约,喝了血酒,表示共同遵守盟约,如有违背,各部共讨之。其后段誉亲笔书写了国书上报大宋皇帝,对老大拔刀相助是感恩戴德,好话说了一火车,最后赌咒发誓世世代代效忠大宋,岁岁纳贡……
赵柽接到大理国书心中石头落地,下旨加封段誉上柱国,赐金千两,绸缎百匹,玉带一条,盔甲一副,佛经百卷。随后以收大理有功晋升高宠为上将,袭祖爵冀国公,赐地百顷,马扩晋升银青光禄大夫,赐金五百两,其以下有功皆有封赏。同时任命金赫为情报司副司长,因其身份特殊不能封赏,便荫其二子,赐进士出身,授五品中侍大夫,依其能力加官。
大肆封赏同时,赵柽令从狼翼军中抽调官兵组建驻大理部队,其编制为一个旅,下辖步、炮、骑和辎重各一指挥及水军分舰队,负责整训大理新军并协助大理抵御外敌、平息内乱、保护大宋利益。而早已做好准备的商队立刻按照计划进入东川郡开山炸石,建立矿场冶铜供应军需。
大宋以宗主国的身份出兵调停大理各部,平息了内乱,扶国主亲政的消息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引起的震动不下于大败女真。过去各国向大宋称蕃不过是看上了大宋的富庶,以入贡为名通商,赚取暴利,而大宋也只享受着‘万国称蕃’的荣誉,从没有利用过老大的身份干涉他国内政,为他们出头,所以只是个名义上的老大并无其实。
现在却不同了,出兵大理使大宋迈出了‘君臣之间’实质性的一步,说明大宋是个敢于负责的老大,藩国有事他不会再坐视不理,而会采取实质性的‘行动’,不再是那个供在桌子上的宗主国。这使各国不得不重新审视、定位自己和大宋之间的关系,谨慎对待这位中兴大宋,带领国家再度崛起的新君!
最快做出反应的是大宋的宿敌西夏,宣和年间后两国的关系随着女真人的崛起和衰落时而紧密,时而疏远,在赵柽这个克星即位后变得更加微妙,保持紧密的经济关系的同时又严加防范,不敢有丝毫懈怠给日渐强盛的大宋以‘入侵’的借口。而现在西夏内部也不稳,国主李乾顺和王弟察哥两人的关系也日渐紧张,‘大理事件’让他们看到大宋已经开始插手他国内政,有能力左右一国走向。
李乾顺哥俩儿当然不想学大理国,让赵柽这个小子钻了空子给自己‘上课’,最后闹得两败俱伤不说,还让大宋得了利。左思右想之下哥俩儿决定还是要暂停内斗,强强联手搞定赵柽,免得再打他们的主意,看看现在已经是十月了,新年又要到了,于是决定由察哥带队前往大宋入贡,拉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