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水灾远比想象中严重,从灾区逃进关中的灾民已经过了二十万人,他们在失去家园以后,本能地向大隋王朝京城大兴城汇聚,仿佛到了大兴城,就有生存下去的希望、就能获得朝廷的赈济。至于有没有吃的、住的,根本不在灾民的考虑之中。

这是国人对“唯一”、“独尊”、“至尊”等存在总有一种莫名的信任、信仰、认同;大兴城既是大隋京城,也是皇帝杨坚执政之所,人们想当然的认为杨坚各方面能力都超强,若非如此,如何解释他能从北周诸多大将、大臣中脱颖而出?如何解释他能结束分裂数百年的乱世?如何解释他把贫困潦倒的大隋天下治理得繁荣昌盛?孰不知杨坚称帝,固然有其自身本领,却也是有天时地利人和!

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并不明白这个道理,在他们看来,既然杨坚是独一无二的九五至尊,必然英明神武,既然他英明神武,必须永远的英明神武。

笼罩在杨坚身上的英明神武,以及种种实实在在的利民政令,蒙蔽了太多人的双眼,只有少数人知道杨坚也会老去、也受到重重掣肘,甚至他的朝廷、军队也会因为无粮而被迫去洛阳就食过,而不是一声令下,就能令天下人莫敢不从的无所不能的神。

所以每当各地发生天灾,便会有大量灾民盲目的背井离乡,前来关中寻求一片乐土。可惜的是既无财产、更无土地的他们来到关中之后,才发现关中、大兴并非是他们想象中的天堂。

关中平原的确气候适宜、河道密布、雨量丰沛、作物生长繁盛,粮食产量极高。

但跟他们没什么关系?

到了关中之后,他们就有了一个流民这个崭新的称呼!

既没有土地、没有房舍,也没有户籍,只能依附在世家门阀周围,遭受最残酷的压榨和剥削。他们付出最努力的劳动,却依旧食不果腹、衣不暖身。

关中拥有的大量流民,就是世家门阀低贱廉价劳力,世家门阀就是靠着他们的辛勤劳作,以极少的活命口粮便能获得大量劳力。

这一次灾民潮,受大灾的遥远的河南十二州籍灾民其实并不多,主要还是以豫州、并州南部为主,他们也在罕见的水灾中失去了家园。

大兴城两县准备的粥棚和帐篷无法满足灾民需求,饥饿的灾民们开始向城内冲击,尽管朝廷原意是将灾民留在城外,但灾民们还是突破士兵的阻拦,涌进了大兴城。

大兴城内的秩序为之大乱,紧靠明东下门延兴门的新昌坊、宣平坊、升道坊、升平坊爆发了打砸抢事件,饥饿的饥民砸开粮铺、菜店,哄抢粮食和一切可以吃的食物,数十名店铺佣人和饥民在哄抢中被踩踏致死;此外,灾民们向新昌坊青龙寺、升道坊龙华尼寺求助时,两大寺庙紧闭寺门,不许任何一名“信徒”踏入,许多信徒眼见“佛祖”也不愿帮忙,在饿极之下终于有了冲击“神圣”所在的两大寺庙,结果又被名为武僧实为泼皮无赖的护院打死了几十个。

紧接着,声势浩大的灾民向东市进发,这时,驻扎在皇城内数万名十二卫府士兵奉命前去压制灾民的暴乱。

全城各坊门紧急关闭,十几万灾民和军队在“延兴门—延平门横街”爆发了冲突,士兵用盾牌顶着灾民,然后用棍打、用鞭抽,甚至对那些特别凶残的灾民刀砍矛捅,血腥的镇压手无寸铁的灾民,牢牢的将灾民压制在新昌坊、宣平坊、升道坊、升平坊的纵横街道之上,以免他们冲击其他地方。

横七竖八的各条街道到处是四散奔逃的灾民,他们惊恐万分、哭声震天,年轻的母亲抱着孩子在墙边哀哀哭泣、白发苍苍的老人跪在士兵面前苦苦哀求,东部四坊混乱不堪。

中华殿外,数百名京官在门口焦虑的等待皇帝决策,在殿内,杨坚正和杨广、杨集、杨雄、杨素、苏威、薛胄、牛弘、韦冲、萧玚、李圆通、崔仲方、宇文恺等一班重臣紧急的商量赈灾事宜。

“诸位,涌入京城的灾民已经发生严重骚乱。朕已下旨军队戒严、威慑,并决定先把他们安抚下来,再执行以工代赈之法;但灾民委实太多了,具体需要多少粮食赈济、事后如何彻底安置这个灾民,都是大问题。朕现在很头疼,若是有解决良策,尽管畅所欲言。”京城之中发生的事情,令杨坚的心都揪了起来。

其实朝廷并非漠视灾民生死,更不是舍不得投放粮食赈济灾民,实际上杨坚早已下令将太仓运去赈济。但是太仓远在皇宫西北部,而大兴城又实在太大了,再加上运力不足,所以搬到位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灾民所需。

另一方面是自古以来的赈灾,都由官员负责,与军队没有半点无关,京城官吏面对数目庞大的灾民潮,一时半会安置不好这么多灾民,伙夫紧急之间也煮不出足以供应十多万灾民的粥,再加上没有武装力量在旁边加以威慑,所以一些脾气暴躁的灾民、无赖泼皮借机发难,有了这些人带头闹事,于是就演变成了现在的大暴动。

但是至关重要的原因却是雍州州牧府官员(相当北京市市政府),骚乱的原因是雍州府预防不及时、赈灾不力造成,二十万流民涌入京城之初,雍州府不闻不问、放任自流,没有做出任何安置措施,在流民越来越多以后,也不请示派军队进行控制,更没有做好一丝的赈灾措施,导致灾民无法爆发了大规模抢粮事件。

而雍州牧是帝婿李长雅,此人祖籍辽东,乃是北周大将军李纶之子,北周时期迎娶襄国公主,大隋建立以后,历任散骑常侍、内史侍郎、雍州牧。

虽然杨坚现在没有点出李长雅要承担全部责任,但李长雅是雍州牧,却什么事情都不做,他不负责谁负责?更让杨坚窝火的是宦官去公主府宣布旨意,召李长雅入宫时,女儿襄国公主却说李长雅昨天离开芙蓉园以后,带着一伙文人墨客去骊山游玩,至今未归,这无疑是压倒李长雅的最后一根稻草。几十万嗷嗷待哺的灾民就在城外,你堂堂一个雍州牧却去玩了,这可不是玩忽职守那么简单了。

不过当务之急是先把局势稳住下来,不是追究责任的时候。

“启奏圣人,豫州、兖州、并州南部的灾民少说也有百万之众,臣计算一下,一个人一个月最少需要一斗米,才能活下去,百万人就是十万石,而这次灾害至少要持续到明天春粮收获之时,朝廷至少要投入六十万石粮食赈灾,才能使灾民胜利度过这场灾害。即便各地都可以执行以工代赈之法,但是这份粮食却是少不得的。”

说话的是尚书左仆射杨素,他兼管吏部、民部、礼部三部,这民生之事也在他的管辖之下,拱手道:“圣人,如今进入关中乞求活路的灾民有二十万余人,若是再把后续灾民也算上,仅是关中就要准备二十万石左右。”

“才六十万石啊?”杨坚紧锁的眉头为之一松,放心的低语道:“朕还以为要千多万石呢!”

杨坚当北周丞相时就已经显露了对国家财政的重视,大隋立国以后,他清查户口,制定了一系列关于户籍、均田、赋税制度,给大隋带来了意想不到的财政收入,当时关中人口稀少、中原频发水灾,但是大隋帝国不管怎么去赈济灾民,不管怎么修长城、修官道、修运河,国库却始终是充盈的,仿佛有用不完的钱一般,逢年过节发给百官和士兵赏赐,从朱雀门开始,一直排到京城南郊,一次性发完三百万匹布帛,就这样,囤积在大兴的财富还是没有花完。

等各地把收上来的租庸调运抵京城,所有粮仓都满了。监管国家粮仓的司农寺甚至抱怨说,再收税就没地方放了,于是杨坚一口气修了四大粮仓,这四大粮仓分别是雍州的广通仓、陕州的常平仓、豫州的河阳仓、卫州的黎阳仓。这才解决了储粮问题。

所以杨坚说“才六十万石啊?”并非是打肿脸充胖子,更不是得瑟,而是执行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大隋帝国实在是太富有了,富有得令杨坚麻木了。

“圣人,在灾民尚未引发粮价暴涨之前,我们必须要以最快的速度赈灾,以平息恐慌,否则粮荒的谣言若是传播大兴城百姓群中,那就会引粮价暴涨,情况就严重了。”

杨素继续向杨坚提出建议,他的身体现在就像是在走过山车一般,前些天刚刚好转一点,可是这两天又急转直下,卧床不起,但今天情况紧急,杨素只好拖着病体来向杨坚出谋划策。

“朕想知道,多久才能让灾民平息下来。”杨坚是至高无上的皇帝,他不需要去考虑如果赈灾,他只要一个结果,他只需要手下的大臣告诉他该怎么解决问题即可。

“臣有三个解决方案,能使灾民迅速得到救济。”杨素努力稳定了一下身体状况,徐徐的说道:“第一个方案,将灾民按地域安置,以州为一个大营,大营之中按照各县,分驻各个小营,彼此之间看熟悉的人,诚惶诚恐的灾民才能安心,然后从小营中的各乡挑出一名德高望重之人,配合官员管理、赈济他们本乡里的人,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混乱再次出来;另外派军队负责监督,将那些捣乱的无赖泼皮一律严惩,甚至就地格杀。而赈济之时,往往会发生贪渎事件,臣赞同牛尚书意见,先放义仓,官仓不可轻易放粮,在赈济这期间,御史台官员必须到场,以监督官吏赈灾。”

“而灾民骚乱的出现,雍州牧府不得力是其中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官员的帮手严重不足;如今天气炎热,只要不下雨,灾民有没有帐篷都无所谓,关键是伙夫严重不足,不能及时解决十几二十万人的吃饭问题。但是现在官民、军民出现了大冲突,灾民不太信任官府,为免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不能从灾民之中聘请伙夫,这得由官府来招募。”

杨素休息了一下,调理好自己的气息,又说道:“圣人,臣以为安置灾民并不仅是官府的责任,王公大臣、民间富户也应该站出来替官府分忧,圣人可以下道旨意,号召王公大臣、民间富户参与赈粥;王公大臣家族若是赈济,事后挑出赈济最多、赈济时间最长的十家予以嘉奖,将此十家官位最高之人的名字布告天下,令其善名天下皆知;民间富亦是挑出十家、嘉奖其家主,若是商籍,可赐其民籍,如此一来,富庶的商人必将争施粥赈济灾民,不仅解决了朝廷人手不足之忧,也能节省朝廷的投入。另外赈粥地放在城外各个灾民的安置大营之外,以引导灾民出城,并尽快安扎帐篷给他们居住,这样便可保城内无恙。这便是臣的第二个解决方案。”

杨坚非常注意官吏的选拔,不仅励行法治、严惩贪官污吏,他还奖励良吏,先后表扬了岐州刺史梁彦光、相州刺史樊叔略、新丰县令房恭懿等等良吏。临颍县令刘旷因考绩名列天下第一,被升为莒州刺史;汴州刺史令狐熙于吏部考绩第一,赐帛三百匹……以上这些人尽皆布告天下进行表扬。同时令天下官员学习,这些人名扬天下之后,都得到了合理的升迁。

但是时至今日,享受这等待遇的人不足三十人,所以官员对于这种待遇是十分期盼。杨素知道王公大臣不差钱,差的是名扬天下的好名声,而商人也不差钱、差的是与平民对等的地位,所以他投其所好的提出了这个由王公大臣、民间富户参与赈灾的方案。

这两个方案着实令杨坚龙颜大悦,他欣然道:“杨仆射这两个方案深合朕意,朕全部采纳了。杨仆射请说第三个方案。”

杨素见杨坚同意他的方案,不由得精神一振,连忙说道:“臣的第三个方案便是要防止关中灾民暴乱,如今的关陇大地已经无田可均,若是让他们长期逗留于此,便是没有闹出事来,也会慢慢的沦为黑户,惨遭富户藏匿,而新入手的伊州、庭州正好需要大量汉户补充。所以与其让他们坐在大兴等赈济,不用边走边赈济,这样一来便使大兴灾民减少,暴乱的危险也消除于无形,更重要是可使关中局势迅稳定下来,不至于影响关中粮价。”

杨素第三方案一出,不仅杨坚认可,杨广、杨集和诸多重臣也一致赞同,苏威说道:“圣人,杨仆射这个方案可谓是一举多得,臣深为赞同。”

杨广也欣然道:“杨仆射此三大方案,可谓是赈济良策,足以载入史册。但需多派人手去沿途帮忙,多送药物,防止灾民毙命于中途。同时可命沿途官府、府兵、州兵负责遣送和监督,以免为祸地方。而且在放粮之前,司隶台的巡查官必须到场,以监督地方赈灾,免得地方官员以次充好、中饱私囊。”

“卫王,这些人将是你治下百姓,你怎么看?”对于杨坚来说,他担心的是地方大乱,既然有办法把灾民遣送走,也省得让他心烦。

“我没意见。不过我有几点补充。”杨集确实没有意见,此刻的杨集,对于杨杨素只有由衷的佩服,这三个方案每一个都是独立的存在,但是并在一起的话,却是连成了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案,而且立即迁徙的话,还能避免朝廷事后还要额外耗费一笔迁徙巨资。但是最厉害的是采取了一环扣一环的监督手段,令地方官府、执行官员、地方军时刻都在朝廷都督之下赈济,甚至是看似是弱势群体的灾民一方,在发现不对之后,也能让他们自己选出来的德高望重之人,直接向御史举报。

“你说!”

“其一、正如杨仆射之前说所,灾民因为这起冲突,对于官府抱有敌意,当务之急是稳住灾民,只有这样才不至于出现中途造反之事。若是急匆匆把他们送去凉州,恐怕也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我希望等朝廷把他们地域划分好、等他们情绪稳定下来,再将他们送走。其二、凉州文官少,我建议在官员和军队给灾民划分居然区域之时,令国子监学生和预备官员去登记灾民户籍,到了凉州之后,可以直接分配,免得多一道工序;第三、在灾民迁徙过程中,可国子监学生和预备官员沿途照顾灾民,算是给他们一个锻炼机会,而表现出色者,定然比表现平平的人有能力,以后朝廷需要用人时,可优先录用这些人才,而不是眼高手低的庸才。”说到这里,杨集又说道:“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么就朝廷要给灾民一个公道。”

“前三点没问题,也很合理,朕批准了。但是第四点怎么说?”杨坚疑惑的问道。

杨集行了一礼,沉声道:“在骚乱中被踩死的人,找不到元凶,可以不计较。但是有人在众目睽睽之下恶意杀人,这些人已经触犯了国法,所以必须以命抵命,最后是押到灾民之前斩首示众,也能平息灾民一些怨气。”

杨坚问道:“你指的是青龙寺、龙华尼寺的护院?”

“不错。”杨集点头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听到这话,杨素立刻站出施礼:“圣人,卫王说的对,佛门子弟也是人、也是大隋子民,杀人自然要偿命,必须依法惩处,否则天下佛徒纷纷效仿。”

“臣附议!”

“臣附议!”

“……”

杨雄、苏威、薛胄、牛弘、韦冲、萧玚、李圆通、崔仲方、宇文恺等一班重臣没一个信佛,他们对于横征暴敛、藏污纳垢、法外之地一般的寺庙,异常憎恨,此时有个杀鸡儆猴的机会,都不放过。

“准奏!”

“圣人英明。”

“圣人!”杨素见结果已经出来了,连忙说道:“臣的三个方案,以及卫王的补充,都是要先稳住灾民,恳请圣人答应,紧急动用军队调太仓之粮去赈济灾民,同时张贴告示,号召王公大臣、民间富户即日施粥赈灾,以防事态扩张。”

“准奏!”杨坚看了骨瘦如柴、面黄肌瘦的杨素一眼,叹息道:“杨仆射身体欠佳,就先回府休息吧!余下之事,由六部尚书、侍郎操办便是了。”

“多谢圣人关心,然老臣放心不下啊!哪怕回府也坐卧不安。”杨素苦笑一声,拱手请命:“恳请圣人让老臣于尚书省坐镇。”

“也罢,杨仆射就在尚书省官房一边调养、一边关注此事。”杨坚看着这个苍老至斯的大隋军神,内心异常悲悯,大家坚强了一辈子,如今却都老了啊。

“谢圣人成全。”杨素抱拳行礼。

——————

注1:有学者推测早在西汉时期,我国总人口就已经超过一亿,只不过没有记录在官籍而已。杨坚从持续了几百年时间天下,清理出了五千多万名在籍人口,如果把关陇贵族、山东士族、南方士族藏匿的人口也算上,可见当时的总人口还要多得多。

而隋末乱世持续的时间不到二十年,可是李唐的人口不到隋朝的十几分之一,这其实并不是全部都死在战乱中了,而是大多数人都跑去当世家门阀的奴隶、佃户,使官方户籍锐减、使朝廷赋税一律落入了世家门阀的口袋之中。

唐玄宗时期,唐朝官方人口达到了巅峰,但也不过是隋朝的几分之一,可是均田制却维护不了了。然而农耕民族在和平时期,田地只会扩大、不会减少。均田制为何在田地比隋朝多、人口比隋朝少的开元天宝时期崩溃了?这肯定是土地兼并严重,但是再怎么兼并,也需要人去耕种才对。

从田地分配、耕种情况等等问题来看,足以说明唐玄宗时期的人口不比隋朝少多少,甚至还要多,只不过都不是国家的人罢了。

……

这方面的学术论文很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自行查阅。

——

求订阅、月票、推荐票。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铁血虎贲战大明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明末大寨主明朝的现代化改造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抗战之铁血兵锋皇宫沦陷:一起逃亡皇嫂个个天仙北隋军神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直播:我的手机被古人窥屏了中世纪崛起曲尽星河大宋圣天子从唐开始的克苏鲁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穿越之贵妃娘娘好想念我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我在大唐斩妖邪大明败家子,家父平江伯英雄恨之西楚霸王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北宋帝师锦衣辅国公主我真不是太监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洛天心最佳词作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平乱传离石游记三国:杨卓来了意外穿越?竟统一三国!西厢记之撼起钟声动宦宠天下开局在山中造反,我成了开国太祖开局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三千玄甲穿越三国之众将云集乱世,从三斤糙米打造世外桃源乾隆四十八年穿越之我来拯救大宋三国:开局被坑,我掠夺天下气运亮剑:签到亿万物资,成为西北王重生三国:大哥,我不想争霸三国之千古大帝三国:开局大秦锐士,迎娶蔡琰红楼之携花归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三国第一霸主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重装军火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王爷宠妃:小乖,过来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北宋帝师穿越之医女毒妃石姬的两千年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穿越:我靠着金手指成神三国:从并州开始争霸天下宋末争霸:从水浒二龙山开始奇门宝鉴结婚你不肯,我叛国女帝你哭什么?王爷有点懵我的出租屋通明末水浒白话版特种兵之特战兵王靖康之变红色机翼大晋司马衷【祖父遗机,逆时补憾】三国群英传关东铁魂虞朝历史全解七圣树王朝四十一帝为了活下去,当兵进军营你确定你是始皇帝?大晋烟火我锦衣卫办案,老朱也拦不住乾宫深帷从贞观开始征服世界刘循:从杀刘备开始闭关锁国让大明领先世界数百年穿越大乾:老登,我要当咸鱼锦绣谜案录晚唐:归义天下明天再启我要改变历史!大成公子浪漫三国行熟读三国的我竟成了刘备我在宋朝造电机狗在楚营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长刀在手袁燕三国:让你救关羽,没让你灭孙权华之夏第一卷中原往事一夜暴富,我囤货娇养了个女帝大唐:晋阳小公主是我的心尖尖从穿越汉少帝刘辩开始,无敌诸天你呀就缺一味药春秋发明家从崇祯开始的祖宗集会挥鞭断流百越王开局朱高煦围城,忽悠他当皇帝贪贪贪贪贪贪贪空大清在异世争霸天下的历程从皇宫开始兴风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