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众卿之言,或为民请命、或老成持重,皆有道理。”

皇帝闷了一声,暂且先止住了众人的争辩,便转过身,不再说话,而是看着滚滚河水发呆。

淮河的清水、黄河的浊水,虽没有龙兴之地泾渭分明的壮景,却也别有一番奇妙精致。

认为构建的大堤、水闸、泄洪道、冲刷闸,这些数百年间不断修缮起来的工程,不知道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然而,这些人力物力造就的浩大工程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问题?

前朝治水之义,以保祖陵为上、保漕运次之、保民生最后。

本朝又有什么区别?

若不是祖陵不在这,难道不也是一样的吗?便是祖陵不在这,依旧是保民生在最后。

朝廷向来知道,漕运、河道这些官员都贪腐。但有时候就是默许的,只要保证了漕运,剩下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李淦说,自己不是鸵鸟,但自己在海军成型之前、下南洋之前,又当了多少年鸵鸟呢?

事到如今,皇帝也不得不心服刘钰力主建海军、下南洋这一战略的影响了。

单从漕运海运这件事上来讲,二十年前,提及海运,朝中反对的声音,必然是“危险、容易被海寇劫掠;不安全,万一遇到风浪就没了;是脆弱的后颈皮,一旦被人切断航道,南北分裂”之类的声音。

凡提海运者,必与祸国殃民联系在一起。

当年江苏节度使上书要求试行海运的时候,刘钰并没有立刻站出来支持。

到现在,至少,嘴上反对海运的人,再也不用二十年前的那些理由了。

因为,那些理由没有靠辩论辩赢,而是靠做事做的叫他们无话可说了。

当那些“为国为社稷”的大道理讲不通后,这些反对者的嘴里,也就只剩下了很现实的问题。

然而,当南洋问题、航海术问题解决之后,剩下的这些反对的理由,就可以用一句话来说了:没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就是钱还不够。

刚才信使送来的消息,并没有说与荷兰完成了贸易谈判,只是说荷兰政变。但皇帝也知道,根据刘钰的战略,政变这一步做完,谈判的事可谓就稳了九成了。

只要谈妥,钱到位,那么很多事就简单了。

当初刘钰的承诺,是两三个河南省的赋税进皇帝的内帑。现在看来,似乎比预想的要高。

垄断费、股本生息分红、官窑瓷器专卖、外加锡兰不在南洋之内其肉桂槟榔之利亦归皇帝,单单这几样钱,便不止了。

而锡兰都督杜锋给皇帝的奏折中,也拍着胸口表示,印度土邦的兵,他绝对有信心五千破三万。如今印度又是唐末情况,各地节度使乱战,必有“石敬瑭”之辈,想借“契丹”之兵。

若能取之,视之如外,能守则征赋税、不能守则退诸南洋,无有前朝扬、奴乱之虞,一年亦可得银百万不止。

如果一切顺利,三五年内,每年手里至少能多出六七百万两银子。刨去再多往西北西南每年多投个百万两,亦还剩下五六百万两。

皇帝心想,只要有钱,这淮河,怎么也治的了吧?就算治十年,若能换个两淮复宋前之富,也大值得。

当初江苏节度使的上书就说的很清楚。

黄淮地区,出不了朱元璋了,至少在大顺的中央集权能保证的情况下,黄淮地区最多就是为王前驱。

除非大顺的集权烂到跟蒙元一样,小吏锤杀省级官员封闭漕运假装钦差,中央竟毫不知情,烂到这种程度,那才有可能在黄淮出帝王。

但是,黄淮糜烂,为王前驱,引出的问题却多。尤其是如果不改运河为海运的情况下。

历朝自古以来就存在一个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南北之分。

这里阻隔南北,又关乎运河。到时候,或南方督抚日强、若别处再有起义,朝廷又把大量精力兵员砸在黄淮,怕是要出大事。

黄淮,恰在南北中间,加上运河,若以人论,恰似一人之腰。

手疼医手、脚疼医脚,可要是腰有病,核心力量废掉,全身都使不上劲儿。

自宋以降,中华历朝就像是一个腰被砸伤的人,以前千斤的力气,现在病恹恹的,腰都没劲,哪还有力气?

问题在哪?

江苏节度使看来,问题就在漕运上。

如果天下太平,这还好。

一旦天下有事,打仗是不是得用南方的钱粮?

南方的钱粮是不是得经过运河?

运河是不是有将近十倍的损耗?

运河的损耗是不是运河两岸的百姓来补足?

出的人力力役折损是不是要催发起义?

起义是不是会截断漕运让问题更严重?

漕运糜烂,是不是打仗也要出问题?

当然,江苏节度使不能用“起义”二字,用的是叛乱、民变、愚民被人所用等词汇。

到时候,外患引发内忧、内忧引发内乱,纵然黄淮地处中原,朝廷可以全力镇压,最多只能为王前驱,成不得事。

然而引发的一连串连锁反应,朝廷若有明君还能压住,一旦是个孱弱之主,天下就要大乱。

皇帝对此是认同的,其实心里也明白,大明大顺两朝,对黄淮百姓,确实是“狠”了点。

为了保漕运,一旦有水灾,朝廷虽不明示,可实际上是默许“保北不保南、北堵南疏”的政策的说的就是安徽,以至于自明以后,提起安徽,鲁南河南等地的百姓,想到的第一个词,就是要饭花子。

十年倒有九年荒,问题不出在凤阳那个朱皇帝身上,而是出在燕王那个朱皇帝身上,出在靖难之役定都北京又废海运走漕运上。

过了黄河,运河紧贴着黄河。黄河的泥沙一旦进入到运河里,运河就走不了船了。

几十年前,荷兰使者入京请求贸易顺便攻击天主教的时候,使团成员彼得冯霍姆就测量过运河的水深,也看出了运河的问题,并认为淤死是早晚的事。

之后的荷兰使节团还奇葩地给出一个结论,说是底部的淤泥导致了水深过浅,而不得不用平底船,这导致了国家的造船设计倾向于平底船,过度倾向于平底船使得这个国家距离海洋越来越远。

连第一次来运河的荷兰人都能看出来的问题,国朝的人能看不出来吗?

所以,“默认水灾保北不保南”,就是朝廷的政策。虽说淤死是早晚的事,但不让黄河泥沙入运河,最起码能晚淤死个几十年上百年。

洪泽湖越来越高,淮河上游,尤其是安徽地面的淮河流域,水往下流不动,怎么能不发大水?怎么能不十年九荒?

而如果不默认保北不保南,黄河从北边出事,浊水冲入运河,就黄河的含沙量,运河还能通行吗?

自明朝起,就不敢用黄河的水做运河水源。

于是才有了各种各样的奇葩政策:灌田者,不得与转漕争利。

旱天缺水的时候,运河不放水,不准浇灌土地。

雨天发水的时候,运河排水,大量的水入沟渠、淹农田。

当地的老百姓没啥文化,“素质”显然不高,不懂之乎者也,自然直接骂娘。

当地士绅有文化,“素质”略高,懂之乎者也,遂言:国家大计在转输、转输资漕渠、漕渠资河坝。然,民之富藏于田、田之利藏于水。无水灌禾则民贫,民贫何以给转输?

不用黄河的水,就得和农田争水。

可用了黄河的水,最多二十年,过了黄河一直到济宁的河道,就全得淤死。

所谓默认,就是皇帝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皇帝也不可能在朝堂说,南边的百姓可以祸害,北边的漕运不能祸害。

但官员干的时候,北边开口子影响了漕运重罚、南边开口子只要事后堵上也就打个哈哈就过去了。

当皇帝嘛,对百姓没有什么良心上的谴责。

但之前默认,是为了保漕运。

现在有了海运的能力,自然要拿百姓说事了。

之前默认保北不保南时候已经扔掉了良心,现在却忽然长出来了。

若真能解决了漕运导致的治水“束手束脚”问题,甚至根治淮河,相当于大顺手里的基本盘面又多了不少。

将来就算大乱,手里捏住海军,就等同于始终捏死了囊括安徽、苏北的北方诸省的人口粮食,外加海军能控制的苏南、浙江、福建、广东。

别处再怎么折腾,只要把京畿、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地、治理好的苏北安徽捏在手里,没有黄淮拦腰截断分为南北,别处便有叛乱,平定便是早晚的事。

因为外患暂时看来,问题不大。

内患的话,捏着这几个地方,海军控制住福建、广东、浙江、苏南。剩下的那些省份,还有啥力量呢?

四川不提,基本稳定,除非是中央集权彻底崩了,这地方才能乱。

除去四川,刨除掉大顺能控制住的地方,能出乱子的省份实在没什么太强的力量。

若真能花银两,解决黄淮区的祸患,哪怕只是解决一下苏北、安徽,听起来似乎花费颇多,但也值得。

唯独不知,这些水利官员,在没有祖陵和漕运束手束脚之后,能否拿出一个根治淮河的方案根治黄河是别想了,皇帝便是再有雄心,也没敢想着根治黄河,自己心里还是有点批数的。

拿出方案,也不知多少钱,能够呢?

…………

已得知荷兰那边政变成功消息的刘钰,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

见皇帝在那看着河水发呆,自己只往河边看了看,便收回了目光。

心道我是没那本事。

后世黄河改道之后,治理淮河,尚且花尽心思。

要说现在,黄河还在夺淮入海,就想彻底治好黄淮?那得多大的本事?

便是后世,要是依旧夺淮入海的局面,怕也不好治。

反正要治,就得等着哪天一场大雨,黄河决口走山东,死个几十万人,说不定或许大约也许可能可以治一治两淮。

但这是几十万条人命,只能说等个意外,等场天灾。

术业有专攻,自己根本不懂治水,拿后世的东西照抄作业都没法抄黄河走北、黄河走南,这两个最基本的条件都不一样,抄作业那不是扯吗?

就现在走了海运,此时的人力和技术,要和大自然的伟力,而且还是黄河这样的自然伟力抗争,只能说是一个字:难。

便是束水冲砂、便是不考虑漕运安全了,黄淮怎么治?

洪泽湖决口走高邮扬州,几乎是必然的,照这个态势走下去。或者今年、或者明年、或者十年后、百年后,只看哪一年有特大暴雨了。

黄河冲开口子走千年前的北线,也几乎是必然的,两淮地区都已经淤积出地上河了。也只看哪一年出大事吧。

思来想去,唯一能做的,就是让朝廷手里随时捏着三五千万两白银。真要是出了黄河改道、洪泽湖溃堤之类的事,能立刻拿出钱来治理救治,也便是自己现在唯一能做的事了。

好容易让皇帝找了件觉得“可以做、应该能做成、相对于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等问题来说理论上最容易做成”的一件事,也算是个好事。就得需要有人给你弄钱不是?

关键皇帝要是就想修个大园子什么的,那才几个钱?要真就那点出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怕是长不大就被皇帝毙了。

最好是皇帝多找几个需要大笔钱的“爱好”,或者叫“壮志”。

只盼皇帝能把这件事定下来。这时候,可别前怕狼后怕虎,担心漕工、忧虑花费,就得下下狠心,非得有一劳永逸的幻想,或者叫志向才行呢。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铁血虎贲战大明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明末大寨主明朝的现代化改造叛逆皇妃:冠绝笑江山手持AK,我在山寨当土匪的日子抗日之神级兵王王室的弃儿抗战之铁血兵锋无限欺诈师万朝穿越:开局李二穿刘禅三国:刚继承当太守,却被异族打靖王府之乱北隋军神汉末真龙之睥睨天下仙朝直播:我的手机被古人窥屏了中世纪崛起云州物语曲尽星河多情女匪有情医扶明录食戟之冒牌小当家废物二十年,醒来便开始抢皇位重生路易十六!和安托瓦内特幸福大宋圣天子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穿越:县丞之子的古代科举生活平原大时代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穿越之贵妃娘娘好想念我汉武:普天之下,皆为汉土!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老子传奇:大道至简从封地开始,到拥兵百万雄霸天下我在神话三国当仁君我在大唐斩妖邪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大明败家子,家父平江伯英雄恨之西楚霸王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北宋帝师锦衣辅国大秦:让你修长城你把匈奴灭了?公主我真不是太监大明:我主动继承了家业冠绝新汉朝美洲1866应如妖似魔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重装军火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王爷宠妃:小乖,过来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北宋帝师穿越之医女毒妃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三国,我曹贼,爱江山更爱美人!明末之我若为王全族被贬,北荒粮满仓昏君啃树皮学名张好古明朝小匠:穿越江湖的逆袭之路大秦:天幕直播我争夺天下大明:治好病后,老朱求我去现代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重生汉末,开局收刘宏为徒红颜劫:乱世情殇逍遥悍匪:开局一箱手榴弹家父吕奉先我登顶成龙后,女将军跪求原谅大晋霸主明末风云:乱世殇歌靠读懂人心立足穿越乱世之枭雄崛起华夏最强主播:从主播到全球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