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今之计只有向户部衙门求援,请南京户部衙门尽快调集耕牛支援淮北重建。”吴为岂会不知这其中的难处,可短时间内想要筹集如此数量的耕牛非朝廷无能为力。
“双管齐下吧,我们自己想办法购置一部分耕牛,另外加紧时间向南京户部求援。”所谓求人不如求己,李廷栋深知若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南京户部衙门那帮大爷身上,到最后很可能耕牛还没到这淮北的百姓已经饿死的差不多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这道理李廷栋当然懂。
当然这该打的报告依旧得打,不是有句话叫会哭的人有奶喝,李廷栋骨子里可就不是个老实孩子。
“好,这是最稳妥的法子。”吴为听完也是点头称赞道。
“另外我们可能得挪挪窝了,朝廷任命我为淮北兵备道,我的衙门设在颍州,待交割完毕估计我们就得去颍州上任了。”耕牛的事情已然谈妥,李廷栋起身松了松筋骨,可看着眼前这熟悉的亭台楼阁,李廷栋难免有些伤感,在这太和县衙住了将近半年,一说要走还真有些舍不得。
“大人高升是喜事,只是不知这太和县令由谁接任?”李廷栋既然高升了,那自然会有人来接他的班,只是李廷栋刚把太和经营完善,若由白白便宜了外人岂不太过可惜。
“我心中有个人选,这几日我也一直在捉摸,不知合适不合适。”李廷栋颇为犹豫道。
“那刚好我心中也有一个人选,不如咱们互相印证一下如何?”吴为闻言不禁笑着提议道。
“好,就依先生。”李廷栋说完用手指沾了茶水在桌上写下了自己心仪人选的名字。
吴为也是依葫芦画瓢,同样沾了茶水在桌上写下人名,待两人书写完毕后同时揭开,看到茶桌上还未干透的水迹后两人不禁相视一笑,原来两人在茶桌上写的都是丁乐和三个字。
丁乐和年岁已高,本来打算在主薄任上就致仕回家抱孙子,若能在致仕之前干上一任知县,必定对李廷栋感恩戴德,言听计从。
况且此人虽有能力,可又生性柔和遇事并不强硬,虽进取不足可守成绰绰有余,李廷栋已经将太和带上正规,接下来只需萧规曹随即可。
“先生有所不知,我虽主政淮北,可并无太和知县的任命权。”李廷栋虽有心将丁乐和扶上太和知县之位,可他并无任命太和知县的权力,若是到时候朝廷派个强硬的太和知县过来,可够李廷栋头疼的。
“这事倒也不难办,大人可在此次请功的奏折上替他多美言几句,回头我抽空再去找一趟丁乐和,让他去南京吏部衙门走动走动,这事应该不难操作。”吴为略加思索后便建议道。
“好,这事就麻烦先生走一趟了。”李廷栋当即拍板道。
大事商议已定,李廷栋和吴为两人便开始分头行动,李廷栋立即拟好奏折上报南京户部衙门,请求南方各州县筹措耕牛支援淮北战后重建,当然按照双管齐下的计划,在向朝廷求援的同时,李廷栋也派出人手立即奔赴临近州县采购耕牛,以解淮北耕牛紧缺的难题。
而吴为则将此次太和一役的战功人员汇编成册上报南京兵部衙门,李廷栋作为太和县令受到崇祯皇帝亲自嘉奖,自然与有荣焉,可太和一役参战人员多达数千,除去八百新兵,更有数千普通百姓自发的走上城头与来犯之敌搏杀,这些人的功劳和名字一样值得每个人铭记。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有军功自然就有死亡,八百新兵经此一役,光阵亡就将近三百人,还有将近一百人因为重伤不得不永远的退出军队,一场仗折损近一半人,此战不可谓不惨烈,可残酷的战争如那熊熊烈火一般,将生铁当中的杂质烧了个干净,留下的是真金是火种。
人类的治愈能力有时候超乎想象,一个月前太和城下尸横遍野,满目疮痍,可如今再到太和城头若不仔细查看,根本想象不出一个月前发生了一次如此惨烈的攻防战。城头的鲜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可那些为太和献出自己生命的年轻人却不应该被遗忘。
太和县城西南五里处有一小山,山上树木繁盛,不远处的沙颍河从山脚下流过,正是一处绝好的风水之地,而太和之战阵亡的三百将士就安葬在这个小山坡上。
再过几日李廷栋就要离开太和到颍州区赴任,可在离开太和之前,李廷栋特意抽空带上幸存的将士以及太和城内的绅士百姓一同来到这山坡上祭奠英雄。
坟土未旧,白幡犹在,随行之人眼见这如林的白幡,个个心怀悲戚。
“立定,向阵亡的将士行军礼。”
郑汉明领着四百多老兵在坟前立定,尔后领着众人向长眠于此的战友们行了个军礼。
军礼完毕,李廷栋登上简易的高台,开始了今日的祭奠。
“崇祯八年,贼军纷起,四面而袭;敌众我寡,城郭不坚,形势之危,犹如累卵!然城中诸将,尽皆戮力,城中士卒,万众一心,八百之数,战敌数万,厮杀竟夜,犹自不歇,威寒敌胆,难做寸进!惜我壮士,三百一十二人,坚守城池,捐躯疆场,烈烈之风,英灵之气,充斥天地,与日同芒!”
“廷栋不才,率众致祭,惟以此文,悼君之殇;以寡击众,以弱胜强,放眼古今,亦可标榜;君若有灵,享我烹尝,忠义之身,世代荣光!”
祭文乃是吴为操刀,文采斐然,不过李廷栋朗读之时想到那惨烈的一幕幕,不由心生悲壮,祭文读到最后,李廷栋已经双目含泪,声音哽咽,祭台之下的士兵更是泣不成声。
祭文读完之后,李廷栋端起美酒装备敬这三百将士一杯,可当李廷栋将那碗中美酒尽皆洒下之时却是霎那间风声大作,把白色招魂幡吹得高高扬起、呼呼作响,仿佛那三百多阵亡的将士此时此刻依稀听到了自己主帅的召唤,前来向自己的主帅报道。
四周士卒见到如此场景,纷纷发声大喊:“魂兮归来,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