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妃的位份册定是要经过当朝太后,便是昔日的德妃首肯的。
太后拿着雍亲王府的名册,一一向下划过,指尖儿落在了钮祜禄林琅这名讳上,微一凝眉对婢女霜若道:“咦?这是何人?哀家记着从前钮祜禄家的女儿,是叫做若娴,这林琅又是何人?”
霜若道:“便是从前的若娴格格,改了名讳。”
太后冷笑道:“皇帝瞧得起她了,给了年氏贵妃位倒也罢了,他年羹尧本就是助益皇帝前朝良多的功臣。这钮祜禄家的女儿何德何能也为贵妃呀?”
霜若看一眼名册,徐徐道:“太后不喜欢,改了她的位份就是了。左右皇上如今还得听着您的。”
“那便熹妃吧,排在齐妃后头去。哀家总听王府里的人说,钮祜禄氏在王府里就最得皇帝宠爱。进了宫可得收敛些,别闹出什么不知天高地厚的事儿来。”
七日后,于金銮殿行登基大典。
宫中丧喜交加,胤禛言先帝骤然崩逝心痛难当,遂下旨定登基大典一切从简。
登基大典前一日,胤禛独入永和宫与德妃请安。
来时,德妃正手持一副康熙秋狝狩猎画像,神情淡然细细瞧着。
还是他一声‘儿子给皇额娘请安’,才唤回了德妃的魂来。
德妃将画像随手置在一旁,冷笑看他:“皇帝来了。”
胤禛紧步上前落座德妃身旁,郑重颔首道:“儿子要多谢皇额娘。”
德妃摆一摆手,摇头道:“先帝遗愿令你登基继承大统,与皇额娘有何干系?”
胤禛面色恬然,取过德妃手边的茶盏离座起身下跪,双手奉茶过顶:“皇额娘大恩,儿子日后定当恭孝待之。”
德妃低眉看他,定定坐着,不扶他起来,也不接盏:“你如今如愿成了皇帝,哀家有些话不得不与你说上一说。”
胤禛举着茶盏的手略有些发抖,仍恭敬道:“儿子敬听皇额娘教诲。”
“你登基为帝,如何相待旁人哀家不愿多舌,由着你的性子来。只一点,你十弟同你十四弟,哀家不许你动他二人分毫。”
胤禛道:“十弟乃为温僖贵妃亲子,假意勾结老八老九行不轨之事皆为替儿子筹谋,儿子心里明白,自不会为难他。”他清一清嗓,眸底现出几分森然寒意:“至于胤禵,他闻听皇阿玛驾崩,正带着他的兵马往紫禁城赶着。皇额娘以为儿子肯放过他,他肯与儿子善罢甘休吗?”
德妃脸上的笑纹消退,直至一丝不见,才泠然道:“他是你一母同袍的亲弟,扒开肉拨开骨,那血脉也是连在一处的。额娘唯愿你兄弟二人安好,如今你称帝,胤禵对你的威胁便没有了。你兄弟二人若再反目,要额娘如何能安度晚年?”
胤禛放缓了声音,沉吟道:“皇额娘对儿子有生身之恩,儿子不敢不听皇额娘的话。儿子与皇额娘作保,无论如何,儿子会留住胤禵性命,必不做出手足相残之事。余下之事,望皇额娘理解明白,如今行到这一步,已然由不得儿子。”
德妃轻叹如穿堂而过的幽风,气息扑打在胤禛面上。
她摇一摇头,接过胤禛奉着的茶进了一口,这才扶他起身:“哀家无旁事所求,只这一点,你必得记得你今日所说之话,不得违背。”
胤禛点一点头,望一眼德妃放在一旁的康熙画像,面色凝重道:“皇额娘对先帝,还是有情的。”
德妃闻言生笑:“这情分许多种,欢爱为情,怨恨也为情。”她说着,取过那画像,动作轻缓将它丢入炉中焚了:“先帝去了,这画像留着睹物思人,反倒令人心中添堵。”
德妃此举是为大不敬,胤禛瞧在眼里,却并未说嘴一句,只含笑道:“先帝驾崩,皇额娘为儿子生母,自当贵为大清的太后。儿子打算登基礼毕,昭天下,尊封皇额娘为仁寿皇太后,并令人重新翻整宁寿宫,供皇额娘所居。”
德妃徐徐抚着尾指上金镶玉团寿护甲,目光环视着永和宫四下,微笑道:“不必费心了。这紫禁城到处都是四四方方的天,到处都像极了牢笼。哀家住在哪儿原是一样。这永和宫是哀家封嫔后的住所,哀家住在这儿多年,总有许多念想,舍不得舍下。”
胤禛颇有几分为难道:“可皇额娘贵为太后,仍居在这妃位宫殿,确是不妥。”
德妃明白,他面上全然为着自己,可私心里,确是怕着前朝朝臣的非议,指摘他这个新君不孝。
可这也正是她所想的。
胤禛登基,变数良多,他本就是个令人瞧不透心思的人,如今他登基称帝,自己全无制衡他的法子,日后要保住胤禵的性命,总得未雨绸缪。
如今她不认封号,不挪宫室,群臣已然以为他不孝。
如此,他若再敢动了胤?与胤禵,岂非更要惹得朝野非议?
新君登基,最在乎的便是自己的君威声望。
胤禛这帝位是踩着人堆儿啃着血馒头得来的,他更是明白这个道理。
“先帝丧仪未毕,皇帝登基后,先将先帝丧仪周全,处理好朝政事务,便是对哀家最大的尊重。至于封号,挪宫一事,大动干戈,到底也都是身外物。你知道哀家最怕麻烦,能免,则免了罢。”
胤禛苦求数番,奈何德妃丝毫不肯卖他这个面子,于是只好悻悻作罢。
德妃见他神色不豫,便岔开话题问道:“年号可想好了?”
胤禛点一头:“雍正,皇额娘觉着如何?”
德妃淡淡笑道:“雍亲王的雍,正统的正?”
胤禛颔首应下,德妃微笑道:“这年号便是昭告天下,你雍亲王这个皇位,来的名正言顺,是为正统。极好。”
胤禛一笑而过,再不多言。
这人呐,总是越缺失什么,便越在乎什么。
论他身份尊卑,富有贫穷,骨子里的东西,尽是一样的。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康熙帝皇四子雍亲王胤禛登基为帝。
次年,改年号为——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