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景明这几天倒是跟刘伯待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多,是因为邵景明想跟着刘伯了解一下一些风俗习惯,还有现在的物价已经食物种类。邵景明在考虑以后要不要从西边那些国家弄点汉朝没有的农作物,给汉朝人民改善一下伙食。
这些日子刘伯准备了些牛羊猪肉,一部分是用来祭祖,另一部分是过年拿来吃的,邵景明在跟着刘伯到处走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包子。这段时间天天吃得都是米饭个饼,反而没见过包子。后来邵景明自己想了想,才回忆起来,包子貌似是诸葛亮发明的,也就是说现在包子还没有出现。于是邵景明开始动心思了,蔡府厨房有些蒸笼,还有些面粉,于是邵景明到厨房里面准备做些包子。
厨房里的厨子听说邵景明要下厨,赶忙阻止道:“公子是贵人,哪能做此下贱之事?公子还是让我来吧。
”邵景明知道在古代,厨师、一声之类的职业都是下九流的职业,还有孟子的那句“君子远庖厨”,导致了厨师一直处于一种受歧视的状态。
邵景明道:“什么叫下贱?谁跟你说的?他要是觉得下贱的话就别吃饭。”
“是我跟他说的。”邵景明背后传来了蔡邕的声音。
“呃…老师说的啊,”邵景明干笑了两声,转头对厨子道:“老师说的对,你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
“哼!少油嘴滑舌,”蔡邕面色不善,“你不好好读书,跑到厨房来作甚?”
“我想做些东西孝敬师父。”邵景明陪着笑道。“这些事还需你来做吗?‘君子远庖厨’你不知吗?”
“这句话没听说过啊?”邵景明开始装傻。“那好,既然你不知,我现在就教你。”蔡邕倒是没有恼怒,反而开始当场教学,“此句出自《孟子》,为孟子与梁惠王所言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此为‘君子远庖厨’之出处,其中之意你可明白?”
“明白倒是明白,只是不太认同。”邵景明道。
“放肆,圣人之言,岂容得你来置喙。”蔡邕听到邵景明敢反驳,立刻大怒。
“老师,您先息怒,”邵景明看到蔡邕发怒,赶忙解释,“您先听我说完,若是不对再骂不迟。”
“你倒是说说,你哪里不认同先圣之言。”蔡邕怒气稍歇。
“我先问老师,您是如何理解孟子之言?”
“孟子此言,乃是说君子当有仁义之心,所以远离庖厨。”
“在我看来,齐宣王所做之事无非是自自欺人而已。”邵景明道。
“那你说说为何?”蔡邕忍着怒气问道。
“齐宣王因为不忍见牛被杀而改成羊,那谁去可怜那头羊呢?一边说着仁义,一边又要杀牲畜祭祀,这不是自欺欺人?还有孟子后面的话,看见牲畜,不忍心见到他死,听到他叫声,不忍心吃肉,所以君子要远离庖厨,这不是明显的骗自己吗?不忍心牲畜嗣,可是杀的牲畜还少吗?不忍吃它的肉,也没见他少吃肉,然后抛出来一个君子远庖厨来蒙骗自己和他人,结果害的庖厨变成了下等人。可是我们离得开庖厨吗?除非这个人不吃饭。还有医者也是一样,说医者下贱,那人生病的时候还不是得找他们?况且我来这里做些吃食是为了孝敬师长,也是孝道,难道说尽孝也有错吗?所以所谓君子远庖厨,我认为应该是君子不能因为庖厨之事而影响到家国大事。”
邵景明一口气说了一大段,感觉到自己有些口干舌燥。蔡邕听了之后,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说,感觉邵景明的话还有些道理,但心里面告诉自己他说的不对,然后只能挤出一句“强词夺理”,然后又说“我看能做出个什么来”,之后就走了。
蔡邕走了之后,邵景明继续他的蒸包子事业。先把面和好,然后要让面团发酵,这个时代又没有酵母,只能自然发酵,自然发酵就需要一个比较暖的温度,现在的温度比较低,所以邵景明找了半天最后发现灶台上面的温度还可以,不高也不低,于是就把和好的面放在灶台上面让它发酵,趁发酵的时间,邵景明和了馅,馅和好了之后,面看样子也发酵得差不多了。
邵景明取出了面团,看到面团比原来多了约两倍大小,然后邵景明把面团分成一个一个小面团,然后把馅包进去,邵景明前世也没有包过包子,所以造型有些难看,不过能吃就行。这时候差不多了,邵景明在锅内放进凉水,蒸屉上锅,然后点火开烧。
水开之后再烧一会,就把火灭了,再让蒸汽蒸一会,之后出笼。在邵景明做包子期间,那个厨子一直在场,邵景明把做包子的工序都教给他了,邵景明让厨子把笼屉拿出来,邵景明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看看自己的劳动成果。邵景明看了整出来的包子,包子的颜色有些发黄,不过没办法,毕竟后世的雪白包子,很多都是兑了添加剂的,咱们这是纯天然的。邵景明拿了一个出来,尝了一口,味道不错,香软可口,可惜的是有些酸味,因为没有碱,所以发酵出来的算没办法中和,不过因为馅的味道比酸味要大很多,所以酸味显得不是那么明显。
正好也到了饭点,厨子把做好的包子给送了上来,众人往常吃的都是饼,这次上来这么个新鲜的东西都很好奇。
“这是什么啊?”蔡琰先问了出来。
“这个叫包子。”邵景明回答。
“包子?”蔡琰看着面前的东西,圆圆的冒着热气,感觉很有意思
邵景明前世看三国的时候没有注意到包子这个名字的由来。当时诸葛亮七擒七纵收服孟获,在他回师过泸水的时候,水势汹涌,无法通过,当时的百姓说这里打仗的时候死的人过多,冤魂不散,需要用人头祭祀河神才行。
诸葛亮不忍用人头祭祀,所以他让人宰杀牛羊,用面包裹住蒸熟,称作馒首,之后拿到江边,祭拜之后投入江中,之后顿时风平浪静,于是诸葛亮顺利渡江。馒通蛮,首为头,所以后世就变成了馒头,因为工序比较复杂,所以就把馅给去了,也就是白面馒头。而包子这个词则是在宋朝出现的。
然后众人都拿起包子开吃了。虽然邵景明做的包子比起后世着实差了不少,但是对于现在面食主要是饼的众人,包子的香软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无法抵御的。
“好香!好软!”蔡琰忍不住说了出来。而蔡邕没有说话,不过嘴上没停,看来是认可邵景明做的包子了。眼见这次效果不错,邵景明准备明天开始包饺子了。
第二天,邵景明把饺子做出来,自然又是引得众人赞不绝口,后来邵景明把方法告诉了刘进,让刘进在城里面开了包子铺,生意也是很红火。这么一折腾之后,就到了年三十了,蔡邕自己去祭祀了先祖,这次没有叫上邵景明,因为邵景明是学生,祭祖让他去不合适,而祭祖的时候女人也不能在场,所以只有蔡邕一人。
汉朝的时候还没有夜市,所以即便是过年,晚上依然不能随意出门,所以吃了晚饭之后,大家也就没有什么事了,于是蔡琰带着蔡琬拉邵景明过去给她们讲故事。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做其他事情,倒是有些日子没有给她们讲故事了,所以今晚准备给她们好好说一段。
邵景明一直给她们说道两人都打瞌睡了才回去。回房之前,去了一趟邵雄的房间,他已经睡了,所以邵景明没有再打扰他。邵景明先前做的包子包子,邵雄都吃过,对于长期处于吃不饱的状态的邵雄,食物对于他有着致命的诱惑,以邵景明现在的身体一顿吃俩包子了不起了,邵雄一顿得吃将近十个。不过他吃得多,病好的也快,邵景明估计了一下,以邵雄现在的恢复速度,再过一两个月就能痊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