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枚折三钱的铜钱,正面是“洪武通宝”,背面挂“福”,放大明,也就是三文钱。
不值钱。
可跟在顾正臣身边的人都知道,顾正臣有一个把玩铜钱的习惯,这个习惯贯穿在了他的日常之中,无论在什么时候,人去了何处,他身上一定会带着几枚铜钱。
而这几枚铜钱,轻易不会给任何人。
顾正臣唯一送出去的一枚铜钱,是给了萧成,就连沐春、朱棣这些弟子,那也是没一个拿到过。
现在,顾正臣竟送出了第二枚铜钱!
印蒂看着上面并不认识的文字,外圆内方的制式,收了起来,言道:“你们释放了俘虏,也没有在这里滥杀无辜,屠杀印加百姓,我们愿意为你们治病。”
“这是什么药?”
顾正臣很好奇。
要知道美洲没常山,也没青蒿,他们是用什么药治疗疟疾,而且效果相当不错。虽说这些人距离痊愈还早,可好转起来是肉眼可见的。
印蒂摇头:“这是我们的秘密。”
“二十把钢刀。”
顾正臣开价。
印蒂摇头:“这是秘密。”
顾正臣抬手:“五十把钢刀。”
印蒂犹豫了下:“我们不能将这事外传……”
“一百!”
“这事——”
“二百!”
印蒂喉咙动了动,点了点头:“我带你们去。”
果然,就没有利益交换拿不到的东西。
顾正臣跟着印蒂等人走出了城外,到了一处湿润的河边不远,山的影子正好打在这里,形成一处阴凉处。
眼前,是一片树林。
树木高低不同,高的超过八丈之多,低矮的也有一两丈高。
印蒂指了指树林:“这就是治病的药,它是金鸡纳树。”
“金鸡纳树?”
顾正臣总感觉这个名字有些耳熟。
商克疾、师本带人上前查看,因为对方拿出来的药是粉末,商克疾等人也拿不准是树叶、树枝、果子、树皮还是树根等制成的粉末,直至观察到不少树干上有揭走树皮的伤疤,这才明白过来。
“金鸡纳碱!”
顾正臣突然想了起来。
治疗疟疾有三种特效药物,一种是青蒿素,一种是常山。
青蒿素出现的时间很晚,古代中国针对疟疾,基本上以常山为主,但常山这东西毒性很大,需要配合其他药材一起使用。但在美洲的古代,还有一种治疗疟疾的特效药,那就是金鸡纳碱!
金鸡纳碱不为人知,但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奎宁!
印加人提供的药,就是晒干之后的金鸡纳树树皮碾成的粉末。
不过奎宁这东西的毒性也相当强,用量不能大了。
考虑到印加人生活在这一片区域内,他们知道这法子治疗疟疾,想来早就掌握了相对安全的剂量。
无论如何,这对于当下的明军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消息。
顾正臣对商克疾、师本等人道:“调查清楚这种树木生长的环境,讨要一些种子,在大明合适的地方种一些这种树。另外,带走一些树皮,还有成品药,将刀给他们。”
青蒿素并不是那么容易可以造出来的,在这之前,顾正臣总需要一些准备。
朱棣找上印蒂,从怀中取出一块玉佩,低声道:“用这玉佩,换方才的那枚铜钱,如何?”
印蒂看着晶莹剔透,雕刻精美的玉佩,拿出了那枚并不显眼的铜钱,比对了下,总感觉这铜钱并不咋滴,但身为大祭司并不傻,没人会拿更珍贵的东西去换不珍贵的东西。
显然,这铜钱很珍贵,比这玉佩更珍贵。
所以,不换。
朱棣着急了,掏了掏袖子:“那,我这也有铜钱,七八枚呢,和你手中的没区别,不信你看?”
印蒂惊讶地看了看,果然都差不多。
既然都一样,也没什么玄机,那就换吧……
当朱棣拿走印蒂手中的铜钱时,顿时笑了,握在手心里对护卫喊道:“去给我找一根绳子来!”
这铜钱,对其他人来说没啥价值,可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那价值就不可估量了,不信问问萧成,拿一千两他也不愿意卖了那一枚铜钱。
铜钱不值钱,但因为顾正臣一直在用,所以价值难以估量。
一场灾难来了,又走了。
虽然后面几日依旧有人发病,但因为及时治疗,并没有造成多大影响,尤其是随着朱棡、沐春等人逐渐好起来,军中也没了紧张情绪。
商克疾再次给朱棡、沐春等人诊脉后,对顾正臣道:“大体好了起来,但距离痊愈还需要不少时日,需要静养。”
顾正臣点头:“无妨,只要人没事,多养养便是。”
东西拿到了,物资到齐了。
查斯基、卡帕等五户二十一人也到了,准备跟着顾正臣前往大明。
顾正臣对库斯科没有留恋,临别之前对大祭司印蒂道:“若是有朝一日大明人再次踏足这里,那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都将是大明人。我希望你们听到大明的人到来时,会欢呼、高兴地去迎接,而不是拿起武器发动战争。”
印蒂感觉到了大明的强势,也清楚他们有这样的实力,只好答应:“印加人将会向往大明,并臣服大明。”
顾正臣见印蒂如此识相,又命人给了他三百把钢刀,随后带人离开。
有些病中无法行走的军士,则放在了担架上抬着。
对于临走之前武装印加人的做法,马三宝很是不理解,毕竟印加强大了,那日后大明想要收拾他们,总需要费点力气。
顾正臣在听到马三宝的疑问之后大笑起来,心情舒畅地说:“别说给他们几百钢刀,就是给他们每个人一把钢刀又如何?等我们需要这片土地的时候,你不会认为咱们使用的还是这种战术吧?”
马三宝恍然。
一旦真正攻城略地,那明军的主力装备便是火器,大量的火器。在那种情况下,印加人拥有多少钢刀都无济于事……
军队退出八十里,带上了更多的羊驼,包括无数的土豆,沿着道路缓缓前进。
这次深入南美洲,总体来说收获巨大,土豆找到了,而且大部还是一两个月前收上来的,相当新鲜,玉米也带走了,还有花生、辣椒……
现在,就剩下番薯了!
看来,中美洲不走一趟都不行了。
「需要解释下,历史中的印加确实有番薯,据说的的喀喀湖那附近是番薯的起源地。但为了故事需要,将番薯安排到了中美洲。因为中美洲这个时间点已经有番薯,但确实没土豆,这玩意只有当时的印加有……
所以故事是故事,历史事实是历史事实,大家区分看哈,主要是想通过小说,稍微写一写美洲文明,这部分想来很少有人涉猎过,包括在《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时,惊雪也没侧重写,这里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