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后,倭国王宫。
足利义满看着面前由倭国使臣送来大明要求停战的条件。
脸上是一片阴沉。
他原以为只要向大明表达称臣的意愿,这次的事情就可以停歇下来。
没想到大明的胃口会有这么大。
还要占据倭国四国。
便是那九千万白银,也是一笔对于倭国难以承受的巨款。
虽然说可以分期还,可这么多的白银,要分多久才行。
相比之下,其他的条件就无所谓了,主要是割让城池还有赔偿的问题。
便是这条件,还是在付出一百七十余使臣,并且倭国公主嫁过去才给的条件。
不然更为苛刻。
目前倭国王宫的大殿内,倒是显得有些空荡荡的,大部分的倭国使臣都是临时指派的倭国官员。
但也有三四十人,是真正倭国朝堂上的人。
相对比足利义满,后小松天皇反倒面色轻松许多。
这倭国名义上是他的没错,但实际上的掌控权,早就不在天皇的手里,尤其是之前的南北朝之战。
看似是两个天皇之间的对决,实际上是两个幕府之间的对决。
况且这次被派遣到大明的使臣,让足利义满抓住机会,把忠于天皇的派系,又进行了一次削弱。
这让后小松天皇气愤之余又无可奈何。
现在的天皇,跟个傀儡有什么区别。
他巴不得现在乱起来,因为只有乱起来,倭国的百姓才会想到天皇,才会让后小松天皇有更多的机会,收拢足够多效忠天皇一系的大名。
所以在这方面,后小松天皇并没有要说有什么意见。
“天皇陛下觉得大明的条件如何,我国是否要答应下来。”
足利义满在愤怒之后,便也回过到整体。
在他看来,这倭国是他的天下,原本他已经打算明年就把自己幕府大将军的位置,让位给自己九岁的儿子。
然后自己出家,以僧人的身份来担任太政大臣。
倭国的太政大臣,便就相当于太师或者丞相的职位,辅左天皇,总领朝廷官员。
可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势必让位是无法进行了,也没有理由支撑他让位。
这就给了天皇一系官员借口,以倭国暂且无法离开足利义满大将军而进行阻止。
不过即便是这个时候,足利义满还是要把坑挖给后小松天皇。
目前大明的条约,只有答应的可能,但是谁来答应,也是一个问题。
谁答应,则代表谁便是倭国的罪人。
后小松天皇听到足利义满的问话,顿时变得义愤填膺:
“大明实在是欺人太甚,竟然提出如此苛刻之条件,奈何我倭国九州岛众多百姓,现在正处于明军水生火热统治之下。”
“每每想到这里,我深夜辗转反侧,无法入睡,深深的感到无力。”
后小松天皇自然不会去接足利义满的问题,完全就是答非所问。
足利义满闻言,便继续问道:“如此看来,天皇陛下是要答应大明的条约了。”
后小松天皇继续道:“大明势大,依仗火器之力,我军完全无法与正面对抗。”
“便是坚若磐石的城墙,在明军的火炮之下,也是顷刻间瓦解破碎,无可有抵抗之力。”
“倘若我国能寻找大明火器之法,必当可以战胜明军,只是明军防范甚严,如今即便是得到些许火器,也无法进行彷制。”
“现如今大明占据我国六国,高丽占据两国,九州岛大半落入他人之手,又值十月收割,九州岛产粮势必会被明军收走。”
后小松噼里啪啦的说了一大堆,对于现在的情势多方指点,暗中表明现在的倭国已然没有办法可言,但就是不正面去回答足利义满的问题。
意思就是很明显了,反正我不说,要说就你说。
你要是不说,那咱们就先拖着吧,看是你着急,还是我着急。
这倭国天下,真正归于天皇一系的,也不过是以寺庙为主,各地的守护大名,名义上是效忠天皇,实际上便是足利义满的命令,也选择可听可不听。
足利义满也明白,虽然天皇没有什么权势可言,但自己强迫他开口,也没有什么意义。
反正,签订条约是必然要盖上天皇印玺的。
足利义满看了看朝廷上根本没有发言意向的群臣,便就开口说道:
“时值我倭国为难之际,大明高丽双双侵入我国,明军有火器相助,我国武士如何能以血肉之躯抵抗。”
“中原王朝有句老话,祸兮福所倚,目前对我倭国来说,看似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实际上也包含了很多机会。”
“当大明驻军在九州岛后,必然会加强我国与大明之间的联系,现在的大明,至少在朝贡贸易上,我国可以获取到不少利润。”
“况且在此之后,我倭人亦是可名正言顺行于大明,那火器之秘,终有一天会在我倭国内诞生。”
“至此,诸君共勉!”
最后的足利义满起身,对着群臣遥遥作揖。
这番说法和动作,带着浓重的悲伤还有对未来坚持的憧憬,顿时就取得了在场所有的大臣的好感。
后小松天皇见此,眼底闪过深深的忌惮还有无力。
在此之后,便就是由后小松天皇拿出玉玺,在朝廷众多群臣的见证下,于国书上书写好投效的条件,然后盖上印章。
这份国书,将会被特派的使臣,由大量的武士伴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大明京师。
对于倭国来说,自然是越快越好。
时间上越快,也就代表着战争结束得更快,九州岛的百姓,也能早些回归。
目前是八月底,就看能不能在十月中的时候,赶上回收一些水稻了。
......
洪武二十六年,九月十八日。
奉天殿上,朱英站在金銮殿上,侧后方是端坐在龙椅上的朱元章。
下方,是满满的大明文武百官。
奉天门外,是手持国书的,以最快速度达到大明京师的倭国使臣。
这一次,昼夜兼程,加上大明驿站的运送,只用了二十天,便就是在昨夜,九月十七日,赶到了大明京师。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大明这边应当缓上几天,再行举行签章大典。
不过在知道倭国使臣来到后,朱英便就决定,在第二天,九月十八这天,接受倭国的投降。
朱元章虽然不明白,为什么大孙会连夜找过来,说明天是个好日子,便就直接安排倭国进行投降的仪式。
但这点小事,便也由着他去了。
唯有朱英的心中清楚,作为前世之人,九一八这个特殊的日子,到底代表着什么。
这是要时刻的提醒自己,曾经在另一条历史的支流上,中原民族所曾遭受过的苦难。
以及,对于倭国,不应当有任何软弱的心思。
这就是一群白眼狼,对他们再好,也没有任何的意义,这是永远喂不饱的。
唯有教化,让他们融入到大明中来,以自己为大明百姓而骄傲,以倭国身份而耻辱,才是真正应该做的事情。
至于那些心怀鬼胎的,便就丢到海里喂鱼去吧。
奉天门外。
源友信双手捧着木盘,上面拖着的是倭国的投降国书。
此刻,其面上满是激动的神色。
若是不知情的看到他的神情,还以为这并非什么投降仪式,而是立了什么功劳,准备接收赏赐呢。
不仅仅是源友信,便是跟随在他身后其他五个倭国使臣,面色也是欣喜激动。
他们的激动,跟倭国投降没有什么关系,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性命给保住了。
谁能知道,这些天以来,笼罩在天界寺,倭国使臣头上的阴霾。
前些日子,在倭国公主没有被太孙殿下看重前,所有被詹徽下令杖毙的倭国使臣的尸身,都被安置在天界寺的居所。
而且严令不准下葬在大明疆域。
这也就导致倭国使臣住的地方摆满了尸体,仅仅几天,便就是臭不可闻。
完全是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后来还是源友信,在倭国香子公主入了坤宁宫后,这才向太孙殿下提出,希望可以将倭国使臣火化,而后将骨灰再带回倭国。
得到太孙殿下的允许后,这才摆脱如此局面。
源友信恭敬的在奉天门后等着。
因为现在还没到吉时。
左边的倭国使臣,下意识的看向源友信,好似在征询什么。
源友信轻轻点头,顿时一直关注着的倭国使臣们,差点没欢呼起来。
据说有消息,昨夜的太孙殿下,正在恩宠香子公主。
便是在这个时候,关于倭国国书抵达京师的消息传到了宫里。
在香子公主婉转承欢的祈求之下,太孙殿下深夜下了令旨,确定今日便就举行受降倭国仪式。
“吉时已到,着倭国使臣入奉天殿面圣!”....
随着由宦官口口呐喊相传的高呼声,奉天门缓缓打开。
源友信连忙把木盘放置地上,跪地磕首高呼:“小国使臣谨遵大明皇帝陛下圣谕。”
而后端起木盘起身,在宦官的带领下,朝着前方一路过去。
奉天殿中。
群臣激动。
谁也没想到,太孙殿下竟然真的在对倭国的战争中,取得了如此之大的胜利。
要知道,以往的战争,赢了便是赢了,会给国库造成非常之大的负担,每次打仗,死亡人数众多,还要给予大量的抚恤金。
倭国,这个连蒙元开国时期,都失利过两次的国度,又在茫茫大海之上。
对于讨伐倭国的战争,其实大部分的臣子,都是不怎么看好的,觉得这就是太孙殿下的劳民伤财。
五十万军,比之蒙元的三十万军还要多二十万人,若是因此失败,对于整个大明的统治之根基,都是一股很大的动摇。
也就是现在陛下震慑天下,宠溺太孙,若是换了这古往今来任何的一个朝代,这么多军士的调动,是绝对会遭到所有群臣的反对。
况且当年,便是陛下,也曾经被刘基所劝阻。
然而现在的事实证明,太孙殿下的决策和方针是非常正确的。
虽然明军是有一定的损伤,但这损伤对比国战而言,是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准。
粮饷方面更加不用说了,负担是有,但是相比如今繁荣的大明,这点负担还真就算不得什么,顶多不过是往年一年的岁入罢了。
如今的大明,在赋税上已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商税的增加,还有太孙殿下群英商会所创造的利润,已然不算是什么。
最为主要的是,这次在和倭国的谈判中,太孙殿下主张收取倭国九千万白银的赔偿。
虽然是分二十年还清,但这对于大明来说,相当于把战争的消耗,全部都转嫁到了倭国的身上。
相比之下,倭国的割让三城,就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其他的什么通商权,满朝文武也没什么在乎的。
至于什么领事权,那就更加不用说了,那是跟百姓,准确说是商人相关的事情。
即便是现在,商人在朝廷官员的眼中,也是地位极其底下,也就是太孙殿下,会因为曾经商人的身份,所以会给他们谋取一些好处。
【讲真,最近一直用野果阅读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yeguoyuedu 安卓苹果均可。】
当倭国使臣,手捧倭国国书,于奉天殿外三跪九叩后缓缓步入朝堂之时,这也就意味着,往后的战争,给了大明官员一个新的眼界。
那就是足够的赔偿。
似乎有些圣人之言,什么大度,包容之类的,好像并没有赔偿来得更为舒坦。
那可是九千万白银啊。
这般巨大的数额,让每一个朝臣都感觉到窒息的意味。
“今天真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啊。”朱英不禁有些意味深长的感叹着说道。
后边朱元章微微颔首。
他以为大孙是在说大明立国时候的那口恶气,终于是在今天彻底的通畅,便也笑呵呵开口道:
“今天确实是一个特殊的日子。”
眼看倭国使臣已经在奉天殿中跪倒,双手高举木盘托着的倭国国书,朱元章对着旁边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刘和轻轻点头示意。
刘和立即拿出玉玺,小心的打开上面包裹着的绸缎,恭敬的送到太孙殿下的面前。
朱英拿起玉玺,从金銮殿上走下,一步步走到倭国使臣源友信的面前。
打开上面的倭国国书,是用倭文和汉文书写的具体赔偿条件。
在右下方,倭国的印章已经盖上。
当朱英拿起玉玺盖在倭国国书上的时候,便就代表着这历史性的一幕已然完成。
朱元章此刻面上,也是丝毫不掩饰的激动。
众多群臣更是全部跪伏在地,三声山呼:
大明万岁万万岁,陛下万岁万万岁!
!
便是心性再好,再大的事情也是波澜不惊的朱英,在听到这呼声的时候,脸上亦是多了几分潮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