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元佑元年八月癸卯(十八)。

赵煦站在景福宫的宫门前,看着一辆又一辆,满载着铜钱的车辆,将一车又一车的铜钱,送入其中。

此刻,赵煦的心中,燃烧着万丈豪情。

“这就是朕打下的江山!”

每一车的铜钱,都代表着一场胜利。

而运载铜钱的车马,却络绎不绝。

即使把太仆寺的所有骡马都已经动员,也无法一天就将所有铜钱,全部送到封桩库。

这已经是开封府向封桩库转输铜钱的第四天了!

而且,还得继续运个两天,才可能运完!

没办法!这些钱的数量是惊人的一百四十五万贯!

共计十一亿一千六百五十万钱,取元丰通宝小平钱,每枚重2.5克计算,它们的总重量已经将近两千八百吨。

按照元丰通宝,含铜量平均七成算,这些铜钱融化后,可以得到接近两千吨的铜料。

金部员外郎前不久上奏,言大宋诸钱监,前八个月铸钱也不过两百七十八万七千余贯。

换而言之,这些钱已经达到了整个大宋天下州郡钱监今年铸钱量的接近一半了。

但,这些钱却只是汴京及其周围的一百七十多个敕建寺庙,‘自愿’按照佛祖教诲,‘慈悲为怀’,向淮南诸州义捐的赈灾款。

只能说,大和尚们是真有钱!

而且,有钱的都有些过分了。

平均每个敕建寺庙,义捐近万贯!

大宋寺庙之富,让朝野震惊,也让两宫震撼。

“难怪三武一宗都喜欢灭佛……”

市井中,难免出现了类似的窃窃私语。

同时,各大寺庙的香火,开始出现了短期下降——主要是好多百姓,不太想去上香了。

和尚比他们有钱多了!

虽然过去,大家也都知道这个事情。

但当大和尚们一口气拿出这么多钱,而且是现金——全部都是铜钱。

没有拿布帛、香料这种需要变卖才能变现的东西来忽悠人的时候。

这属实让汴京百姓开了眼了。

“诸寺主持、首座们,还是懂佛法的嘛!”看着一车车的铜钱,被送到封桩库里,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给出了他的评价。

“告诉祠部、开封府,诸寺主持、首座们,既然已经领悟了佛祖的慈悲之心,参悟了我佛普度众生的禅意,那就必是高僧。”

却是浑然忘了,就在数天前,他还在指示着开封府、大理寺和祠部,对大和尚们喊打喊杀。

甚至照着觉照寺的模版,如法炮制直接将好几个大和尚,丢进了监狱,同时从民间选拔了几个新的大和尚,让这些人成为了敕建寺庙的新主持、新首座。

这些新上任的主持、首座,崽卖爷田心不疼,一上来就无条件配合。

大和尚们这才终于低头认输。

不止乖乖的凑够了钱,还乖乖的按照赵煦的命令,将质库从寺庙中搬出来,来到了汴京城中。

余波影响到了开封府甚至洛阳的寺庙。

于是,这些地方的大和尚们,连忙表示愿意合作,只求朝廷高抬贵手。

自然,赵煦也就不会赶尽杀绝了,点到为止。

总不能,整个天下的敕建寺庙的主持、首座们,都是作奸犯科、不守戒律的。

左右近侍、内臣们全体躬身:“唯。”

对赵煦,已是五体投地。

没办法!

先帝在时,为了增收,派吴居厚去京东,遣王子京到福建,让蹇周辅父子在江西。

把这些地方的地皮都快刮冒烟了。

也不过增加岁入数百万贯。

而这位官家,不烦百姓,不加赋税,不害士大夫。

然后户部侍郎章衡报告,今年大宋岁入,可能会接近元丰七年的数字。

即使达不到,也起码可以做到元丰七年九成左右的水平。

石破天惊!

要知道,在去年,也就是元丰八年,官家即位时,可是废黜了京东路的保马法,甚至直接让熊本在京东路,将国家的马,全部低价卖给保马户。

同时,下诏停止了京东路榷盐、榷铁政策,调查福建的王子京、江西的蹇周辅,拨乱反正,恢复当地正常的秩序。

然后又是罢黜市易法,又是扑买堤岸司。

同时,改革青苗法,修改免役法。

朝廷收入在元丰八年,因此少了差不多五百万贯。

这本来就已经是奇迹了。

而今年,却在加速赶上元丰七年的岁入水平。

而且,这是在经历了去年的旱灾以及河北水灾、今年淮南大旱后的基础上实现的。

朝野上下,目瞪口呆。

而有关方面,则给出了详实的解释。

首先,天下铜矿,因为官家推恩,胆铜法所得的铜,减免一分矿税的政策。

所以,天下铜矿矿主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增加,铜矿产量随之暴增。

今年前六个月,天下铜矿产量,就已经超过了元丰七年全年!

章衡也在朝堂上,将铜矿产量为何增加这么多的原因,说了出来。

一是:过去的铜矿主因为矿税原因,想方设法的隐匿铜产量以牟利,如今,这些被隐匿的产量,通过胆铜法的名义,出现在了合法市场上。

二是:胆铜法的全面推广应用,使得各地铜矿,多了一条新的炼铜手段。

三是:很多曾经枯竭的铜矿,因为胆铜法,可以再次生产。

四是:因为朝廷鼓励,而且政策得当,所以铜矿主更舍得投入,也更有动力扩大生产。

总之巴拉巴拉一大堆,中心思想就是四个字:官家圣明!

而铜矿产量的增加,也使得今年前八个月,天下钱监铸钱量,超过了元丰七年的水平。

仅仅是这一项,增收的收入,就达到了百万贯。

此外,福建路、两浙路还有京东路。

今年的商税,全部猛增!

仅仅是京东路一路,预计增收的商税,就多达数十万贯。

而福建路和两浙路,增加的商税水平,则远超京东路。

特别是福建路,随着蔡确到任,开始主持泉州市舶司建设。

在这位宰相推动下,泉州市舶司的港口工程,快速推动,各项优惠政策落地,吸引来大量海外商贾。

市舶司还未开业,就已经通过商税,赚到了十几万贯!

两浙路那边,明州市舶司报告,因为海路通畅,也因为‘胡商’纳税积极性提高。

所以,今年明州市舶司的商税收入将达到去年的两倍。

而,如今的大宋,又因为宋辽交子贸易条约,通过岁币交子化,将那每年白银二十万两,绢布三十万匹的支出节省了下来。

甚至还通过宋辽交子贸易,赚了几十万贯(兑换的手续费以及商税)。

此外,南征交趾,迫使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并平价和买交趾稻米百万石。

而交趾岁贡稻米百万石,依汴京米价石米一贯半,价值就超过了一百五十万贯。

总之,按照户部的说法。

如今的大宋经济,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只不过呢,章衡没有说实话。

他只说了部分事实——岁入确实增加了。

但,支出同样猛增!

旁的不说,福建路那边增加的收入,是直接用到了泉州港的建设和船厂的修建上了。

明州也是一样。

为了鼓励明州的私营造船厂以及私营船主出海的积极性。

陈睦不止把明州市舶司的钱全部砸了进去。

还把两浙路本应送到汴京的税收,也截留了一大半。

同时,淮南大旱,宋用臣不止带了两百万贯去救灾。

还直接在真州,截留了一百万石本该入京的漕粮。

此外,元佑军赏令,就更是吃钱的大户。

拿着在京禁军的赏格,来鼓励西军。

西军将士们,当然会嗷嗷叫。

可一旦发生大战,赏赐支出起来,那也得大出血。

至于耍赖这种事情?

是没有人敢做的。

因为,上一个对军队耍赖的赵官家,最后只能在高粱河,玩驴车漂移。

哪怕赵煦没在现代留过学,这个教训他也是不敢忘的。

因为一旦如此,那么下次,西军的将士们,恐怕射一箭就得看到赏赐,才肯拉弓射下一箭了。

打工人都是这样的。

老板第一次画的饼没有兑现,那下次画饼就别指望他们信了。

所以呢……

“还是得赚钱呢!”

赵煦在心中感叹着。

没办法!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大军一动,更是靡费亿兆。

于是,眼前的这些铜钱,看上去也就不那么多了。

甚至,只能算杯水车薪。

区区一百四十五万贯,尚不足以支应环庆路一岁的军饷。

更不要说,斩首、俘虏的赏赐了。

所以啊……

赵煦摩挲了一下双手,看了看熙河的方向,又看了看广西的方向。

想要赚钱,还是得开源。

在现在,只有棉花和蔗糖,可以填补大宋那嗷嗷待哺的财政缺口。

“官家……官家……”

赵煦正畅想着,孟卿卿的声音,就在他身后出现。

“何事?”赵煦转过身来,看向孟卿卿。

“两宫慈圣,请官家移驾崇政殿。”

“嗯?”

“都堂的宰执们,吵起来了。”孟卿卿压低了声音,告诉赵煦。

“啊?”赵煦惊讶了一声,这可是很少见的事情。

因为现在的大宋朝堂,总体上维持着相对的平衡。

旧党、新党的势力,互相制衡。

两位宰相也都是老成持重,且很讲体面的。

所以,哪怕有矛盾他们也会在私底下,通过交易、妥协来沟通。

不至于闹到朝堂上,甚至在殿中争执。

“怎么回事?”赵煦问道。

孟卿卿道:“回禀官家,却是熙河路有司,上书朝堂,言要防秋。”

“都堂相公们因此争执不休。”

“两宫慈圣也无法决断,故请官家到殿。”

赵煦点点头,道:“朕知道了。”

此事,他其实早就知道了。

几天前,熙州、兰州的走马承受们就已经将赵卨大发熙河路保甲户的事情,报到了他这里。

“走吧!”赵煦对着左右吩咐:“摆驾崇政殿。”

……

“官家升殿。”

伴随着净鞭撕裂空气的声音。

赵煦从崇政殿后的回廊出现在群臣们面前。

群臣纷纷持芴而拜:“臣等恭迎官家升殿。”

“孙臣给太母、母后问安。”赵煦到得帷幕,恭恭敬敬的跪下来磕头。

“官家免礼。”

“我儿快快起来。”

赵煦起身,坐到两宫中间,然后看向殿中群臣。

发现,今天在场的宰执,东府只有吕公着、李常,此外就是枢密院的李清臣、安焘。

还有就是兵部尚书吕大防、兵部侍郎沈起。

显然,这是一场临时的紧急御前会议。

应该是吕公着利用宰相的权力,通过通见司,强行排班的结果。

这是大宋的传统了。

宰相之权,不仅仅体现在都堂议事、请旨上。

也体现在会议安排上——他们可以决定,谁在什么时候,参与哪一场会议?

光明正大的利用程序,将他们不喜欢的人,排除在议事进程外。

故而,大宋很少有独相的例子。

因为需要两位以上的宰相,彼此制衡,免得宰相势大难制。

“太母、母后,朕听说,相公们似乎因为边事有了争执?”

两宫于是便低声的和赵煦介绍一下情况。

很简单的事情。

吕公着拉上他的学生李常以及兵部尚书吕大防,对枢密院发难。

质问枢密院为何不请示都堂,得到他的同意就直接批复了熙河路的赵卨,准许赵卨大发保甲户去搞‘防秋’。

所以,他怀疑枢密院的两位新党大臣,是在有意放纵熙河边帅挑起边畔,破坏来之不易的宋夏和平。

枢密院,当然不敢说——吾等乃奉天子诏。

于是,开始打太极拳。

李清臣、安焘都是一口咬定——祖宗之制,乃西府掌兵。

凡天下兵马调动、派遣,皆枢密院之权也。

东府宰执不可僭越。

所以,他们不需要向东府负责。

人话就是——我们西府的专业事务,什么时候轮到你们东府叽叽歪歪了?

再说了,我们不是已经归档了吗?

至于边畔?

熙河路的赵卨说的明明白白——此乃边塞警戒,以防西贼入寇。

同时,这也是先帝旨意——元丰七年,先帝曾下诏河东、陕西等路,要预防西贼入寇。

所以,只要赵卨的军队,没有越过边境,那就属于合理调动。

枢密院方面,只是循故事。

那你要问什么故事?

太宗、真庙的故事啊!

当年曹玮、秦翰守边就是这么玩的。

总不能说,太宗、真庙的故事就不是故事了!

然后……

自然就吵起来了。

赵煦听完,呵呵一笑,就看向殿中,道:“右相担忧之事,朕知矣!”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国虽安,忘战必危!”

“朕深以为然也!”

“熙河帅,既只是为了预防西贼入寇,那便不必再议了。”

“让中书舍人草诏,传旨赵卨,严加训斥,着赵卨只可谨守边境,不得擅自生事。”

“当然,若西贼果来,自当严厉反击!”

吕公着起身再拜,道:“陛下圣明,只是老臣担忧,边臣无故挑衅,酿造祸端,甚有越境劫掠、杀人者。”

这倒不是吕公着杞人忧天。

因为大宋边军,确实有这个毛病。

在过去,就经常发生类似的事情。

故意挑事,故意制造矛盾,激怒西夏人来攻,然后回头上报朝廷——西贼寇边。

“那便就加一句:擅起事端者虽有边功,亦不赏!”

吕公着还想再说点什么。

赵煦却已经摆手:“好了,右相!”

“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为之的道理,朕是知道的。”

“只要西贼不来犯,朕就绝不会用兵西北的。”

他自然知道,吕公着害怕的是什么?

不就是他这个皇帝,借助枢密院和通见司,通过内降圣旨,唆使熙河的将帅,在熙河路挑事吗?

老实说,这就是冤枉赵煦了。

今年,熙河的棉花还没有采摘呢!

他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动手,要动手也得等到明年、后年。

吕公着听完,深深俯首:“陛下圣明!”

官家都已经保证了,他再纠缠着不放,就惹人厌了。

而且,吕公着知道,这位官家素来说话算话。

至少,在公开的场合,当着大臣们许下的承诺,是一定会做到的。

所以,他也就相信了。

“对了!”赵煦在这个时候,说道:“右相,前些时日两宫慈圣曾将一批奏疏,送到福宁殿,让朕批阅。”

“其中一封奏疏,朕觉得很有问题,已经做了批示。”

“但,总觉得不够周全,思来想去,还是请右相带去都堂,让相公们一起议一议这封奏疏吧。”

说着,赵煦就从怀中,取出了他一直带在身上的一封奏疏副本。

冯景恭敬的接过去,然后送到殿上。

吕公着再拜俯首,恭敬的接过递到他手里的奏疏。

“臣谨遵旨意。”

但他没有选择马上打开,而是恭恭敬敬的捧在手上。

旨意说的很明确,让他到都堂上,召集所有宰执一起议论,然后拿出个结果来。

……

回到都堂后,吕公着就派人去召集所有宰执。

然后他慢慢打开了那封奏疏。

很显然,这是一封被誊抄过一次的奏疏副本。

他先看向上书之人。

朝奉大夫、御赐银鱼袋、直集贤院、上护军、提点河北路刑狱公事臣子谅。

“范子谅?”

“范宗杰的儿子吗?”

范宗杰是英庙时代的大臣,乃仁庙宰相陈尧佐的女婿。

范子谅是其长子,而其幼子范子仪,迎娶了郭逵的孙女。

继续看下去,吕公着的神色就变得极为精彩了。

等到在韩绛带着执政们,来到这都堂的议事厅上时。

他已经将奏疏上的贴黄,以及官家在后面的批示看完了。

“晦叔,听说官家有旨意,要我等议一议一封奏疏?”韩绛笑眯眯的带着其他执政拱手问礼,然后问道。

“确有此事。”吕公着将手中奏疏递给韩绛:“左揆且看看吧。”

韩绛接到手中,将奏疏外的贴黄以及贴黄后面的官家御批看完,一双老眼也正色起来,然后递给其他人:“诸公都看看……”

“然后,议一议,拿个方略出来,好回禀官家。”

这事情,他是不愿也不想参与其中的。

因为,这是个炸弹!

为什么?

那范子谅的上书内容,韩绛没看,但贴黄的纲要,却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国朝置蕃官,必于沿边控扼之地,赐以田土,使自营处,官资虽高,见汉官用阶墀礼(拜手礼的一种,需要跪下来,然后手拱地,头靠在手上,属于非常卑微的姿态),所任不过巡检之类……近蕃官多有换授汉官而任内地次边去处,甚者擢为将副,与汉官相见均礼……

简单的说,此人想要废掉蕃官们的上升通道,让他们一辈子只能当个任人宰割、歧视的边塞酋长、首领。

韩绛一看就知道,这个家伙的上书,属于是在给天下坏事。

偏他没办法反对。

因为,在北有辽国,西有西贼,历史上唐代还有过安史之乱的大宋眼中,打压、歧视一切夷狄蛮族出身的人,是政治正确。

就像文臣士大夫们,会拼命打压武臣的地位一样。

谁都知道,武臣不能打压的太过分。

但士大夫们总是压抑不住自己对武臣的打压冲动。

总是想要压武臣一头!

当年韩琦杀焦用,面对狄青求情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东华门外唱名的,才算好汉!

一个武臣,还是犯罪当死的武臣,岂能和士大夫相提并论,法外开恩?

而韩琦,已经算是士大夫中对武臣态度相对很好的宰相了。

当他依然不认为武臣可以和文臣相提并论。

好在……

韩绛微微翘起嘴唇。

官家御批的文字,在他脑子里跳动着:春秋王正月,大一统也!故孔子谓樊迟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卿欲令朕弃四方乎?

所以啊,官家的意思已经昭然若揭了。

这哪里是让都堂议一议?

这是让都堂宰执批斗这个范子谅!

考虑到,韩绛听说方才在崇政殿,吕公着和西府因为熙河路的事情发生了争执的事情。

韩绛就觉得,这个事情特别有意思!

“吕晦叔啊吕晦叔……”

“怎就看不清楚呢?”

谁都知道,当朝官家,对熙河路的情况比谁都关心。

吕晦叔却偏要趟这浑水。

现在好了吧!

韩绛笑眯眯的坐下来,甚至打算去吕公着的令厅里,取一点御茶煮来喝喝。

北苑的御茶味道,确实是越来越好了。

尤其是,吃的还是吕公着的御茶的时候,那味道更棒!

(本章完)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医妃惊世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龙血战神萌妻十八岁临高启明龙魂特种兵帝临鸿蒙天唐锦绣房俊大魏宫廷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凤帝九倾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灭世武修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异世开荒称帝北雄带着仓库到大明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英雄恨之帝王雄心中华第四帝国重生我无敌大清隐龙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重生房遗爱,却被李世民当成了宝不当堂主好不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称霸汉末,从羌人叛乱开始水浒:我,绿林盟主,白衣秀士穿越成废皇子:系统在手天下我有三国战神:吕布逆天改命穿越1644不做替身后,被长公主截胡赐婚大树将军冯异重生吕布之我要苟活下去唐末,开局就被软禁东汉之乱世黄巾我和赵匡胤称兄道弟那些年生存技能点满,边境打猎养全家忆宋:顶级权谋对决【北宋篇】重生为质子,竟然称帝了?大明帝国一六一六秒懂三国全史记李二要疯,儿啊,这是朕的大唐?开局瘫痪农夫,我带儿女青云直上我在大秦当兵王,开局被始皇认亲大明第一相我在北宋吃软饭清妖入关?莫怕,有我上帝之子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最强召唤:屠尽皇城后,女帝跪求我原谅谁懂,我一现代人在原始社会称帝乱世军户:从鲤鱼换老婆开始!让你冒充世子替婚,你调教出绝世女帝?单手举起千斤鼎,你说他是状元郎?剧透大汉未来,汉武帝连夜削外戚我来现代当明星农家子弟科举路:逆袭命运翰林郎我!崇祯,带着港口穿越大明三国:云大怒,你惹我干啥现代文三国演义【白话文】三国大反派三国开局忽悠吕布跟我结义造反嫁给女帝后,我成了千古奸臣穿越女频反派:手握十万大军的我笑疯了大明皇孙:老朱偷听我心声哭懵了百万铁骑踏皇城,你说这是痴傻世子?穿越三国之大汉逍遥侯王直历史请就位后三国之曹魏的棋局乱世草莽:从荒村种田开始称霸天下大明:靖难!我摸尸杀敌捡属性,无敌了大宋暴君逆天北伐:姜维铁蹄踏破魏都梦穿越古今,风流绝色女儿国谍战之我能危险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