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秀成带着一千多人走了,去了天京城,将苏南的战场指挥权交给了章王林绍璋,慕王谭绍光。
可就是因为忠王李秀成的这个决定,为日后这场决战,埋下了许多不安的因素。
..........。
首先说慕王谭绍光。
慕王谭绍光他是忠王李秀成的女婿,所以他得到忠王李秀成的重用也是理所当然。
但是谭绍光和和苏南地区的太平军将领比如纳王郜永宽,康王汪安钧等人资历差不多,属于平辈。
大家都是为太平天国作战,取得的战果也是中规中矩,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所以现在谭绍光当统帅,皓永宽,王安均等人不服,认为忠王李秀成唯亲任用。
他们在背地里挖苦道:
“”切......谭绍光本事没有,光靠巴结忠王,才爬到我们头上“”
“”这样的人,能当统帅,简直是笑掉大牙,我们才不听他指挥呢“”
........。
所以,谭绍光当统帅,许多人不服。
而另外一个统帅章王林绍璋,大家更不服他了。
林绍璋是谁,我们前面讲过好多回吧,用草包来形容他也不过分。
林绍璋的作战履历,可以说用一塌糊涂来形容,几乎是逢战必败,而且必败的都是一些大战役,死很多人的那种。
林绍璋若不是深得天王洪秀全的信任,以他作战失败的履历,就算有十个脑袋也不够砍。
比如说
一八五四年湘潭大战,林绍璋带着太平军西征的精锐,在湘潭和刚组建成军的湘军在七天内十战十败。
至此,石达开的西征军事计划彻底打乱,湘军也趁势崛起。
一八六一年安庆保卫战,林绍璋和干王洪仁轩率领十几万人去解救安庆,结果被打的丢盔弃甲。
被打的丢盔弃甲就算了,可没想到这可是一次英王陈玉成策划已久的重大解救战役。
英王陈玉成本想兵分几路,利用大兵优势,进行反围攻曾国荃。
结果林绍璋这一路大军遇到湘军,一开战,就被打得狼狈逃窜。
陈玉成怎么劝他都没用,林绍璋夹起蛋蛋就跑。
至此英王陈玉成的左翼就失去了保护,作战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如今这样一个败军之将,这样一个人人厌恶的草包,竟然跑到苏南当起了大家的统帅,做起了大家的大哥,谁能服他?
当然没人服他!
.........。
忠王李秀成安排了两个统帅,苏南地区的几十员将领几乎都不服他们。
既然太平军内部不安因素这么多,那么这次决战这仗还怎么打?
1863年8月。
忠王李秀成走了七八天后
李鸿章淮军和苏州的太平军,战斗正式打响。
战役从吴江开打,李鸿章的淮军率先发动进攻。
8月2日,太平天国叛将陈学启带领一万多淮军精锐,扑向吴江。
吴江守军太平军人数较少,他们怕抵挡不住,赶紧向大后方的统帅章王林绍璋,慕王谭绍光求救。
慕王谭绍光刚刚当上统帅,信心满满,非要干一番事业出来
正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谭绍光主动请缨,对大家说道:
“”吴江有难,我作为统帅责无旁贷,还是由我带兵去增援吧“”
“”我要在吴江将清妖打垮,让他们尝尝我们太平军的厉害“”。
.........。
谭绍光知道自己资历很浅,所以他急需打一次硬仗,证明给大家看看。
大家听说统帅亲自前往前线,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纷纷叫好。
谭绍光率领一万多人,日夜赶路,通过四天的急行军,终于到达吴江城。
程学启的淮军已经用大炮轰击了吴江城长达三四天的时间,吴江城快要守不住。
这个时候幸好谭绍光带兵进入吴江城,才将城池稳定下来。
不过谭绍光急于表现自己,所以他冒着枪林弹雨爬上城墙,用望远镜观察城外的青妖。
“”守在城里让青妖来攻,此乃下下之策,我们应该主动出击,与他们决战“”
“”看谁的刀快,看谁的命硬“”
.........。
所以谭绍光主动命令部队出城与淮军对战,双方围绕吴江城外围,发生过数次战斗,有胜有负。
其实程学启所带的这支淮军是一支偏师,士兵都是加入没多久的新兵蛋子,但是现在武器装备还可以。
就这么一支没什么战斗经验的部队,竟然在吴江城和慕王谭绍光的太平军精锐打了个平手。
可见太平军的质量差到何种程度?
程学启的这支部队是一支偏师,当然李鸿章不可能把主力交给由太平天国出来的叛将程学启。.
毕竟人家叛变过来的, 不值得信任,心里有隔阂,总是能防一下就防一下。
.........。
淮军真正能打的精锐 其实是另一路人马。
这支人马由李鸿章和刘铭传亲自率领,共计二万六千人,他们向江阴发动进攻。
章王林绍璋派郜永宽,伍桂文二人带兵增援江阴,抵挡李鸿章的主力。
可郜永宽和伍贵文面对李鸿章的主力,他们在江阴与李鸿章的淮军血战,打了几个昼夜,太平军大败,损兵折将数千人。
郜永宽为了保存实力,他和伍贵文商量:
“”这青妖太厉害了,他们手中有重炮,我们不是对手,再打下去也是白白牺牲,咱们先撤了再说吧“”
.........
于是两人一唱一和,就带兵撤退了。
江阴城就丢给了李鸿章。
可就是因为这个郜永宽,伍贵文撤兵的举动,惹怒了统帅章王林绍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