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都认真的听着林世琛的讲解,这样的布局和手段对他们来说,非常专业,从林世琛发光的眼神中,两人看到了美好的未来。
“...大哥,飞讯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翘楚,已经有多个项目案例,有能力有经验承接一些大型项目,比如一两千万规模,甚至几千万规模的项目。靠现有公司自身去突破,进度会比较慢。所以,大哥,你给看看,哪些我们可以直接跟进,直接落地。”
韩立轩听完林世琛的长篇大论,此刻已经明白了。
他的表情变得认真起来,“你们去准备下,时机合适,过段时间的一些人,你们去跟进吧。”
“好的。”林世琛体会到了韩立轩的意思。
“来,阿琛,小君,大哥其他话不多说,做事情呢,多用心、多思考。”
...
虞馨雅自从得到林世琛的答复,回去就向上级汇报了情况。
“僮姐,林总给了回复,说如果能够让他的玉信公司参与我行的信息化建设,飞讯公司愿意开户,愿意保底每年2000万存款。”
“让我理一理,林总的玉信公司有没有做银行信息化的案例?”
“有的,从玉信的营收情况来看,他们已经做了奉城银行等一些案例,而且我从刘秘书那里也确认了这些业务,另外,林总说目前他们也在积极推进五大行的业务。”
“这个事情我跟领导报备一下,看领导是否同意。如果可以,我尽量促进此事。”
“太好了。谢谢僮姐。”
“行了,你把跟林总见面的场景回忆一下,看看还有哪些细节。”
“是这样,我到了玉信公司,进门就发现了他们的人数又增加了不少...”
虞馨雅一边回忆,一边描述着拜访的细节过程。
关僮认真地听完虞馨雅的口述,考虑了一番,说道:“这么说来,这个事情确实是林总的需要,只是现在他在用这种方法来换取业务的发展,如果我猜测的不错的话,他给到五大行的存款数,可能多很多。
对方去年融资400万美元,现在看来,资金应该已经陆续到位了。如果他向工行提了条件,工行那边可能会有所考虑。
从发展速度来看,新兴信息技术这样的高科技行业,其发展速度领先于其他所有行业。
签约玉信,不仅带来了业务的增长,而且带来了大量的个人用户。这一块儿,我相信领导也会考虑。飞讯现有多少员工了?”
“刘秘书那边说有快400人了。我在门外观察了下,确实比玉信的人多很多。”
“好。你回去忙吧,我跟领导汇报下。”
“好的,僮姐。”
...
过了两天,虞馨雅得到支行行长指示,邀请林世琛一起吃个饭交流。
林世琛确定了一个时间。
最近随着《传奇》这头现金牛的火爆,工行、中行等支行长都亲自出马,约了林世琛沟通,而林世琛最期待的是跟招行的交流。
丁俊杰,招行海定支行行长,是一名非常年轻、非常具有胆识的行长。
这次饭局,他已经跟领导确认过,经过领导与总行沟通后,总行It领导给出回复很客观,“总行It欢迎有实力的供应商来交流。”
这样的回复就是公事公办的态度。不拒绝就是好的开始。
“小雅,林总是哪里人?有哪些爱好?”
“行长,林总是辽省人,据说是铁道系统的。不知道喜欢开公司算不算爱好?”
“哈哈哈,也就是说事业心很强了?”
“是的,从内部人员透露的消息,除了飞讯公司和玉信公司,林总还有其他一些公司,比如在北方很有名气的东宫网,做高校的门户网站;东林网,全国目前排名靠前的中文文学网站。”
“哦?消息确切吗?”
“确切,这是我从一开始就跟着林总的刘秘书那里确认的,林总最开始建立的是东宫网,依托东大,在短短半年时间,就覆盖了东三省的所有大学,这个门户网站的发展非常快。后来,林总依托这些大学生的资源,创办了飞讯,做起了即时通讯工具。刘秘书他们这批最早的员工,就是东大出来的。”
“门户网站啊。果然是一个好行业。新琅、搜胡、网宜这三大门户网站,我们早就想做进去了。”
“...”
就在虞馨雅两人讨论林世琛的时候,林世琛这边也在讨论着这场饭局。
这场饭局对方只有两人,林世琛安排李金松陪同,这样的安排,是为了业务需要。李金松作为玉信金融事业部总经理,不仅需要跟客户的It部门打交道,而且也需要跟各个业务口领导打交道。
“董事长,多亏了您,这次终于可以有机会跟这种大型商业银行的It部门打上交道了。以公司的能力,只要能够入围供应商目录,那可以做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金松,这次机会,可以做个借鉴。银行It最核心的就是支撑核心业务系统,这部分将是我们最核心的部分。随着网络的发展,现在银行也在做着改变,电子银行,这种模式会越来越受到重视,除了软件之外,相关硬件也要配套跟上,像U盾、密码支付器等,现阶段这部分可以采购,后续,这些部分我们要投入精力来认真做。”
“明白,董事长,那么我们会向成立自己的生产制造厂吗?”
“当然,互联网和It行业与硬件结合的越来越紧密了,像我们现在的手机,只有不到手掌大小,以前叫大哥大,只具备通讯的功能,以后的手机会具有更多的互联网、社交、支付等功能。而更多微型、小型的硬件产品会陆续问世。这方面在美国有很多案例,比如pdA,掌上电子书等,我们必须要关注,创新是我们发展的动力源泉。”
“董事长知道的可真多,其实私下里,大家对董事长展现出来的丰富的知识面,以及对互联网It的敏感程度和前瞻性,都感到非常惊讶。”
李金松说这话,可不是存粹为了奉承。
林世琛的高瞻远瞩,不仅在公司内疯狂流传,就连行业内都已经有这样的名声了。
“呵呵,我们的未来不可限量,公司要保持持续前进,就要不断适应变化。现在公司快速发展,很多问题还没有暴露出来,真正考验我们的还在后面。这次的局,不仅是我们需要对方的业务,对方同样需要我们的服务。”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