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1391章 1067.攻襄阳府

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绕到这西、北两门的。

他们便好似是幽灵军团,在出乎襄阳府守军任何人意料的情况下突然就出现在了城外。

甚至直到他们在距离襄阳府外数百米处潜伏下来,城头上的襄阳府守备军都仍然没有意识到危机来临。

雄狮、龙枪两团中的掷弹筒手扛着掷弹筒跑到军前,单膝跪地架炮。

两团都各有二十挺掷弹筒。

城西门外。

雄狮团团长觞哥在掷弹筒手架炮的同时,就交代团中都虞候道:“老陈,你率五十个弟兄还冲天炮手们留在这里。”

然后,他便带着其余士卒往东城门方向而去。

军中除去寻常士卒外,还有几位刀冢高手。晨一刀赫然就在其中。

他们之前将吕玉文接出城后,其实根本没有离开襄阳府太远,就隐藏在周围等待雄狮、龙枪两团到来。

晨一刀并不知道肖玉林、刘子俊两人的布置,但是关奇略麾下的那些亲卫却是听到了。

他们在接到吕玉文后,是吕玉文问及大军是不是真打算就这样放弃襄阳府。然后那些亲卫便将肖玉林、刘子俊的安排给说了。

虽然他们不知道细节,但吕玉文知道雄狮、龙枪两团会来攻城,自是想得到肖玉林、刘子俊两人打算。

大宋禁军中的特种团可都是尖刀。

他们这必然是要奇袭襄阳府啊!

于是吕玉文就也动了些心思。

如果是要奇袭襄阳府的话,刀冢这些高手无疑会是极大助力。他请求晨一刀留在襄阳助大军攻城,晨一刀也没有拒绝。

然后,到得夜色降临时分,他们果真是等到了雄狮、龙枪两军。

互相表明身份以后,觞哥、落无声两人也是大喜。特种军团的确是缺少如晨一刀这样的顶尖高手。

有刀冢众高手相助,让得他们更有把握拿下这襄阳府。

其后,他们便依照着之前定下的战术,继续接近襄阳府。

两个团仅仅两千人,虽可能强行破开襄阳府,但他们无疑不愿意以那样生硬的方式进行进攻。

那样还算得什么特种军团?

特种军团,就应该用与众不同的战术。

两人率军同来这襄阳府,直到到襄阳府外才兵分两路。

战术,既是声东击西。

以掷弹筒炮轰襄阳府西、北两侧城墙,大军趁势从东、南两门杀进。

这算不得多么绝妙,但却是颇为实用的战术。

在觞哥率着士卒往东城门的同时,落无声也率着士卒和几个刀冢高手往南城门方向绕去。

军中士卒个个裹着黑色大衣,在这样的夜色里,真和幽灵没什么两样。

时间悄然流逝着。

城头上的襄阳府守备军有的昏昏欲睡,有的则是在窃窃私语。昏黄的火把光芒根本不足以照射到城外。

落无声、觞哥两人率着军卒分别压到城下不过百米处,开始匍匐前行,最终在离城墙不过数十米的地方停下。

约莫总共过去半个时辰的时间。

城西忽有炮响。

雄狮团的二十挺掷弹筒在忽然间齐齐对着城头开炮。

霎时间,城头上火光阵阵。

碎石纷飞。

毫无防备的襄阳府守备军不知多少人在炮火中被炸得血肉横飞。城头上惨叫声迭起。

有襄阳守军旗帜在炮火中被点燃。

连那火焰都好似显得有些慌张。

紧接着,襄阳城北城墙上也是有阵阵火光乍现。

苍凉的号角声在城头响彻,传到襄阳城内。

不知道多少民居中亮起油灯。

城内百姓们惶惶。

他们虽然不知道城头到底是什么情形,却也知道,定然是宋军杀到城外了。

只不是说宋军已经离开京西南路了么?

怎的这么快又回来了?

有士卒匆匆跑到府衙内禀报弘翰末。

弘翰末在睡梦中被惊醒,脸色苍白,连忙裹上衣服,连鞋子都没顾得上穿就跑出屋,匆匆向着府衙而去。

只到府衙外,他又愣住。

因为士卒说在西、北两侧城头都有炮弹落下,这让他有些琢磨不准宋军到底打算从哪里进攻。

“去西门!将军营内士卒全部调往西、北城头!”

最终,弘翰末如此吩咐,便顾不得再多想,连忙驰马向着西城门去。

而这个时候,在东、南两侧城门外,觞哥和落无声两人却也先后率着士卒向城门发起了冲击。

近千大宋特种兵,这绝对算是股极强的势力了。

他们个个都持着神龙铳,全副武装。从地面上爬起来后,便是汹涌向着城门杀去。

枪声起伏。

城头正自惶惶的襄阳府守备军中有人中枪,惨叫着跌落到城下。

甚至有火把都被子弹射中,掉落城下。

而当他们反应过来后,看向城下,却是只见得城下漆黑如墨。除去那些火星外,根本就看不到大宋禁军们的身影。

城头上的守备军只能胡乱对着城下射箭。

只这般,又能对雄狮、龙枪两团造成什么威胁?

莫说是这样漆黑的夜里,就算是白天,全副武装的特种兵们也根本就无惧箭矢。

只是很快,雄狮、龙枪两团在觞哥、落无声的率领下就杀到了护城河外。

将士们相继跳入到护城河里。

游泳也是大宋特种兵们的训练科目。各支禁军中的特种团,就没有不会游泳的士卒。

虽然不敢说个个都是游泳高手,但要淌过并没有多大波浪的护城河真不是难事。

晨一刀和众刀冢高手更是直接飞掠过护城河。

只他们过河以后,并没有急于向着城头掠去,就在原地,抵挡夜色中胡乱射来的箭矢。

偶有叮叮当当的响声。

来自城头的箭矢偶尔落在士卒们的身上,却是无法穿透他们身上所穿的甲胄。

时间大概仅仅过去不到五分钟的时间,在东、南两侧城外,便有两团中特种士卒接近到城下。

他们刚上岸,就又举起枪对着城头上的襄阳府守备军射击起来。

城头上那些火把,在这种时刻下反倒是让得那些守备军危险重重。

火把的光芒暴露他们的身影了。

只在这种乱糟糟的情形下,谁又想得到、顾得上去将那些火把灭掉呢?

而且灭掉这些火把,岂不是更让得宋军能够如幽灵般展开杀戮?

一个个襄阳府守备军接连死在枪下。

雄狮、龙枪两团特种士卒个个都有不俗枪法,以手中神龙铳不断收割城头守备军性命。

很快,便有士卒到得城门口。

在轰隆炸响声中,襄阳府东、南两座城门相继被破。

晨一刀和众刀冢高手如同尖刀,率先向着城内杀去。

城内有箭矢和弩枪疾射而出,却是在他们的刀芒下被劈成齑粉。

数道刀意分别在襄阳城东、南两座城门甬道内冲天而起。

不知道多少襄阳府守备军为之愣神。

众刀冢高手身形快到让人咂舌的地步,直杀到甬道内人群中。襄阳府守备军组成的弩车阵在短短时间内便分崩离析。

他们根本就挡不住刀冢众高手的冲杀和后面那些特种士卒们的射击。

而这个时候,弘翰末都还没能赶到西城门。

惨叫声在夜色中凄厉响彻。

东、南两城甬道内,只短短时间,襄阳府守备军就留下数百具尸体,其余将士惶惶向着城内或是城上退去。

觞哥、落无声依着计划,俱是率军向着城头上冲杀而去。

晨一刀等刀冢高手更是势如破竹。

以他们真武境的修为,襄阳府内根本无人能是他们对手。

或许襄阳府内也有高手,但在这样的夜里,能上得台面的高手显然都不会被派来守城。

不管是在大宋,还是在元朝、大理,军中的江湖高手们可都是被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医妃惊世大唐第一世家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龙血战神萌妻十八岁临高启明龙魂特种兵帝临鸿蒙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天唐锦绣房俊代嫁弃妃大魏宫廷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凤帝九倾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灭世武修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异世开荒称帝北雄带着仓库到大明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英雄恨之帝王雄心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娇妻逼我纳妾:女帝上门求负责假太监:从攻略太后开始让你修长城,你反手灭了匈奴?大梁逍遥王爷洪武笑谈:智渊闹大明仙秦:祖龙觉醒让我戍边极北?那朕只好南下了开局送老婆:从打猎开始发家致富明风再起从大唐山峰飞跃而下送我母亲妹妹去和亲?我直接怒刚群臣!短视频:考进长安?不如杀进长安刚到大明,天幕直播就来了我家诊所通东宫,朱标:嬴麻了人在古代,开局用半斤肉换美娇妻父皇赐婚,悔婚后我横扫天下兵起大渡河,石达开再建天国饥荒年:开局小米换老婆嘻哈史诗看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