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麦斯,伙计”
“你越说越离谱了?”
“好吧”
“不说了”
“我自己也是觉得”
“自从来到这里见到了这个西北工业集团后”
“我就是一直感触颇深”
“在这里我看到了无数的可能”
“科莱威先生”
“我们还是说是现在我们应该下一步怎么办?”
“下一步?”
“我们还是先等”
“我知道”
“你之前就说过”
“可是之前没有这些个院士的存在”
“从昨天到今天发生的事情充分说明了这个张成先生在面对院士和我们的时候有着很大的区别对待”
“哈哈哈”
“我想麦斯先生这是不是技术型人才的通病”
“在情商上都是很低?”
“好吧!”
“科莱威先生我还是多少有些不理解”
“麦斯先生不理解正常”
“这位张成先生只是把你我当做商人来对待”
“可是面对院士的时候”
“这些技术型的最高等级人才就是非常符合他的要求的”
“这位张成先生相比较你的就高些了”
“但是依然还是重视人才”
“这位看来也是情商稍低啊!”
“好吧科莱威先生”
“所以这位张成先生重视人才轻视商人了?”
“是的”
“海源大地震大家也知道”
“1920年也就是民国九年12月16日20时5分53秒”
“甘肃省的固原县和海原县发生里氏8.5级特大地震”
“咱们的地质专家将他称之为称为“海原大地震”
“而他的震中就是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
“也就是北纬36.5度,东经105.7度)”
“当年这场地震震中烈度达到了12度,而它的震源深度就达到了17公里”
“这次地震给了我们甘肃一个沉重的打击这次地震共造成28.82万人死亡,约30万人受伤,毁城四座,数十座县城遭受破坏”
“海原地震可以说是我们中国20世纪最大的地震,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之一”
“我们很多的老人回忆那场地震持续了三年”
“三年啊!”
“各位院士应该知道在当时那种情况下三年的地震持续给这个地方造成了多大的损伤”
“可以说近代中国甘肃作为当年的长征会师地没有出色的表现就有这些原因”
“所以地震就是我需要考虑重中之重了”
“甘肃的地震很多的”
“所以我们在建设房屋的时候就需要考虑这个问题”
“这种我们采用的特种水泥浇筑的模块非常结实”
“地震了也不怕”
“第三个就是这个房屋的防火性能良好”
“模块化建房的防火性能良好,即使燃烧一段时间也不会收缩或脱落”
“我们的墙体是模块话的水泥,水泥又不会燃烧”
“我们的保温材料是岩棉”
“这种东西不会燃烧 ”
“我们的外围选用的是喷射的水泥浆料”
“一样的不会燃烧”
“所以这就非常有保障的杜绝了火灾的发生”
“这些就是我们必须考虑的”
“第四个这种房子施工简单快捷”
“其实模块化建房的施工过程简单快捷,能够显着提高劳动效率,节省人工费用”
“他在工厂内就已经将其浇筑建设好了”
“拉来了只需要直接吊着到位的进行榫卯结构的安装了”
“完了之后直接安装保温材料和内饰了”
“模块话建设房屋还有着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优势”
“虽然模块化建房的初期投资可能较高,但综合考虑,其成本与传统砖混结构建筑差别不大,甚至更低”
“当初西北工业集团建立家属楼的时候我们的投入也是很大的”
“水泥厂”
“模具厂”
“还有就是运输”
“这些”
“特别是水泥厂他的特殊工艺是我们历经千难万险才研究出来的”
“这种水泥叫做c130”
“这种水泥特点就是高强度”
“c130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都较高”
“这使得它在承受压力或拉伸时表现出色”
“它还具有高韧性与高耐久性”
“这种混凝土不仅具有很高的初始强度,还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环境因素如湿度、温度变化等的长期影响”
“它还具有良好的物理与力学性能”
“他的综合力学性能可以使得它在众多工程建设领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包括但不限于建筑、道路、桥梁、码头和水库等”
“这些优异的特性也让他具有非常好的特性”
“所以这一直是我们兰州水泥厂的拳头产品”
“甘肃省委省政府在建设工程上都大量的应用”
“哈哈哈张成同志说实在的在个你们集团单位的交流中我们时时刻刻都能够感受到对于科学的重视”
“也能有感受到你们对于科学的应用”
“水泥厂这种全国有着很多的企业,国内其他地方政府的水泥厂那是大家生产什么型号的水泥自己就生产什么样的水泥”
“但是你们西北工业集团就是与众不同”
“研发新的水泥型号”
“这是全国大部分的水泥厂所做不到的”
“谢谢王老的夸奖”
“西北工业集团在这方面还是要再接再厉的努力”
“做的更加的好”
“那个张成同志你还是说说这种模块化房子的特点行么?”
这时一位站在后面的院士开口说话了”
“哈哈哈老黄着急了?”
“应该的”
“老黄这个建筑狂魔要是不着急才怪”
张成听着他们这么一说也是觉得有意思,今天在坐的这些个院士好像都是电子方面的院士吧?
这咋还有建筑狂魔了?
这又闹得哪出?
王院士看着张成一脸的疑问笑着说到“张成同志是不是很疑惑?”
张成笑了笑说到“是的王老”
“这个正常”
“本来给你介绍的时候说的我们都是研究电子方面的”
“但是老黄这个人就是那么的与众不同”
“别人研究电子方面的知识他也研究”
“他不光是研究这个,还是一个研究建筑的院士”
“我国有着好几个项目的建筑设计和方案就是老黄设计的”
“所以人家可是双院士了”
“双院士原来是这样啊!”张成听完这么一说就明白了一下子感叹的说到。
了不起
真的了不起
院士已经是理工的天花板了
一个天花板已经是需要大家用一辈子的时间去研究才能够到达的位置了
这位一下子就是两个天花板。
张成作为西北工业集团的总经理。
也是总得技术领导者
研究了这么多的技术但是连一个院士都没有评上。
这里面当然也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
首先张成之前太低调了。
在一个西北工业集团当年研究的技术很多都是已经存在的。
别的国家掌握了,而中国没有掌握的 。
比如说是无缝钢管设备。
就是苏联掌握了和欧美国家都掌握了,而我们没有。
当年张成主持研发的虽然成功了,也有着一些改进。
但是不是说复制一个别人的东西就可以评为院士了。
院士是个天花板。
那这个天花板就不是那么容易达到的了。
所以张成的这次改进也不会说是就可以评为一个院士了。
再说张成那个时候太年轻了才多大。
将近二十而已。
后来西北工业集团所研发生产的产品也是大部分都是复制的。
拖拉机买的这么火。
甚至是改变了这个国家初级农业的面貌也是一样。
蒸汽机那个机械类的理工都是可以研究发明的。
只是张成的机遇和特殊想法让他成功了。
后来的也是因为西北工业集团的想法新奇但是产品确实简单。
包括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等等这些之类的。
当然他们的产线的设计研发也有很大的技术。
但是那个时候的产线却是简单。
有技术但是不是太多。
后来的等离子算是真正的技术开始了。
这就是一个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的技术了。
以至于到了今天依然稳坐世界最好的显示器的宝座。
每年的出口创造外汇量那是可以说用东北人的话就是杠杠的。
但是这个时候也是张成和上面开始离心离德的时候。
是的没错
因为那次的北京事件。
张成说是没想法那是坟头上烧报纸糊弄鬼呢。
任何人都是会有意见的。
张成也是一个人所以还是有意见的。
那次差点要了自己的小命。
回来了张成虽然是觉得自己要高调,留个大名气这样好自保。
为此还觉得自己需要辞退掉西北工业集团的总经理一职。
最后也是被省委的书记和省长劝退了。
张成打那以后就是对于上面的命令多少有点不重视。
藏私私心了。
这就让张成开始有了好东西率先不像以前那样想到要上交国家了。
开始不断的为西北工业集团谋福利。
不在以大局为重了。
这人一旦有了私心那么这时间久了就会越来越大。
张成就是这样的。
现在开始不断的以集团的利益为重了。
对于国家的那是能够拖就拖。
不行了也是不尽心了。
伤害太大了。
感觉时间都有点弥补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