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终议
办公室里,林筱筱整理好今天的行程安排,正向李飞汇报。
“上午9点,与内阁成员和各位司令员开会商定部队下一轮整编。
11点半,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新部门成立。
下午1点半,前往松山烈士陵园,祭奠英灵。
3点,去保育园视察慰问。
4点,前往高级训练营,参加结业典礼。
......”
李飞叹了口气,这一大早的才上班,一天行程就安排的满满当当,一直到晚上9点才能结束。
不光是今天,明天、后天、大后天,有些事情已经安排到半个月后了。
这还是李飞将政务全部丢给李凡,军务几乎不插手,跟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外交的情况下,如果把所有事情全部揽在自己手里,真的不敢想会忙到什么样子。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上班!
人生,更痛苦的事情就是天天上班!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加班!
人生,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天天加班还不发工资!
在心里默默的吐槽,片刻之后又不得不回到现实中,继续处理工作。
待会儿就要开会了,趁着还有点时间,得赶紧批阅几份文件。
“冯远疆他们都回来了吧?”李飞是昨天下午才让人通知他们回来开会的。
没办法,时间的确仓促了些。
但是没时间再等了,这次的调整动作太大,几乎牵扯到所有部队,而远征军即将全面出境,时间不等人啊。
“都回来了,都是夜里到的,杰克司令员路途最远,他到的时候已经天亮了。”
虽然林筱筱也刚到办公室,但是她已经养成了职业敏感性,对李飞可能重视的事情,时刻关注其进度。
“新闻发布会帮我取消了,让李凡出席就行。时间也改一下吧,上午估计来不及。”
“好,我记下了。”林筱筱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曹雨柔又过来了,李飞对她已经习惯了,这女人每天就像打卡一样,只要自己进了办公室,她就会“如影随形”,过来汇报。
今天她汇报的主要内容是倭奴国的情报。
据悉,倭奴国已经得知陈家覆灭的消息,井上一郎下令,原本派出的两路援军合兵一处,前往交趾国登陆,借道进入南滇府,全力增援合众国。
在倭奴国内,井上一郎也没闲着,他于昨日开始,大规模调动部队,名义上是作防守演习,以应对咱们远征军的进攻。
实则另有目的,我们怀疑井上一郎将有不轨之举。
汇报完毕,李飞表示自己知道了,让她将文件放下就行。
一晃到了9点。
会议室里,内阁成员已经全部就座,冯远疆等人虽然风尘仆仆,不过精神还不错。
张豪和夏勇就比他们好多了,张豪大部分时间都在松江府空军基地,夏勇则驻守在广陵府海军基地。
“辛苦了!”李飞跟几位爱将一一握手。
会议正式开始,除了以李凡为首的内阁成员,就是以冯远疆为首的军方大佬。
此外,只有林筱筱在现场负责会议记录。
这应该是目前龙国最高级别的会议了。
会上,李飞让林筱筱将整理好的整编方案分发给众人,并给了他们十分钟的时间先了解一下。
知道此事的重要性,众人看的也十分仔细。
十分钟后,李飞说道:“怎么样,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吧。”
内阁那边名义上地位最高的是李凡,其次是张二河。
对整编之事最有发言权的是张二河,其次是陆鹏宇。
见这三位都没有开口,内阁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傻乎乎的对整编这种大事指手画脚。
冯远疆见其他人都没说话,他便第一个发言:“大帅,属下认为方案思路可行。
目前,驻守各州府的兵力的确过剩,无论从实际需求还是补给供应来看,现在的驻军规模都太大了。
削减大半并无不妥,方案中说削减为一个团,属下认为足矣。
倒是有一点,属下觉得是否可以直接将一个旅的防区从一个州府扩大成三个。”
何苗说道:“冯兄,你的意思是,以三个州府为一个小区域,或者看成是小军区,保留旅部作为三地的指挥中心,以三个团形成品字形防守区域,以加强协防能力,是这个意思吧?”
冯远疆点头:“没错,如此一来,既可以加强地方的应急指挥能力,也便于抽调部队,咱们直接将另外两个旅整体调走就行。”
廖天也表示赞同:“嗯,这个方法好,如此一来,三个团互为犄角,一旦有突发情况,由旅部统一调度协防。
这样的话,防御能力可以成倍提升。”
杰克说:“既然如此,是否有必要以9至10个州府,设置一个师级指挥所呢?”
李飞说道:“保留旅部这个没问题,师级指挥所就没有必要了。
根据整编方案,重装集团军下辖的兵力是不包括各地驻军的,如果事情超出了旅以及的控制,集团军会介入处理。
设置师级指挥所,在一定程度上是浪费兵力。”
众人点头表示认可,李飞又继续说:“方案中有一点目前尚未确定,那就是每个重装集团军的人员建制。
现在,咱们重点讨论一下这个问题。你们都是久经沙场的高级将领,都说说你们的看法。”
刚才鲁金山一直没机会说话,这回他抢先说道:“大帅,在原先每个军的兵力配置基础上,可以根据集团军的防区特点,增加相对应的特殊兵种。
比如山地部队、海军陆战队、内河舰艇、丛林部队以及沙漠、雪山等极端地形的部队。
此外,每个集团军还应配备空降兵部队,以增强快速投送兵力的能力。”
廖天建议将战略支援部队扩编,最好能多地部署,以增强部队的重火力打击能力。
李飞对他们的提议表示认同,其他人也纷纷建言献策。
张二河也不甘落后,根据他几十年的带兵经验以及微不足道的战斗经验,提出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建议。
为了不落他的脸面,李飞都“虚心”采纳了。
讨论了近三个小时,新一轮的整编方案正式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