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十多天吧,张信又得到了好消息:除了马武继续在三河寨协助雷松之外,其余的人,都将离开寨子。
那一天从三河寨走出的人包括方静,一明,妙兴,炒太,还有丑女子英姑,以及黑龙。
但真正到京的只有方静,英姑而黑龙。
魏良失踪后,生死不明,一明感到很痛心,于是决定离开这儿,去五台山访道。
他在僧楼和众人告别,然后一个人踏上了南行的路。
时值黄昏,日光拉长了他的身影,他向人们依依惜别,然后骑着一匹老黄马,踏上了另一条便道。
他走得很慢,不时回过头来向人们挥手。风吹乱了他的白发,这么一个老人,孤单地走在古道上,叫人看了很不是滋味。
直到看不到他的身影,人们才继续向前赶路。
两天后,他们来到了一个叫习镇的地方。
习镇,是一个古老的集镇,在宋代时就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且很繁华了。
市镇的形成,主要是它方便的交道。
这儿左右可通大同,张家口,甚至更远的京城。上可至长城关隘,下可至中原腹地洛阳,战略位置特别重要。
到了这儿正好是两天的路程,天黑之前,他们赶到了这儿,并住了下来。
次日一早,方静早早起了床,收拾东西,脸上挂满了泪痕。
昨夜,她和师父商议了一夜,无论她怎么劝说,都动摇不了师父从这儿南下的决心。
妙兴和妙太,要从这儿出发,一路游山玩水,然后经华山,再回终南山,继续修行。
虽然是世外之人,妙兴在与受徒分手时,也是泪流满面。
关山阻碍,加上当时信息不灵,人能见上一面,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此和爱徒在一起的这些时光,确实给妙兴带来了很多快乐。
本来这姐妹俩应该和一明一块南下,为了多和徒儿多待一天,她们选择在习镇分手。
虽然方静一再劝说二人,到京里小住几天,给她一个给师父尽孝的机会。
妙太坚决不同意,分手是不可避免的。
最后,在一个大路口,师徒洒泪而别。
六个旅伴,到京后,只剩下黑龙,方静,英姑三人。
张信早收到了马武用信鸽传来的书信,知道三人就要进京,早早赶到交通路口等待。
随同张信一同出现在接待人群的,还有方杰夫妇。
一个月时间过去了,老夫妻俩苍老了许多,方杰甚至拄上了拐杖。
而老夫人,则被两个女仆搀扶着,她虚弱的连站立都困难了。
身边放着一辆带蓬的马车,那是老两口专门为接女儿准备的。
由于心里太激动,两口儿天还未亮,便向这个路口赶。之后,便望眼欲穿地盯着西方官道,那是女儿进京的必经之路,焦急地等着女儿的出现。
张信来的晚一些。
他对三人的行进速度做了估算,认为三人最快也要到午后才会出现在路口。。
方杰看到了他,远远地就迎了上去。
虽然他比自己年轻了不少,但由于他是女儿案件的直接经办人,又是女儿的救命恩人,没有他,女儿可能就永远找不到回家的路。因此对张信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表现得十分亲热。
问寒问暖不说,还抓住手,不停地摇晃。
他的热情没一点虚假的成份,都是内心真实的表现。
如果这时候张信向两老口提出什么要求,无论难度多大,他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满足的。
两个男人,在一块谈了很多,有公有私,有时政,有民情。他们发觉,所谈的问题,总能谈到一块。
张信总是话题的引领者,无论说什么话题,总能得到方杰的支持。
终于,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
西边官道上,马蹄声响,尘土飞扬,三匹快马风驰电掣地向这边奔来。
头前这匹黑马,是一位英武的武士,正是黑龙。
这是他第二次来京城,上次还是一个月前,来帮助押送方静的。
方杰夫妇见到女儿,迎了上去。看到在一个月内,父母的变化如此之大,方静很是心痛,忍不住哭了。
张信见到黑龙,很是高兴。
在三河寨时,黑龙高超的武艺,使他深感震惊,认为这样的人不为国家效力,实在是人才的浪费。因此对于他的进京,持十分欢迎的态度。
他迫不及待地向黑龙问起他走后的情况,三河寨始终是他最关心的地方。
黑龙在第一时间,向张信述说了三河寨近期的变化。
大爆炸之后,三河赛已经恢复了过去的平静。
雷松已经成为寨上的新一代掌门人,由于他一直服务于三河寨,对这儿的一切都很熟悉,所以在角色的转换上,并没有感到有什么压力。
很快从寨上一般官员,完成了到掌门人的过渡,没有一点不适应感。
上任这几天,很考验他的管理能力。因为这几天寨上发生了太多的事情,需要他办理。
首先是对以陈双为首的叛乱,定性为是受了坏人蛊惑,而非自愿。这就从理论上为他们开脱了罪责,为下一步的和谈留足了空间。
至于这个坏人是谁,没有说。
所有参与暴乱的死难者,都得到了妥善安置。有家属的,像陈双,家人还得到了一笔抚恤金。其孩子,也不会受其作为的影响,成年后可以继续在寨上效力。
此举很得人心。
在没做出这个决定之前,陈双的遗孀己做好了离开寨子的准备。
至于那些被俘人员,雷松把他们统统放了出来。并召集他们开了一个会,问他们的去留问题。
并承诺,他们参与暴乱的事,概不追究。
留在这儿,原来职位保持不变。
如果怕受到本地人的打击清算,也可以选择离开。
本新任职的掌门人,绝对尊重各位的意见。
态度甚是诚恳。
这些人被释放后,在去留问题,也确实很为难。
因为当年这些大青山的土匪,在三河寨都基本上建立了家庭,拖家带口的,到那里都不容易。
最后,他们商定,集体留下来。
雷松的宽宏大度,以及高效的处事能力,使他们相信,本届新掌门人,一定有足够的智慧,化解恩怨,解决以前遗留下来的一系列问题。
这些人留下来后,雷松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他在山顶激战的第二天,便接到了长城外暗探发来的情报。
三河寨发生内讧的事,境外也收到了情报。他们的老对手,年逾七十的春阳王,对此事异常关注。这几天城内兵力调动频繁,大有趁机偷袭的可能。
这次暴乱很快平息,并没有造成大量人员流失,使雷松放了心。
一切都在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