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冯葵花走下楼来,跟掌柜的搭话,她有一张好看的脸蛋儿,通常情况下,只要不是正撞着对方心情不好,大家都很乐于给予她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你说那个年轻人啊,”掌柜的道,“大约是半个多月前,来我这儿投店的,一开始是四个人,后来死了个老的,就只剩下三个人了。那天,先是少年和一个人出去了,留下一个看家。过了一会儿,留下的那个人,就出来付了房钱,拿着几个沉甸甸的包裹走了,我看房里还有几件衣服,他也说不要了。谁知到了晚上,那少年独自一人又回来了,我以为他是回来取衣服的,谁知他听完我的话,吓得脸一下就白了,一丝儿血色也看不见。唉——”掌柜停顿了一下,“不是说他欠我房钱,我不让他走。就算我让他走,他也不会走的,他身无分文,没有上路的盘缠,何况他老爹的棺材,还在那庙里停着呢。”
冯葵花回到楼上,叫上豆糕,敲开了隔壁的门。
那年轻人身上,穿着一件洗褪了色的布袍,尚显稚嫩的脸上冒出来许多胡茬,让人看了好笑。葵花仔细看他的模样,五官还是周正的,皮肤也白净,他站在门口,疑惑地打量着她们,“二位……有什么事情吗?”
冯葵花一把扯过豆糕,“我们昨天见过。”
“请进来吧,”少年说着,侧身为她们让路。
“二位姑娘请坐,请……”他拿起那把,已经很多天没有一滴水的茶壶,“茶水没了,稍等,我去叫店小二来添。”
冯葵花道:“不用麻烦了。我们并不口渴。”
“那好吧。”少年说着,一撩袍子坐下,身姿动作都是富家公子的范儿。
然而坐下没多久,就听见他肚子里打雷一样的声音,葵花道:“我有点饿了,让店小二送些饭菜上来,公子不介意吧?”
“姑娘请自便。”
冯葵花对豆糕说了几句话,豆糕下了一趟楼,不一会儿,店小二送了四道凉菜上来,陆陆续续又上了四盘肉菜,两盘时蔬,四盘什锦点心上来,摆满了一桌子。
店小二拿上来三副碗筷,冯葵花道:“公子若不嫌弃,一起吃吧。”
少年不住地吞咽口水,终于不再矜持,抓起筷子,大吃特吃了起来。
吃过饭,葵花问道:“小公子怎么打算呢?”
少年道:“我困在这里回不去,家里人自会来寻我。”
葵花道:“出门做生意,短则数月,长则一两年,你家里人怎么知道,你困在这儿回不去了?等他们知道了,你岂不是饿死在这儿了?”
“我......我在这儿等着,”那少年结结巴巴地说,“或许会碰到一两个同乡,托他们送个口信儿给我家里。”
葵花摇摇头,“你在这里守株待兔,几个月也未必能守到一个同乡,就算碰上了,你又怎么知道他是同乡呢?”
“这......”年轻人的神色窘迫了起来,忽然他抬起头,两眼发光看向葵花和豆糕,“两......两位姐姐,可否相借些盘缠,来日,来日小生定当报答!”
葵花笑了起来,道:“你先说你是哪里人。”
少年道:“小生黛郡人氏。”
葵花和豆糕彼此相望,都说“巧了!”
少年继续说道:“家住在会县白石镇上。”说罢,站起来,深深一拜。
“公子请坐,”葵花学着他文绉绉的样子施礼道,“妾身会县菱花村人氏。”惹得一旁的豆糕哈哈大笑起来。
“你笑什么?”葵花打了她一下。
豆糕道:“我笑你啊,装模作样的,不像个村姑,倒像个大家闺秀。”
那少年听见“村姑”两个字,心便沉了半截儿,觉得借钱的事肯定不成了,但又听说是同乡,于是又央求道:“两位姐姐,但求两位姐姐回去路上,到白石镇段府上替我送个信儿,举手之劳,小生没齿难忘。”
“那可不行,”豆糕道,“我们还有事儿,回会县还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