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时鸿蒙初辟,乾坤始奠,阴阳交泰,万物乃生。清气升而为天,浊气沉而为地,山川河岳,自此耸峙奔腾;草木禽虫,亦复萌动繁衍。太古之时,人与万物杂处,饥则采撷,寒则营巢,未识礼义之端,唯求温饱之安。
及至三皇五帝,圣德渐彰。伏羲画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既成,天地之秘奥始显,民智为之大开。神农氏出,尝百草,辨药性,制耒耜,教民稼穑,粒食乃兴,民生遂得保障。黄帝轩辕氏,修德振兵,抚万民,度四方,战蚩尤于涿鹿,天下归心,华夏之基由此奠定。
三代以降,圣王之治,以礼乐仁义为纲纪。夏启继统,建王朝之制,设官分职,以理庶政。然末世失德,桀纣暴虐,淫乱无道,百姓涂炭。幸有商汤、周武,应天顺人,吊民伐罪,殷周之兴,实乃天命所归。周公旦辅政,制礼作乐,明等级,序尊卑,“礼义也者,人之大端”,自此华夏文明之礼仪规范,粲然大备。
春秋之际,礼崩乐坏,诸侯争霸,干戈四起。孔子生焉,怀济世之才,抱仁爱之心,游说列国,欲行其道,而诸国不能用。退而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儒家之学,如日中天,其思想之光辉,照耀后世数千载。孟子承其绪,倡“仁政”“王道”,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其浩然之气,千古之下,犹令人感佩。荀子亦起,主“性恶”之说,重礼制,崇教化,儒术至此,益加完备。
战国纷争,百家争鸣。道家老聃,守雌尚静,着《道德经》,五千言而阐大道,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劝人无为而治,顺应自然,其思想深邃高远,为后世养生修性者所宗。庄周继之,逍遥旷达,寓言警世,《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想象奇崛,哲理幽微,破世间名利之执,寻精神自由之境。墨家墨子,摩顶放踵以利天下,兼爱非攻,节用尚贤,其门徒众多,奔走各国,力行其道,虽显学一时,而终因太过苦行,难为天下长久奉行。法家李悝、商鞅、韩非等,应时而起,变法图强,严刑峻法,以治国家,秦用其术而并六国,然繁刑严诛,民不堪命,终致二世而亡。法家之弊,由此可见。
秦汉一统,雄风乍起。秦始皇嬴政,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朴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废分封,立郡县,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北筑长城而御胡寇,南征百越而拓疆土,其功之伟,前无古人。然焚书坑儒,钳制思想,重严刑峻法,不讲仁义,致使陈涉首难,群雄并起,强大的秦帝国,历二世而轰然崩塌。
汉兴,刘邦以布衣提三尺剑而取天下,约法三章,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文景之治,天下晏然。汉武帝雄才大略,外攘夷狄,内兴文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太学,举孝廉,儒家经学成为正统思想。然武帝后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封禅祭祀,靡费无数,致民生凋敝。东汉光武帝中兴汉室,明章之治,亦有可观。而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党锢之祸起,政治腐败,民不聊生,黄巾起义爆发,天下大乱。
三国鼎立,英雄辈出。魏武曹操,雄才大略,挟天子以令诸侯,扫平群雄,统一北方。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国号魏。蜀汉刘备,帝室之胄,仁德布于四海,与关羽、张飞桃园结义,辗转半生,三顾茅庐得诸葛亮辅佐,据西川而称帝。东吴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凭长江天险,拥江东六郡,赤壁之战,联刘抗曹,遂成三分之势。诸葛孔明鞠躬尽瘁,六出祁山,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然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令人叹惋。
蜀汉后主刘禅,昏庸无能,乐不思蜀。司马氏渐掌曹魏大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咸熙二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三国归晋,天下复归一统。
两晋南北朝,乱世纷纭。司马氏八王之乱,骨肉相残,国势衰微。五胡乱华,神州陆沉,北方陷入十六国的长期动荡。江左偏安之局,东晋门阀政治盛行,士族清谈误国。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其田园诗风,清新淡雅,为后世文人所仰慕。南朝宋齐梁陈,更迭频繁,帝王多荒淫无道。北朝北魏拓跋氏崛起,孝文帝改革,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政策,民族融合加速。东西魏分裂,北齐北周对峙,最终隋文帝杨坚代周称帝,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三百年的分裂局面。
隋唐盛世,气象恢宏。隋文帝杨坚勤勉治国,创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开凿大运河,贯通南北交通。炀帝杨广继位,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修大运河、征高句丽,导致民怨沸腾,隋朝速亡。唐高祖李渊太原起兵,入关中而定天下。唐太宗李世民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轻徭薄赋,开创贞观之治。其文治武功卓着,被尊为“天可汗”。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时期,继续开疆拓土,加强中央集权。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天下太平,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唐诗成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王维清新淡雅,孟浩然质朴自然……诗坛巨匠辈出,佳作如云。
唐玄宗后期,宠信奸佞,怠于政事,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如破竹,两京沦陷。马嵬坡之变,杨贵妃死于乱军之中。此后藩镇割据,战乱频仍,唐朝由盛转衰。五代十国时期,政权更迭如走马灯,烽火不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代后周称帝,国号宋。
宋朝重文轻武,文化繁荣至极。儒学复兴,形成了理学。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大儒,阐释儒家经典,探讨天理人性。文学呈多元化趋势,宋词婉约细腻、豪放激昂并存。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等词人各领风骚。散文呈多元趋势,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散文大家并起。金石学得到极大发展。金石学得到极大发展。诗、词、散文等皆有发展。宋代金石学得到极大发展。
历史长河滚滚东流,朝代更迭不断。元明清三代,亦有各自之盛衰荣辱。元朝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建立庞大帝国。明朝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洪武之治、永乐盛世,国力强盛。中后期却宦官专权、党争不断。清朝康乾盛世,疆域辽阔。然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
合古今而观之,历史兴衰皆有其因。盛世之兴,在于明君贤臣、轻徭薄赋、重视民生、广纳贤才、文化繁荣;衰世之衰,多因暴君昏主、苛政猛法、贪图享乐、闭目塞听、外患入侵。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之理;以古观今,当思治世之道。吾辈生于今时,当汲取历史智慧,胸怀天下苍生,奋发有为,砥砺前行。
且看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文明交流互鉴。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各国命运紧密相连。吾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猛,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然亦面临诸多挑战: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社会矛盾等问题依然严峻;国际形势风云变幻,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此起彼伏。
在此时代背景下,吾辈当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仁爱、诚信、敬业、爱国等美德;秉持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之精神;学习古人治国理政之智慧;借鉴历史兴衰之经验教训。于个人而言,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品德修养与才能素养;于社会而言,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推动社会和谐进步;于国家而言,助力国家繁荣富强、科技创新、文化昌盛;于世界而言,倡导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之理念。
愿吾辈以史为舟楫,以梦为帆舵,在时代洪流中破浪前行。不负先辈之期望,不辱使命之担当。共创美好未来,书写新时代之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