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章 只因在考场前排队时,多看了您一眼
“哥,据小道消息唐伯虎是在争取北上苦寒地探新路的资格,但殿下没有答应要他至少提升到军校水平的前百分之二十才考虑考虑。”
“哥,你说该不会那真是个好差事吧,不然为何唐伯虎要那么努力去争取?”
“徐经可是回来后跟唐伯虎碰面过的,要是是个天坑不会让唐伯虎这样往里跳吧,毕竟他们之前是兄弟来着。”
张延龄在得到小道消息后赶忙跑回来和张鹤龄商讨,至于哪来的小道消息那你别管。
张延龄心中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这要真是个难得的好消息那他们兄弟俩不是亏大发了吗?
“难道真是自己判断失误?”
张鹤龄皱眉,心中有些打鼓不定。
“哥,要不咱去跟殿下认个错,申请一下把这差事接过来怎么样?”
“据说徐经从新大陆带回来的金银珠宝数不胜数,甚至都超过了镇国府旗下众多生意一年收入的总和了。”
张延龄说到马内,心中某种情绪直接就动了起来,开始劝说起张鹤龄。
“真要去?”
张鹤龄心中有些纠结。
他想要自己赚钱,但他怕死。
虽然目前看似好像真不是太子殿下在故意诓他们,但玩意呢?
自己要是这一冲动去找来殿下,可就没有后悔药可吃了呀。
要是敢在太子殿下面前答应了又反悔,他都不敢想下场会有多惨。
“再看看情况再考虑考虑吧。”
张鹤龄摇摇头,反正唐伯虎这也是在“证明”自己的过程中,想要出任务还早着呢,还有时间让他细细观察。
小心驶得万年船,尤其是面对自己这个坑舅舅的大外甥。
我,张鹤龄......
稳如老狗!
......
“去安南,额,去交趾当布政使?”
接过东宫太子令,石禄还没有从这突如其来的信息中缓过神来。
只能说,这一则调令,多少是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了。
他在昆山当县令转眼已经过了六七年,照道理也确实快到了一个地方的任期极限(规定知县在某一个地区的任期不能超过九年,但实际上基本不会出现满九点状况,为了避免官员在地方长久经营做大的状况基本上三五年就会让你动身挪窝了),调离昆山是很正常的。
而他作为镇国一系的人在任期间的政绩又是相当不错,一般来讲升官不是问题。
但就算是升官,跳级也没有这样跳的呀。
直接从县太爷跳到布政使——堂堂封疆大吏的层次,多少是有点坐火箭的嫌疑了。
最关键的是这升迁到的地方。
交趾,原安南地区。
在中原的读书人眼中那就是偏远的蛮荒未开化之地,去那地方当高官真不见得有在中原当个地方小干部舒服。
生活水平简直不在一个档次。
“君锡兄,看来二位殿下很器重你啊。”
赶巧今天正好在场的朱烈拍了拍石禄的肩膀,感慨道。
“呵呵。”
石禄苦笑,这种器重他感觉自己有些承受不起。
是,交趾是刚回归需要巩固统治想法子彻底将其收入囊中,确实是一个重要到不行的位置,一般人根本不会被考虑进去。
但他石禄并没有这么好的自我感觉呀。
华夏自先秦始这么些年来来回回收了交趾多少次,哪一次不是只持续了短暂时间。
现如今二位殿下把这重担扔到他的肩膀上,石禄担心自己扛不住呀。
他只是一个“孙山”,勉勉强强的同进士而已,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和手腕呀。
“这活,换一个高手高手高高手来做行不行,我就不参与了吧。”
石禄感觉自己手中的调令沉甸甸的。
这种传说级任务交给他干要是一不小心搞砸了他不得愧疚死。
就算脸皮厚不感到愧疚,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疆域在他手里出了岔子丢了那他也就没有未来了呀。
这活,不好接。
一般人他也不敢接。
“君锡兄不必担心,尽人事听天命,虽然交趾之治确实充满挑战,但也是你展示自身才干最好的机会。”
“天下风云出我辈,依照二位殿下的展望,不久的将来便会进入到一个全新的大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想要在这个时代留下你的印记,就要有敢于担当重任的勇气与完成挑战的决心。”
“况且你放心,此事除了你还有我书院的师兄与你同行呢。”
“李兆先师兄算是书院弟子中最优秀的几个,有他担当学督你的压力其实比想象中要小的多。”
朱烈安慰道。
“是啊石禄兄,虽然此行看似艰难重重,但也是你仕途向上必须要走的经历。”
“没有道路是一路坦荡的,经历的多了对你而言也是一种宝贵的人生收获。”赵本学点点头对朱烈的话表示认可。
要不是他当年觉得大明没啥子希望一气之下放话归隐导致没有参加科举没有官身到现在也只是特邀嘉宾的身份,不然他都想请旨去逛一逛。
丢失数十年的土地又回来啦,对于一个民族自豪感很重的人而言,这消息简直太棒了。
“唉......”
不论心情是多么复杂多样,反正到了这般局面也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
石禄一副听天由命的样子。
没办法,旨都接了,是骡子是马遛一遛再说吧。
“就当跟苏大家一般去南边旅游当美食家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好了。”
“况且不管怎么说这也是官位连跳几级,别人想要还没有这个机会。”
“总的来说,我这也算是幸运的嘛。”
石禄自嘲一般自我安慰,但身体却是很诚实已经开始思索到交趾之后该如何进行整顿当地状况了。
殿下虐我千百遍,我待殿下如初恋。
只因在考场前排队时,多看了您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