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群臣哗然。
甚至一些官员眼睛都红了。
很多人不信,也有一些人将信将疑,也有人相信,但依旧感觉很荒唐。
毕竟在大燕,县令一个月的工钱也就是十八两。
当然还有一些各种津贴,算下来总收入在四十两左右。
但是在大燕就算是相爷这一级别,月俸也就在三百两左右。
算上各种津贴,总收入在五百两左右。
这算是工钱最高的。
只是在大燕京师这种地方,每月五百两也就能维持表面的体面。
当然大家不少人都有隐晦收入。
只是在京城,可还有一些官员,本身没什么实权,更不是重要部门。
月俸可能也就个十两左右,这些人才是最苦的。
故而听到,只要有一技之长,寻常人能在伪乾赚到十两,一些大燕官员眼睛都红了。
要知道这可只是平民的工钱啊!
在大燕,寻常老百姓,在不经商的情况下,一年能赚到五两银子那都算是日子过得还算有盼头的。
一年能够赚到二两银子的算是还算能维持温饱的。
而更多则是一年连一两银子都赚不到的。
“胡说八道!”
“就是!荒谬,伪乾哪有这么多银子?莫不是他们这银子是大风刮来的不成?”
不少人开始反驳。
只是更多人则是选择了沉默。
因为英国公既然表示,使团所有人都可以作证,那说明大概率是真的。
使团里面上千号人,其中还有宫里的宦官。
总不可能全部联手欺上瞒下吧?
所以.....这或许就是真的!
不少人已经开始倒吸凉气了。
燕帝眼神也在闪烁,只不过他没有在意官员们在意的这点。
他则是在算一笔账。
“英国公,如你所言,如若朕按你所为,每年此法能为朝廷提供多少银两?增加多少收益?”
对此英国公早有腹稿,他略微组织了一下言语。
“回陛下,老臣保守估计,每年为朝廷增加至少三百万两财政收入。
但老臣觉得,理应在五百万两以上的收益。
但陛下,此法可不仅仅局限于寻常百姓。
对商贾也是如此。
朝廷对外贸易都需征收关税,这便相当于关税。
此衙门,不仅可以收缴百姓的税收。
还可收取我大燕商贾的税收。
商贾们在伪乾做买卖,赚了银子,我等也是收取其十之一二。
而要是伪乾来我大燕做买卖,其实也未尝不可收取税收。
不过伪乾毕竟并非我朝管辖,但百之一二还是可以的,想来也不会受到太大排斥。
如若此等税收加在一起。
微臣可用享受人头担保!
最终每年如若低于一千万两收益,老臣可用这颗项上人头谢罪!”
此话一出,群臣再度哗然。
这下原本有心反驳英国公的户部官员们全都闭嘴了。
对于他们这些管银子的官员而言,你英国公能够给朝廷带来银子,那你就是咱们的财神爷。
就算按照保守估计一千万两,那他们户部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陛下,老臣觉得英国公此言有理!”
户部尚书率先站出来表态,紧接着其他户部官员也纷纷站了出来。
见此,旁边的兵部尚书也是不甘落后,也是站出来表态。
因为朝廷有银子,户部有了银子,那还不是花在他们兵部上了?
就连工部也是喜滋滋的站出来表态。
无他,有钱就是大爷。
至于吏部,礼部,自然是纷纷赞同。
大家可都靠着朝廷的银子过活呢。
唯有刑部最后一个站出来。
刑部其实无所谓,有钱也好没钱也罢,都不耽搁他们赚银子。
因为随便抄个家,就能中饱私囊不少。
当然他们转念一想,官员们兜里银子多了,他们抄家岂不是更多银子了?
唯有人群中的秦相有些愕然的看着这一幕。
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满朝文武如此步调一致,目光看向英国公,眼中闪过一抹寒芒。
这种把朝中官员拧成一股绳的手段往往是他在做的,现在被一个老家伙给抢了风头。
以后他这个秦相说话还管不管用了?
但这会他也不敢站出来反对,现在站出来就是和满朝诸公作对,和陛下作对。
“秦相,此事你怎么看?”
燕帝也比较认同英国公的做法,毕竟对方描述的未来太美好了。
一千万两啊!
真要是有这么多银子,以后这群臣子们总不能在眼巴巴盯着他那点内帑了吧?
不过他还是象征性征询了一下秦相。
“陛下!老臣也十分认可英国公的做法,英国公不愧是三朝老臣,当真有谋国之才!”
“哈哈哈!如此便允了!传朕口谕.....”
——
“陛下,这是这月的我朝的各项支出账目!”
方平说着将一份账本递了过去,这才退到一边。
作为如今大乾的财政大臣,方平也算是取代了柳文和过来汇报的任务。
赵铭呷了口茶,这才拿起账本。
刚刚在院子里打熬了一下气力,这会正感觉神清气爽呢。
只是拿起账本一看,赵铭一张脸就垮了下来。
账本记录的十分详细,并且因为大乾各部官员都用了最新统计手法,所以看着也一目了然。
比如这里面不仅有各项数据,最后还绘制了一份曲线图。
其中最近半年的支出开销,就像是直冲云霄一样猛涨。
从六个月前刚刚拿下西南道开始,那时候的大乾的月开支是一千五百万两。
这可以理解,那时候刚刚那些西南道,需要对各地进行清扫和镇压。
但第二个月不减反增,开支来到了两千万两。
哦,这也可以理解,那时候大乾正在实行全面大基建。
朝廷对各地拨付款项修缮道路和水渠。
而到了第三个月,更加夸张,三千万两。
哦,好像是火车项目开始全力推行,拨付了一大笔巨款。
第四个月,稍微好点,财政支出在一千五百万两。
本身财政支出,以及与腐蚀那些使团花销。
第五个月,三千万两!
这是因为迁都之事,这还是不算上内帑的支出,朝廷还只是暂时拨付了一千万两。
第六月,总算是好了,支出只有一千万两!
这是因为该拨付的之前已经拨付的差不多了,但本身大乾的官员以及各项福利都很好,以至于该拨付的还是比较多。
赵铭估算着,一千万两一月就是大乾的最低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