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宝的金光护体下,杨晋一逐渐适应了先前那刚猛霸道的煞气,待得经文阅尽,悬浮在自身周围的古字逐渐没了先前的浓郁杀意,身体周遭变得温暖和煦,让他只觉如沐春风,好不舒适。
正当他讶异之余,眼前文字如雪般融化,随着文字的融落,他竟来到另一方天地之中——这是一座小亭,四角飞檐上挑着几支铜铃,几寸积雪,亭檐凝着冰棱,似插了数柄水晶短剑。
“这是什么地方?”
杨晋一站在亭中,环顾四周,但见亭外是一片梅香扑鼻的梅林,走至出口处立定,又见阶前一块残碑,碑面苔痕斑驳,但依稀可见“折梅”二字。忽一阵朔风卷过,檐角铜铃不响,却震得亭外梅林簌簌乱颤,千百玲珑叶裹着雪沫纷扬,洋洋洒洒地落在林间地下不见了踪迹。
“小施主,请坐。”
但闻身后有人声,杨晋一惊恐回头,才发现亭正中不知何时出现了个慈眉目善的老僧。
老僧坐在一张石桌前,面前桌上的炭火炉中正熬煮着一壶清水,沸水滚滚,呼呼向外喷着白色的水汽,杨晋一回过头时,老僧示意他坐在自己左首边的石凳上,同时将一撮茶叶放入壶中。
杨晋一心怀忐忑,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坐下,开口道:“你……”
刚要说话,老僧含笑望着他,伸手示意他先别说话,道:“喝茶。”端住壶把,给杨晋一面前的茶杯里斟了一杯。
杨晋一小心翼翼地端起茶杯,两人你一杯我一杯,将壶中茶水喝尽,老僧倒掉茶渣,端起空壶,走出角亭,盛了一壶积雪回来,将壶放在炉上继续煮,待得壶中水再开,他从茶罐中揪出一把茶叶,丢入壶中。
杨晋一又惊又奇,默默地看着对方的一举一动,二人相对而坐,均望着壶中翻滚的沸水与茶叶出了神。
半晌,老僧将壶端起,又给杨晋一斟上一杯,忽然怔在原地,盯着杯中茶水和那几片茶叶,满脸困惑地问道:“却不知滚水激叶是水度茶,还是茶度水?而这茶香在水,还是在茶?”
老僧语意含禅,杨晋一知他想考校自己,右手使指节轻叩石案,杯中茶汤忽起涟漪。
下一刻,他并指从水中拈起一片浮沉不定的狭长的茶叶,任其在指间舒展蜷缩,想着佛家信缘,开口道:\"滚水不度茶,茶亦不度水,原是因缘共沸,刹那生灭。\"
说话间,他将杯中的沸茶泼向庭外一株梅树,茶水浸在刚刚被风吹落的梅花的位置,积雪融化,那里竟发新芽,眨眼间便就生成了一朵新梅。
“煎茶如修道,滚水是劫数,嫩芽历劫方成滋味。”
“哈哈哈……”
身旁老僧放声大笑,爽朗的笑声响彻四面八方,杨晋一回头,老僧已不知去了何处,角亭消失,四周再一次变得洁白无瑕起来。
他环顾四周,不见人影,唯闻其声,那老僧开口高唱:“阿弥陀佛。”
杨晋一忙做恭敬状,对虚空抱了一礼,垂首道:“晚辈杨晋一,擅闯法玄寺私密之地,有失礼数,敢请前辈高人莫要责怪。”
“风动幡动终非动,因缘海上一浮沤。未生已结三劫诺,方寸莲台纳须弥。小施主,水煮茶是缘,你我相见更是缘分,这冥冥中注定的缘分,贫僧又怎会责怪小施主呢?”
杨晋一听老僧的语气颇为和善,心中也是放松下来,问道:“敢问老前辈高姓大名?”
“贫僧法号慧悟,是法玄寺第二十代门内弟子。”
杨晋一暗想对方果然是法玄寺的人,恭敬道:“晚辈见过慧悟大师。不知大师身处何方,能否现身一见?”
“阿弥陀佛。”慧悟平静道,“贫僧早已作古,刚刚和小施主的见面,不过是贫僧留在石碑中的一缕执念罢了。”
杨晋一震惊不已,又听慧悟继续道:“小施主阅我法玄寺真经而不受反噬,丹海内金光闪耀,可是小施主过去炼化过一枚天地异宝麽?”
杨晋一点点头,道:“晚辈幼年时因机缘巧合得到这场造化。”
“唔。”慧悟沉吟片刻,又道:“除此之外,小施主又使了我寺不传之秘‘天罡神功’,却不知这‘天罡神功’又是从何处习来?”
杨晋一当即将自己在响沙大漠中的事情大致讲了,当他提到“青龙”二字时,慧悟“啊”得惊呼一声“大师兄”,杨晋一刚要发问,慧悟便请杨晋一将所有事情详细说了,但却没有提及“青龙元经”四个字,只怕慧悟知晓后,徒增事端。
听完杨晋一所述,慧悟沉默良久,方道:“青龙是我等的大师兄。昔年西海出事时,师兄独自一人追诛四凶而去,从此杳无音讯,却没想他在临死之后,还能收到你这样一位拥有‘无尽之海’体质的徒儿,实乃我佛慈悲,护法玄寺衣钵不断,乃人间大福祉。”
慧悟沉默一会儿,又道:“说起来,小施主是否应该叫我一声师叔啊?”
杨晋一忙拜跪虚空,高声道:“弟子杨晋一参见慧悟师叔。”
慧悟哈哈一笑,笑道:“阿弥陀佛,好师侄,快快请起。”
杨晋一听命站起身来,慧悟又问道:“师兄坐化之后留下的那些功法,你可全部学会了?”
杨晋一老老实实将《青龙元经》里记载的几种功法说了,道:“晚辈所学除了万法心经,便只有神域九天、五行易阳拳、天罡神功、破界浮屠、无相神功和不灭神诀这六套玄功,至于碑文记载的其它几种玄功,晚辈之前从没见过,更没有机会学。”他顿了顿,忽然想到石碑上的经文里没有记载“混元剑经”,惊呼一声又道:“还有一套名为‘混元剑经’的剑法,晚辈也在多年前学到了,只是……只是这部剑经没有被青龙师父写下来。”
“混元剑经?”慧悟惊诧万分,沉默一阵,道:“这套剑法并非法玄寺所有,你是从何处学来的?”
杨晋一暗想当日自己使混元剑经,老槐妖一眼便瞧认出来,还说是法玄寺的招法,怎么慧悟大师又说不是法玄寺的?他想了想,又觉慧悟大师所说不错,毕竟这等强横剑法真是法玄寺所创,又怎会不记载在这块石碑之上?当下将自己在剑宗石碑里学到这部剑经的事情说了。
慧悟长诵一声佛号,道:“天意,都是天意。”说完这句话,他许久都没再开口说话。
杨晋一候在一旁,等了好一会儿,见对方仍不开口,便道:“慧悟师叔,您……”
“我还在这里。”慧悟道,“那混元剑经是西海秘境的一位道家真人所创,这位真人的实力与我法玄寺主持不相上下,得知我寺心法可纳万法为己用,便执意将‘混元剑经’留给我师尊。后来此剑法由他老人家向诸位弟子传授。因为是道家真人所创,主持不允许着录经文的弟子将此法写入法玄寺本经当中,要求另开经页,写下这套剑经,并着以真人之名。”
杨晋一深深点头。
慧悟继续道:“所以那套剑经才没有被大师兄记下。再者,大师兄没有将本寺其它几种功法传下,多半是怕往后得到他传承的人与我佛无缘。若是与佛无缘,未来修习这几招时,难免堕入魔障,届时如若看不破,对习法之人,有百害而无一利。毕竟法玄寺的‘须弥芥子阵’、‘地藏本愿咒’、‘大日如来神掌’这等至高无上的功法,非有佛门慧根者,无法学至大成,如若强行修习,必定走火入魔,陷入魔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