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人们似乎都普遍认为女人天生爱传闲话和胡思乱想,不论他是何种人种。
或许并非如此简单。在边将士卒迎娶新罗、倭国的女子时,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她们在融入汉文的过程中表现得极为出色,汉化程度相当之高,比汉人女子更像汉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新罗女和倭奴女与汉族男子成婚生子,其后代毫无疑问地将会成为纯正的汉人。
只要她们\\能够安心扎根于边疆地区,不再思念远方的故乡,那么大秦的将士们便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坚守在这片土地之上,保卫大秦的和平安宁。
当然,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并非一蹴而就之事。由于这些女子远离故土,来到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如果当地的生活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她们很可能会时常想起过去的家,想起家人,只有让她们不闲着,有事情可干,才能留住她们的心。
因此,改善边疆地区的生活水平便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当她们感受到这里的生活富足且安稳,才会逐渐忘却曾经的种种悲惨生活遭遇,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家庭和生活之中,融入汉民族的大家庭之中。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迫在眉睫的事情需要尽快解决——那便是在此地建立一所现代化的医院,消除巫医的影响,特别是加强婴儿存活率的医学,让更多的新生儿得以降生存活。
考虑到来年可能会迎来一波婴儿出生的热潮,必须确保每一位准妈妈和即将诞生的小生命,都能够得到妥善的照料,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风险增加人口增长。
不过,关于医院的选址问题却需要慎重斟酌。将大型医院建在托卡曼尼城显然不太合适,因为目前尚不清楚周边的波斯人对此会作何反应,托卡曼尼城会不会再次被围。
像医院这类关乎民生大计的核心设施,理应建造在绝对安全可靠的地点,以保障其正常运转和民众就医的正常需求。
杜尚城就非常的不错,杜尚城背靠里海,又有里海水师的炮船护佑,
无论是从地理环境、资源条件还是战略布局等各个方面来考量,杜尚城相较于如同铁桶一般,坚固的军事要塞托卡曼尼城而言,无疑是更为适宜安置内城家眷军属,居住生活在的理想之地。将这些家眷尽数迁移至杜尚城,可谓好处多多。
首先,此地地势开阔平坦且水源充足,不仅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用水需求,而且广袤的草地还非常适合放牧牛羊,能够提供稳定的肉食来源。
此外,如果在家眷当中另行组建起一支女城卫军,那么便能有效地避免她们无所事事从而滋生流言蜚语。
毕竟人一旦闲暇下来便容易生事,而通过组织城卫军,既能让她们时刻保持忙碌状态,又可对其加以训练培养,以免随着时光流逝,逐渐丧失应有的能力素质,导致整体水平不断退化。
再者,值得一提的是,杜尚城与托卡曼尼城之间仅仅相距一天左右的行程。如此一来,驻守在托卡曼尼城的守军士兵们在休假期间,完全可以前往杜尚城居住休憩。
如此这般安排部署,正好契合了秦军早前精心谋划的三班轮流转制度——即一队负责戍卫守城,一队集中开展军事训练,还有一队则安心休整调养。
通过这种科学合理的分工协作方式,既能够确保每一名将士都始终,以最为充沛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守卫托卡曼尼城的重任之中,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托卡曼尼城,内城的物资补给压力。
并且,对于那些已经成家立业的将士而言,他们再也无需担忧家人的安危以及生活起居问题,可以心无旁骛地履行自己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
从盖世太保西域总监韦超群,在拷问泥沙普尔城里的波斯人时,得知萨珊波斯在灭亡之前,曾派使者去找东斯拉夫三大部族,商量共同夹击东罗马的事情。
据韦超群猜测,萨珊波斯可能会在发现,东斯拉夫人投靠乃蛮帝国后,极有可能会暗中扶持,东斯拉夫三大部族之一,积攒力量反噬乃蛮帝国。
萨珊波斯天生就这脾气,喜欢玩平衡战略,这也是从罗马帝国学来的高深技术,可萨珊波斯没料到,自己掂记别人,内部的自己人也掂记上了他。
萨珊波斯改朝换代变成了白衣大食,这就说明短时间内波斯人与大秦还会纠缠不清,大秦不想再进行举国大战,只有扶持一个代理人,把自己的老旧装备高价卖给他们,支持他们建国,只要小弟听话能打,总有耗死波斯人的一天,这些消息还在汇集中。
根据初期所得到的消息来看,托卡曼尼城在未来极有可能面临被大军围城的险境。要知道,在此之前,由于城中驻军尚无家眷牵挂,他们尚可全心全意地投入战斗之中,心无旁骛地守卫托卡曼尼城。
然而,一旦城中有家眷存在,情况就会变得大不相同。毕竟,这些士兵们难免会心生挂念,又怎能专心致志地坚守城池呢?
更何况,城中不仅有着众多的家眷,其中更是不乏那些娇柔妩媚、风姿绰约的美娇娘。
而且啊,这些女子大多喜欢聚在一起谈论些家长里短的琐事,如此一来,若是放任她们闲散于内城之中,势必会扰乱军心,给整个守城工作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正因如此,当下最为明智的做法便是将这些家眷迁移至杜尚城去。这样做一来能够让她们过上,更为安稳舒适的生活;二来也方便对她们加以组织和管理,避免士气衰落。
大秦完全可以通过有效的培训手段,将这些女性训练成为一支强大的后备兵力。想象一下,当她们熟练地操纵着火器时,其展现出的战斗力绝对不容小觑,未必会输给那些正规军队!
甚至从某种较为隐晦的心理层面来分析,这些家眷实际上也能充当为人质的角色。倘若日后局势发展出现意想不到的变故,那么凭借着手中掌控的这些家眷,究竟能够成功争取到多少城卫军的将士倒戈相向呢?
只要自己牢牢地把握住了城卫军这股力量,再借助所谓的大义名分作为支撑,届时想要掌控边军岂不是易如反掌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