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就别求了,求不到,但是有什么事,你说吧,能办的,就帮你帮了,”苏灿说道,
“这家伙越来越没礼数了,” 长孙皇后在一旁笑着说道,
“要不,皇后再赏几位女官教一下贫道礼仪?”苏灿笑着说道,
“想得美,”长孙皇后说完,指了指王语雪,“有什么事要求他,但说无妨,这家伙可难得见上一面,”
王语雪顿了下,组织好语言,说道:
“听闻将军在仲秋诗会上写了一首诗,小女子素来最喜诗词,想求将军墨宝,”
“哦,要是我不写呢?”苏灿笑着说道,
“将军你……”王语雪羞红了脸,
“哈哈,这丫头,他逗你的,”长孙皇后笑道,转身向一女官一示意,那女官立即就去拿来了文房四宝。
“皇后,能不能先吃饭,这一路马颠得肚子都饿了,吃完再写行不?”苏灿向皇后恳求道,
“行行,只要写就行,” 长孙皇后说道,并让人去传膳食。
自从有了钱,长孙皇后的伙食开得很不错,一会就上了二十来个菜,有荤有素有汤有烤,
苏灿也不客气,坐下就开吃,两女都惊讶于苏灿在长孙皇后面前如此放肆,
只是听说这苏灿在皇帝皇后面前甚是受宠,没想到,竟到这种程度。
长孙皇后急忙招呼两女坐下,一块用膳,无需拘谨。
苏灿吃了一会,又要喝酒,说是喝了才能有诗意,这时,下了朝的李世民也大步走进立政殿来,
“居然这么早就用膳?”李世民说道,之后才看到苏灿,
“这家伙怎么也在这?” 李世民边走过来边说道,
苏灿则是倒了两杯酒,递给李世民一杯,接着用自己杯子碰了一下李世民手中酒杯,
“皇上万岁,干杯,”
一口就把酒喝了下去,李世民哈哈大笑,
两女起身向皇帝行完礼,不敢坐下,皇帝让坐,两女才敢坐。
苏灿则管不着,一手抓着鸡腿,一手不停和皇上劝酒,对于这个不能跪自己的人才,李世民也是由着他的。
几杯酒后,苏灿起身,双手在衣服上蹭蹭,
走到放有笔纸桌前,招招手,意思让一女官磨墨,女官会意急忙磨墨。
李世民一笑,说道:
“看来,今天是要又出佳作了,”
苏灿,蘸下墨,就在纸上写出: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在写当中,李世民和王语雪早已起身,站在了苏灿侧边看他写出了啥,只见苏灿的瘦金体,写的是大字,
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
又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看得李世民也是心中连连夸赞。
自幼就开始练字的王语雪,第一次见瘦金体,也是目瞪口呆,世上竟有如此书法,自成一家,书法大家也莫过于此了吧。
等苏灿写完,把笔扔一边,又回去坐起吃菜喝酒,
李世民吹干墨汁后才开始念了一遍诗,
包括念诗的李世民和满屋子的人都觉得这诗,情感饱满,无论喜怒哀乐,其奔涌迸发均如江河流泻,不可遏止,
且起伏跌宕,变化剧烈;在手法上多用夸张,且常以巨额数词修饰,
既表现出诗人豪迈洒脱的情怀,又使诗作本身显得笔墨酣畅,抒情有力;
在结构上大开大阖,张弛有度,充分体现了体现出苏灿强烈的豪纵狂放的个性。
念完诗的李世民半晌才从诗的意境中走出来,喝道:
“好诗,佳作,当传世万年,”
听到皇帝一声喝,满屋人才清醒过来,纷纷夸赞这诗真是佳作,已找不到什么语言来赞美这诗了。
王语雪的眼睛一直就没离开那张写有诗的纸,可偏又在皇帝手中,自己有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抢啊。
长孙皇后看出了她的心思,向李世民说道:
“皇上,这诗是给王姑娘的,之前说好的,”
“给什么给,朕一会抄一份给她,原稿放在朕这保管更妥当,”李世民除了喜爱书法和诗词外,更喜欢收藏。
长孙皇后无奈的看着王语雪一摊手,王语雪感觉自己的心被揪走了一般,咬着下嘴唇才没有哭出来。
而正在给长孙皇后轻捶大腿的萧幼芙则低头一笑,自己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
皇帝说话算话,用飞白体抄了一份给王语雪,王语雪退其次而求之,只好接下谢恩。
众人这才想起苏灿来,苏灿早就喝多了,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才不顾什么油腻,形象。
“王德,把他弄回去,他这样子看着就影响朕欣赏诗的心情,”李世民挥手说道,一脸嫌弃。
“一定要送回他的府中,交待好给他的下人们,一定要小心一些,别惊扰了他,让他好好休息”长孙皇后补充道,
两女今天算长见识了,这苏灿真如传言一样,皇后皇帝的宠臣。
苏灿在自己长安的双鱼府中,迷迷糊糊醒来,一旁服侍的丫鬟急忙端上来醒酒汤,苏灿摇摇手表示不喝。
躺在床上想,今天皇后是经给自己寻门亲事,那两个女的,如果要自己选一个的话,就王语雪吧,
自己毕竟杀了萧皇后,可是萧幼芙的亲人,日后面对她心里有阴影。
清风,明月都有事做,自己身边得有一个使唤的人才行,一天天这么多的事,
到那里去寻一个聪明忠诚的人呢?
突然,苏灿又想起一件大事,平定东突厥后,应该会干旱,之后出现蝗灾,这事马虎不得,得进趟宫打皇帝说道说道。
一翻身从床上跳起来,一看,天色已晚了,进宫不太方便了,那就改日吧。
于曼蕾不在身边,还真是无聊,但也总不能向丫鬟下手,自己的品行还是很高尚的。
睡是睡不着了,起来,把玻璃和水泥的事再捋一捋吧,
一直到了次日,才在纸上把基础设备和制作的流程理了一个大概,收进怀中,洗了把脸。
进宫,求见李世民,被告之正在早朝,自己才懒得去早朝的,要不去立政殿找皇后唠唠,打定主意又改求见皇后。
“昨天那两个女子,你满意不?”长孙皇后直接的就问苏灿,
“您是知道的,我那个,这个……”眼睛一直到处看着宫女和女官们,
“其实也没有什么,这些事,很正常的,”长孙皇后明白苏灿是觉得自己杀了萧皇后,不想面对萧家人。
“贫道还是觉得心里有根刺,”苏灿说道,
“那好吧,另一个呢?她可是很崇拜你的哦,”长孙皇后再问道,
“这一位,就全凭皇后做主,”苏灿的意思就是答应了。
“那李家那丫头又是怎么回事?”长孙皇后再问道,
“那只是朋友好不好,皇后,”
“男女间,那有什么朋友,按大唐律,就一天内娶四个,也是正常的,”长孙皇后一副长辈的样子,
“这也行?”完全颠覆了苏灿的认知,总体来讲,很多思想还是在二十一世纪,就是一夫一妻制。
“想啥呢?”长孙皇后看到苏灿走神,
“没,没想啥,在考虑要做多大的床,”苏灿回答道,
“滚,没个正经样,哈哈,”长孙皇后是又气又好笑,这家伙脑子就是和别人不一样,可有意思了。
和长孙皇后聊天,通常和美女聊天,时间都会很快,才觉得过了一会,李世民下朝也跑立政殿来了。
“你怎么天天跑皇宫来蹭饭?”李世民看到苏灿,就打趣他一下,
“皇上,臣今天是有正事的,” 苏灿一本正经的样子,让李世民也是一愣,
“什么正事?”李世民问,
“皇上,到今天为止,已经两个月没有下雨了,对吧,”苏灿说道,
李世民转身看向身后的王德,王德急忙说道:
“是两月零三天无雨水,”
“是有点不对劲,这么长时间没下雨,对农事不利,”李世民首先想到的是农业和百姓,真不愧是千古一帝。
“现在只是干旱,之后会大旱,再后会有蝗灾,”苏灿喃喃说道,
李世民闻言,脸上一抽,急道:“蝗灾?”
“没错,蝗灾,现在干旱,地里挖下不深就应该能寻到蝗虫卵,可以发动人手开始灭蝗,用火把卵烧死,”苏灿说道,
“不靠谱,灭蝗这事不能干,对朕不利,朕是皇上,”李世民说道, 这想法让苏灿一惊。
“此蝗非彼皇,不过,不灭也没事,反正粮食够多,有灾也不怕,”苏灿再说道,
“朕想想,”过一会,“朕明天就开始调粮食来长安,此蝗非彼皇也有道理,还是要积极抗灾,烧吧,” 李世民想通了。
“那臣告辞了,不,告退了,”苏灿想溜,
“等一下,朕提你任司农令,这次蝗灾的事,你来处理 ,”李世民说道,
“司农令是几品?”苏灿向一旁的王德问道,王德低头小声回道:“正五品,”
“皇上,我不干,”苏灿大声说道,
“抗旨可是大罪,你考虑清楚了吗?”李世民开始吓苏灿,
“皇上你想,先是有旱对吧,蝗灾还没到,我总得先救旱灾吧,要救旱我就得造水车,造水车好像是工部,对吧,
一司农啥跑工部,工部的人能听我的?”苏灿一本正经的解释道,
把一旁的长孙皇后都逗笑了,但是这些国家大事长孙皇后是不发一言的,后宫不能干扰国家政事是规矩。
“好像也是这第一回事,那你说吧,要什么官?朕给,”李世民妥协了,谁叫苏灿有本事呢,
“有没有一种不用上朝,又能六部都能插一手的官?”苏灿问道,
“户部可是天下钱袋子,你也要插?房相不打死你才怪?” 李世民打算吓住苏灿,
“户部的记帐方式老旧,对帐什么的不效率,还容易产生贪墨,贫道倒是可以发明一种新记帐方式,避免掉这些弊端,”苏灿淡淡的说道,
“还真是一位全才,这样,你到魏征那,就能啥都管,连朕也能管,”李世民说道,
“那算了,臣只要一个啥部都能插手,又不用上朝,又不用看奏折的职位,”苏灿说道,
“好吧,御史大夫唐俭手下去当御史少丞,他不管你,你受朕直接管辖,有替朕监察百官之权力,怎么样?”李世民征求苏灿意见,
“这个好,这个实权挺大的,不过,臣要是看谁不顺眼,能把他斩了不?”苏灿觉得这官挺好,管的范围挺大。
“斩不了,可以交大理寺或者刑部,也可以告诉朕,”李世民说道,
“那行吧,就这个官吧,”
“恩,刚好唐俭抱病在家休养,你这段时间可以好好的把朝廷搞一搞,清一清,”
李世民说道,又加了一句:“明早要上朝,受封,”之后让王德去帮苏灿准备,官服、印信、银鱼袋等东西。
“谢皇上,臣一定鞠躬尽瘁,尽心尽力办好差事,”苏灿说完,就告退了。
“当官还能挑三拣四的,全大唐这就这一号了,”长孙皇后笑着说道,
“哈哈哈,不过,这家伙还是真有些本事和手段,”李世民大笑道,
夫妻俩对苏灿还是比较满意的,苏灿和别的官不同,他一不拉帮结派,二很忠心,三就是会帮夫妻两人赚钱。
次日,穿上王德送来的官服的苏灿,小心的把银鱼袋系在腰间,之后大摇大摆的上朝去了,反正是迟到了,但那得瑟的步伐就好像一只大王八。
太极殿内,众臣都在为要不要建大明宫争吵成一团,苏灿用鄙视的眼神看了他们一眼后,径直走到孔颖达前面一站,自己现在可是文官。
孔颖达身后一帮文官大怒,还没等孔颖达说话就开始驱逐苏灿,苏灿只好跑回武将这边站起。
龙椅上的李世民看着苏灿跑来跑去,真想发笑,但是还得保持严肃,双手虚抬向下一按,意思让众臣安静。
“朕就提议一下,建大明宫,众爱卿反应不必过于激烈,”李世民说道,
“刚平定了东突厥,百废待兴,百姓嗷嗷待哺,皇上断不能在这时候劳民伤财,” 魏征站出来说出了自己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