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李世民御驾亲征,唐军士气如虹,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总管水军,
率领江淮、岭南兵卒四万、长安洛阳募兵三千、战舰五百艘,从山东登州出发,直捣高句丽都城平壤。
左卫率李世积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江夏王李道宗为副总管,总管陆军,
率领歩骑六万及兰州、河州胡人降卒往辽东进发,军中还有不少原本就生活在辽东地区的契丹、奚、靺鞨等族人。
唐朝用于攻打高句丽的军队总计十余万人,其中胡人仆从军就占了一部分,唐军可谓是精兵强将,
名将有李世积、李道宗、刘弘基、张士贵、尉迟敬德、秦琼、李思摩、阿史那社尔等等,要不是李靖老了,他也会来,可惜了。
李世民留房玄龄守长安,萧瑀镇洛阳,宰相高士廉、刘洎坐镇河北定州,负责后勤运输及物资补给,
李世民亲率长孙无忌、岑文本、杨师道等参谋随军出战,李世民同时是水陆两路大军的总指挥。
李世民的军事部署为:以幽州、营州(为陆军基地,以莱州为水军基地,同时诏令新罗、百济、奚、契丹等藩属国同时出击高句丽。
为了应付唐军,渊盖苏文在辽东构筑了三条防线,分别是:辽东长城防线、辽水防线、辽东城防线。
但这三道防线仍然没能防住唐军。
李世民率大军攻取了高句丽的辽东城、盖牟城、玄菟城、横山城、磨米城、白岩城、卑沙城、麦谷城、银山城、后黄城,每攻下一处就分兵把守,稳打稳扎。
打到安市城时,北部都督高延寿、南部都督高惠真率领十五万高句丽、靺鞨联军前来救援安市城,
一路上的分兵留守攻占城池,此时包围安市城的唐军不过三万余人,
既要面对城中的守军,又要面对敌人的援军,压力可想而知。
但是李世民还是寻到战机,在安市城东南八里处策划了一场围点打援战,以三万唐军打败了高延寿、高惠真率领的十五万高句丽军,
但由于唐军数量过少,没能全歼高句丽军,约有十万溃兵逃进了安市城,而安市城内的高句丽军,开始防守,不再进攻,
唐军人数少,也不敢贸然攻城,两军一时间,成了僵持的局面。
李世民在自己的大帐中,围着地图走来走去,想如何破城之策,
“皇上,要不让臣带一支五千人的精兵,绕过高市城,渡过鸭绿江,突袭平壤城?”李道宗说道,
“不行,太过于冒险,还是等大炮运上来后,攻下安市城较为稳妥,”李世民否决了李道宗的建议。
安市城南门正前方约八百米处,有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李世民从望远镜中看,这应该是放大炮最好的位置。
城内,“确定都准备好了吗?”渊盖苏文正在问高延寿,
“都准备好了,这次,一定要一雪前耻,”高延寿回答道,
“唐军会不会识破?”渊盖苏文还是不放心道,
“我已在四个城门外都做了准备,以获得的种种资料上来看,那个火炮需要那些地方,”高延寿回答道,
“都去准备,届时全部杀出,一举击溃唐军,”渊盖苏文下达完命令,就不再作声,
“得令”“得令”……各个将军纷纷行礼退下,
李世民这边已经布置好了进攻城池前的准备,就在他要下命令开炮时,
突然,南城门大开,一队千余人的骑兵飞速冲出,不计伤亡的冲向唐军炮阵地,
不少骑兵在冲的过程中已被唐军的弩箭射杀,看着这样子的自杀式冲锋,唐军也是纳闷,怀疑对方会不会打仗,
直到,剩下为数不多的骑兵,开始向大炮所在方向发射火箭,
李世民透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心中暗叫不好,那平坦的地下有古怪,但也来不及下达撤退命令,
随着高句丽骑兵拼死把一支支火箭飞向炮阵地,炮阵地传出了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一门门大炮高高飞起,又重重落在四处,
爆炸又引发了大炮的装填火药桶,一时间,爆炸声连连不断,尘土沙石四处飞扬,
布置在炮后面准备攻城的唐军将士们也有波及,阵型出现了混乱,
就在此时,安市城四门大开,高句丽的军士们杀了出来,
“保护陛下,”李道宗一声大喊,玄甲军迅速在李世民周围组成防御阵形。
此时,李世民也完全明白了,对方一定是在那块平坦的地下预先埋了火药,用火箭引爆了炮阵地。
能战斗到现在,站在安市城外的唐军,全是精锐,面对多于已方倍数的敌军,倒也不惧,
从爆炸的惊骇中迅速就恢复了过来,组织好了阵型就抵抗起对方的冲锋。
无奈,敌军太多,唐军事先是准备的进攻战,临时转入了防御后,处在了劣势,一时落于了下风,
“陛下,您先撤吧,”李道宗对李世民说道,
“不,朕就在这,”李世民知道自己一走的话,这几万唐军的军心就会乱,就得交待在这,
“你等保护皇上先撤,”李道宗让几个亲兵强行保护李世民撤,
就在拉扯时,一名马背上的亲兵,指着海上大叫:
“快看,快看,那是咱们的援军,”
李世民甩开来拉自己的几个亲兵,用望远镜向海上方向看去,
一支庞大的舰队,正飞速驰来,为首的战舰上高高的挂着大唐龙战旗,
另一大旗上写着四字:觉唐舰队。
只见战舰呈双条线排开,战舰的船舷一侧,打开了一排排的窗格,并伸出一门门炮口,
随着旗舰的一百多门大炮响起,其余战舰也纷纷向高句丽的军士们开炮,
铺天盖地的炮弹,在空中带出了摄人心魂的死亡之声砸向本以为稳操胜卷的高句丽军队,
被实心弹、链弹打中的高句丽军队,死伤无数,死状惨烈,一时间大乱起来,
几艘飞快的运兵船一靠岸,船板一开,一群群手持武士刀,身着半片板甲的倭人,就向高句丽军队发起了冲锋,
“身为武士,现在是证明自己武道的时候啦,冲啊,”为首的小野臣妹子在不停指挥着自己的一万多武士进攻,
李世民所在的唐军这一方,压力马上消失,又重新列阵,待令冲锋,
又一批运输船靠岸,这次下来的不但有人,还有马匹,约摸两百余人,迅速向唐军靠拢后,
为首一人跳下马匹,就向李世民大纛方向跑来,正是苏灿,
“臣来晚一步,让皇上受惊了”苏灿边跑边向李世民说道,
“爱卿来得正是时候,随朕一起进攻,”李世民此时,见到苏灿,心情大定,顿时又生出了英雄气概,
“皇上,把这个带上,”苏灿拿了专门给李世民做的左轮手枪,边帮李世民穿戴枪套、腰带子弹匣时,边教李世民如何使用,
“牵朕的马来,”李世民对一亲兵说道,
李世民、苏灿骑着马带着两百多道兵,手持左轮手枪,冲向高句丽军士就开始大杀四方,
“哈哈,这枪比原来那个好用,”李世民觉得自己跟神一样,手一抬一扣就决定了敌人的生死,
“这支枪就是为您量身制造的,可用了不少黄金呐,”苏灿在马背上说道,
“有心了,走,再冲几阵,”李世民看着苏灿换子弹有样学样,
高句丽的军士觉得这两百多人比那一万如狼似虎的倭国武士和四万唐军还要可怕,
对手一抬手,“叭叭”几声,自己一方就得死上好多人,
高延寿在后撤时,被尸体绊倒,跌落下马,刚起身就看到大唐皇帝那黑洞洞的管子对着自己,
生死关头,他没多想,条件反射的扑跪在李世民前方:
“我愿降,我愿降……”
李世民是扣了一下扳机的,只是六发子弹都打完了,也算是高延寿命不该绝,
高延寿一降,带动了自己身边的亲兵也降,一带十,十带百,百带千千万.……
不一会,到处都是跪在地上,双手抱头的降卒。
跟随在渊盖苏文身后逃跑的高惠真,看到这场景,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向身后自己的几个亲兵使了一个眼色后,抽刀就把背对着他的渊盖苏文的头颅斩了下来,
几个亲兵也同时出手,斩杀了渊盖苏文的亲兵,高惠真高举头颅向唐军投降邀功去了。
“今天,朕真是感觉到痛快,”李世民在大帐中边让王德帮脱铠甲边说道,
“臣还是来晚了一步,”苏灿没穿啥铠甲,端着李世民的杯子在那喝水,
“那战舰不错,一会朕要上去看看,”李世民觉得全靠这战舰扭转了战局,
“李治在那指挥着的,打个旗语就能靠过来,”苏灿说道,
“稚奴那么小,指挥这样大一支舰队?”李世民吃惊了,
“都是统一的按数字化旗语指挥,李治绰绰有余了,”苏灿淡然道,
“朕要坐着战舰去攻打平壤,”李世民反正也不懂数字化旗语是个啥,也懒得多问,
“那皇上可能没这机会了,臣在来时路上早就派雷豹和李德謇带了十艘战舰去拿下平壤了,
现在,应该得手了都,”苏灿又喝了一口茶水,还把茶叶又吐回杯子里。
“高句丽不就这样没了?”李世民觉得这有点来得太快了,
“不但没了,臣让李百亭去百济,说服百济王一块随新罗并入大唐,估计这三国并入大唐也就不久的事了,”苏灿又缓缓说道,
“你这家伙,居功至伟啊,”李世民嫌弃的看着苏灿在向自己杯子里又吐茶叶片。
“对了,皇上,臣的岳父把白银锭运回长安没?”苏灿问李世民,
“运回来好多,朕的眼都让晃花了,”提起那白银,李世民就挺高兴,
“那下一步,就可以进行经济改革和币制改革了,”苏灿笃定的说道,
“这事,你去办,你全权负责,”李世民可不想再细问,一堆新名词和问题,问了头大,不如不问。
君臣俩没聊上一会,就有李道宗来报,安市城已清理好,可以入城了。
李世民拉着苏灿走在入城队伍的最前方,接受大唐官兵的最高行礼和城中百姓的膜拜,
看到这些百姓穿得破破烂烂,面带菜色,大唐的皇帝李世民不但给他们粮食,
还免了他们三年的赋税,高句丽的人心一下子,全都站到大唐一边来。
有道兵赶来报信,平壤高句丽王高藏率王室全部投降,
“这高藏倒也识趣,那朕就让替朕接着守这……”李世民刚说到一半,被苏灿打断,
“皇上,不可,”
“有何不可?”李世民纳闷的看向苏灿,
“臣建议优待高藏一家,全部带回长安过舒适的生活,以显皇上的仁德,”苏灿向李世民建议道,
“准,就按爱卿提出的办,”李世民秒懂苏灿的意思。
在城中连续庆贺多日后,接到李百亭的密报,百济王扶余义慈愿意归入大唐,百济从此为大唐疆土。
唐太宗李世民下旨,大意就是成立拓东道,原高句丽、百济、新罗之名不再启用,任李道宗为拓东道节度使,从此大唐的版图又增加了不少。
凡此次参与平高句丽战役的将士,皆有封赏,每位军士都给十亩地,但是地是按苏灿的意思,全给在了西域。
苏灿要长远的汉化西域,消灭西域的文字和语言,让西域各国彻底融入大唐。
李世民终于坐上了旗舰不沉号,李治拜见了父皇后,站立于一侧,父子俩诉说着亲情,而苏灿则取了钓具,跑船尾去钓鱼。
“稚奴,朕如果把这大唐江山交于你,你要怎么做?”李世民问李治道,
“励精图治、不断改革、让大唐雄居于世界之巅,”李治挺着小胸膛回道,
“好,皇儿有气魄,”李世民赞道,又问:
“那稚奴会如何对待兄弟姊妹?”
“当然是以兄弟姊妹之亲情优待之,”李治都没考虑就回道,
“哈哈哈,皇儿仁厚,朕心甚慰,”李世民相当开心,他最怕就是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兄弟相残,
父子俩相聊甚欢,而苏灿也钓到一条金枪鱼,
鱼太大,拉不上来,眼看鱼线要断,苏灿拔出手枪冲鱼脑门就是一发,
枪声惊动了众人,全围过来一看,哗,好大一条鱼,有水性极好的道兵几个跳入水中,
用粗绳拴在鱼鳃处,船上几人一起使劲,把鱼拉了上来,约百十余斤,
“居然是蓝鳍金枪鱼,怎么会在这也有?”苏灿一脸狐疑,这货应该生长在大西洋的,
看来,唐朝时的环境不错,也能有这等鱼,
众人围着鱼和苏灿七嘴八舌的议论这鱼好不好吃,要如何食用,
苏灿让几人把鱼抬到船上的厨房中,自己亲自操刀,把大腹位置划了一大块霜降下来,
之后片成了薄片,整整放满了俩大盘,又用一些辛辣调料和酱油做了一个味蘸,
让道兵抬了片好的鱼,自己托着味蘸就找李世民喝酒去了,
剩下的鱼,道兵们也学着苏灿做法,拔出刀就开整。
“嗯 ,这味道绝了,朕还第一次吃到,好吃,”吃着霜降的李世民夸道,
李治不说话,只顾大口朵颐,
苏灿则是吃上几片,又喝一小口酒,一脸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