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皇位要继承的情况下,夫妻,父子,兄弟,都能打出狗脑子。
例如唐玄宗就创下一天之内连杀三子的记录。起因是太子索要兵甲,唐玄宗心生不满。而后,武惠妃借机派女婿游说太子,鄂王和光王造反。
唐玄宗疑心三子会造反,就先下手为强。
还有清朝时期,广为人知的九龙夺嫡,把父父子子,君君臣臣体现得淋漓尽致。
顾南夕一直没考虑这方面的事,在她心里,苏玄明,苏云亭和苏云烟还是当初那三个围着自己喊阿娘的小孩子。
他们聪明,努力,有责任,有担当,还孝顺。
他们会在自己看得到或看不到的地方,褪去纯真,成长为顶天立地的大人。
他们会娶妻或者嫁人,然后儿孙满堂。
顾南夕设想过的所有未来中,没有一种是手足相残!
一想到兄妹三人会对彼此挥刀,顾南夕就心如刀绞,心痛的无法呼吸。
“真是该死啊!”顾南夕深切体会到历代帝王的心情。
孩子们本来相安无事,却被小人因私利,被挑唆对立。
顾南夕只想杀了这群小人!
身为这片土地的王,顾南夕铁了心思要查出背后之人,不出三日,调查结果就呈在顾南夕面前。
“是雍州谢家。聚春楼外,卖身葬父的女郎,包间里的兄弟俩,都是他们刻意安排的。”
一身黑衣的小黑用手做了一个抹脖子的动作:“大人,要不要干他?”
“干!”
小黑嗖一下站起身,杀气腾腾。
“等等。”顾南夕叫住小黑,“谢家犯罪了吗?”
小黑布灵布灵的大眼睛,眨了眨:“没有。他们是挑拨离间了,但这不犯法。”
顾南夕来回踱步,她是很想给谢家一个教训,但必须要找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权利是一头猛兽,被圈在名为法治的牢笼里。
这次自己因愤怒,打开了这个牢笼。
下次,下下次呢?
当权力失去制约,不仅是自己的灾难,更是天下人的灾难。
“小黑,盯住谢家,揪住他们的小辫子。”
“遵令!”
谢家的事,顾南夕没和苏云亭和苏云烟兄妹两说。
在等消息的时间里,顾南夕和孙大人敲定了办婚礼的日子,也接见了王安石。
王安石是个有才华的年轻人,锐意进取,敢为人先。
顾南夕和王安石探讨了在京都操纵琉璃一事。
王安石的想法和观点打动了顾南夕,顾南夕对他日后的安排隐隐有些想法。
日子就这样一日日过去。
整个北方的寒意几乎要被百姓们庆贺新春的热情融化。
顾南夕得到来自小黑的反馈。
“咱们在雍州的很多作坊,管事的都是谢家人。谢家人一个个牛气冲天,凶神恶煞,作坊都快变成谢家的了!”
小黑气鼓鼓的,大人之所以要在雍州办作坊,就是想给老百姓们提供工作机会。
结果大人的大度,却被谢家人钻了空子。
小黑叽叽喳喳道:“雍州一共有两个煤矿,一家水泥坊。据我打探,煤矿每个月都在死人,最多的一次煤矿塌方,死了十几个!”
“他们也不是招的煤矿工人,而是从牢里弄回来的囚犯。”
顾南夕脸色大变:“你等会儿再说,来人,把王大人喊过来,以及雍州几个作坊的账本拿过来。”
不大一会,王不喜就捧着账本走进来。
顾南夕翻开一看,账本上的记录清清楚楚。
雍州煤矿的人员开支都是正常的。
因为挖煤矿是个苦力活,而且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所以给工人们开的待遇很高。
王不喜了解完事情经过,表情垮了下来:“用囚犯代替工人,把这些钱全部私吞,真是好样的!”
顾南夕面色凝重而忧虑:“小黑,继续说。”
小黑心有戚戚然:“我偷偷下矿井看过,他们完全没有按照《安全须知》上的来。他们不撑粗木料就敢挖十丈以上的深度,我估摸了一下,最起码有二十丈深!”
“胆大包天!”王不喜阴沉着脸,重重拍在账簿上。
小黑见顾南夕没喊停,就继续说:“至于水泥坊,工人们都没有戴口罩,水泥洒的满地都是,风一吹,灰蒙蒙的只能看见人。”
水泥坊是北面的重点开发项目。
把水泥坊放在雍州,就是想把水泥坊当支点,撬动幽云十六州的经济,减小云州对周边的虹吸效应。
官府对水泥坊的投入也是很大的,由雍州刺史谢不群直接领导。
现在看起来,倒像是把粮草放进了耗子窝。
王不喜:“各种防护措施呢?”
官府是有这方面的专门预算,并且全额下发。
小黑:“基本上没有。不止雍州是这样,很多作坊都如此。咱们发的工作服质量可好了,工人们就想留给孩子们穿。”
王不喜抚额,苦笑连连:“大人,看来要来一次普查了。雍州出现的问题绝对不是个例,只是雍州的问题更严重些。”
顾南夕沉着脸,沉默了许久,这才开口道:“这是我的责任。在云州和朔州待久了,眼里只看得到这两个地方的繁华,却忘记了地域发展的不均衡。”
云州是大本营,又在自己眼皮子底下,自然是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
朔州最先投靠过来,有崔三论坐镇,发展的也很不错。
草原辽阔,牧民们以前的日子太凄惨,能过上如今的日子,一个个心满意足得不得了。
幽云十六州离云州距离远,原先就有很多陋习,政策下发到地方,很难落实到位。
顾南夕自我反思,即便是后世,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都很纠结,何况如今!
是自己太想当然了。
幸好谢家试探地伸出触角,被自己顺藤摸瓜,得知现状。
若是没及时发现,肯定会出大问题。
“过完年,我会巡查各地。王大人,春耕工作就拜托你了。”
王不喜点头:“请大人放心。两样神种的试验田已经全部圈定,和农户们都签好协议了,每个区域都会驻守一名农家学子。”
各个村的农具都被修缮过了,种子也挑好了,储藏在地窖中,耕牛被悉心照料着。
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待节后的那一声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