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啊大黄,你可真不是个东西...
依旧耳鸣中的李斯文,此时正呲牙咧嘴的拍着耳朵,同时紧盯着面前这块铁质,呈覆瓦状,刻有细密铭文的丹书铁券。
耳边回响着的,关于李二陛下演都不演的强取豪夺,更是让李斯文哭笑不得。
您老要是看上了滨河湾的巨大利益,跟他直说不就好了,都好商量。
至于拿着活罪难逃的名义,变这方的让他以金赎罪?
要知道,他计划中的商号,想要对周边小国进行倾销,那可少不了大唐水师的支持。
本来他还想用琉璃器的股份来换,却没想,李二陛下竟然看出了滨河湾的巨大潜力,自己闷头往坑里撞。
李斯文眼睛滴溜一转。
既然皇帝占了滨河湾的股份,那将来大赚特赚的海运生意一传到他耳朵里,这个老貔貅绝对会赶上送上门来。
自己求着他办事,和他求着自己分一杯羹,这可是两码事。
只是...瞅着李二陛下听都不听自己解释,自说自话的把圣旨一口气写完,然后塞进自己怀里,恨不得当场飞到滨河湾的架势。
李斯文是实在忍不住的扶额苦笑。
这下好了,等这道‘蓝天县公冒犯圣颜,以金赎罪’的旨意一传出去,他财神爷的名号又得往上翻个档次。
毕竟,滨河湾那块让九五至尊都再三垂涎的地盘,在数月之前,还是块白送人都不要的荒地。
但经自己过了一手,不足半年功夫,立马变废为宝!
“嗯?这...不对吧,某以金赎罪怎么要交出去这么多?”
李斯文看到圣旨上的三成股份,立马就不干了。
你丫的啥也没干,凭什么要他三成股份?
而且其他四成已经平分给了秦、程等四家,他手里总共也只剩了六成,现在你还要分出去一半?
李二陛下盯着李斯文看了小半天,最后冷哼一声,指着圣旨上最后一行,细不可见的小字。
“看没看见,皇室每年都会支持一批,国子监出身的太学生,身份清白,才思敏锐!你就说这些人才够不够分量?”
你特么...一群眼底清澈的太学生,确定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滨河湾添麻烦的?
但瞅见皇帝眼中笑意,李斯文也就明白了——感情李二陛下这是...把滨河湾当成了人才培养中心了!
压根就不是他想的那样,是皇帝看出了滨河湾的巨大利益,所以他才敢这么狮子大开口!
李斯文捏着下巴若有所思,而后果断摇头:“陛下,某就觉得三成还是太多了!”
见皇帝脸色一下子就沉了下来,李斯文不慌不忙的解释道:
“滨河湾的地盘,某要掌握绝对话语权,以免他家指手画脚,所以手里必须攥着一半以上的股份!”
李二陛下眯着眼打量李斯文小半天,总觉得这小子藏着什么坏心思。
但斟酌小半晌,皇帝也没想明白,李斯文死揪着这几成股份是想干嘛。
精盐这么大的生意,也没见他如此抠搜。
听李斯文的解释还算合理,李二陛下不太情愿的点了点头:
“既然这样,那朕便做主,将其中两成股份送给长乐,这样一来,话语权还在你手里。”
“可是...”李斯文还是有些心疼。
现在滨河湾的收入不显,是因为灞河水路未开。
但等不久后开春,大量船队顺流而下去江南敛财的时候,自己每年分红就要凭空少上一大截!
“可是什么可是,别忘了,滨河湾的名义还是长乐的嫁妆,你分她几成收益是天经地义,男子汉大丈夫,别这么小气!”
你老说的可真轻松...反正不是你出钱呗。
李斯文翻了个白眼,但琢磨着...好像也不是不行,反正等将来长乐出宫开府,这两成股份又会回到自己手里。
而且,这可是皇帝亲手送到闺女手里的礼物。
等将来他看到滨河湾的收益,分外眼红时,以李二陛下爱面子的秉性,也只会打碎牙齿往肚里咽。
“那行吧...不过陛下你得保证,将来送到滨河湾的太学生,必须是精明能干的那种,别到时一上任就给某添乱!”
你这不废话嘛,不是精明能干的那种,他怎么可能大力培养!
李二陛下心里好笑,他本来就是这么打算的,没想到却被李斯文误会,还在这里讨价还价。
欣然点头:“嗯...区区小事,那就依你吧!朕保证,送去滨河湾的太学生绝对是一等一的出挑,稍加培养就能上任的那种!”
“那就一言为定!还请陛下改旨。对了,某要的太学生,脾气秉性也要平和的那种!””
李斯文心里同样暗喜,既然李二陛下将滨河湾当成了人才培养基地,输送过来的肯定是优质学员。
而他之所以多嘴说一句,也是起了人才培养人才的心思。
可以预见的,等滨河湾正式投入使用,生意兴隆,规模愈加庞大的时候。
仅靠自己和几个兄弟处理其中要事,那也不用干别的了,每天能睡够八小时都算老天开眼。
但有了优质太学生,还是每年都会有一批的那种,自己也就能从忙碌事务中顺利脱身。
还能顺便让这些太学生去庄里教导小孩,专业对口!
而等皇帝准备一展拳脚,大批召回太学生时,自家的那些小萝卜头也就能出师,无缝衔接工作了!
看着皇帝一脸的不以为然,接过圣旨准备修改时,李斯文也暗暗松了口气。
虽然白送出去三成股份,但起码也让皇帝顺利入伙了。
将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也可以顺利提上日程,只等皇帝开口,自己上任沧海道行军大总管!
如此想着,李斯文摩挲着面前,丹书铁券上的凹凸铭文时,顿时觉得,也不是那么心疼股份了——
毕竟,这可是大唐开国以来,最具含金量的一批免死金牌。
后世现存唯一的唐朝丹书铁券,出自唐乾宁四年(897)。
唐昭宗为表彰钱镠平乱之功,特赐铁券一具,还特别说明,可免除钱镠本人九次死罪,子孙后代三次死罪。
而这本丹书铁券最出名的事迹。
便是时过境迁五百年后,在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成功在洪武大帝朱元璋的手下,保住了钱氏后人,钱用勤的抄家之罪。
所以唐朝丹书铁券,也被戏称为保质期最长的免死金牌。
而这块丹书铁券,也同样可以延顺家人,顶三条死罪...
家里有了这东西镇宅,那等将来他便可以放心的随军出征,家里女眷对外也能有个底气。
起码不用担心对面的来头如何,毕竟,人被杀就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