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在早朝的尾声,李瑛又把李白喊出来,郑重吩咐道:

“李太白啊,你从陇右返回长安已经一个半月了,河东、河南的百姓都在呼唤你这位李青天。

这段日子你准备一番,从御史台、大理寺、刑部抽调三百名官吏,组成巡抚队伍,择日离京前往河东、河南、淮南等地巡抚,核查不法之徒,以正纲纪!”

李白捧着笏板领命:“臣遵旨!”

看到再也没有官员出列禀奏,李瑛宣布今天的早朝到此结束。

“退朝!”

等到大唐皇帝离开含元殿之后,满朝文武才陆续散去。

许多趋炎附势之徒纷纷来到薛绦面前,祝贺他成为太府卿。

“呵呵……恭贺国丈掌管太府寺!”

“陛下能把太府寺委托给国丈,此乃对国丈的信任!”

薛绦满面春风,连连拱手:“哈哈……诸位过奖了,陛下只是看老朽忠厚,给我找个养老的差事而已。”

太府寺的主要职责是掌管全国各地的税收和贸易,接收全国各地州县送到京城的钱帛,管理抄没贪官所得的财产,统辖全国各地的国库。

它与户部的不同是,户部只负责统计、调拨,而太府寺负责保管。

说的通俗一点,太府寺相当于全国各地国库的上司,只有看管权但无权决定国库中的金钱拨给哪个部门。

而户部负责统筹审核,可以决定拨给哪个衙门,奖赏给哪支军队,但需要先到太府寺支取,然后再送到实际接收的部门。

两个部门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免得一家独大,出现贪污腐败现象。

如果用后世的部门来对比,那么太府寺就相当于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管理局、中央银行三者的结合体,只负责收缴赋税、储存货币,但没有支出的权力。

户部虽然有国库的支出权,但却没有国库的管理权。

户部另外还掌管全国的土地、人口、户籍、军籍、粮饷、官员俸禄等等,还要审核国库收入,计算财政收支等事宜。

相比之下,户部的权力要远在太府寺之上。

除了户部与太府寺之外,作为九寺之一的司农寺也是大唐财政三司之一,主要负责全国的粮食税收,掌管全国的粮仓,太平时负责储存粮食,以备不时之需。

这三个部门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制约,构成了大唐王朝的财政部门,维持着王朝的财政运转。

与同僚们寒暄完毕,薛绦并没有急着出宫,而是穿过紫宸门前往蓬莱殿与女儿相见。

作为皇后的父亲,圣人的岳父,薛绦白天的时候可以在大明宫自由行走,不经禀报便能随意走动。

听说父亲升任太府卿,薛柔勉强露出一丝笑容:“父亲的官运倒是逐渐亨通了起来,但女儿却是对两个不成器的儿子寝食难安。”

薛绦安抚道:“两个孩子还小,再悉心调教几年,或许可以让他们成为栋梁之材。”

“但愿如此吧!”

薛柔叹息一声,对两个儿子的前途并没有太大的信心。

薛绦又道:“为父今天能够出任太府卿,多亏了韦坚极力举荐。”

“韦坚?”

薛柔有些意外,“根据女儿所知,父亲平日里与韦坚并无太多来往,他为何极力举荐你出任太府卿?”

薛绦表示自己也不理解:“为父这就不知道了,他也许只是为了讨好你这个皇后。”

薛柔道:“父亲莫要考虑其他,既然圣人任命你为太府卿,你就为大唐好生掌管国库便是,千万莫要出了差错!”

“皇后放心,为父已经五旬出头,定然恪尽职守,不负圣人所托。”薛国丈信誓旦旦的表态。

薛柔还是不放心,再次告诫父亲。

“张去逸担任太府卿二十年,据说贪污的钱财富可敌国。

圣人虽然没有查抄张家,但也没有再继续起用张去逸担任任何职位。

八郎做了一年的太府卿,贪污了十几万贯的钱财。

这是一个容易让人犯错,极具诱惑力的职位,父亲你可要……洁身自好,千万莫要授人以柄!”

薛绦抚须大笑:“哈哈……难道皇后你还不放心为父吗?我都五十多岁了,要一些钱财有什么用?

你只管放心好了,为父在太府卿的位子上保证一清二白,分文不贪,绝不会让皇后蒙羞!”

薛柔莞尔一笑:“女儿也知道父亲的人品,只是提个醒而已。”

薛绦又询问了李俨、李健兄弟二人最近的情况,薛柔俱都一一告知。

“根据女儿安插在东宫的耳目禀报,大郎现在倒是隔三差五的去宜秋宫过夜,跟东方氏相处的还算融洽,韦氏也没有生事。”

薛绦欣慰不已:“这就好啊,等东方氏诞下子嗣,俨儿对韦熏儿的宠爱也就会被分散一些,或许就不会再对她言听计从。”

“前天汤济世又到东宫中为韦氏把脉,估计她临盆之期已经不远。”薛柔说道。

薛绦祈祷道:“但愿生个女孩吧,这样也不会引起太多非议。”

薛柔摇头苦笑:“生男生女岂能由人?一切听天命由命吧!好在韦氏现已经被贬为妾室,就算生个男孩也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薛绦又问:“二郎情况现在如何了?”

薛柔答道:“被关到太安宫十来天了,女儿一直没有去看他,也没有让身边的人去看他,只是让内侍省的林宝玉隔三差五过去瞧瞧他的动静。

根据林宝玉所说,这孩子最近表现倒是改善了许多,已经不再像从前那般轻浮,倒是能够静下心来读书学习。

他这段时间内让林宝玉给他搜罗了不少书籍,比如《诗经》《论语》《孙子兵法》《史记》等等,这些书籍他从前根本看不进去,心中只想着玩耍。”

“哈哈……说不定二郎经过这件事情改变了心性,往后成为栋梁之才,那倒是因祸得福了!”

薛绦端起茶盏来抿了一口放声大笑,“他毕竟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一时冲动,情有可原。”

“唉……”

薛柔叹息一声,“二郎人倒是聪敏机智,就是过于自私自利,难免给人一种心术不正的感觉,用圣人的话来说就是有才无德。

希望他在太安宫中能够吸取教训,改变缺点,洗心革面。

女儿也不求他成为国家栋梁,只求他长大了能够安安稳稳的做个亲王,像五郎那样平平安安的享受荣华富贵就好。”

薛绦苦笑道:“他这个性格不随陛下也不随你,却随了他祖父!”

“唉……自私方面确实有点像先帝,但才能却差了先帝十万八千里,胆子倒是不小,女儿真怕他将来闯下祸端!”

薛柔长吁短叹,因为李健的不成器愁眉不展。

薛绦安抚道:“女儿也不必过于忧虑,人各有命,你只要尽力就好。”

薛柔忧心忡忡的道:“若只是二郎不成器也就罢了,偏偏大郎也不争气。

相比于二郎,他虽然性格敦厚,爱护兄弟,但却缺少魄力,机智不足,更为儿女情长所绊,亦不见明主之姿。”

薛绦极力安抚:“皇后也勿要过度忧虑,尽人事听天命就好,如果太子有真龙之命,那就一定能当上皇帝。

如果他没有做皇帝的命,也是强求不得。

你还是要记得为父的那句话,尽量再给陛下生个皇子,从小好生培养,说不定将来能够成为你的立命之本。”

薛柔颔首道:“女儿记着父亲的话呢,这段时间有空就邀请陛下来蓬莱殿用晚膳,尽量留他在这里住宿。”

父女二人又闲聊了片刻,薛国丈起身告辞,半喜半忧的离开了大明宫。

喜的是自己右迁太府卿,熬了半辈子终成九卿之一,忧的是两个外孙资质平庸,将来能否继承大统,实在难以预料!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重生之战神吕布医妃惊世大唐第一世家史上最强练气期方羽上唐小柔龙血战神萌妻十八岁临高启明龙魂特种兵帝临鸿蒙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天唐锦绣房俊代嫁弃妃大魏宫廷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跃马大明爆强宠妃:野火娘子不准逃凤帝九倾龙腾美洲学霸养成小甜妻重生之宋武大帝邪龙狂兵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万域灵神穿越之极限奇兵护国公灭世武修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你是明珠,莫蒙尘特工之回到清朝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美漫丧钟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大宋将门三国曹髦灭晋兴魏兵锋王座寒门状元特种兵之血色獠牙异世开荒称帝北雄带着仓库到大明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华夏万界为尊天下第一小乞丐大明安国公黑铁之堡英雄恨之帝王雄心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曹操,梦回赤壁,龙吟千年穿越大唐重整山河重装军火商大明伪君子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乱世饥荒:开局发媳妇,打猎喂饱姐妹花开局退婚后女帝要我做夫君让你当赘婿,谁让你统治朝堂了?隋烽一品狂士从部落打架到王朝争霸的千年逆袭十国风华老爹入赘王府,郡主姐姐宠我如命穿越北荒,我靠打猎养活娇妻美妾堪破三千世相娘化三国双穿门:开局创飞刘备魂穿历代老祖宗,我打造了传奇世家!纨绔世子,以谋夺天下乱世郎中,开局领对千金小姐当媳妇钢盔与热血:德械师抗日风云人在皇宫:女帝让我替婚,皇后麻了!千古一帝,从九个老婆开始人在古代,开局送我七个老婆眼睛一闭一睁,继承七个杀手女仆和亲皇子:女帝逼我去北荒,屯粮练兵我称皇特战队长穿越抗战之风云再起凤凰交错,逆命妖妃寒门布衣,我从打猎到黄袍加身大秦:开局暴揍胡亥,攮死赵高互穿才知道有人图谋我武松的嫂嫂汉水东流我,最牛毒士,群臣骂我太无耻大明:我在永乐当灾星庶民崛起俄罗斯风云录大唐:请陛下称太子!三国马通之是兄弟就来砍我国舅凶猛镇北小卒:开局满级霸王枪边荒枭龙皇朝才百万兵,六皇子他私兵千万水浒:灌口李二郎传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无双世子:开局大嫂提剑杀上青楼!完颜阿骨打传神话三国:刘备谋主,火烧洛阳乱世饥荒:我打猎娇养妻女弃子无双:我助女帝一统天下我去明末救义士开局捡媳妇:从布衣杀到九五之尊投诚大清失败,转身工业化纨绔世子觉醒大秦,我在天宗修仙的日子大唐储君请摄政王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