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贞观三年,三月。

在李恪离开长安后不久,李世民就将房玄龄进封为左仆射,杜如晦为右仆射,行使宰辅之权。

虽然,在此之前,两人就已经在朝中架空了李渊那一代的老臣,行使了宰辅的权利。

但是,毕竟没有正式的名号。

如今李世民正式加封他们为左、右仆射,这无疑是对他们能力的高度认可和对他们过往功绩的肯定。

而身为尚书右丞的魏征,则调任秘书监,负责整理典籍、参与朝政谋划以及为李世民提供明智的谏言。

与突厥连年的大雪灾不同,这几年的大唐也接二连三的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贞观二年的旱灾和蝗灾,便是对大唐的一次严峻考验。

这两场几乎一起而来的自然灾害,导致关中大地干裂,庄稼枯萎,蝗虫漫天飞舞。

关中大部分百姓们流离失所,齐聚长安。

若是按照历史原来轨迹,这两场巨大的自然灾害,会导致大唐陷入更深的困境之中。

关中百姓的流离失所,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动荡不安,治安问题也会随之凸显。

大量的灾民涌入长安,给长安带来巨大压力,粮食供应紧张,物价飞涨。

除了引起很长一段时间的混乱,还会饿死无数百姓。

但好在当时的长安城中,有着蜀王李恪的存在。

心生怜悯之心的李恪,不忍这么多大唐百姓遭受苦难。

使出了浑身解数,赈灾施粥,以工代赈,建造蓝田县。

在物价上涨的时候,更是不惜花费大量的钱财,跨国购买粮食,以平息物价。

可以说,李恪的这一系列举动,成功的救下了来到长安的那些灾民,也让整个长安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一时间,关中的百姓家中,都供起了李恪的长生牌,他们口口相传着李恪的善举,将他视为救星一般的存在。

正所谓命运无常,贞观三年,也就是今年,大唐再次爆发了旱灾。

只不过这一次,长安城中,已经没有了李恪的身影。

前往封地任职的他,自然无法帮助朝廷协助这次赈灾任务。

但好消息是,这一年的大唐恢复了不少的国力,朝廷在应对此次旱灾时,也有了更多的底气和资源。

再加上,有了李恪上一次救灾的经验,朝廷此次应对旱灾更加从容有序。

因此,房玄龄和杜如晦决定借鉴李恪曾采取的以工代赈之法,组织大量灾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和道路修缮等工作。

这样既为灾民提供了生计,又为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贡献了力量。

但有了李恪这个前面赈灾的榜样。

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对这次赈灾之事蠢蠢欲动。

实在是李恪在救灾之后的声望,荣升之快,几乎可以说,比之太子李承乾也要更胜一筹。

这让李承乾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危机感。

要知道作为太子,威望和地位,最好都要保持在皇帝之下。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的地位稳固,顺利继承大统。

但李恪的崛起却如同一颗耀眼的新星,在朝堂和百姓中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虽然说,这个同父异母的弟弟非常的懂事,不愿留在长安,也没有流露出要跟他争夺东宫之位的意思。

但是,无论是朝堂之内,还是民间,总会有人时不时拿他与燕王李恪做对比。

而让太子李承乾心里很有压迫感的就是,在年前,也就是冬日皇室狩猎的时候。

在他与魏王李泰比试射箭的时候,因为地震的原因,差点误伤到父皇李世民。

李承乾觉得,他必须在这次赈灾中有所作为,展现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担当。

唯有这样才能重新赢得李世民的信任和百姓的拥护,稳固自己的太子之位。

所以,在房玄龄与杜如晦提出以工代赈的办法,来对付这次旱灾的时候。

还不等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一行朝廷上的大佬,推荐这次赈灾的人手。

太子李承乾就站了出来,朝李世民拱手道。

“父皇,儿臣身为太子,也想为这次受灾的百姓做些事情,希望父皇将此次赈灾之事,交由儿臣。”

面对突然出列的李承乾,李世民一脸欣赏的点了点头,眼中露出一丝欣慰之色,然心中亦有几分疑虑。

毕竟,上次赈灾施粥的时候,想着锻炼一下这三个儿子,让太子李承乾、蜀王李恪、魏王李泰这三个儿子,一人负责一处施粥地点。

最后,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表现平平,只有那个满脑子鬼点子的李恪完成了任务。

眼下赈灾救命,虽然,自己现在的物资和底蕴,比起去年要好上很多。

但李世民仍对李承乾此次主动请缨有些担忧。

毕竟赈灾之事关系重大,关乎百姓生死与国家稳定。

李承乾见李世民未立刻应允,又急切道。

“父皇,儿臣深知此次旱灾之严峻,亦明白百姓之疾苦。儿臣定当不辱使命,以实际行动回报父皇之信任与百姓之期望。”

听到太子李承乾的话,朝堂之上众臣顿时议论纷纷。

纷纷赞赏太子李承乾有担当、有仁心。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心中暗自思索。

长孙无忌则微微皱眉,担忧李承乾经验不足,难以胜任如此重任。

但见李承乾态度坚决,又不好当面反驳。

良久,还是房玄龄率先开口道:“陛下,太子殿下既然有此决心,实乃百姓之福,陛下之福。再则此次旱灾虽严峻,但以太子之才能,想必不是问题,更何况,亲自参与政事,对其太子的成长以及国家稳定都大有益处,因此,臣等愿全力辅佐太子殿下,确保赈灾工作顺利进行。”

杜如晦也点头道:“陛下,以工代赈之法已有先例,如今太子殿下主动请缨,可给予其机会。臣等定当协助太子殿下,将此次赈灾之事办好。”

见到自己最为得力的两位大臣,都表示赞同。

李世民心中的疑虑稍减,但仍未完全放下。

他微微沉吟,目光扫过群臣,最后落在长孙无忌身上,问道:“辅机,你意下如何?”

长孙无忌见李世民询问自己,微微躬身,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此担当,臣自然是支持的。”

但下一句话,又话锋一转,继续道。

“然臣担忧太子殿下年轻气盛,经验不足,在赈灾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还需谨慎行事,多派得力之人从旁协助,确保万无一失。”

李世民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决断。

他看向李承乾,刚准备开口,就听见一道带着微微变声期的声音响起。

“父皇,儿臣以为太子皇兄此次主动请缨,实乃大义之举。儿臣虽不才,愿协助皇兄一同为百姓赈灾,为父皇分忧。”

众人望去,原来是魏王李泰站了出来。

这时候的李泰,身高也长了不少,但腰围也胖了一大圈。

也不知道是不是李世民从小宠坏的缘故,性格比较骄纵自负。

总想在一些方面压住他上面的两位哥哥。

去年的冬季狩猎,就想压住李恪,后来见李恪出手救了他和李世民。

那场比赛也不了了之,为了挽回颜面,又提出射箭比赛。

可惜,最后又让李恪出了一回风头。

这次看见大哥太子李承乾主动请缨负责赈灾之事,李泰心中又涌起了争强好胜之心。

这时候的李泰,还没有对太子之位产生强烈的觊觎之心,但他那争强好胜的性格却驱使着他在这次赈灾中一定要有所作为。

他渴望得到李世民的赞赏和群臣的认可,以此来证明自己并不逊色于两位兄长。

历史上明确记载了,李世民十分宠爱李泰,已经到了一日不见就非常想念的地步。

据历史记载,李泰因为身体太胖了,李世民担心他去朝会很困难,于是,特许李泰乘坐轿子去上朝,对魏王泰的宠溺可见一斑。

这样的恩宠,不仅让太子李承乾和其余诸皇子羡慕嫉妒,更是让朝中大臣们感到不可思议。

所以,一见到李泰请旨,李世民的脸上,就露出非常欣慰的表情。

对于李泰积极为百姓做事的态度。

尤其是主动站出来协助大哥李承乾,这让李世民心中的欣慰之情愈发浓郁。

他微微点头,开口道:“青雀你有此心意,父皇深感欣慰。只是此次赈灾不同以往,责任重大,你现在年纪还小,就不要吃这个苦了,就留在宫中好好读书行不行?”

台下群臣看到李世民这一次没有直接答应魏王李泰的请求,顿时全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纷纷以为李世民终于是转性了,不再那般毫无节制地宠溺魏王李泰。

可惜,他们还是太小看了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

只见李泰一听李世民的话,立刻露出委屈的神情,上前一步再次恳请道。

“父皇,儿臣虽年少,却也有报国之心、爱民之意。儿臣也想为大唐的百姓出一份力。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参与此次赈灾。”

说完,李泰就朝着李世民作揖行礼,抬起个大脑袋,眼巴巴地看着李世民,眼神中满是期待。

见到这一幕,李承乾心中暗叫不好。

要知道这一次他主动担下赈灾的事,就是想要刷刷声望。

若李泰参与进来,他在赈灾中的主导权可能就会受到影响。

而且李泰那争强好胜的性子,说不定还会带来诸多麻烦。

只不过,他身为太子,又是大哥的身份,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他又不好反对。

不然,恐怕还会落下一个不容兄弟、没有容人之量的坏名声。

所以,李承乾也只能强压下心中的不满,努力维持着脸上的平静。

房玄龄与杜如晦对视一眼,皆看出了局势的微妙变化。

他们眼神看向李泰,不明白这件事他为什么要掺和进来。

人家太子李承乾乃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此次主动请缨赈灾,参与政事,历练,积攒声望乃是应有之意。

而你李泰作为魏王,一介亲王,虽受宠却也应明白自己的位置,这般贸然插手,实在令人费解。

但眼见魏王李泰一心想要帮助百姓,一副拳拳爱民之心,也不容打击。

再则,人家皇上还没有说话,你就急着下场反对,也未免显得过于急躁和不懂分寸。

所以,他们也安静的保持沉默。

不出所料,在李世民看到李泰那殷切的眼神后,心中一软,刚刚的坚持瞬间有些动摇起来。

他微微叹了口气,目光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一方面,他深知此次赈灾责任重大,李泰年纪尚小,经验不足,参与其中确实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他又不忍拒绝李泰的一片赤诚之心。

李世民沉默片刻后,缓缓开口道:“泰儿,你既有此心,朕便允了你。但你需牢记,此次赈灾务必听从你太子皇兄与诸位大臣的安排,不可擅自行动。若有差错,朕定不轻饶。”

李泰大喜,连忙跪地谢恩:“儿臣定当谨遵父皇教诲,全力以赴协助太子皇兄,为百姓谋福祉。”

李承乾在一旁,心中虽有不满,但也只能无奈接受。

他明白,以父皇李世民对李泰的宠爱程度,就算他此时提出反对意见,也无济于事。

他唯有暗自祈祷,希望在赈灾的过程中,除了确保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也要防范李泰可能带来的麻烦。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然后上前一步,拱手向李世民说道:“父皇放心,儿臣定当与四弟齐心协力,办好此次赈灾之事。”

说罢,他转头看向李泰,眼神中虽有一丝复杂,但仍尽量露出和善的神情。

“四弟,此次赈灾,我们当以百姓福祉为重,共同为大唐尽力。”

李泰闻言,也连忙应道:“皇兄所言极是,青雀自当听从皇兄安排。”

然而,别看李泰表面上答应的爽快。

但他心中却已经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盘算,想着如何在赈灾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争取更多的赞誉和关注。

眼见,赈灾这件大事已经敲定,李世民也是脸色一松,就准备挥手退朝。

谁知这时候,代州都督张公谨再次走出了队列。

......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平民乱闯三国重生六零农媳有空间穿越战国之打造地球村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龙腾美洲重生之毒女世子妃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重生刘宏,打造神圣大汉帝国三国:赵云是我弟朱由校:朕再也不做木匠皇帝重生1840:从废柴到霸主我的梦连万世界大唐:小兕子的穿越生活这驸马当不得,影响造反!唐贼凶悍寒门望族的崛起之路生在皇庭,家和万事兴三国:典韦护我,开局截胡邹夫人娶贾元春海外建国军工科技大唐:官居七品,开局获送万民伞异世开荒称帝三国之截胡赢天下亮剑:缴获无数,旅长恭喜我发财抗战之铁血兵锋穿越之从逃婚开始开局成帝,朕称霸天下华夏万界为尊大明极品皇孙,打造日不落帝国天下第一小乞丐三国之重八开局大明安国公英雄恨之帝王雄心高武大秦:秦始皇!天命之子这个县令有点良心,但不多!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始皇别伪装了,我一眼就认出你了十倍吕布战力,我在大秦称人皇三国:我吕布一口真气可灭万军穿成了豪格,提前共和金兵入侵,我成了大宋救世主我真不是暴君重生,双杀大周姐妹花重文轻武,我的唐诗宋词杀疯了我刚要造反,朱棣却觉醒了金手指若我穿越,倚红偎翠,做个小诗仙纵马西域总关情三国之重振大汉云尧长歌民国:杀敌爆兵,我是超级军阀
墨坛书屋搜藏榜:大明1805趣味三国传奇带着战略仓库回大唐大秦:苟成陆地神仙,被金榜曝光了!家养腹黑龙夫:愿求一纸休书我是正统我怕谁镇西王:天下霸业英雄恨之西楚霸王暗战绝世风华:妖娆驭兽师我被王莽拉着穿越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三国第一霸主重生大明1635以和为贵打不死我,皇叔干脆让我监国!唐枭终极妖孽狂兵夫人,请慢走(GL)帝国由中世纪开始我刷的短视频被万朝古人围观了大明之纵横天下抗日之无敌战兵明末:来自未来的金手指红楼之石头新记重装军火商重生三国:吕布称霸!长缨赋不当堂主好不好爆笑穿越:草包傻王妃亮剑之我成了赵刚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最吕布戍边叩敌十一年,班师回朝万人嫌?九龙夺嫡:疯批皇子冷宫皇后崛起计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最强军魂秦皇扶苏:赳赳大秦,称霸全球皇家儿媳妇悍卒之异域孤狼双面王爷二货妃大宋小农民原始人攻略三国:摊牌了,吾乃上将邢道荣带着女神闯汉末大唐从签到玄武门开始王爷宠妃:小乖,过来生存技能点满,我靠摸鱼抓虾养活妻女北宋帝师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红楼里拿个童年动漫系统是什么鬼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祖龙蚌埠住,大秦皇子融合不良帅我不叫谢石头穿越大明朱雄英班超传奇红楼,从文豪开始崛起穿越大唐伴生游戏能具现穿越大明成为朱重八的兄弟朱重九嫌我功高震主,我黄袍加身你哭啥?魂穿古代跟太子拜把子仙秦:从沙丘宫变开始成州我在大乾做官的那些年穿越成崇祯,重建大明河山我教原始人搞建设乱世崛起:邵仕龙的平天下我用AI穿越历史之从洪荒到现代我也穿越了君临天下穿越到大唐,我囤积了万亿物质穿越三国之骑砍风云星落门明末,重生朱由校吓坏崇祯水浒英雄传说被白毛师尊逆推的我反被叫孽徒!从种田开始发家致富三国:被义父背刺,我反手篡位穿越大明做女皇大盛风华:退婚后我成权相你哭啥大秦:金榜公布,躺平竟成最强大秦从陪伴幼年嬴政开始大唐:弃文从商,我要当财神雍正王朝之四阿哥传奇戏说嬴政凯旋回朝背叛我,我转头迎娶公主穿越梁山成霸业救命银子你们不掏?我选分家暴富宋终:一拳镇关西视频通古代,开局盘点秦始皇锦绣商途:权色逆袭之风华再世我的女皇老婆我这等人,也能称帝古今名人记一统大宋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清末:拥有具现系统争霸全世界三国:开局系统送我称霸四件套杨建波唐朝风云传奇明末:我成了周遇吉之子天子宁有种乎?我靠加特林打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