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时的董仲颖并不在襄阳城中,而是率领着军队和张辽在一起。
“秦王,末将哪里有纰漏?”对于董仲颖的到来,张辽其实是有一些忐忑的。
因为经常跟随董仲颖,张辽对于他还是非常了解的,在张辽的眼中,秦王是一个非常擅长放权,能够充分使用和信任自己手下的人。在他的心中有一个有些僭越的想法,秦王是一个和刘邦很像的人。
甚至秦王比刘邦更能打一些,如果是秦王对上项羽,或许这其中就没有韩信什么事情了。
张辽回想起自己监视周瑜的所有所为,现在周瑜的军队还在作唐,做出一副随时随地北上威胁秦王侧翼的样式。
为了这个情况,张辽还特地去信给了周瑜,问他是什么意思。周瑜的回信可是信誓旦旦的表示,他们对于刘琦和董仲颖的争端没有任何兴趣,除非两人之中有人违反了天下的大义。他在作唐的军队只是为了随时随地防备有溃军冲入他的地界。
收到周瑜的回信,张辽再次放了心,如果周瑜的回信之中言之凿凿会信守盟约,他一个字都不会相信。
但是周瑜的信上虽然没有明确说回来偷袭,但是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了一旦董仲颖德行有亏,他会毫不犹豫给董仲颖背后来上一刀。
会咬人的狗不叫,这样的道理张辽了解的很明白,周瑜的做法只是想牵制住他的军队,让他无法去帮助董仲颖而已。
正好,他的目的也只是牵制住周瑜而已,反正他觉得,刘琦不管怎么打都不可能是秦王的对手。
当每天的探马都告知周瑜的军队在边境不停的调动的时候,张辽知道,周瑜的军队一定还在作唐。
所以,张辽对于董仲颖的到来有些不解。
董仲颖自然不会说出自己真正的目的。
张绣和高顺等代打不在,段煨整天撺掇他出襄阳去砍人,董仲颖自然不会安心的待在襄阳,毕竟他总不能每天用同样的一个借口搪塞段煨,尽管段煨从来不会因为董仲颖的借口而起疑。
“文远,你觉得呢?”董仲颖想不出借口,自然将这件事情扔回给张辽。
“末将是否有哪里疏漏了?”张辽不自信的回答,董仲颖都已经亲自找上门了,肯定是他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
董仲颖自然不知道张辽哪里有疏漏,他只能换了一个话题:“襄阳那边用不上我,高顺带的军队虽然少,但是却是军中的精锐,足够奠定胜局。”
“是啊,决定战场胜负有时候并不是兵多就可以了,在关键的时候一支精锐的军队就可以奠定胜利的大局,过去我也是多次这样做的。”张辽的声音越来越小。
因为他发现了自己疏漏的地方。
张辽的脸色变了,他发现自己错了,他光注意了周瑜在作唐的大军,却忽略了这些大军之中似乎骑兵的数量非常少,如果这些骑兵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恐怕局势一下子会变得很糟糕。
“秦王,周瑜的骑兵并不在此处,甚至可能周瑜都不在此处,这是末将的疏失。”张辽匆忙说道,“现在我们该怎么办?”
张辽的话语有些急躁,他知道,有时候差的就是那一点点时间。
“文远,你怎么看?”董仲颖自然不知道该怎么办。
“秦王,我手上还有精骑一千,不如你带着这些军队去支援高顺吧。”张辽说道,在他的眼中,秦王的一千骑兵比十万大军更为的难缠。
董仲颖摇了摇头,自然拒绝了这个提议,他可没有送死的爱好。
张辽想了想又继续说道:“要不秦王您在这边统领大军,末将去支援高顺。”
董仲颖又摇了摇头,他可带不了大军。
作唐的军队打着的可是周瑜的旗号,即使周瑜不在,对面统领军队的恐怕也是周瑜的心腹,没有了张辽他可不是对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张辽已经完全没有了主意了。
“我打算写信给段煨,让他去支援高顺。”董仲颖说道,“然后我们去进攻作唐,你看这样的策略怎么样?”
董仲颖出了一个他认为最为高明的应对方法,这是他到现在能够想到的唯一应对方法,当然在执行之前必须要经过张辽这个“专家”的认证。
张辽对于秦王的这个策略有些疑惑,这样的应对方法太过于简单,甚至可以说是低劣了,只有那些不学无术的世家不肖子弟才会想出这样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策略。
周瑜背盟的消息没有被证实,如果先行展开攻击,那显然自己就变成了违背道义的那一方。段煨手上的骑兵太少,等他的大军到了,恐怕高顺就已经大败,这时候段煨再和得胜的军队决战,一旦输了,恐怕整个荆州都没有了。
“让我想想。”本来张辽想要说不可的,但是这是秦王提出的策略,所以他表示自己还要想一想。
等了许久,张辽兴奋的说道:“秦王你真是非常人,这样的策略完全可行。”
“高顺素有才华,即使失败大部分的军队也能够保全。周瑜以少数精锐之众,背盟而袭,其势必然不能长久。如果段煨来援助,他们进取不足,但是自保绰绰有余。此时即使周瑜想要离开,也没有办法了。”
“周瑜的精锐已经被他带走,我们面前的军队虽然众多,必然不是秦王您的对手,如果可以一举占领周瑜所占州郡,那么即使周瑜的精锐尚在,他也没有再战之力了。”
“只是,我们怎么进攻作唐呢?”张辽问出了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我们如果先发制人,如何让道义站在我们这一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