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徐州之变
陈登见到刘关张等人,神情恍惚。
而关张二人,本来还对陈登颇有不满和戒心。
但这种心思,也都随着陈登那句“不负使君所托”化为乌有。
关张二人立刻明白,这个陈登一定是心向大哥的,只是大哥仁义,见不得徐州百姓再次蒙难,故而安排陈登留在徐州,为徐州百姓谋求一条生路。
“元龙,何至于此,快快请起。”刘备是连忙扶起了陈登,询问起徐州情报。
“使君安心,登有一策,可助使君,兵不血刃,轻取徐州。”陈登显然是早有准备。
两日后,李典率领自己的直系部队,到小沛一线来做布防。
但他也收到了于禁的密信,说自己中计,不得已才投降刘备。
现在于禁不被刘备所信任,在面对曹丕公子大军时,把自己支出来来攻徐州,还让简雍为监军,监视自己。
部队里面,虽然大部分都是自己的军士,只是中军精锐,依旧由刘备的小舅子,原来徐州的望族代表糜芳所统领。
名义上,糜芳是自己的副将,但实际上,兵权在他手上,自己只是个名义上的都督而已。
于禁说自己会假装献计,趁着夜色突袭,而后大败而走,引糜芳接应。
那时候,李典可率军直接去糜芳接应部队处,斩杀糜芳。
自己也能趁机掌握军权,再次反正于曹魏。
“你我二人,受魏王厚恩,加封五子良将,今日自当报答。”
“往日诈降刘备,不过求保留有用之身尔。”
“待杀了糜芳,简雍。我等可汇集青徐之兵西进,配合曹丕公子,夹击刘备,拿回豫州,将功折罪,稳住局面。”
于禁的信里面,絮絮叨叨,说了许多。
核心话语,便是想要击败刘备,夺回豫州部分地盘后,恢复到当年士颂北伐前的局面。
然后他们再辅佐曹丕公子,稳定发展中原,以待将来。
李典心中,不论是曹丕还是曹植,甚至是北面的曹彰,他都是认的。
他真心所愿,便是能挡住南面势力的反扑,让曹魏势力,在曹操死后能得到喘息机会,为未来的报仇,赢得时间。
至于手上的这封信,李典并未全部信任。
即便是来信之人是于禁,他依旧留了心眼。
他回信表示,他会按照于禁的建议,做好各项准备,但他也另外还有一番布置。
当天夜里,于禁率军来袭,李典给他留了一座空营,吓走了于禁。
李典派出了部分追兵追击之后,又让族中子弟,假装自己去拦住糜芳的“伏兵”。
果然,小心驶得万年船。
去拦住糜芳的族中子弟,遇到了糜芳不假,也遇到了关羽。
没有任何悬念,当即被关羽一刀斩为两段。
李典自己在军营内,本来还在等消息。
结果张飞忽然杀出,率领军队再次来攻。
背后,陈登率领徐州当地豪强反水,军营内部,再次燃起大火,让他感觉仿佛再次回到了赤壁。
李典本来还想要冲杀出去,逃回徐州治所下邳,不说守住下邳城,但至少能通知曹植一声,或者护卫着曹植一起逃命。
但是陈登似乎早就预料到了李典的反应,在去下邳的路上,层层设卡。
李典冲杀出来后,很快就意识到自己根本不可能杀回下邳。
于是他取道向北,而后西折,直接带着刘备军主力在徐州的消息,返回了许都前线。
想来,曹丕一定会对这个消息很惊喜的。
下邳城内,李典大败的消息,也传入了曹植的耳中。
刘备率领十万精锐绕路来攻徐州,徐州当地,士农工商,各阶层百姓,全部支持刘备。
那场景,真真是百姓箪食壶酒,以迎王师。
于是,曹植在丁冲,丁仪父子二人的护卫下,选择了离开徐州,前往青州,寻找臧霸的庇护。
此外,还有不被曹丕所喜的杨俊、文稷二将,各自聚集了千余将士,在下邳城内搜刮了一批物资粮草后,也是紧紧跟在曹植身后,去投青州。
他们这一批人,说起来都是曹魏势力内部,支持曹植继位的一批人。
本来,他们还想着通过夺嫡来争位的。
结果曹操死得突然,曹丕占据嫡长子大义,刚好也有掌控后勤的差事,手上有一定兵权。
他们这曹植一系的人马,还真就处境尴尬。
本来想要在徐州立足,名义上承认曹丕,实际上掌控青徐之地自立的。
结果青州方面,直接被当地军阀臧霸把控,根本不理曹植。
徐州这边,陈登基本也是半独立的军阀,只是面子上多少还给曹植一些面子而已。
他们还没有想清楚后面要怎么办呢,刘备忽然就杀过来了。
徐州地主陈登,和他麾下的徐州军民,想都不想,就站到了刘备一边。
“要不要追杀上去,那毕竟是曹操的儿子,素有才名。”黑暗中,徐州豪强许耽,淡淡说道。
当年他背叛过刘备,但后来刘备再次占据徐州,他带着自家势力投效,刘备依旧接纳了他。
所以,他现在依旧敢带着全家人,再次投效刘备。
只不过,对于他来说,若是能拿上曹操儿子的人头去献给刘备,应该会更加稳妥。
另外一将,却是陈登家的后辈,陈登的侄儿陈舒。
这少年说道:“正因为这人是曹操之子,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路走绝了。”
“还是清理好街道,迎接刘使君回来吧,徐州乡绅父老,可都是对这位刘皇叔望眼欲穿呢。”
就这样,从前为了徐州争霸多年,鏖战许久才分胜负的州郡争夺战。
刘备这次,在徐州当地豪族的支持下,再一次轻轻松松,简简单单地拿下了徐州。
一如当年。
那年,关羽砍杀了车胄之后,徐州上下立刻归顺他的场景,和现在一模一样。
只是这一次,再不会有曹操,率领中原大军来袭了。
再次走进下邳城太守府的刘备,颇有感慨。
转了一圈,他终究还是回到了徐州。
徐州五郡之中,东海、下邳、彭城三郡基本已经在刘备手上,北面琅邪郡也有当地豪强,献来了归顺的文书。
只有南面的广陵郡,如今名义上是徐州之地,军队也都是陈登麾下的旧部。
但却迟迟没有消息。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广陵郡现在基本上已经在合肥太守刘馥手中了。
广陵郡的军队,也被合肥城前线的指挥刘馥给统一指挥了。
合肥所在的九江郡和广陵郡都在长江北面,分别和南面的吴郡和丹阳郡交接,都处于东吴反攻的兵峰之内。
现在孙权率领十万东吴军队围攻合肥,想要攻克合肥之后再攻寿春,彻底拿下九江和庐江二郡,也好完整的占据扬州后,再攻徐州。
对于东吴而言,自然是最适合的战略。
刘馥本就病重,如今是硬撑着一口气不死,就是要拦住孙权北上的道路,也算是自己对得起曹操的恩遇了。
但儿子刘靖,却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料之中,却没有想到,来的如此之快的消息。
那就是陈登投降了刘备,献了徐州。
如今的合肥城,已经陷入重围之中。
南面是孙权,北面是刘备。
即便是城内有军粮器械,却是兵无战心,更无援军。
只是这个消息,被刘家父子死死瞒着,但他们也知道,等到刘备大军到来时,便是合肥城军心涣散,城池陷落之时。
几天后,刘备的军队来了,但和他们意料中的情况有些不一样。
领军的也是熟人,正是手持三尖两刃刀的于禁。
他身后的将士,也都是身披曹魏军装。
而于禁身边的谋士,不是徐州豪强陈登,又是何人。
“破敌之计,正在此锦囊之中。”见刘馥对来援之人不理解,陈登笑着和他打招呼,并拿出了一个锦囊展示。
这一刻,刘馥瞬间明白了这三千援兵的来意。
这是刘备想要江淮之地,想要占据寿春,合肥等重要城池,进而控制扬州在江北的九江,庐江二郡。
但刘备和孙权毕竟是盟友,刘备不可能直接派兵来支援自己。
所以站在刘备的角度出发,最好的选择,便是支持自己刘馥,由自己这个曹魏守将,击破孙权军队。
之后,再以刘备拿下徐州之势,自己顺势归顺刘备,献上九江,庐江,乃至东面的广陵郡等地盘。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罢了罢了。”刘馥叹了口气,下令打开城门。
这支伪装成为曹军刘备军将士,就此进入了合肥城。
再看陈登给自己的锦囊妙计,核心只有一条,那就是认准孙权,进行突袭。
说白了,就是一次斩首行动,只要把孙权斩了,或者逼退了,所谓的十万东吴军队,立即溃败。
陈登笑着说:“军师曾有言,说那孙权,有心模仿士颂,学着士颂,身先士卒以鼓舞士气。”
“他总以为,战场之上,大纛前压,就能攻无不取,战无不胜。”
“但大纛,又何尝不是给别人击杀自己跌机会,还以为真有山神水神,会永远保佑他吗?”
“孙权其人,喜欢射虎以彰显自己的武功,但若近身,则可一击必杀。”
“孙权子嗣年幼,若他身亡,东吴必乱。”
说完,陈登便配合刘馥,完成了对城防的布置。
最为关键的,便是让于禁和刘馥的儿子刘靖一起,率领五千精锐出城迎战。
刘靖的任务,便是率领两千合肥守军,埋伏在小狮桥附近,等孙权大军过去之后,便将此桥拆毁,之后反身夹击东吴军队。
而于禁,则是替代了历史上张辽的角色,也算是弥补一下他对曹操的愧疚之心。
毕竟他带着几万人直接投降了刘备。
若是为曹魏击破孙权,退十万东吴军队,也算是他最后报答了一次曹操了。
当然,明面上的说法。
是于禁攻徐州,被李典说服,再次归顺曹魏。
他却没有料到,徐州当地世族在陈登的带领下归附刘备,于禁无奈,带着三千精锐南下来了合肥。
于是,逍遥津之战,还是上演了。
拼死一搏的于禁,或许武艺上不如张辽,但是他存着必死的决心,在这里发起了冲锋之后,在刘备麾下原本的白耳兵的伪装成曹魏军士后,在这样强力战兵的辅助下,直接冲杀到了孙权中军处。
孙权大惊失色的同时,转头就跑。
孙权中军大纛,直接被砍断。
东吴各军,皆以为孙权被斩,纷纷后撤。
陈登见状,也立刻率领合肥城内军队和民夫,一起呐喊杀出,做出追击状。
东吴大军士气跌落,全面崩盘。
和另外一个时空的逍遥津,几乎一样。
本来觉得自己胜券在握的孙权,在心态崩了之后,连带着把整个东吴大军给带没了。
不一样的是,那个时空中大放异彩的张辽,此时已经被士颂斩杀。
此刻,名震江东的人,换成了是名义上再次回归曹魏的于禁。
随着东吴大军被击退,合肥城头上,刘靖扶着颤颤巍巍的刘馥,走到一面魏字中军大旗处。
他一脚将曹魏旗帜踢倒。
而后,郑重其事的将一面“汉”字大旗,竖立起来。
残阳似血,映照着血战后的合肥城楼。
举目望去,满眼萧瑟。
颇有感慨的刘馥,终究还是以大汉臣子的身份,走完了自己的人生。
刘靖只记得,父亲留给自己最后的言语。
“曹公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当今之事,天意乎,人力乎?”
“这天下,若非为刘备所有,必为士颂所占。”
“尔见识有限,且学陈登陈元龙之应变即可,天下巨变之时,切忌迂腐。”
“南面孙权,守土之贼尔,不足为虑。”
最后临去前,刘馥还没有忘记讽刺一下孙权。
后来孙权听说这事,真被气得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