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8章 秦桧的分倭之策
对马岛又向朝鲜行省输送了一批倭人少女,秦桧府上也多了一名朝鲜侍女以及两名倭女奴婢。
秦桧本人对女色的兴趣并不大,这一点倒很符合梁山时代延续到新朝的官场作风。
秦桧对朝廷一干重臣中最感兴趣的是吴用,他如今也算是身居高位,于是许多朝廷从不对外宣示的内情,就了解了不少。
在秦桧看来,他与吴用本是一路人,都是为了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一向喜欢揣摩上意的秦桧就发现,王伦这个皇帝,对外族是有着相当强烈的歧视的。
作为皇帝,王伦自然不可能说老子就是个大汉主义者,他对外的宣传口号喊得响亮,一如唐太宗一般,说什么胡汉皆为朝廷子民,但实际上王伦很明白,中原王朝的基本盘,从来都是人数占据优势的汉人。
所以王伦对内的政策,远不如对外那般激进,对百姓相当宽容,但是对外的政策,汉军从来都是先打杀得服气了再说。
吴用被派往负责梳理漠南地区后,表现得远没有在西宁府坐镇时那么显眼,要知道青唐吐蕃虽然名存实亡,但唃厮啰的孙子辈,可仍旧在西宁府附近诸府县地区有着很强的影响力。
那么为什么朝廷攻灭西夏时,唃厮啰的子孙们不见任何动静呢?
唃厮啰三个儿子,瞎毡、磨毡角和董毡,在他死后各自拥兵自立,彼此混战,最终瞎毡的六个儿子相继投靠前宋,被前宋封为蕃官,并且皆以“赵”为汉姓。
新汉刚刚取代前宋时,瞎毡的三儿子瞎吴吒、汉名赵绍忠还活着,当时朝廷也承认了他的地位。
但是吴用在西宁府时,瞎毡的孙子辈,有几个被内迁到了陕西行省,还有两个绝嗣,他们的地盘就被朝廷以熟蕃接管,这些熟蕃都是汉化了至少三代人的前吐蕃小贵族,他们的自我认知都已经变成了汉人。
为何会出现突然绝嗣这件事呢?自然是吴用动的手,可以说唃厮啰的后代中,有能力的那几个重孙子,都被吴用搞得断了香火传承,权力自然也就无法延续下去了。
到了大同府之后,吴用从东向西对漠南诸部落挨个梳理,依旧是将诸部落头领、有名望的小贵族们迁徙安置,若是遇到有野心、有能力的,吴用仍旧是暗中支持他们的仇家,搞暗杀、投毒那一套。
再加上严格规定诸部游牧区域,不断以分家的名义拆分部落,漠南靠近大定府等府县的草原上,就出现了许多数百人的小部落,千人规模都算是大部落了。
秦桧觉得,朝廷完全可以在日本西海道九州岛推行同样的对策嘛!那里不是出现了一堆自称是汉献帝后人的刘氏倭人贵族么,便也可以照猫画虎不是?
于是功利心极重的秦桧,便给王伦上奏了一封厚厚的书信。
他认为九州岛南部的萨摩诸国,这里生活的倭人自称隼人一族,在隋朝时期被自称和人一族的日本贵族征服,那么朝廷就应该扶持隼人,允许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民族,这样就更加有利于朝廷的分化统治。
义勇水师在萨摩等几个令制国的征服很艰难,这里山林多,当地的隼人民风彪悍,坚持不肯当中原的奴隶,一直在山林之间进行着各种骚扰和抵抗。
所以朝廷若能扶持隼人,那么日向国也可以分化出所谓的“日向人”,这样倭人就难以似汉人一样,形成一个文化和血缘并重的民族了。
实际上王伦在收复朝鲜行省后,在朝鲜推行的也是这一套政策,愿意成为中原人的,朝廷鼓励并支持,同时给予相当的政策优惠和倾斜;若自认为是新罗人或者百济人,并且也愿意服从中原领导的,王伦也接纳他们。
只是朝鲜行省内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自认为是高句丽人,王伦是坚决不同意的。
高句丽那可是华夏境内在东北的地方政权,高句丽论人种那也是东胡族群下的靺鞨、扶余人等,高丽明显是三韩人,不能说有个高丽国,就是继承了高句丽啊!
因此朝廷在官方的宣传中,一直强调高句丽的东北地域属性,认定了这是一个受汉化的地方政权,从来都是中原的藩属国,绝不认同高丽对高句丽的继承关系。
秦桧坐镇朝鲜,对付的主要就是这批妄图将自己三韩人身份向高句丽人上面靠的那一个群体,他觉得朝廷的这种分化政策非常好,有很强的普适性。
书信送到京师,王伦仔细看了数遍,沉默了许久。
王伦很清楚,秦桧的上奏一旦公布,恐怕就会引起另外一场“华夷之辨”。
早在先秦管仲、孔子时代,华夷之辨的一个标准就是衣冠、礼仪,简单来说,就是文明。
但先秦之后,华夷之辨就同时兼具了三个标准,即血缘、地域以及文明,前宋由于与辽国、西夏的长期对峙,宋儒就格外看重血缘与地域。
实际上契丹人的辽国与女真人的金国,官员、贵族们的服饰与中原并不二致,但宋人就是不认可契丹与女真为华夏,而是视其为蛮夷,但辽国又自认为是代表了华夏,金国也有同样的趋势。
王伦对漠南的分化,强调的是固定了游牧场地的部落地域属性,这样就可以逐渐转变为类似陕西百姓自称秦人、两湖百姓自称楚人那样,都认同自己是汉人,其次才会以生活的地域偶尔区分。
哪怕未来不能够对漠南完成彻底的汉化,至少也不会让他们彼此之间迅速形成统一的族群认知,这对于中原王朝是有利的。
但是在东北、朝鲜地区,由于族群的观念已经开始出现,朝廷的手段就不能全部照搬漠南,而是尽可能地强制要求归属为汉人,不能归属的,则暂时承认他们自称的族群身份。
王伦可以接纳漠南、朝鲜人等成为汉人的一个分支,但对于接纳日本倭人,他实在不能。
就像后世的越南人一样,其实越南人对于中原王朝的态度一向很矛盾,他们拼了命地想要自我证明、同时期望中原王朝对他们的认可,那就是认定越南人与汉人是堂兄弟的关系。
但中原王朝的态度更明确,认为汉人是越南人的亲爹,这种彼此认知上的差异,导致了越南在文化上接近汉人,却始终不肯加入中原大家庭。
至于日本倭人,他们连堂兄弟的关系都不肯承认,只认为自己在某个时期是汉人的学生,凭什么我们倭人要给你们汉人当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