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1章 北海的惬意生活
已经扫洒了岳飞当初封狼居胥、禅姑衍祭祀场地的虞允文,赶在初夏时分,来到了北海南岸。
负责巡视漠北的郝思文,如今在北海西面,负责调解蔑儿乞与都播部的纠纷,此前蔑儿乞人掳掠都播人为奴,卖往辽东,如今这生意不做了,蔑儿乞人又找到了个新的生意。
朝廷要修建西北招讨司,也就是阴山北的镇州城,需要大量的木料,蔑儿乞人摇身一变,成为伐木工,就跑到都播部的山林之中大肆砍伐。
都播人与中原汉人接触不多,脑子不够灵活,觉得砍伐些树木也无所谓,等到发现蔑儿乞人将木料运送到镇州城,换取了不少粮食、美酒、盐巴后,他们才后知后觉了起来。
于是都播人也跟着砍伐树木,但蔑儿乞人觉得,这生意是自己最先发现的,市场容量就这么小,多一个都播人,我们还怎么赚钱?
由于郝思文领兵巡视,两个部落的人很默契地没有动手,而是打起了口水仗,然后便上奏朝廷,希望朝廷出手解决争议,郝思文便向北海西南而去。
敕勒人曾称呼北海为于巳尼大水,意思是“月亮海”,其后生活在附近的达靼人,则称之为“贝加尔达赉”,意思是“天然形成的海洋”。
不过随着汉军的到来,这里已经被统一称为“北海”,前次岳飞受命祭祀于北海之南,而虞允文这一次到来,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为苏武立祠。
据说苏武曾在北海牧羊,现在自然找寻不到苏武当年牧羊的地方,但朝廷已经下令,就在岳飞祭祀北海的地方立苏武祠。
虞允文就与随行的官吏、士兵们,赶到了色楞格河水注入北海的入湖口,这里生活着一个小部落,看到汉军的旗帜出现,便充满敬畏地远远跪拜。
曾经强横一时、数次突入西部烧杀抢掠的塔塔儿部,已经被汉军打得只剩下一个部落名,现如今在巡逻汉军的管理下,漠北草原难得恢复了和平。
和平来之不易,这个世界上的战争狂人从来都是稀少的,对于漠北牧民而言,给他们划定了草原和夏冬牧场、从贵族老爷手中给他们均分了些牛羊的中原朝廷,虽然很遥远,但最基本的信任和敬畏已经融入心中了。
在大定府时,朝廷抽调了几名懂漠北各部落语言的小吏,基本都是出自草原东部部落的漠北年轻人。
虞允文派了个翻译,找来了几位面容苍老的牧民,他很和善地询问,北海周边有多少条入湖的河流,听说有一条流出的河流,是在什么地方?
“北海有大小三十余条河流注入其中,这条色楞格河就是最大的一条,我们也称呼她为额根水。在北海的北面,数百里之外,有一条流出的骨厄剌水,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去过那里。”
一个老牧民介绍地说,他指着波光粼粼的北海,语气充满了自豪。
虞允文点着头,他其实就是沿着色楞格水北来的,翰林院要收集天下河流走向,这本就是他的本职工作之一。
“骨厄剌水出海的地方,非常宽阔,大约数里长,白浪滔天,水流激荡,很是壮观!”
老牧民的口音很是急促,不住用双手比划着,年轻的翻译便将他的话翻译成众人能够听懂的汉语。
虞允文便决定去骨厄剌水的出海口看一看,据他所知,北海的北侧或许有中原人曾经去过,但从未在任何史料记载出现,他深信自己若能去骨厄剌水那里,肯定能够在史书中提上一句。
这就是青史留名的大光荣啊!虞允文激动了起来,然后他注意到,跟随自己前来的官吏们,一个个都很热切。
大家都是读书人,都知晓北海以北的情况,从来没有在史书详细记录过,那么我们就将是第一批抵达那里的中原人!
虞允文询问了许多,他又爬上马车车厢顶部遥望,只觉得北海实在太宽阔了,一眼望不到边际,初夏的水鸟已经云集,天空布满了盘旋的黑点。
“北海每年九月即冰封,至十二月海面结冰,厚可达四尺余,有使鹿部驾鹿车往来,毫无阻碍。及春三月,冰雪始消融,至七月,海水转暖。其海多热泉,此地牧人多以热泉盥洗、煮食。又海上多海怪,短吻肥身,有鳍,面似鼠而多须,其声呕哑嘲哳,善凿冰洞,食之不饥!”
虞允文将他看到以及打听到的有关北海的信息都记录了下来,还特意询问,牧民所言的海怪能吃否。
牧民所说的海怪,其实就是贝加尔海豹,老牧民当即表示,海怪难捉,不过肉质还行,味道还不错,吃一顿顶三顿。
于是虞允文写着写着,文风就朝着《山海经》的方向去了。
要在色楞格水入海口修建苏武祠,虞允文便在北海南岸多停留了几个月。因为按照本地牧民的说法,要等到七月时,海水转暖,那时候才方便继续坐船北行。
虞允文便多了许多机会,近距离观测牧民口中的那些海怪。
随行的官吏、士兵们也看到了海怪的模样,都觉得这怪物也没什么杀伤力啊,看它们圆滚滚的肚皮,肯定存了一肚子的脂油,若是烤来必然好吃的紧!
都是吃货,于是一群人说干就干,通过数日的观察,摸清了海怪的脾性,便设了陷阱,果真逮到了一头。
北海附近生活的牧民本就不多,人迹罕至,所以海怪也不怕人,只是充满了好奇与警惕。
虞允文便举办了一次篝火晚会,邀请了附近生活的那个小部落百姓一起参与,他觉得这海怪果然烤起来好吃,肉质肥美,只可惜离中原太远了,不能捉几头送到京师,也让同样爱吃的皇帝品尝一回。
虞允文并不担心安全问题,朝廷给他派了三百名汉军骑兵一路护送,随行人等不过百余人,这三百汉骑,屠灭一个小部落都绰绰有余了。
而且郝思文就在附近,哪个没长脑子的乱贼,会起主意要来偷袭自己?
虞允文在北海之南的惬意生活就此开始了,他留下随行的军官负责指挥修建苏武祠,朝廷会从漠北方向运送砖石,他则继续勘察注入北海的各条河流,并将北海南部的大致轮廓描绘了出来。
包括虞允文在内的、前来北海的所有人,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眼下的所作所为,其实是为后世华夏儿女们又留下了一个“自古以来”的强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