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时期如同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诸子百家的思想如群星闪耀,照亮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天空。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 “礼” 与 “仁” 犹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明的宝库之中。而他对季氏 “八佾舞于庭” 的批判,恰似一声振聋发聩的警钟,穿透历史的迷雾,至今仍在我们耳边回响,成为研究孔子思想和春秋时期社会状况的重要切入点。

一、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与内涵:文明的奠基与秩序的构建

(一)礼乐制度的起源与建立:从蒙昧到文明的跨越

周代礼乐制度的起源,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流淌着中华民族远古时期的智慧与信仰。早在原始社会,人类面对神秘莫测的自然力量和生死轮回的生命现象,产生了敬畏与崇拜之情。这种情感通过祭祀仪式得以表达,原始的歌舞、占卜、图腾崇拜等活动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范和程序,成为礼乐制度的源头活水。

到了西周时期,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王朝。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肩负起了制礼作乐的历史使命。周公旦是一位具有卓越政治智慧和文化洞察力的政治家,他深刻认识到,仅仅依靠武力征服难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建立一套精神层面的统治秩序。于是,他深入研究前代的礼仪文化,结合西周的社会现实,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和创新。

周公旦的制礼作乐并非简单的制度堆砌,而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他将祭祀礼仪、宗法制度、道德规范、社会习俗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一套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礼乐体系。在政治上,确立了周天子的至尊地位,通过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形成了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 的等级序列;在文化上,制定了严格的礼仪规范和音乐标准,使文化成为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在社会生活中,规范了人们的言行举止、婚丧嫁娶、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使社会生活有章可循。

(二)礼乐制度的核心内涵:等级与和谐的辩证统一

周代礼乐制度的核心内涵,是在等级差异的基础上追求社会的和谐统一,犹如一曲美妙的交响乐,不同的乐器各有其音,却共同奏响和谐的乐章。“礼” 作为这一制度的外在表现形式,其本质是区分贵贱、尊卑、长幼、亲疏的等级差异,通过一系列繁琐而严格的礼仪规范,将每个人固定在特定的社会位置上,如同棋盘上的棋子,各有其位,不可逾越。

以服饰为例,周天子身着华丽的龙袍,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其服饰的颜色、图案、材质都有严格的规定,黄色为天子专用,龙纹是天子的象征。诸侯则根据爵位的高低,穿着不同颜色和图案的服饰,公爵身着红色服饰,侯爵身着紫色服饰,以此类推。在饮食方面,天子享用九鼎八簋的盛宴,诸侯用七鼎六簋,卿大夫用五鼎四簋,士用三鼎二簋,不同等级的人使用的餐具、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确的区别,体现了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的等级差异。

“乐” 则是礼乐制度的内在精神实质,通过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使不同等级的人在情感上得到沟通和共鸣。在周代,音乐被视为 “通乎神明” 的神圣艺术,不同的场合使用不同的音乐。祭祀时,奏响庄严的雅乐,如《大武》《大韶》等,其旋律肃穆庄重,仿佛与神灵对话,使人们在敬畏中感受到生命的神圣;宴会时,演奏欢快的燕乐,如《鹿鸣》《四牡》等,其节奏轻松愉悦,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化解了等级差异带来的隔阂。

礼与乐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周代社会的 “和而不同” 的理想状态。礼强调差异,乐强调和谐,差异是和谐的前提,和谐是差异的归宿。正如《礼记?乐记》所说:“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者,天地之和也。序故群物皆别,和故百物皆化。” 这种等级与和谐的辩证统一,体现了周代先人的智慧,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三)礼乐制度的社会功能:维系王朝的多重纽带

周代礼乐制度如同一张细密的大网,笼罩着社会的各个层面,发挥着维护政治统治、整合社会秩序、传承文化传统的多重功能,成为维系西周王朝的重要纽带。

在政治统治方面,礼乐制度是周天子维护权威的重要手段。通过分封制和礼乐规范,周天子将天下各国纳入自己的统治体系,各诸侯国都必须遵守礼乐制度,向周天子朝贡、述职,承认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礼乐制度使政治统治合法化、神圣化,增强了周天子的号召力和凝聚力。例如,每年的祭天仪式,周天子亲自率领诸侯举行盛大的典礼,通过庄严的礼仪和神圣的音乐,向天下人展示周天子与上天的特殊关系,强化了 “君权神授” 的观念。

在社会整合方面,礼乐制度起到了消除差异、凝聚人心的作用。在周代社会,存在着不同的阶层、不同的民族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之间存在着各种差异和矛盾。礼乐制度通过共同的礼仪规范和文化认同,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归属感和认同感。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在礼乐制度的框架下生活,遵循着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例如,婚礼、丧礼等人生礼仪,是不同阶层的人都必须遵守的礼仪规范,通过这些礼仪,人们共同体验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了社会的凝聚力。

在文化传承方面,礼乐制度是周代文化的重要载体。周代的贵族子弟从小就接受系统的礼乐教育,学习各种礼仪规范和音乐舞蹈知识。通过这种教育,培养了他们的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和社会责任感,使他们成为符合周代社会要求的统治人才。同时,礼乐制度也承载着周代的文化传统,如诗歌、音乐、舞蹈等,通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使周代的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例如,《诗经》中的许多诗篇,都是在礼乐仪式中演唱的,它们不仅记录了周代的社会生活,也传承了周代的文化精神。

二、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现状:传统的崩塌与时代的阵痛

(一)周王室的衰微与诸侯的崛起:权威的消解与权力的转移

春秋时期,周王室如同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失去了往日的威严和力量,逐渐走向衰微。周平王东迁洛邑后,周王室的领地不断缩小,只剩下方圆数百里的弹丸之地,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也日益衰弱。周天子虽然在名义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实际上已经沦为了一个傀儡,各诸侯国纷纷崛起,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各诸侯国对周天子的态度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不再像西周时期那样敬畏和服从。他们不再按照礼乐制度的规定向周天子朝贡、述职,甚至有些诸侯还公开挑战周天子的权威。例如,郑庄公作为郑国的国君,不仅不向周天子朝贡,还与周天子发生了战争,史称 “繻葛之战”。在这场战争中,郑庄公的军队击败了周天子的军队,射伤了周天子,这一事件标志着周王室的权威彻底扫地,各诸侯国开始了争霸称雄的时代。

在诸侯争霸的过程中,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如齐国、晋国、楚国、秦国等脱颖而出,成为了春秋时期的霸主。他们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不断发动战争,争夺土地和人口。齐桓公作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打着 “尊王攘夷” 的旗号,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他通过会盟诸侯,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周天子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权威。诸侯的崛起,打破了西周时期的政治格局,权力从周天子手中转移到了诸侯手中,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诸侯对礼乐制度的破坏:越礼行为的蔓延与传统的背叛

随着周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对礼乐制度的遵守也越来越松散,越礼行为如同瘟疫一般在诸侯国内蔓延开来,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种普遍现象。诸侯们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等级地位,纷纷效仿周天子,擅自使用天子的礼仪规格,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实力。

在祭祀方面,按照礼乐制度,只有周天子才有资格祭祀天地和祖先,诸侯只能祭祀自己的封地内的山川和祖先。但在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如鲁国的季氏、齐国的田氏等,竟然擅自使用天子的祭祀礼仪。例如,鲁国的国君竟然在祭祀时使用了天子才能享用的 “禘祭” 仪式,这是对礼乐制度的严重破坏。在音乐方面,诸侯们也不再遵守乐制的规定,随意使用天子才能享用的音乐和舞蹈。楚国的国君竟然在宴会上演奏天子的雅乐,引起了各国的震惊和谴责。

诸侯对礼乐制度的破坏,不仅是对传统的背叛,也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这种行为打破了等级制度的平衡,引发了其他诸侯的效仿和攀比,导致了社会的混乱和动荡。同时,诸侯的越礼行为也削弱了周天子的权威,使礼乐制度失去了其存在的政治基础,加速了礼崩乐坏的进程。

(三)大夫阶层的崛起与越礼行为:底层的逆袭与秩序的颠覆

在春秋时期,除了诸侯的崛起外,大夫阶层也如同雨后春笋般逐渐壮大起来。大夫是诸侯国内的重要官员,他们掌握着一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随着诸侯国内部政治格局的变化,大夫阶层逐渐成为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季氏作为鲁国的大夫,其 “八佾舞于庭” 的行为就是大夫阶层越礼的典型代表。按照礼乐制度,“佾” 是古代乐舞的行列,一佾为八人。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季氏作为大夫,却使用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舞,这是明显的越礼行为,严重违背了礼乐制度的等级秩序。季氏的这种行为,不仅是对鲁国国君的蔑视,也是对整个礼乐制度的挑战。

大夫阶层的崛起和越礼行为,标志着传统的贵族政治开始向官僚政治过渡。大夫们通过各种手段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如收买人心、发展经济、掌握军队等,逐渐操纵了国政。在鲁国,季氏、孟氏、叔孙氏三家大夫共同掌握了国家的实际权力,鲁国公室的势力日益衰弱,沦为了大夫们的傀儡。大夫阶层的越礼行为,不仅破坏了礼乐制度,也导致了社会秩序的颠覆,使诸侯国的统治陷入了危机。

三、孔子对季氏越礼行为的批判及其思想内涵:圣人的呐喊与理想的坚守

(一)孔子批判的背景和动机:乱世中的清醒与担当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这是一个 “礼崩乐坏” 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道德滑坡,价值观念混乱。孔子目睹了这一切,内心深感忧虑和痛苦。他认为,礼乐制度的破坏是导致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倡导 “克己复礼”,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重建社会的秩序和道德。

孔子对季氏 “八佾舞于庭” 的批判,并不是针对季氏个人的行为,而是对整个社会礼崩乐坏局面的警示。季氏作为鲁国的大夫,竟然如此明目张胆地越礼,这说明礼乐制度在鲁国已经名存实亡,社会秩序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混乱。孔子批判季氏的行为,是希望引起人们对礼乐制度的重视,唤醒人们的道德良知,从而实现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孔子的批判背后,蕴含着他对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担当。他深知,恢复周礼并非易事,但他仍然坚持不懈地努力,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希望能够得到统治者的认可和支持。尽管他的理想在当时未能实现,但他的思想却如同星星之火,照亮了后世人们的心灵,成为了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的深层含义:愤怒的背后是爱的期许

孔子说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句话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色彩。从字面上看,“忍” 有 “容忍” 和 “忍心” 两种解释,而这两种解释都反映了孔子对季氏越礼行为的强烈愤慨和批判态度。

从 “容忍” 的角度来看,孔子认为,如果连季氏这种严重越礼的行为都可以容忍,那么还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容忍的呢?这表达了孔子对越礼行为的零容忍态度,他认为必须对越礼行为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制止,否则社会将陷入更加混乱的局面。在孔子看来,礼乐制度是社会秩序的基石,一旦基石动摇,整个社会大厦就会崩塌。因此,他必须站出来,大声疾呼,警示世人。

从 “忍心” 的角度来看,孔子可能是在说,季氏做出这种越礼的行为,难道他就没有一点不忍心吗?这反映了孔子对人性道德的关注和期待。孔子相信,人性本善,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道德良知,只是在后天的环境中被欲望和利益所蒙蔽。季氏的越礼行为,是对人性道德的践踏,是对自己良知的背叛。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批判,唤醒季氏的良知,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邪归正。

无论是 “容忍” 还是 “忍心” 的解释,都体现了孔子对社会的关爱和对人性的期许。他的愤怒背后,是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和对人性善良的坚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重新回到礼乐文明的轨道上来,让人们重新拥有道德良知和社会责任感。

(三)孔子 “礼” 思想的核心内容:秩序与道德的完美融合

孔子的 “礼” 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上的礼仪规范,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和社会理想,体现了秩序与道德的完美融合。

“礼治” 是孔子 “礼” 思想的政治层面,即通过礼乐制度来治理国家,实现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孔子认为,礼是治国安邦的根本,只有实行礼治,才能使人们各安其位,各守其分,避免社会的混乱和动荡。他主张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强调统治者要以身作则,遵守礼义,通过道德的力量来感化百姓,使百姓自觉遵守礼义规范。在孔子看来,一个好的统治者应该是 “仁君”,他不仅要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还要懂得运用礼乐制度来治理国家,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礼义” 是孔子 “礼” 思想的道德层面,即礼所蕴含的道德意义和价值观念。孔子认为,礼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更是一种内在的道德要求,它的核心是 “仁”。“仁” 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畴,它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孔子主张 “克己复礼为仁”,即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和行为,遵守礼义规范,来实现仁的境界。在孔子看来,礼义是实现仁的途径和手段,只有遵守礼义规范,才能培养出高尚的道德品质,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

“礼让” 是孔子 “礼” 思想的社会层面,即在社会交往中要懂得谦让、礼貌,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孔子认为,礼让是一种美德,是维护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他主张 “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强调在竞争中要遵守礼仪规范,以礼相待,体现出君子的风度和修养。在孔子看来,社会交往中的礼让不仅能够化解矛盾和冲突,还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社会氛围,使人们在相互尊重和关爱中共同生活。

四、季氏越礼行为的历史影响与启示: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镜鉴

(一)对鲁国政治的影响:权力的嬗变与政治的困境

季氏的专权不仅导致了鲁国公室的衰微,更引发了政治合法性的危机。按照周代宗法制度,国君作为 “大宗” 本应拥有绝对权威,但季氏通过 “陪臣执国命” 的方式打破了这一传统。据《论语?季氏》记载,季氏曾 “旅于泰山”,擅自祭祀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祭拜的泰山,这种对祭祀权的僭越,本质上是对政治正统性的挑战。鲁国大夫阶层的崛起,使得 “政在大夫” 成为常态,甚至出现 “陪臣(家臣)执国命” 的奇观 —— 如季氏家臣阳虎曾囚禁季桓子、操纵国政长达三年,形成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的恶性循环。

这种权力结构的失衡直接导致鲁国政治决策的短视化。大夫阶层更关注家族利益而非国家长远发展,例如季氏为增强实力推行 “初税亩”,虽然打破了井田制的经济基础,却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据《左传》记载,季氏通过扩大私田征收比例,使 “季氏富于周公”,而鲁国公室却 “唯正月之朝享,乃有羊焉”,经济实力的此消彼长进一步削弱了公室的权威。当孔子提出 “堕三都”(拆除三家大夫的城堡)以加强公室时,遭到季氏等强烈抵制,最终因孟孙氏的背叛而失败,这一事件成为孔子离开鲁国的重要导火索,折射出鲁国政治改革的艰难。

(二)对春秋时期社会秩序的影响:礼崩乐坏的多米诺效应

季氏越礼行为如同投入湖面的巨石,引发了春秋时期社会秩序的连锁反应。在文化层面,诸侯与大夫对礼乐制度的践踏,导致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的文化下移现象。周王室的乐官如太师挚、亚饭干等纷纷流落到鲁国、齐国等地,传统的礼乐教育体系瓦解,民间私学兴起(如孔子创办私学)。这种文化权力的转移,虽然催生了 “百家争鸣” 的思想繁荣,但也意味着维系社会共识的礼乐文化内核逐渐消解。

在社会伦理层面,越礼行为引发了道德相对主义的盛行。当季氏可以用八佾舞而不受惩罚,其他大夫便纷纷效仿:齐国田氏 “杀牛祭灶” 使用诸侯礼仪,晋国赵氏 “铸刑鼎” 公开法律打破贵族司法垄断。《史记?太史公自序》中所说的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正是这种道德崩塌的真实写照。人与人之间的信任纽带断裂,“臣弑其君,子弑其父” 成为常见现象,社会陷入 “丛林法则” 的深渊。

从政治格局看,季氏等大夫阶层的崛起预示着贵族政治的终结。西周以来 “世卿世禄” 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布衣之士如管仲、蔺相如等通过才能跻身仕途,官僚制度萌芽初现。但这一过程伴随着剧烈的社会阵痛:郑国子产 “作丘赋” 按土地征税引发贵族叛乱,楚国吴起变法因触动贵族利益遭射杀,社会变革在血与火中艰难推进。季氏的越礼行为,正是这一历史转型期的微观缩影。

(三)对后世的启示:文明重建的历史镜鉴

1. 制度刚性与弹性的平衡:礼乐制度的现代反思

周代礼乐制度的崩溃,本质上是制度刚性与社会变革需求失衡的结果。西周初期,礼乐制度通过严格的等级规范维系了社会稳定,但春秋时期,面对铁器牛耕带来的生产力变革、诸侯争霸的地缘政治变化,制度未能及时调整,最终导致 “礼崩”。这启示我们:任何制度都需在保持核心价值的同时,具备适应时代的弹性。如现代法治建设,既要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类似 “礼” 的等级秩序内核),又要通过立法修正、司法解释等适应社会发展(类似 “乐” 的调和功能)。

2. 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互补:孔子 “礼治” 的当代价值

孔子对季氏的批判,揭示了道德自律与制度约束的辩证关系。季氏越礼的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内在道德约束而仅依赖外在制度。这与现代社会面临的治理困境相似:法律可禁止行为,但无法完全塑造道德。孔子主张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强调通过教育培养道德自觉(如 “克己复礼为仁”),同时以制度规范行为,这种 “德主刑辅” 的理念对当代社会治理仍有借鉴意义。如新加坡将儒家伦理写入 “共同价值观”,通过道德教育与法律约束结合,实现社会秩序与个人自由的平衡。

3. 文化认同与国家治理的联动:礼乐文明的精神遗产

周代礼乐制度通过祭祀、音乐等文化符号构建了 “华夏” 认同,即使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诸侯仍以 “尊王攘夷” 为号召,折射出文化认同的强大凝聚力。这对当代国家治理的启示在于:文化认同是国家统一的深层基础。如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非复古周代礼仪,而是提炼其 “以文化人” 的核心精神 —— 如通过传统节日、文化遗产保护等构建现代文化共识,增强民族凝聚力,实现 “文化认同 — 社会整合 — 国家稳定” 的良性循环。

4. 变革时期的秩序重建智慧:从 “礼崩乐坏” 到 “制度创新”

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最终催生了秦汉帝国的制度创新,这表明社会危机往往孕育着变革机遇。季氏越礼所代表的旧秩序崩塌,为法家的 “法治”、儒家的 “仁政” 等新思想提供了生长空间。当代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全球化、数字化带来的挑战,可借鉴这一历史经验:在打破旧有模式的同时,注重制度创新与文化重建的协同。如在数字经济领域,既需建立数据安全、算法治理等新制度(类似 “制礼”),也需培育数字伦理、网络文明等新文化(类似 “作乐”),实现技术变革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五、结语:在历史回响中寻找文明的坐标

站在文明史的维度回望,孔子对季氏 “八佾舞于庭” 的批判,不仅是对一个具体越礼行为的谴责,更是对人类文明秩序的终极思考。周代礼乐制度从建立到崩塌的过程,如同一场宏大的历史实验,验证了制度、道德与文化之间的复杂互动;季氏越礼引发的连锁反应,则成为观察社会变革的绝佳切片。

在当代语境下,我们重读这段历史,不应止步于对 “礼崩乐坏” 的感叹,而应思考:当技术变革重塑人类生活、全球化引发文明冲突时,我们需要怎样的新 “礼乐” 来维系社会和谐?孔子的 “礼治” 思想或许无法直接解答现代问题,但其对秩序与道德的追问、对文化认同的重视、对变革与稳定的辩证思考,却始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文明的进步从来不是线性的上升,而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断重构。正如周代礼乐制度曾在废墟上建立新秩序,今天的我们也需在历史的回响中寻找文明的坐标,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智慧,构建既传承人类优秀传统、又适应时代需求的现代文明体系。这,或许就是孔子跨越两千五百年的批判,留给我们最珍贵的启示。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文明之万界领主狂神刑天我的门派有十一座坟王级特种兵黑雾求生:我有无限火力我在火影开直播辣手狂医跨万界游戏系统国乓!让我成为我的荣耀!!都市终极魔少网游:我财神,神宠多亿点怎么了夏初见易楠平小说免费阅读全文生存?欧皇表示有手就行网游:开局觉醒龙族血脉,我无敌了!皇城司第一凶剑星启:余生与你的宿命之旅万界神尊英雄监狱大神遇萌神邻家闺蜜爱上我救世主模拟器神药牧师网游之盖世大魔王网游之梦幻法师天庭淘宝店我的冰山美女上司武当宗师在都市王者荣耀之女神来临无限之配角的逆袭网游:挂机百万年,我醒来成神限制级巨星足球:满级天赋,欧洲豪门咽口水就算是假千金也要勇敢摆烂异世玩魔兽网友网游:一箭弑神!你管这叫平A?斗罗:在武魂殿我谈个恋爱怎么了网游之战神传说开局拉满进攻天赋,乔丹惊呆了带着公会穿越末日废土:第四天灾海虎:龙之归途超巨锋霸兰帝魅晨系列之饮古神的诡异游戏全民求生:我那神奇的运气NBA:我打球就是为了钱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人在木叶,暗部拷问忍者十年!无尽武力异世界的魔王大人
墨坛书屋搜藏榜:绝地求生之主播穿越进游戏全息吃鸡大主播极爆机甲神LOL:超神之路马嘉祺,我想抱抱你穿越火线之幽灵狂袭3November的脑洞合集我怎么能是幕后黑手呢夏初见易楠平小说全本免费阅读出狱后,我闪婚了植物人大佬影魂之诗飞升失败后,玄学医妃宠冠全京城长生道君:我修为没有瓶颈鬼夫在上我在下开局一座龙窟,横推万界战场电竞:从0开始狐妖里的白龙你可能对我的剑有什么误解快穿做个好婆婆从拳愿刃牙到肌肉大明王无限流游戏海岛求生:我是鲛人我怕谁生死狙击之死神系统从食魂者开始宿舍求生,我被拉进了管理群穿越忍3,拥有熟练度的我无敌了修真小农民叶凌天周雪青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无良神仙混都市王者:六边形战士开创AG王朝打造修仙界第一世家我开局就被欢愉之神关注了妙手圣医[综漫]不是罪!魔法师拉斐尔传反派游戏(GL网游)嫡女毒妃麻衣如雪网游之离尘剑修神秘之劫合成物全是神话级,我无敌了柳云湘严暮是什么小说火影之宝箱系统在炮灰游戏里极限逃生游戏穿越世界生存游戏,别人啃草她吃肉斯坦索姆神豪我的分身强无敌两世引我的养成系女友小说全文免费阅读星云求生:我在求生游戏当大佬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这个落选秀打脸整个NBA游戏入侵:我加载了NPC奸商模网恋后,被禁欲影帝亲到腿软攀高枝另娶,我嫁将军你悔什么杭城豪门沈知意的璀璨霸道总裁爱上我:命中注定爱上你从零开始的的数码世界魂穿申公豹后藕丙CP我磕生磕死电竞:和死对头同队后,我真香了漫游五界这个异世界连哥布林都很危险!这么大的球门,你们踢不进吗?枭爷的娇气小少爷玩家编号404糙汉军官恋爱脑,娇宠小娇媳素世:得想个法子和姐妹抢男人!仙魔第一万人迷和大佬分手后,我被迫攻略他在生存游戏被氪金大佬盯上了杜克流:从希腊开始人生:虞荼错梦黑暗求生:从茅草屋抵御寒流开始次元之主:万界融合狂潮穿越忍3,拥有熟练度的我无敌了开局被拐,奥特黑帮破门我的世界:全学院最能打的僵尸烬夜织天局小天狼星陪哈利长大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穿书后,我和我妹绑反了系统全民求生:开局让我独享经济兽世:猫咪爱撒娇,金虎魂会飘网游:开局倒欠系统千万经验值百变小樱:转世后制作卡牌从现代到古代,赵亚楠的逆袭之路热血传奇之从新来过星铁:开局死斑炸星球型月:忍者正连接根源甜婚盛宠网游:史莱姆逆袭崩坏:格蕾修的梦幻旅程糟糕!渣前任成了我顶头上司鬼灭:我能COS继国缘一CSGO之爆头反馈系统岁月诗痕:那些触动心灵的歌赋岁月静美如初穿越那场青春风暴兵种百倍属性,开局骷髅兵怎么了多子多福:我在四合院称尊道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