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发他去南京给太祖爷守陵……”
李太后这句话说的,极为轻松,仿佛真的将冯保当作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奴一般,任意处理。
而朱翊钧听完之后,笑了。
这个笑,是因为内心的无语,真的是被气笑得。
母后还真的敢想,敢说啊。
冯保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宫里面有威望得太监们多了去了,到了此时,也就只有冯保一人能镇住场子,不仅对宫内,对朝堂也有一定得影响力。
而冯保得影响力,也是皇帝影响力的一部分……这个时候,若真的让冯保去南京为太祖高皇帝守陵,朱翊钧无疑是自断一臂。
“陛下,你笑什么……是在笑母后我不自量力,还是在笑母后异想天开呢……”
“母后,两者都有吧。”朱翊钧也不隐藏自己的内心想法。
听着朱翊钧的话,李太后再也坐不住了,她站起身来,一脸严肃的看着朱翊钧:“皇帝,吾儿……”
朱翊钧也站起身来,微微躬身:“孩儿在。”
“孝道乃人伦之大本,其重如泰山。昔圣人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又言:“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此皆至理名言,切不可忘……”
李太后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已经有些急迫,想来,在此时她已经将皇帝,定义为了不孝之人。
可朱翊钧还是保持着平静,语气平淡的回复道:“朕从未忘过孝道乃人伦之本。”
朱翊钧越是这种态度,李太后便越发的生气。
“孝道不仅关乎你我亲情,更关乎社稷安稳、天下太平,若人人皆能恪守孝道,家庭和睦,社会安宁,国家方能长治久安……吾儿身为一国之君,更应以身作则,弘扬孝道,为天下臣民树立楷模,如此,方能不负列祖列宗之厚望,保我大明江山千秋万代……”
“现在母后只是让你将一个碍眼的奴婢给发配了,你为何,不顺母后的心意……”
“这就是你说的你不忘人伦之本吗?”
李太后的情绪越发激动,声音也越发的大了起来。
而这个时候,在宫殿之中伺候的宫女太监们,先是下跪磕头,而后起身,低着头迅速离开宫殿……
朱翊钧目光坚定地直视李太后,语气中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强硬:“母后,若国舅李文贵犯了国法,儿臣却不加惩处,任由其逍遥法外,这便是对母后尽孝了吗……”
“若此时只因母后觉得冯保看着碍眼,便要将他赶出京师去南京守陵寝,这算是对母后尽孝了吗……”
不等李太后回应,朱翊钧便继续说道:“倘若国舅犯法而不惩处,儿臣是看似顺从母后,尽了所谓的小孝。可天下百姓皆看在眼里,如此不公之举,如何能服众?这是取小孝而忘大义,置天下苍生的公平正义于不顾,儿臣身为皇帝,又怎能做出这等糊涂事?”
“再说冯保,他虽为太监,却兢兢业业,在宫中和朝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对儿臣忠心耿耿,为朝廷办事不辞辛劳,对社稷有功。如今母后仅仅因为看着不顺眼,便要将他打发去守陵。日后,宫中之人见此情形,谁还敢真心为儿臣效力?宫廷又该如何治理?儿臣又如何能坐稳这江山?”
“话说回来,若是朕不是皇帝,愚孝也就罢了……”
“可朕是皇帝……\"
“要护佑我大明祖宗宗庙的皇帝……”
“从小立志要天下大治的皇帝……”
“承载着祖父,父亲两代帝王遗愿的皇帝……”
“母后啊,这天下之事,千头万绪,儿臣,事事都要权衡利弊,顾全大局,母后帮不了儿臣的忙,也就罢了,还请母后千万不要拖儿臣的后腿……”
朱翊钧的这番话说得重了些。
李太后听着朱翊钧这一番有理有据却又毫不退让的言辞,只觉一股气血直往头顶涌,气得浑身止不住地颤抖。
她平日里养尊处优,身为太后,哪曾被人这般反驳过,更何况还是自己的亲生儿子……
只见她胸脯剧烈地起伏着,急促的呼吸声在这空旷的宫殿里格外清晰。
她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快步朝着朱翊钧走去,每一步都带着十足的气势,仿佛要将这怒火都通过脚步传递出去。
眨眼间便来到了朱翊钧的身边,她猛地扬起手臂,那架势好似要将心中所有的不满都通过这一巴掌发泄出来……
可就在她的目光触及到朱翊钧那双平静却又透着坚定的眼睛时,她扬起的手臂像是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僵在了半空中,李太后心中一滞,怒火仿佛被一盆冷水浇下,瞬间熄了大半,她缓缓地放下了手臂,指尖还在微微颤抖。
“皇帝,你知道你在说什么吗?”李太后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既有着愤怒未消的余韵,又夹杂着一丝难以置信。
朱翊钧挺直了腰杆,神色坦然,“儿臣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他的声音沉稳有力,没有丝毫的犹豫和退缩。
李太后长叹一口气:“你自幼便被我寄予厚望,我一心盼着你能成为一代明君,如今你却为了这些琐事与我争执,全然不顾我的心意。”
李太后的眼眶微微泛红,声音也不自觉地哽咽起来。
“正是因为儿臣不愿辜负母后得期望,这才与母后争执,顶撞母后……”说完这些后,朱翊钧微微躬身,语气稍缓,“母后,儿臣并非有意忤逆你。若儿臣这番话惹您生气了,您若想关门教子,此时便动手,儿臣绝无二话。只是出了这宫殿,母后还望能顾全皇家的颜面,莫要再做出这等失态之举。”
李太后听着朱翊钧得追问,闭上了眼睛,不再言语。
朱翊钧顿了顿,又追问道,“母后,到底要不要教子?要不要打朕?”
宫殿里瞬间陷入了一片死寂,李太后紧咬着下唇,脸色一阵白一阵红,心中五味杂陈。
朱翊钧见李太后没有吭声,便挺直了身子,“若是不打,儿臣就先告退了。”
说罢,他转身,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步朝着宫殿外走去。
他的背影坚毅而决绝,留下李太后独自站在空荡荡的宫殿里,望着他离去的方向,久久回不过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