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神色恭谨,有条不紊地进言:“陛下,依臣之见,李成梁虽有军功,但性情骄纵……”
“若封为国公,以他的性子,恐在辽东更加肆意妄为,朝廷日后再想约束,难上加难……”
“不如封他儿子李如松一个伯爵,一来可表朝廷对他军功的肯定,二来也能避免李成梁因国公之位权势过盛,如此折中之法,既能安抚李成梁,又不致破坏朝堂纲纪,实乃两全其美啊……”
官员们听着张居正的话后,纷纷交头接耳,不少人暗自点头,觉得阁老所言在理……
可朱翊钧却听笑了。
张居正真是会做生意啊,一个伯爵换一个公爵,如此折中,真是不管李成梁愿意不愿意啊。
“封了国公他还能在辽东待着,朕既然封他为宁国公,自然是要他留在京师,常伴在朕的身边了……”
张居正微微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拱手道:“陛下圣明,将李成梁置于京师,便于朝廷时刻监管……可我大明朝百余年间,都无新添国公爵,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封了两个国公,是否有滥赏之嫌呢……”
“百余年间,我大明朝也没有像今年这般大胜啊,所以封赏两个国公,绝无滥赏之嫌。”朱翊钧笑着说道。
他是铁了心把李成梁留在京师了,就算给了国公的爵位,他也舍得……
而张居正听完皇帝陛下的这番话后,就知道,他是下定决心了,当下不再言语,拱了拱手重新坐下,不言语了。
虽然,张居正在给李成梁的书信上,承诺要助他登上国公爵位,但,他是这样承诺的,他从头到尾都没有想过这样做。
而后,朱翊钧环视了一周下面的官员,注意了一番下面官员的神情,片刻后,轻声道:“朕意已决,等戚继光,李成梁回京以后,不日便会下旨封戚继光与李成梁为国公……”
数位臣子接连出列劝阻,矛头指向的对方,还是李成梁。
“陛下,断不可封李成梁为国公,他在辽东任职期间,纵容家丁抢掠民财,致使百姓苦不堪言,这般恶行累累,怎配得上国公这等尊荣爵位……”
“陛下,李成梁虚报战功之事也屡见不鲜。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他常常夸大杀敌数量,骗取朝廷的赏赐,如此欺君罔上之人,若封为国公,恐怕会寒了众多忠良将士的心,也让天下百姓对朝廷失望……”
“李成梁在辽东,谋取私欲……实乃国之蛀虫,怎能封他国公……”
一顶顶大帽子就这样盖了下来,也不管李成梁能不能担得起。
朱翊钧却面不改色,只是轻轻拍着桌子,沉稳有力地说道:“静……肃静……”
随着这一声“肃静”,官员们的声音逐渐停止。
朱翊钧神色沉稳,目光如炬,扫视诸臣,朗声道:“左传有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战事军功,关乎国本……是我大明朝的根本……“
“戚继光与李成梁,功在社稷,勋劳卓着。孙子兵法亦言,‘赏罚孰明’,赏罚分明,方为治军治国之要。若有功不赏,寒的是天下忠义之士的心,乱的是我大明根基……”
“朕深知赏罚之道,亦清楚李成梁的过错,但功是功,过是过,功朕要赏,过,朕自会罚。”
朝堂上瞬间安静下来,众臣见皇帝态度坚决,皆不敢再言。
在皇帝陛下定下基调之后,一直没有说话表态的海瑞出列了。
“陛下,臣有话要说。”
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希望海瑞能够说服皇帝,甚至还有些人 ,期盼着刚直的海瑞,说出一些惊为天人的犀利言辞……
朱翊钧看着海瑞出列,只是点了点头。
“陛下决意封李成梁与戚继光为国公,臣敢问,这国公之赏,年俸定两千担,还是五千担,如今折色之法下,不到一千五百担便可折换……”
“依臣看,新封国公,年俸一千五百担赏赐已然足够,爵位既已赐予,便不应再以过多金银加重朝廷负担,还望陛下三思。”
听完海瑞的话后,官员们内心颇为失望,海瑞终究是被皇帝陛下滴水穿石,磨平了棱角……
朱翊钧听闻,眼中闪过一丝异样,随即脸上浮现出一抹笑意,说道:“朕所想的,也正是如此,就依海都御史所言,封国公后的待遇,定为一千五百担。”
实际上,朱翊钧也一直在考虑待遇方面的赏赐,现在人口密度大,不能像开国之初大肆地赏赐土地,年俸呢,也不能像开国之初赐予地那般丰厚。
而海瑞此番在乾清宫中地言语,算是给了朱翊钧一个台阶下。
海瑞闻言,拱手行礼道:“陛下圣明,能从善如流,实乃我大明之福。”
国公的待遇从两千到五千。
封顶的就是魏国公徐达的五千担,不过,这个年俸待遇也就只有魏国公徐达一人享受过……
一千五百担现在市价折银应在一千二百两银子……比一品大学士的八百两年俸高了四百多两。
当然,这是年俸,属于是合法收入,能见的光。
大明朝的国公是最高等级的爵位,人尽皆知,其待遇包括朝廷地位、实际特权、礼仪规格等多方面,但具体细节因时期和受封者身份有所不同。
国公为超品,高于一品官员,地位尊崇,但大明朝严格限制勋贵干政,导致国公实际权力有限。
国公的爵位通常世袭罔替,后代承袭爵位时需通过朝廷审核批准。
皇权对勋贵的“尊而不重”,这也是事实情况。
通过高规格礼遇彰显皇恩,又通过限制参政和世袭防止威胁皇权……
其实际地位随明朝政治变迁起伏,明初显赫,到了大明朝的中后期逐渐衰落……
不过,最终解释权是在皇帝的手中。
皇帝要是重用他封赏的国公,也是人之常情……
李成梁这样的人放在边疆当然合适,可在皇帝陛下面前当差,也是一番别样的海阔天空吗……
当然,这个时候正在骑马赶往北京城的李成梁还在亢奋中……戚继光带着李如松入京,而李成梁带着麻锦入京……
万历八年六月初一,戚继光率先回到北京城,两日后,李成梁也到了京城。
当夜,李成梁便去冯保的私宅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