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坛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如果你和萧处楠穿越到了明朝,你们可能会遇到以下一些有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特色:

1. **洪武之治**:明太祖朱元璋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这一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2. **靖难之役**:建文帝即位后,试图削弱诸王的权力,结果引发了燕王朱棣的反叛,这场战争最终以朱棣的胜利告终,他成为了明成祖。

3. **永乐盛世**:明成祖朱棣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对外扩张,使明朝进入了一段繁荣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

4. **郑和下西洋**:明成祖时期,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七次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地,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航行。

5. **文化艺术**:明朝是中国小说史上的四大名着中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的创作时期,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的高峰时期,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

6. **科技成就**:明朝时期,科技领域取得了显着的进步,如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作品。

7. **北京保卫战**:1449年,明英宗亲征蒙古瓦剌部,结果在土木堡被俘,随后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成功击退了瓦剌的进攻。

8. **南宫复辟**:明英宗被俘后,明代宗即位。后来明英宗被释放回国,通过政变重新夺回皇位,史称“南宫复辟”。

9. **万历三大征**:明神宗万历年间,明朝对外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包括宁夏之役、朝鲜之役和播州之役,巩固了边疆安全。

10. **明朝的灭亡**:1644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这些事件和文化特色将使你们对明朝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注:摘自百度百科:明朝(1368年―1644年 [1]),中国历史上的朝代,由明太祖朱元璋所建。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1]

元末爆发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起义军。 [2]1364年称吴王。 [3]1368年初称帝,国号大明,定都南京 [4]。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 [5],以南京为陪都。 [6-7]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 [8],明初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是明朝的鼎盛期。1449年的土木之变是明朝中期的开端,出现长期稳定和守成的局面,宦官专政和首辅之争非常激烈,北方蒙古族和倭寇势力纷至沓来。嘉靖中期以后,改革的潮流越来越强。 [336]1582年明神宗亲政,开始进入明朝后期。政治腐败,加征各种赋税导致农民起义,期间女真后金从东北崛起。 [330]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朱由检自缢,明朝灭亡, [325]随后清兵入关。1662年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明郑覆灭。 [9]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 [10],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 [11],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哈密卫, [12-13]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14],还曾收复安南 [15]。

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16]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 [17],也有逾亿、近两亿的不同说法。 [18-19]

相关星图

查看更多

明朝君主

共16个词条1224.2万阅读

朱元璋

明朝开国皇帝

朱允炆

明朝第二位皇帝

朱棣

明朝第三位皇帝

朱高炽

明朝第四位皇帝

中国明代时期重要围棋着作

共6个词条5038阅读

弈问

《弈问》是明代的王世贞创作的一篇古文。

弈旦评

冯元仲,明末书画鉴赏家、木刻家,字尔礼,又字次牧,慈溪人,授县丞不就,归隐汤山,改名天益。主要活动时间大约在明代万历、天启年间,着有《复古堂诗文集》、《丛桂兰晖二社稿》、《白雪草堂师生合稿》、《天益山志》、《山林经济籍》等,传世作品可考的仅余《弈旦评》及所附《弈难》。

弈史

《弈史》是《四库存目》中的文章。

适情录

《适情录》是明代林应龙创作的围棋谱书。

明朝帝王年号

共17个词条173.0万阅读

洪武

1368年-1398年

建文

1399年-1402年

永乐

1403年-1424年

洪熙

1425年

明朝刑部主事

共4个词条9162阅读

简芳

简芳,字德馨,明代上高人。弘治年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兵部郎中。性情耿直,执法严明而公正,名重一时。

陈璋

陈璋(1470~1541),字宗献,号省斋,浙江温州乐清人,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官至刑部左侍郎。

黄宏纲

黄宏纲,字正之,雩都人。正德丙子举人,官至刑部主事。

孙胜

明弘治年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性嗜书籍,筑竹庄书屋储之。明正德七年(1512年)慕杜甫;联步趋丹升,青云羡鸟飞;之境,在村中建联步青云坊。

十三陵

共13个词条9.7万阅读

明长陵

明成祖陵墓

明献陵

明仁宗陵墓

明景陵

明宣宗陵墓

明裕陵

明英宗陵墓

明朝的六部

共6个词条4.0万阅读

吏部

吏部,是古代主管官员的官署。东汉始置吏曹,改自尚书常侍曹,魏晋以后称吏部。隋唐、五代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长官称为吏部尚书(号称“天官”)。“吏”指文职官员,多是“官吏”齐称,相当于现代的文职公务员。吏部下设吏部司、司封司、司勋司、考功司,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中共中央组织部。(也有通常掌管全国官吏的说法。)唐朝前期主持科举考试,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将主试权转礼部管辖。唐朝中期,尚书省职权为诸使职侵夺,本部对于官员的任免权力日渐削弱。长官称吏部尚书,置吏部侍郎二人。一度曾改称司列、天官、文部,旋复旧。后代相沿不改。唯宋代使职盛行,吏部职务为审官院、东西铨所掌,吏部尚书亦不治本部事。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设有吏部,其首长为吏部尚书。朝鲜王朝时期,改称吏曹,首长改称吏曹判书。越南古代设有吏部的机构。

户部

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其职能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民政部和财政部。户部起源于先秦《周庄》记载此职为“地官大司徒”;秦为“治粟内史”,两汉称“大农令”和“尚书民曹”,三国至唐称“度支”“左民”“右民”等,唐永徽年初因避讳太宗皇帝世民名讳改称“户部”,至清光绪末年,改“户部”为“度支部”,管田赋,关税,厘金,公债,货币及银行等。

礼部

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北魏始置,隋朝以后为中央行政机构六部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长官为礼部尚书,其后历代相沿不改。隋至宋属尚书省,元属中书省,明、清为独立机构,直接听命于皇帝。隋置尚书一人。礼部下辖礼部司、祠部、膳部、主客四司,初由侍郎掌管,隋炀帝大业三年 (607年)改侍郎为尚书之佐,各司侍郎均改为郎。四司分掌礼乐、学校、宗教、民族及外交之政,唐因之,置尚书、侍郎各一人,四司设郎中、员外郎为正、副长官。受中国文化影响,朝鲜半岛的高丽王朝也设有礼部,其首长为礼部尚书。至朝鲜王朝时期,礼部改称礼曹,首长改称礼曹判书。越南古代亦设有礼部的机构。

兵部

兵部为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国防部。其长官为兵部尚书。兵部又称夏官、武部。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

明朝的书画

共38个词条7033阅读

明天王图

这件作品所绘天王,屹立云天,神情肃穆;骨肉清晰,勾勒有力,须发绵密,纹饰华丽,笔笔相因,丝毫不苟;尤以石绿石青、朱砂胡粉,层层绘染,衬以肤色,愈觉其脱俗神勇之气概。放眼古今大帧人物画迹,允称为“天下第一单轴人物画”。

明唐寅仿唐人仕女轴

唐寅(1470-1524)是吴县人(今江苏苏州)。年少时,即以文采名闻乡里,弘治十一年(1498),复高中南京乡试第一名解元。他作画起初师法周臣(约1460-1535後),後又广学宋、元名家,能将南宋院体画精谨秀丽的画法,与元人清隽淡雅的笔墨融为一炉,而形成自家面貌,以致被後人尊为「明四大家」之一。本幅题材,取自唐代名妓李端端向张佑乞诗的故事。画中的李端端,手持一朵白牡丹,亭亭玉立於屏风前方。张佑则坐在榻上,神情相当专注,彷佛正要为美人构思佳句。张佑有诗赠李端端,诗中「一朵能行白牡丹」之句,对照此图中的仕女,极称契合。 幅中人物及屏风,落笔俱极工致,惟配景树石及款书部分,线条较为纵放,与唐寅四十七岁作的「山路松声」相当接近,故推测可能是同年或者稍早的作品。

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图

《明周之冕葡萄松鼠图》是明代画家周之冕创作的一幅花卉画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徐渭花卉图卷

明徐渭花卉图卷是明代的一件文物,现收藏于上海博物馆。

明朝的诗文作品

共2780个词条12.9万阅读

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遗迹,睹物怀人,悼亡念存,叙事娓娓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该散文被编入多种版本的中学语文课本(编入时多有删减)。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明代书画家、文学家唐寅的词作。此词以女子声口,写离别相思之情。上片表现思妇对所思之人忠贞挚爱的心理,下片正面描写为情感而自我封闭状态中的思妇形象。全词轻捷地抒述了一种被时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篇交叉互补、回环往复,将一个泪痕难拭的痴心女形象灵动地显现于笔端。

朝天子·咏喇叭

《朝天子·咏喇叭》是明代散曲作家王磐的代表作品。这是一支小令,可分四层,第一层说喇叭、唢呐最突出的特征是“曲儿小腔儿大”,暗示小人得意的情状;第二层说喇叭、唢呐的用途,是为来往如麻的官船抬声价,即为官方所用;第三层展示喇叭、唢呐用途的另一面:为害军民,即在为官船抬声价的同时,肆意侵害军民的利益,让老百姓一听到喇叭、唢呐之声就不寒而栗,胆战心惊;最后一层写喇叭、唢呐吹奏的结果: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直吹得民穷财尽,家破人亡。此曲表面上写的是喇叭和唢呐,实则处处写的都是宦官。全曲借物抒怀,虽然没有正面提到宦官的字样,却活画出了他们的丑态,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对他们的痛恨情绪。

五人墓碑记

《五人墓碑记》是明代文学家张溥于崇祯元年(1628年)创作的一篇碑文。文章记述和颂扬了苏州市民敢于向恶势力进行斗争的英勇事迹,热情歌颂了五位烈士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作者对于他们“激于义而死”的精神给予了高度评价,肯定了斗争的重大意义和不朽功绩,进而揭示了“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主题思想。文章议论随叙事而入,感慨淋漓,激昂尽致,题外有情,题外有旨,开人心胸。

中国历史时期及朝代

共25个词条352.7万阅读

夏朝

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

商朝

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周朝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

秦朝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曾在南京建都的历史时期

共10个词条10.5万阅读

孙吴

223年--280年 建邺

东晋

317年--420年 建康

南朝宋

420年--479年 建康

南朝齐

479年--502年 建康

历史记载

大明王朝为什么是古代最有骨气的王朝?2021-09-07 09:07

其实只要细心阅读,就会发现明朝相当有骨气,与汉代、唐代相比,明朝毫不逊色。不信吗?明朝总共276年,没有和亲,没有赔款,没有割地,没有纳贡。即使在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时,明朝百官也从没想过割地和亲,被俘的明英宗也没有投降。...详情

内容来自

中文名

明朝

外文名

ming dynasty

别 名

皇明、朱明、前明(清朝称)

时间范围

1368年1月23日 至 1644年4月25日

帝 王

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等

首 都

南京(1368—1420年);北京(1420—1644年) [337]

主要城市

西安、苏州、洛阳、开封等

货 币

大明通宝、大明宝钞

人口数量

约 2 亿 [18](晚明)

主要民族

汉族、藏族、苗族等

开创者

朱元璋(明太祖)

中枢机构

内阁

军事机构

兵部、五军都督府

监察机构

都察院、六科、提刑按察使司

亡国君主

朱由检(明思宗)

目录

1国号

2历史

?开国统一

?洪武之治

?永乐盛世

?仁宣之治

?由盛转衰

?夺门之变

?弘治中兴

?嘉靖时期

?隆万改革

?万历怠政

?明朝覆亡

?南明时期

?明郑时期

3疆域

?领土范围

?行政区划

?藩属国

4政治

?内阁制度

?执行机构

?监察机构

?六科机构

?五寺机构

?特务机构

?其它机构

?法律制度

5军事

?军事机构

?军事制度

?军事编制

?防御体系

?对外战争

6经济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赋税

?货币

?人口

7文化

?图书

?哲学

?文学

?戏曲

?书法

?绘画

?音乐

?建筑

8科技

?天文气象

?数学物理

?医学医药

?农学农政

?地理科技

?化学化工

?西学东渐

9民族

?东北地区

?蒙古族

?藏族地区

?西北地区

?西南地区

10外交

?朝贡体系

?七下西洋

?出使西域

?海禁政策

?东南倭乱

?万历援朝

?中西交流

11社会

12帝王世系

国号

播报

编辑

相传,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既而祈天,乃得大明。又称皇明,清朝时称之为前明。 [20]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而南京大学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 [4] [21-22]另有观点认为,明朝国号出自《周易·乾·彖》“大明终始”,与元朝国号同出一典,象征元、明之间正统嬗替。 [332]

历史

播报

编辑

开国统一

主词条:元末农民起义、明灭元之战、明朝统一战争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无道。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 [23]“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 [24-25]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起义爆发。1352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 [2]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 [26-27]

明太祖晚年画像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今南京),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 [31]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28]至正十七年(1357年),耿炳文克长兴,徐达克常州,而朱元璋亲自率军攻取宁国。随后赵继祖克江阴、徐达克常熟。胡大海克徽州、常遇春克池州,缪大亨克扬州。 [261]至正十九年(1359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余下各地,常遇春克衢州、胡大海克处州,至此朱元璋部控制江左、浙右各地,向西与陈友谅部相邻。 [262]此时,尽管朱元璋拥有十万兵力,但是占有的地盘仍然很少,而且四面受敌。东面和南面是元军,东南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虽然同是反元武装,但是张、徐二人同小明王却相互敌视。不过,北面小明王、刘福通率领的红巾军主力,大大牵制了元军,而且,张士诚、徐寿辉的力量还不足以兼并朱元璋。这样一来,朱元璋暂时面临着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 [264]1360年,朱元璋在龙湾之战中击败陈友谅。 [29]1361年,朱元璋被小明王封为吴国公。 [263]1363年,陈友谅在鄱阳湖水战中败亡。 [30]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初步建立政权,史称“西吴”。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 [32]朱元璋建百官司属,仍以龙凤纪年,以“皇帝圣旨,吴王令旨”的名义发布命令。 [3]灭陈友谅后,东面的张士诚和方国珍便成为朱元璋下一步的消灭对象。1367年,朱元璋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 [265]

1367年,朱元璋对北伐作出了部署,策划先取山东,撤除蒙元的屏障;进兵河南,切断元朝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元朝门槛;然后进兵大都,这时元朝势孤援绝,不战而取之;再派兵西进,山西、关中、甘肃可以席卷而下。 [267]十月二十一日,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 [268]后命胡廷瑞为征南将军,何文辉为副将军,进攻福建。同年,方国珍投降。 [266]命湖广行省平章杨璟、左丞周德兴、参政张彬取广西。 [269]北伐大军按计而行。徐达率兵先取山东, [270]再西进,攻下汴梁,然后挥师潼关。北伐中发布《谕中原檄》,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 [33]

在北伐的同时,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应天(南京)南郊即皇帝位,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 [271]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各路大军沿运河直达天津,二十七日进占通州。八月,明军进逼大都,元顺帝带领三宫后妃、皇太子等开健德门逃出大都,经居庸关逃奔上都, [272]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 [34]割让四百年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收回。之后朱元璋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的军队。 [35]洪武二年(1369年),徐达从东面进入山西,击败扩廓帖木儿, [274]年底平定陕西。洪武三年(1370年)正月,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 [273]明军此次北征,三路皆胜,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逃到漠北,其子买的里八剌等被俘。 [275]洪武四年(1371年),汤和、傅友德等灭明夏,取四川。 [276]洪武十五年(1382年),傅友德、蓝玉等取云南,消灭元梁王把匝剌瓦尔密。 [277-278]洪武二十年(1387年)正月,朱元璋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率师20万人北征故元太尉纳哈出。 [279]得其军民24万余人,羊、马、驴、驼、辎重无数,最后肃清了元朝在辽东的势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三月,明朝侦察到天元帝脱古思帖木儿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蓝玉部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发动突袭,俘获包括脱古思帖木儿次子地保奴、太子必里秃妃、吴王、代王、平章八兰等人。 [280]

洪武之治

明孝陵康熙帝御笔“治隆唐宋”碑

明朝建立后,百废待兴,明太祖朱元璋还无暇顾及国家机构的调整,故仍旧沿袭元朝的中书省宰相负责制,在中央设中书省作为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机构。随着元朝势力向北败退,明朝胜利的大局已定,朱元璋的治国方略也在逐步转变。为了加强君权,打击相权,废除中书省及丞相成为必然的选择。 [283]废丞相后,自统六部,以加强皇权。 [281]挑选几名文人担任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殿阁大学士,协助他批阅奏章,充当顾问。实行分封制,明太祖将儿孙派驻各战略要地为王,以“外卫边陲,内资夹辅”;创建卫所制度,由中央牢牢控制军事指挥权。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将全国定为17个都司、3个行都司、1个留守司、329个内外卫、65个千户所。 [282]朱元璋出身贫苦,受贪官污吏的敲诈勒索,又鉴于元朝的政治混乱,故以猛治国。朱元璋高度肯定了法律的治国作用。他说:“夫法度者,朝庭所以治天下也”。 [286]即位后在全国掀起了打击贪官的运动,矛头直指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贪官污吏。洪武六年(1373年),刑部尚书刘惟谦奉旨编定《大明律》, [284]朱元璋亲加裁酌,后又经三次修订,于洪武三十年(1397年)正式颁行。洪武十八年(1385年)朱元璋又颁布《大诰》。 [285]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恢复社会生产。朱元璋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1370年下令:北方郡县荒芜田地,不限亩数,全部免三年租税。他还采取强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区的农民迁往地广人稀的地区;对于垦荒者,由政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规定免税三年,所垦之地归垦荒者所有;还规定,农民有田五至十亩的,必须栽种桑、棉、麻各半亩,有田十亩以上者加倍种植。这些措施大大激发了农民垦荒的积极性。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徒富民,抑豪强;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 [36]在地方确立里甲制, [37]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 [37]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也对功臣有所猜忌。 [38-40]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 [37]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 [41]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废除中书省,不再设丞相。1390年,李善长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 [37]儒臣宋濂只因受孙子连累,全家被贬到四川,他也病死于途中。 [287]此案延续了十年之久,前后被株连的几十家王公贵族,共三万多人。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 [40]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 [42]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胡蓝之狱”后,明太祖意尚未足,过了年余,颍国公傅友德,奏请给怀远田千亩,非但不准,反将他赐死。 [288]定远侯王弼,又奉诏赐死。 [290]宋国公冯胜亦被赐死。 [289]经过几次党狱,明初的功臣大量被杀,间接导致了明太祖死后靖难之役中朝廷无可派之将。

永乐盛世

1398年,朱元璋去世。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帝。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 [43]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 [44-46]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燕王。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经过四年的夺位战争,最后率军南下,攻占京师(今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1402年,燕王朱棣即位,改元永乐。 [47]

明成祖朱棣

朱棣即位后,对异议者强力镇压,诸如黄子澄、齐泰等建文旧臣等都被杀。 [297-299]其中以方孝孺的“诛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为惨烈。 [300]明成祖在位时期,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完善了文官制度,在朝廷中逐渐形成了后来内阁制度的雏形。他任命七位学者到翰林院的高级岗位上来,然后让他们担当国家事务的主要顾问。明成祖任命解缙、黄淮为翰林学士。不久又任命了胡俨、胡广、杨荣、杨士奇和金幼孜。还恢复了明太祖时期后来被废除的锦衣卫,另外他还设置了另外一个特务组织——东厂, [296]厂卫制度由此确立。此外,明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永乐元年(1403年),诏以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294]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下令正式营建北京。 [293]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落成。这年九月,朱棣下令明年以北京为京师,正式迁都北京。 [292]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朱棣在北京御奉天殿,朝百官,大祀南郊,迁都大政至此基本完成。 [291] [337]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301]明成祖时期标榜文治。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命翰林侍读学士解缙等人,广采天下书籍,分类编辑成书,不厌浩繁。第二年冬便编成了一部大型类书,朱棣命名为《文献大成》。但朱棣仍嫌此书简略,又命姚广孝等人重修,永乐五年(1407年),书成,朱棣赐名《永乐大典》。 [302]

明《麒麟图沈度颂》轴

永乐时期在对外扩张上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在南面,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命朱能为征夷将军,张辅、沐晟为副将军,率兵号称80万征讨安南。 [303]永乐五年(1407年)五月,俘黎季犁父子。 [304]永乐五年(1407年)六月,明朝令改安南为交趾,设交趾布政使司。 [305]在北面,朱棣又亲自率兵五征漠北打击北元分裂后的鞑靼与瓦剌。 [48]从永乐八年(1410年)开始,朱棣亲自率领明军进行北伐。 [306]明军击破蒙古铁骑,蒙古本部的鞑靼向明朝称臣纳贡。 [307-308]永乐十二年(1414年),朱棣举行第二次北伐,击败了蒙古另一部瓦剌,瓦刺遣使谢罪之后,朱棣班师回朝。 [309]永乐二十年(1422年),朱棣举行第三次北伐,大败兀良哈蒙古。 [310]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七月,明成祖第四次北伐,再次亲征阿鲁台。十一月,班师回朝。 [311]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朱棣组织进行第五次北伐。同时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颜、泰宁和福余三个卫所自治权。朱棣还于1406年和1422年对兀良哈蒙古进行镇压,以维持这一地区的稳定。 [49]东北方面,朱棣还安抚东北女真各部,在归附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设置卫所,并派亦失哈安抚黑龙江下游的野人女真。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庙街的对岸塔林设奴儿干都司,亦失哈并于1413年视察库页岛,宣示明朝对此地的主权。 [50]对于西藏,自明成祖开始,明政府在藏区各教派中先后封了三大法王、五个王及其他各级僧官若干,“俱给印诰,传以为信”,为明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朝廷效力。 [312]

朱棣实行积极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开始派郑和下西洋,与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来往 [51],增长财政收入 [52-53]的同时将朝贡制度推向巅峰。其舰队规模空前庞大,最远到达东非索马里地区,扩大明朝对南洋、西洋各国的影响力。 [54]《明史》评价明成祖时期的国力“远迈汉唐” [55]。但明成祖朱棣也是个好大喜功之人,他五征蒙古、出兵安南 、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为百姓带来了沉重负担,导致民乱、农民起义时有发生。 [295]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朱棣死于征途之榆木川,庙号太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庙号成祖。 [338]

仁宣之治

明成祖去世后,其长子朱高炽即位,即明仁宗,年号洪熙。明仁宗有很高的政治经验,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朱高炽即位后开始了一系列改革,首先平反冤狱,释放夏原吉等因谏阻北征而入狱的旧臣, [315]赦免了建文帝旧臣和永乐时遭连坐流放边境的官员家属,并允许他们返回原处,又平反冤狱,使得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并恢复一些大臣的官爵,从而缓和了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在政治上,其统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贤臣辅佐朝政。明仁宗通过改组内阁,授予他的某些心腹顾问显贵的品位,以着名的翰林学士和干练的官员充实行政官署,来开始他组织新政府的工作。 [313]明仁宗还一改永乐时的暴政,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此举虽然仍有相当的局限性,但与永乐时期相比,已有了很大的进步。 [315]在军事上,明仁宗修整武备,停止了永乐时期的大规模用兵。 [56-57]洪熙元年(1425年)四月十六日,他定北京所有政府部门为行在。并派皇太子朱瞻基到南京谒皇陵,计划将京师迁回南京。但仁宗年龄已经偏高,即位仅一年就驾崩。仁宗驾崩后,长子朱瞻基即位,是为明宣宗,年号宣德。

明宣宗朱瞻基

明宣宗在仁宗奠定的基础上,倚靠重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及尚书蹇义、夏原吉,组成了志在守成的稳健的统治核心。在解决了前朝遗留的问题后,重点转向治理内政方面。首先平定了汉王高煦之叛。早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深得永乐帝宠信的汉王朱高煦夺嫡失败后,受到永乐帝惩罚,徙封乐安州(今山东惠民)。但他不甘失败,宣宗少主初立,汉王妄图重袭“靖难”故事,于宣德元年(1426年)八月举兵反叛,宣宗在“三杨”等人支持下亲征,平息了反叛,将汉王父子废为庶人,禁锢京师,巩固了中央政权。为休兵养民,明宣宗一改永乐时的讨伐政策,主动从交趾撤兵,减轻了人民负担,节省了大批人力财力。 [314]

明宣宗清革前弊,整顿统治机构,对那些“贪津不律”、“不达政体”和“老疾”者,予以罢免,实行精简和裁冗措施,以振朝风。派遣廷臣出任地方知府,而这些通过荐举和赐敕委派的知府,多为当时最干练的官员。另外,明宣宗在一些重要省份设置巡抚,主要目的是整理赋税。在用人方面,明宣宗限制入仕人数,实行保举和欠任,目的在于任官得人和责成治效。明宣宗还实行了一些减轻民困的措施,蠲免税粮、复业流民、赈灾救荒等,在稳定明朝统治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314]

明宣宗实行德政治国,并且先后派遣郑和、王景弘下西洋,并延续明仁宗的治国理念,实行重农政策,赈荒惩贪,息兵养民,使明朝天下安定,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使国力达到极盛,史称“仁宣之治”。 [58]但明宣宗同样擅长书画,有画作传世。 [59]同时宣宗设立内书堂教宦官读书,为明英宗时期的宦官乱政埋下隐患。 [60]

由盛转衰

抗击瓦剌的于谦

1435年,九岁的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年号正统。正统初年,因明英宗年幼,太皇太后张氏与三杨治国有道,明朝颇有一番欣欣向荣之态。三杨担任内阁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得明朝国力鼎盛。1442年,遏制王振权势的张太后去世之后王振大肆揽权。太监王振原在太子宫当差,他极善察言观色,迎奉拍马,把太子哄得难离他半步。朱祁镇即帝位后,便把他提拔为宫中地位最高的司礼监太监,替皇帝管理和批阅所有奏章。王振成了正统皇帝最为信赖之人。元老重臣“三杨”死后, [61]王振更专横跋扈,将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铁牌撤下,举朝称其为“翁父”, [62]英宗对他信任有加。 [63]王振擅权七年,家产计有金银六十余库。 [64]

此时,明王朝流民问题十分严重。正统时期,流民问题几乎遍及全国。打破了明初确立的基层里甲控制体系。 [65]明王朝为榨取更多白银,加紧盘剥矿工,对闽、浙、赣部分山区实行封锁,1444年,叶宗留、邓茂七等发动起义,沉重打击了明王朝在闽浙的统治势力。此外,正统时期,英宗与王振连续发动对麓川的征讨战争(明征麓川之役),数十万人被征用,致使大军疲惫、国库亏空,对北面蒙古瓦剌的防御空虚。

明朝灭元后,蒙古族各部经过几十年休养生息,逐渐强大起来。其中与明廷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一支称作瓦剌的蒙古部落,已成为明廷最大的边患。面对日益强大的瓦剌,朝臣多次上疏要求增加军备,整顿兵制,但都被王振驳回。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太师也先,寻衅发兵,分四路向内地进攻。明廷由于多年军备废弛,军队不堪一击,瓦剌军很快就越过边塞,引起明廷一片混乱。 [316]王振为邀功讨宠,不顾军力疲惫,粮草不足,竟怂恿英宗集结五十万军队御驾亲征。 [66-68]结果明军出征仅一个月,大军回师至土木堡时,被瓦剌军追上,士兵死伤过半, [69]英宗被俘, [70]王振为乱军所怒杀, [71]史称“土木之变”。 [72]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64]

土木之变后,兵部侍郎于谦拥戴英宗弟朱祁钰即位,即明代宗,改元景泰。 [73]于谦升任兵部尚书,决定坚守北京,整顿边防积极备战,随后南直隶、河南、山东等地勤王部队陆续赶到。 [74]同年十月,瓦剌军直逼北京城下。于谦率领各路明军奋勇抗击, [75]屡次大破瓦剌军,也先率军撤退。 [76]明朝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于谦力排众议,加紧巩固国防,拒绝求和, [77]并于次年击退瓦剌多次侵犯。 [64]

夺门之变

两度在位的明英宗朱祁镇

明代宗朱祁钰即位后,针对内忧外患的局面,采取了积极措施。政治上他广开言路,招贤纳士,稳定局面,重用于谦等贤臣,吏治为之一新。 [318]军事上,对于瓦剌的进攻趋势,采取抵抗到底的策略,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彻底改组了京师卫戍部队的指挥机构。对戍军的控制权原来由贵族和宫廷宦官分掌;戍军中的每个营完全自主,分别受训,并各由它自己的战地将领统率。 [319]但1450年,也先释放明英宗。 [78]然而代宗因为皇权问题不愿遣使迎驾,后又把英宗困于南宫(重华宫)软禁。并废皇太子朱见深,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不久见济病死,代宗迟迟不肯再立朱见深为太子。英宗、代宗因而严重对立。 [79]

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联盟,欲拥戴英宗复辟以求功赏。趁着明代宗重病之际发动政变。徐有贞率军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占领东华门,立明英宗于奉天殿,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 [80]之后废代宗为郕王,并且逮捕处死于谦。明英宗复辟后,略有新政,废除自明太祖恢复的殉葬。 [81]之后因内部政变流放徐有贞,因曹石之乱诛杀石亨、曹吉祥等人。

1464年,英宗去世,太子朱见深即位,即明宪宗,年号成化。 [64]成化初年,宪宗经历了两场政治风波,一是河南人刘通、石龙聚众在房县(今湖北)造反,短时之内相从者达数万之众,宪宗派官军镇压,很快平息,刘通被斩首,石龙逃窜四川;二是大藤峡之乱(藤峡盗乱),宪宗派官军镇压。宪宗时期,重用阁臣李贤等人辅政,于夺门以来诸政,重新厘正,以取得朝野支持。 [82]为于谦平反,恢复景泰帝帝号。但李贤去世之后,宪宗宠爱年长自己十七岁的万贵妃, [83]宠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怠于政事。晚年又好方术,以至奸佞当权,西厂横恣,朝纲败坏,民不聊生。宪宗直接颁诏封官,是为传奉官,造成舞弊成风,直到孝宗时才全被裁撤。 [84]到成化十年(1474年),朝中难有直臣容身。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正月,吏科给事中李俊上书宪宗,直陈时政六弊,措辞十分激烈。宪宗被迫免术士李孜省之职,但对进谏大臣耿耿于怀,密书60余人姓名于墙壁,寻找时机贬逐。政治昏暗,奸臣当道,西厂横行不法,王室奢侈而官吏贪污盘剥,加上连年的水、旱灾,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之中。 [317]

弘治中兴

主词条:明武宗南巡之争

中兴明朝的明孝宗

1487年,明宪宗去世,其子十八岁的朱佑樘继位,即明孝宗,年号弘治。明孝宗在位期间,推行了一套明智的政治措施。史称“更新庶政,言路大开”, [85]孝宗先是将成化年间的一批奸佞冗官尽数罢免,逮捕治罪,并选贤任能以委重任。 [87]凡是宪宗亲信的佞幸之臣一律斥逐。于是吏部尚书万安、礼部侍郎李孜省、僧人继晓等,或杀、或贬,逐出京师;获罪较轻的或贬官放逐、或流放边地、或孝陵司香。大量起用正直贤能之士。 [320]同时,更定律制,复议盐法,革废一应弊政,政治清明,朝野称颂,使自英宗以来的陋习得以去除,明孝宗被誉为“中兴令主”, [86]人称弘治中兴。 [89]

明武宗朱厚照

明孝宗勤于政事,每日两次视朝。明孝宗对宦官严加节制,锦衣卫与东厂也谨慎行事,法治宽刑。孝宗力行节俭,不大兴土木,减免税赋。明史称孝宗为“恭俭有制,勤政爱民” [88]。明孝宗在内政治道上最主要的措施是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弘治二年(1489年)五月,开封黄河决口,孝宗命户部左侍郎白昂领5万人修治。弘治五年(1492年),苏松河道淤塞,泛滥成灾。孝宗命工部侍郎徐贯主持治理,历时近三年方告完成。从此,苏松消除了水患。明孝宗在位十八年间,是明代历史上少有的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的和平时期。但明孝宗疏于武备,在军事上无所建树,对于北部边患没有采取什么强有力的措施。 [320]同时,孝宗即位后,臣下虽然称誉“太平无事”,但孝宗仍依宪宗的先例,从不召见大臣议政。章奏批答均经由内宦,或稽留数月,或并不施行。孝宗在位数年,即逐渐倦政,崇信道术。表面的太平掩盖着重重的矛盾,朝廷的种种积弊也在发展。 [333]

1505年,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为明武宗,年号正德。明武宗在位期间,宠信曾在太子宫侍奉过他的太监刘瑾等八人,日夜与之寻欢作乐,人称刘瑾八人为“八虎”。大学士刘键等人力主诛杀“八虎”,以振朝纲。朱厚照却偏袒“八虎”,委刘瑾执掌司礼监、锦衣卫、东厂,正直的大臣动辄遭到清洗,朝政一片黑暗。朱厚照先后任用刘瑾、钱宁、江彬等宠臣。将政务尽委宠臣,自已带近侍和亲兵出宫巡游,自称威武大将军、太师、镇国公朱寿,还令大臣以大将军朱寿的名义发布命令,在刘瑾的淫威下,大臣们对此怪事敢怒不敢言。明武宗即位不久,下令在西苑太液池西岸营建一片宫区,称为豹房,又称新宅。豹房建筑结构十分复杂,上下两层,密室勾连。朱厚照在这里广召美女、乐使、僧、道、术士,纵情玩乐,动辄数十天甚至几个月不回紫禁城。朱厚照还将边关四镇守军调入御苑,在豹房操场演战阵,人称“外四家军”。明武宗是明代历史上最为荒唐的皇帝之一。他最初信用“八虎”,终日醉心于淫乐,政治黑暗,奸党横行,忠良正直之士仵逐殆尽,以致王朝反叛四起。 [321]此时明朝外有鞑靼达延汗进犯、内有安化王叛乱、宁王之乱和民变等重大危机。

1520年武宗借出征江西宁王叛乱为由而南下游玩,以大将军朱寿为名前往南京,亲自俘虏已被王守仁击败的宁王朱宸濠。班师回京途中,于南直隶清江浦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1521年于豹房驾崩。 [89-90]因死后无子使孝宗一脉绝嗣。

嘉靖时期

主词条:嘉靖新政、南倭北虏

明世宗嘉靖帝

明武宗驾崩后,明孝宗之侄、兴献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统,是为世宗。明世宗重礼节,遇事有主见。其母子入宫前与礼部已有两次争议。即位后,因时任内阁首辅杨廷和、礼部尚书毛澄等权臣引北宋“濮议”事,强令世宗皇帝尊亲生父母为皇叔父母,导致大礼议之争。 [89]最终世宗扫灭宦官和权臣势力,总揽朝纲。 [91]朱厚熜的意愿终于得以实现。这些事充分显露出了朱厚熜少年时即刚愎自用、专横暴虐的性格。 [322]

明世宗初承大统时,对国事尚有所作为,除采取了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正统以来形成的内监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曾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等。但这种善政并没有保持多久,一年以后,即有“十渐”等奏疏出现。 [322]1534年后,世宗即不视朝。世宗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宫中日夜祈祷。先是将道士邵元节入京,封为真人及礼部尚书。邵死后又大宠方士陶仲文。 [89]1542年十月,乾清宫发生壬寅宫变。此事后,直至世宗驾崩前一晚,世宗迁离大内移居西内,设醺炼丹,迷信几个道士的邪说,养生修道,二十余年不敢回大内,置朝政于不顾,使贪赃枉法的首辅严嵩横行乱政二十年。 [322]严嵩善写斋醮之青词,加太子太傅,曾两度任首辅,兼吏部尚书。子严世蕃为“尚宝少卿,横行公卿间”,后进至太常卿,益骄纵。父子贪污纳贿,排除异已。严嵩媚上窃权,甚至设法激怒皇帝,杀害正直功臣。 [323]

嘉靖一朝,国家外患不断。北方鞑靼趁明朝衰弱而入据河套。1550年,鞑靼首领俺答进犯大同,宣大总兵仇鸾重金收买俺答,让其转向其他目标。结果俺答转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抢掠后西去,明朝军队在追击过程中战败,此为庚戌之变。东南沿海由日本浪人与中国海盗组成的倭寇与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并且后袭扰山东、浙江、福建与广东等地区。 [92]戚继光与俞大猷平定浙闽粤等地的倭寇,为隆庆开关奠定基础。 [93]另葡萄牙人于1557年移民澳门,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门始终为广东布政司香山县管辖。1566年,明世宗去世,裕王朱载坖即位,即明穆宗,年号隆庆,翌年为隆庆元年。 [94]

隆万改革

主词条:隆庆和议、张居正改革

明穆宗继位后,首先倚靠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但不久引发内阁之争,高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实际政务渐渐落到了张居正的手上。隆庆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内阁首辅。 [95]

明穆宗革弊即平反冤狱,宣布“自正德十六年(1521年)以后,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以前,谏言得罪诸臣”,“存者召用,没者恤录”。其中就有海瑞获释出狱,恢复官职。并罢除一切斋醮,撤西苑内大高玄殿、国明等阁、玉熙等宫及诸亭台斋醮所立匾额,停止因斋醮而开征的加派及部分织造、采买。施新,也就是“正士习、纠官邪、安民生、足国用。”所谓“正士习、纠官邪”,就是整治吏治。明穆宗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即使一般不予考察的王府官员也在考察之列。对于廉政官员给予奖赏和提拔,对于贪官罢免官职,对于“赃多迹着者部院列其罪状,奏闻处治”。所谓“安民生、足国用”,即蠲免救济,减少百姓灾后的痛苦。抑止土地兼并,一方面限田,制定了勋戚宗室依世次递减制度,另方面清田,清查诡寄、花分钱粮和皇室勋戚田庄。 [324]

张居正

明穆宗还采取恤商与开关政策,减轻商人的负担。明朝曾多次颁布禁止百姓私自下海的命令,而隆庆帝颁布大开关禁,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史称隆庆开关。同时,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巩固边防。同时在北方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开展互市贸易,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史称隆庆和议。 [324]

1572年,明穆宗因中风突然驾崩,年仅九岁的皇太子朱翊钧继位,改元万历。 [94]由于年幼由太后摄政,重臣高拱因与太后信任的宦官冯保对抗而被罢官,张居正则得到冯保的鼎力支持。张居正辅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内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机构中的冗官冗员,整顿邮传和铨政。经济上,清丈全国土地,抑制豪强地主,改革赋役制度,推行一条鞭法,减轻农民负担。 [96]军事上,加强武备整顿,平定西南骚乱,重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总督蓟、昌、保三镇练兵镇守长城,使边境安然。张居正还启用潘季驯治理黄河,变水患为水利。同时张居正严惩贪官污吏,裁汰冗员。 [96]张居正整顿朝正,改革体制,史称万历中兴。 [97]

1577年秋,张居正父亲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忧,但张居正以为改革事业未竟,不愿丁忧。他的政敌借此大做文章,史称夺情之争。最后在明神宗和两太后的力挺下张居正被夺情起复,使得其改革并未被中断。但是,这成为了他的政敌之借口。同时张居正利用职权让亲子通过科举进入翰林院。张居正死后被反对改革的政敌清算。张府家属被囚禁于内,饿死十余口,生前官爵也被剥夺。 [94-95]

万历怠政

张居正死后初期,明神宗尚能保持对朝政的兴趣,在位期间有东林党争、国本之争等重大事件,对外有朝鲜之役与萨尔浒之战。万历一朝成为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期。 [98]

国本之争主要围绕着皇长子朱常洛与福王朱常洵。明神宗迟迟不立太子, [99]令群臣忧心如焚。直到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为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但是福王迟迟不离京就任藩王。直到梃击案发生,舆论对郑贵妃不利后,福王才离京就藩。 [100]明神宗于国本之争对大臣极度不满,自1587年后,就开始连续不上朝作为报复,仅处理一些重要事件。 [101]自1588年后,早朝也经常看不到他,整日在深宫中不理政事。 [102]万历帝是个贪婪的君主,他和皇室大肆侵占土地,以采木、烧造、织造、采办为名搜刮民财。万历十九年(1591年),仅景德镇御窑厂烧造的瓷器就达23万多件。他派遣宦官为矿监税使,盘剥工商,引发了百姓的抗税斗争。万历帝又废除考成法,形成了皇帝黩货、臣下贪污、党争激烈的状况。 [330]

长期怠政的明神宗朱翊钧

东林党源于顾宪成组办的东林书院。东林党争起因是内阁缺人,顾宪成极力主张颇有政绩的淮扬巡抚李三才入阁,结果被反对李三才入阁的势力抹黑漫骂,东林党因此兴起,即淮抚李三才之争,朝中其它各党便集中火力攻击东林党。阉党专权后,东林党更受到严重打击,直到崇祯年间东林党才重新被启用。 [100]

由于明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现象非常严重。1602年,南北两京共缺尚书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抚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二十五名。 [103]明神宗委顿于上,百官党争于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转之中。官僚队伍中党派林立,互相倾轧,如东林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等名目众多,但其所议议题却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在东北,由于深受明神宗信任的辽东总兵李成梁后期腐化堕落,大肆谎报军情,骗取军功封赏,军事打击目标上偏袒努尔哈赤势力,致使明末边患严重,并最终导致清朝入主中国。因此《明史》言:“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 [100] [104]

在军事方面,万历朝以万历三大征最为功勋卓着,三战皆胜以巩固明朝边疆、守护朝鲜王朝,但也消耗了明朝国库存银。 [105-106]1617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反明,两年后在萨尔浒之战中大败明军,明朝对后金从此转为战略防御。 [100]

1620年,明神宗驾崩。 [107]其长子朱常洛登基,是为光宗。朱常洛登基后,面临着其父朱翊钧遗留下的严峻形势,朝纲腐败,经济凋落,宫内纠纷无休无止,军力日衰,边疆吃紧,后金崛起,封疆残破,大明王朝的江山摇摇欲坠。而体弱、孤僻、压抑而又好色的朱常洛又无力挽回即将崩溃的局面。 [327]明光宗仅在位一个月,朝内党争和宫闱纠纷更为尖锐,先后发生了“红丸案”和“移宫案”。万历帝死后,贵妃郑氏又竭力笼络泰昌帝的宠妃李选侍,以献美姬请封皇太后和皇后之号。新皇帝朱常洛登基以后,每日沉于酒色,无几日就一病不起。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红丸,九月一日五更时猝死。李选侍又与太监李进忠(魏忠贤)密谋挟持皇太子朱由校于乾清宫,欲争当皇太后以把持朝政,此举引起朝臣的极力反对。在以东林党人为主力的朝臣的强大压力下,才迫使李选侍移出乾清宫。 [327]明熹宗继位,改元天启。 [108]

明朝覆亡

阉党专权

明熹宗

明熹宗早期大量启用东林党人,加剧东林党争,明熹宗因此对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贤趁机干预政治,拉拢齐楚浙党,号为阉党。1622年,山东爆发徐鸿儒领导的白莲教起义。另外,各地民变、兵变、抗租斗争频繁爆发。 [109]1624年后,阉党把握朝政,魏忠贤擅权跋扈,爪牙遍布全国,并大肆打击东林党人,借“梃击案、 [110]红丸案、 [111]移宫案 [112-113]”为由,唆使其党羽伪造《东林党点将录》上报朝廷, [114]任他们制造“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变。 [326]1625年明熹宗下诏,烧毁全国书院。大量东林党人入狱,甚至处死,天启年间的朝政混乱导致内忧外患加剧。 [115]

其时,国内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主要忧患来自辽东后金对明王朝的威胁。熹宗听信谗言,不辨是非,即位后罢免“有胆知兵”的辽东经略熊廷弼,致使后金攻陷沈阳、辽阳,辽东局势日趋严峻。天启元年(1621年)三月,为稳定辽东,不得不再次起用熊廷弼为辽东经略。熊廷弼根据辽东实际情况,制定了三方布置策。而掌握辽东实际兵权的巡抚王化贞,却不顾当时敌强我弱、容易被各个击破的危险,力主分兵把守,全面进攻。熹宗优柔寡断,没有主见,不对经、抚之争作出合理决断,以致后金军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攻陷广宁及其周围40 余城。在阉党策划下,熹宗杀了坚持正确方略的熊廷弼,忠臣良将孙承宗、袁崇焕亦遭猜忌,被革职,辽东战局陷于重重危机。 [326]

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厂火药库发生王恭厂大爆炸,造成2万多人死伤。当时东北方的后金逐步占领辽东地区。1626年,在袁可立和孙承宗相继离任后,蜷伏了几年的努尔哈赤突然活跃,大举西侵努尔哈赤率军攻打宁远,明军在袁崇焕的指挥下凭借坚城固守抗敌,最终击败后金军,并击伤努尔哈赤,史称“宁远大捷”。不久后,努尔哈赤去世,其子皇太极即位。

朱由校的性格荒唐怪异,以“倡优声伎,狗马射猎”为乐。喜机巧水戏,创演水傀儡戏。与宦官同演《宋太祖雪夜访赵普》。好油漆木工,房屋营造。选武阉三千,于紫禁城内开内操取乐。一生重用阉党祸国殃民,耽于逸乐,无心朝政。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因划船嬉戏,溺水获疾。后虽痊愈,仍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整日困倦无力,狂躁不安,饮“仙方灵露饮”,以求长生。结果全身浮肿,卧床不起,一命归天,年仅23岁。 [326]

崇祯治乱

1627年,明熹宗去世后,信王朱由检继位,即明思宗,年号崇祯。 [115]朱由检受遗命继承皇位。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殷殷求治。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对廷臣,探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与前两朝相较,朝政有了明显改观。清除阉党,整顿吏治是其革新朝政的重要举措。天启七年十一月,在铲除魏忠贤羽翼使其孤立后,复将其贬谪凤阳,旋下令逮治。在其自缢而死后,下令磔尸于河间。此后,将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处死,或遣戍,或禁锢终身,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同时,平反冤狱,起复天启年间被罢黜官员。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整饬边政,以袁崇焕为兵部尚书,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 [325]然而崇祯用人多疑、刚愎自用、举棋不定导致局势愈加糜烂。 [115]

明思宗朱由检

他求治心切,很想有所作为。但因矛盾丛集、积弊深重,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朱由检性刚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于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因对外廷大臣不满,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又重用另一批宦官。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甚至派宦官总理户、工二部,而将户、工部尚书搁置一旁,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 [325]

1629年,皇太极改采绕道长城攻打北京,袁崇焕紧急回军与皇太极对峙于北京广渠门, [116]史称己巳之变。因清朝施反间计,导致袁崇焕被崇祯帝所杀。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无奈中,他不断反省,四下罪己诏,减膳撤乐,又在宫中设坛,祈求上天降福消灾。在对天帝及各类神仙失望之余,一度对天主教产生兴趣,召外国传教士入宫讲解教义。 [325]皇太极于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并五次经长城入侵明朝北直隶、山东等地区,史称清兵南略。当时北直隶连年灾荒疫疾,民不聊生。 [117]辽西局势亦日益恶化,清军多次与明军作战,最后于1640年发动松锦之战,占领锦州等地,明军主力洪承畴等人降清,明朝势力退缩至山海关。 [115]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腐化;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118]。1644年李自成建国大顺,三月,李自成率军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关,最后攻克北京。崇祯在煤山自缢, [115] [119-120]明朝灭亡。

南明时期

主词条:清兵入关、清朝统一战争、南明抗清、南明

清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十五日,福王朱由崧在丹阳总督马士英等人的拥戴下在南京称帝,建元弘光。弘光政权一方面抵御清军南下,一方面剿杀农民军。顺治二年(1645年)春,清军开始进攻弘光政权。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在进行激烈的党争和内战——驻守武昌的左良玉部队于三月顺长江东下,要“清君侧”,权臣马士英急调江北四镇军队迎击左军,致使江淮防线陷入空虚的状态,而史可法被排挤出南京到扬州督师后根本不能指挥那些骄兵悍将,因此无法做出抗清的有效布置。四月,清军抵达扬州城下,史可法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二十五日,扬州城陷落,史可法被俘遇害。五月,清军攻入南京,弘光政权覆灭。福王本人在城陷前出奔,不久也被俘,次年被处死于北京。 [328]

弘光帝死后 [121],同年六月,故明官吏、缙绅钱肃乐等扶植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建立政权。鲁王依据钱塘江天险与清军相持一年。 [328]同时,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而两个南明政权为争夺正统地位互相攻伐。1646年,清军攻占浙江与福建,鲁王逃亡海外,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绝食殉国,郑芝龙向清军投降。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广州受苏观生及顾元镜拥立,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122]

1646年,永历政权获得瞿式耜、张献忠余部李定国、孙可望等势力以及福建郑成功势力的支持下展开反攻。同时各地降清的原明军将领先后反正,一时之间南明收服华南各省。 [123]然而于同年,清将尚可喜率军再度入侵,先后占领湖南、广东等地。两年后,李定国、孙可望与郑成功发动第二次反攻,其中郑成功一度包围南京 [124]。然而不同派系的官兵之间、不同派系的农民军之间、官兵和农民军之间重重矛盾不可化解。特别是永历政权内部派系林立,争斗不休,严重地削弱了自身的力量。1651年,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投奔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顺治十四年(1657年,南明永历十一年),驻守贵州的大将孙可望投降清军,云贵之地丧失了保护的屏障。顺治十五年(1658年,南明永历十二年),清军三路大军入攻云南,云贵沦陷。顺治十八年(1661年,南明永历十五年),清军攻入广州,永历政权灭亡。 [329]

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 [125]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 [126]朱由榔最后被吴三桂所杀,南明亡。 [122] [127]

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进行活动,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称为夔东十三家军。 [128]1662年清军开始攻打,到1664年首领李来亨被杀而亡。

明郑时期

主词条:明郑、郑成功抗清之战、郑成功收复台湾、清统一台湾之战

郑成功

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厦,于1661年率军攻占荷兰占据的台湾,定都东宁。明郑在政治上以明朝之一部自居,奉南明永历帝为正主,以永历为年号,但实际统治者为延平郡王。郑成功抵台约一年后便即亡逝,延平郡王之位续传郑经。郑经接位后,持续西进,1673年,三藩之乱爆发,继承郑成功于台湾建立政府体制的延平王郑经,接受靖南王耿精忠请援,1674年,率军由台湾西渡福建。 [334]

回台后,郑经无心政事,听从陈永华上议,令郑克臧为监国以处理国政。不过随后陈永华即遭夺兵权,同年抑郁而终。翌年,郑经因病去世于台湾台南,本遗命监国郑克臧继任政权,但郑克臧遭冯锡范、刘国轩等人袭杀、改拥郑经年仅12岁次子郑克塽继位。 [335]

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进攻明郑。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战略威胁,最终郑克塽剃发降清,明朝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20] [122]

疆域

播报

编辑

领土范围

北方

明初在外蒙古边境一带设置四十余个卫所为边防前线,包括东胜卫、斡难河卫、开平卫、大宁卫等皆为明朝边防重地,其走向大致为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永乐以后,由于天气转寒,农耕不济,致使边境逐渐南移。明中期,随着蒙古复振,北方边境再次内迁,并修建长城以防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长城也成为当时农耕区与游牧区的界线。 [129]

东北

朱元璋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于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 [130]共辖130多个卫所。 [50]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 [131],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进占辽东。 [129]

东北邻国高丽于元明之际大肆扩张领土,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使本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 [132],默许取代高丽的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

西北

明初于西北先后设有哈密、沙州 [133]、安定、阿端卫、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明朝前期,西北疆界涵盖今新疆东部哈密一带。 [134]

1472年,哈密卫被吐鲁番汗国攻陷,后于1482年兴复。 [135]弘治年间三失三复 [136]。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汗国所据 [137]。 [129]

西南

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 [138],后于青藏地区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 [14] [139]在完成藏区的统一后 [140],明太祖要求藏民输马作赋、承担徭役 [141-142],或蒸造乌茶、输纳租米 [143],强调“民之有庸,土之有赋,必不可少”。 [144]1407年,明成祖派遣刘昭、何铭等人前往藏区设置驿站 [145-146],1414年,又遣中官杨三宝往藏区招谕各土官恢复驿站 [147],经多年努力终使往来西番的驿道安全畅通。 [148]

1382年,明军平定云南全境 [149],除正式府州外另设有三宣六慰 [150],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 [151],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明朝中后期这些地区多放弃或为周边国家所并。 [129]

1406年,明军进攻安南,最南边达到日南州一带。次年明朝设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十五、州四十一、县二百零八,共得三百一十二万人民。 [15]1427年明朝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 [152]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立后黎朝。 [129] [153]1540年,莫登庸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

东南

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得停泊船只权,1557年取得居留权,葡萄牙人要向明政府交付租金,明朝依然拥有澳门主权。 [129]

1624年荷兰殖民者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设承天府,辖天兴、万年二县。 [129]

宣德八年(1433年)明朝疆域,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331]

行政区划

1376年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但习惯上仍称“省”。1370年于各省设置一都卫,1375年改为都指挥使司。1427年弃安南后,明朝在全国设置两京十三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以上为北五省)、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四川(以上为中五省)、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为南五省)。共设置十六都司、五行都司、二留守司。其中十三个是与布政使司同名的都司,其它三个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 [154]

五行都司是陕西(治甘州卫,今张掖)、四川(治建昌卫,今西昌)、湖广(治郧阳卫,今湖北郧县)、福建(治建宁府,今建瓯市)、山西(治大同府)。两留守司是洪武年间设置的中都留守司(今凤阳)和嘉靖年间置于承天府(今湖北钟祥)的兴都留守司。 [154]

此外,在政教合一的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女真部落设奴儿干都司,下辖131卫,至万历年间增至384卫;另有置于嘉峪关以西地区的西北八卫,以上均属羁縻卫所,与内地的都司、行都司性质不同。明朝最后有140府,193州,1138县,493卫,359所。 [155]

藩属国

主词条:朝鲜王朝、琉球王国、安南、占城、真腊、暹罗、浡泥国、苏禄

政治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政治制度、明朝官制

内阁制度

主词条:殿阁大学士、明朝内阁制度

明朝初期名臣(17张)

1380年,朱元璋废丞相,罢中书省,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156]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身殿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文渊阁

执行机构

主词条:六部

明朝在中央和南京各设置吏、户、礼、工、刑、兵六部,与前代相比,明朝最初在每部增加尚书侍郎各一。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废丞相之职,六部因此地位得到了提高。每部只设一个尚书,两个侍郎,原有的各科尚书降为郎中。各部尚书和侍郎的官阶也上升。其中以吏部最为重要,户部人员最多。礼部与工部地位较低,而在南京六部除兵部、户部外,其他四部基本没有没有实权,是被排挤出中央的官员的“养老之地”。 [157]

监察机构

明朝中后期名臣(21张)

朱元璋为吴王时,始置御史台,设左、右御史大夫各一名。1380年,罢御史台。1382年更置都察院,设监察都御史八人。分监察御史为浙江、河南、山东、北平、山西、陕西、湖广、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十二道,各道置御史三到五名,称为十二道监察御史。监察御史都驻在京师,有事带印出巡,事毕回京缴印。1403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1420年,罢北京道,增设贵州、云南、交趾三道。1425年,称行在都察院。1435年,罢交趾道,始定为十三道。正统年间去“行在”字。 [158]

六科机构

六科,负责侍从、规谏、补阙、拾遗、稽察六部百司之事。1373年,设给事中十二人,秩正七品,始分为六科,每科二人。1391年,更定科员,每科都给事中一人,正八品。六科有“封驳权”,对改善朝政发挥了一定作用。 [159]

五寺机构

五寺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和鸿胪寺。大理寺与刑部和都察院合为三法司,其职权与今日之最高法院相似。大理寺的首长称为大理寺卿,九卿之一。其余四寺卿职权较低。太常寺负责祭祀礼乐,隶属于礼部;太仆寺管理马匹,隶属于兵部;光禄寺负责寿宴、进贡等,隶属于礼部;鸿胪寺负责朝会、宾客(外吏朝觐,诸蕃入贡)、吉凶仪礼。 [159]

特务机构

锦衣卫印

明朝主要的情报机构包括锦衣卫、东厂和西厂,武宗时期还一度设有内行厂。

锦衣卫负责侦查国内外情报,直接对皇帝负责,拥有可以逮捕任何人,并进行秘密审讯的权利。东厂主要职责就是监视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学者等各种政治力量,并有权将监视结果直接向皇帝汇报。东厂可以直接逮捕、审讯。西厂设立于宪宗时期,首领为汪直。1482年后被废。其后又被武宗短暂恢复。内厂设于武宗时期,任务是牵制锦衣卫、东厂和西厂的权力,防止它们三个机构相互勾结权力的扩展。首领为宦官刘谨,刘谨伏诛后,内厂与西厂同时被废,仅留东厂。 [160]

其它机构

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明仁宗之后,三公皆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只有朱棣以姚广孝专为太子太师,留辅太子,自是以后,终明一代皆为虚衔。 [161]他们名为辅导太子,但实际上辅导太子的机构是詹事府。詹事府下设两坊、一局、一厅。此外还有太医院,太医院附属有生药库和惠民药局。

二十四衙门(十二监、四司、八局,由宦官所担任)。亲军上直二十六卫,除锦衣卫设有南北两个镇抚司,其他二十五卫各设有一个镇抚司,已上俱不属五军都督府管辖。女官,洪武五年,定为六局一司。永乐后,职尽移于宦官,只保留少数女官。 [162]

法律制度

主词条:《大明律》、《大诰》

军事

播报

编辑

军事机构

主词条:大都督府、五军都督府、明朝兵部

军事制度

卫所制为在全国各地军事要地设立卫所驻军,卫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卫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有事从征调发,无事则还归卫所。军队来源为世袭的军户,由每户派一人为正丁至卫所当兵,军人在卫所中轮流戊守以及屯田,屯田所得以供给军队及将官等所需。其目标在养兵而不耗国家财力,但宣宗以后渐无法维持,军人生活水平及社会地位日渐低下,逃兵也逐渐增加,军备因此逐渐废驰 [163]。

在嘉靖年间,应付倭寇之乱时,将领戚继光在浙江地区采用招募民兵加以训练的方式,来取代不堪的卫所兵。正因为明朝正规军卫所军的不堪用,故这些民兵,成为在明朝后期逐渐担负起维持明朝有效统治的作战部队,而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戚继光的召募以浙江人为主的戚家军、李成梁李如松父子麾下的辽东铁骑及袁崇焕所召募以辽东人为主的关宁铁骑 [164]。

明嘉峪关

军事编制

主词条:京军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明朝水师

防御体系

主词条:塞王、明朝藩王、九边重镇

对外战争

主词条:明征安南战争、明缅战争、明东南沿海抗倭之战、万历朝鲜之役、萨尔浒之战

经济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经济

农业

明代中后期,农产品呈现粮食生产的专业化、商业化趋势。江南广东一大片原来产粮区由于大半甚至八九成都用来生产棉花甘蔗等经济作物而成为粮食进口区,其它一些地方则靠供给粮食成为商品粮食出口区。 [165]长江三角洲一带是当时桑、棉经济作物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步,但是粮食有些地区不足,各区域之间经常调剂粮食。但整个区域仍有不足,须由湖北、江西、安徽运入,所谓“半仰食于江、楚、庐、安之粟” [166]。

一般粮食作物的种植,主要有稻、麦、粟、梁、黍、菽等多种谷类;某些本来可以自给的区域,由于手工业的发展,非农业人口的剧增,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使本地生产粮食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每年需从外地输入大量粮食。 [165]

不少土地主缙绅也逐步将资金投向工商业,“富者缩资而趋末” [167],以徽商、晋商、闽商、粤商等为名号的商帮亦逐渐形成,并在一定地区和行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人口转为工商业者的数量急增。

手工业

明朝最早开始繁荣的手工业是棉纺织业,早在明初时候的江南,手工业便已经相当发达,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些以手工业为中心的城市。明朝中后期,随着京城的北迁,中原地带和华北地区,特别是环渤海湾一带,手工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168]

明朝手工业分官营与民营两种,其中官营又分中央管辖和地方管辖两大系统。在明朝,进步最快、规模最大的是矿冶、纺织、陶瓷、造船、造纸等行业生产,而明朝手工业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民营手工业的大规模兴起,并在明朝后期逐步取代了官营而在手工业市场占有主要位置。 [168]

商业

明代社会经济的一个显着特点,是商业经济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地位的提高。明中叶以后,国家对商税的征收,已成为财政收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来源。仅以钞关为例, 1502年全国钞关收入折合白银约八万两,在当年太仓收入中约占百分之三左右;1597年达四十万七千五百两,约占太仓库收入的十分之一左右,可见明朝商税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与日俱增。 [169]

人数众多的富商巨贾们凭着资本的雄厚,往往开有几个或几十个店铺。当时全国各重要城市几乎到处都有徽商的店铺,如运河沿岸的城市临清,徽商占从事工商业人数的90%。为了使资本充分发挥作用,有些商人把商业资本直接投资于生产中,并雇用了大量的雇工和奴仆从事生产,从而转化为“产业资本”。明代商业资本的兴起,对于加强各地区的联系,促进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封建制度下,明代富商巨贾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不同于欧洲城市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他们为了使自己的生产经营更安全,往往通过打权贵人物的招牌、与官僚资本合伙经营或者捐官买爵等方式,和各级官吏紧密结合。 [170]

在商业都市的发展规模、人口城市化状况和市场化程度方面,据伊懋可的数据,中国城市人口在明末占总人口的6%至7.5%。据曹树基的估计,1630年时中国城市化率已达到8% [171],晚明城市人口约达1536万人。 [19]

景泰蓝瓷器

赋税

主词条:承宣布政使司、一条鞭法、矿监税使、鱼鳞图册

货币

宣德通宝

明朝实行中央集中的货币政策,货币铸造、印制、发行、流通、管理均听命朝廷,力求货币稳定,作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太祖定都金陵,仿元钞法,以宝钞为主币,在全国推行。因其钞法措施不当,事与愿违,只行了几代就销声匿迹。多次禁民间用银锭,但时禁时放,后来只好由官府带头将银作货币。中叶前,宝钞已不用,形成银锭、铜钱并行币制,直到明亡。由于明朝政局和内外关系总处于紧张状态,国内无法安定,其货币制度也未稳定过,最后天启崇祯两代内外交困,恶钱泛滥成灾,引起恶性通货膨胀。 [172]

人口

明代户口峰值出现在晚明,但对于具体时间与人口数,不同学者有不同说法。易中天认为明末人口六千余万 [173];赵文林、谢淑君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 [174];王育民认为万历年间明朝人口达到峰值,实际人口在1.3亿人至1.5亿人之间 [175];何炳棣认为1600年实际人口达1.5亿 [176];葛剑雄认为1600年明朝约有1.97亿人,并推测1655年明清之际人口谷底约为1.2亿人 [18];曹树基认为1630年明朝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有1.9251亿人,1644年实际人口约有1.5247亿人 [19];而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则认为1600年明朝实际人口大约有1.6亿人 [177]。

明朝户口流动表

年代

户数

口数

备注

洪武十四年(1381年)

[178]

-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

[179]

-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180]

实际人口达七千万 [18]

建文四年(1402年)

[181]

-

永乐元年(1403年)

[182]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峰值

永乐二年(1404年)

[183]

-

永乐十年(1412年)

[184]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

[185]

-

洪熙元年(1425年)

[186]

-

宣德十年(1435年)

[187]

-

正统十四年(1449年)

[188]

-

景泰七年(1456年)

[189]

-

天顺八年(1464年)

[190]

-

成化十五年(1479年)

[17]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峰值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191]

-

弘治四年(1491年)

[192]

-

弘治十五年(1502年)

[193]

-

弘治十七年(1504年)

[194]

-

正德元年(1506年)

[195]

此为官方统计的人口谷底

正德十年(1515年)

[196]

-

正德十五年(1520年)

[197]

-

嘉靖元年(1522年)

[198]

-

嘉靖十一年(1532年)

[199]

-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200]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201]

此为官方统计的户数谷底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202]

-

隆庆元年(1567年)

[203]

-

隆庆二年(1568年)

[204]

抄旧,即户部官员连年照抄户口数。

隆庆三年(1569年)

[205]

抄旧

隆庆四年(1570年)

[206]

抄旧

隆庆五年(1571)

[207]

抄旧

万历六年(1578年)

[208]

-

万历三十年(1602年)

.5 [209]

口半,即“五分丁”,此年垦田面积达倾,为明代之最。

泰昌元年(1620年)

[210]

-

天启元年(1621年)

[211]

抄旧

天启三年(1623年)

[212]

抄旧

天启五年(1625年)

.5 [213]

抄旧,口半。

天启六年(1626年)

.5 [214]

抄旧,口半。

注:本表数据出自《明史》、《明实录》。

文化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文化

图书

明成祖时期,朱棣令编修百科全书《永乐大典》,解缙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时间内即告完成。 [215]《永乐大典》有卷,又凡例、目录60卷,册,引书达七八千种,字数约有三亿七千多万。

永乐大典

哲学

主词条:阳明学、泰州学派、童心说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继承陆九渊的“心学”并发扬光大,他的思想强调“致良知”及“知行合一”,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将“人”的主动性放在学说的重心。 [216]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更进一部的强化此方面的论述,提出“百姓日用即道”,肯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的意义。而李贽则更肯定“人欲”的价值,认为人的道德观念系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表现追求个体价值的思想。因西学东渐使科学精神与实学风尚也开始流行。明末伴随着朝代的更替,哲学家开始更多思考现实问题与政治改良,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 [217]

晚明书院的兴盛冲击了官学的地位,许多知识分子利用在书院讲学之际借机批评时政,如曾讲学于东林书院的顾宪成及高攀龙,就常讽刺时政,也使东林书院成为与当权派对抗的中心。当时学者也会借用寺庙周边的空地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 [218]

王守仁

王艮

李贽

王夫之

王守仁

王艮

李贽

王夫之

文学

主词条:三言二拍、明代四大奇书、公安派、竟陵派

《金瓶梅》书影

明代文学以小说达到的艺术成就最高,创作了大量的以历史、神怪、公案、言情和市民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长篇章回小说和短篇的话本、拟话本。一些文人加工改写了宋元话本,还创作拟话本。“三言”、“二拍”就是这种话本和拟话本的代表作。 [219]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金瓶梅》被称为四大奇书。 [219]冯梦龙加工编辑的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三言”(即《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与“三言”类似每部四十篇的短篇小说集还有凌蒙初编着的“二拍”以及1987年才被发现的《型世言》(陆人龙编着)。

传统雅文学的发展在明代继续发展,明代诗文数量却浩如烟海,不仅作家众多,而且各成流派。着名文人有刘基、宋濂、高启、方孝孺、唐寅、归有光、徐渭、王世贞、袁宏道、钱谦益、张岱、吴伟业等人。散曲家则有王磐、冯维敏、薛论道、陈译、康海等人。 [217-218]

永乐至正统年间,文坛上出现了以内阁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明中叶,在反对台阁体冗沓文风的斗争中,先有弘治、正德年间的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崛起,继而又有嘉靖、万历间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雄踞文坛。他们以复古为号召,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当前、后七子复古运动兴起时,文坛上又相继迭起“唐宋派”和“公安派”。

万历时期,猛烈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主义,有以公安袁宗道、袁宏道与袁中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他们认为文学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各个不同的时代,即有各种不同的文学。竟陵钟惺、谭元春为代表的竟陵派主张独抒性灵,并且乞灵于古人,目的为“引古人之精神以接后人之心目,使其心目有所止焉,如是而已矣”。 [218]

戏曲

主词条:南戏、汤显祖、临川四梦、四大声腔

明中叶后,随着城镇经济的繁荣,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戏曲又出现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作品。明代剧作中最负盛名的是《牡丹亭》。 [220-221]

在明代,流行的戏曲唱腔中,主要有弋阳腔和昆山腔(昆腔)。昆腔本局限于吴中。嘉靖年间,着名音乐家魏良辅对昆腔进行改革,使它既集中表现了南曲的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存了部分北曲激昂慷慨的声腔,成了当时最有影响的一种戏曲音乐。

书法

主词条:南董北米

明朝书法以行书和草书为主。明初书法陷于台阁体泥沼,沈度学粲兄弟推波助澜将工稳的小楷推向极致,“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二沈书法被推为科举楷则,于是台阁体盛行。明中期吴中四家崛起,书法开始朝尚态方向发展。祝允明、文征明、王宠与唐寅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书法开始迈入倡导个性化的新境域。晚明书坛兴起一股批判思潮,书法上追求大尺幅,震荡的视觉效果,有名的有张瑞图、黄道周、王铎与倪元瑞等。

文徵明·《草堂十志》

绘画

主词条:吴门四家、松江派、南陈北崔

明代绘画精选(31张)

明初,宫廷画家居画坛主流。15世纪中叶,江南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吴门四大家”崛起。他们广泛吸取了唐、五代、宋、元诸派之长,形成了各具特殊风格的绘画艺术,又被后世称为“明四家”。嘉靖时,杰出画家徐渭,自辟蹊径,创泼墨花卉。万历年,吴门画家张宏开启实景山水写生之先河,在继承吴门画派风格和特色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画面清新典雅,意境空灵清旷。明末还有人物画家吴彬、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曾鲸,花鸟画家陈淳等。

沈周·《庐山高图》

音乐

主词条:朱载堉、十二平均律

建筑

主词条:北京故宫、南京城墙、明长城、十三陵

科技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科技

天文气象

十四世纪中叶的《白猿献三光图》载有132幅云图,并与天气变化联系起来,绝大部分与现代气象学原理相一致。(欧洲到1879年才出版只有十六幅的云图。)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索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442年,北京设观象台。

1446年,建晷影堂(位于北京古观象台西南侧)。

1607年,李之藻撰《浑盖通宪图说》刊行。

1617年,张燮着《东西洋考》记载海洋占候等的详细资料。

1634年,正式安装中国第一架天文望远镜:“筩”(yong)。

1643年,出版《崇祯历书》。

坤舆万国全图

数学物理

1450年,吴敬撰《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1524年,王文素着成54卷总计1500多问近50万字《新集通证古今算学宝鉴》。

1584年,朱载堉着《律吕精义》出版。 [222]

1592年,程大位撰《算法统宗》最早记载使用珠算方法开平方和开立方。

1606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开始合译《几何原本》。

1613年,李之藻据西人克拉维斯《实用算术概论》和中国程大位《算法统宗》编译而成《同文算指》。

1637年,宋应星在《论气·气声》中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作出了合乎科学的解释,认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或急速运动冲击空气而产生的,并通过空气传播,同水波相类似。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2中提出:“宙(时间)轮于宇(空间),则宇中有宙,宙中有宇。”提出了时间和空间不能彼此独立存在的时空观。在《物理小识》卷1中正确地解释了蒙气差(即大气折射)现象。

民间光学仪器制造家孙云球制造放大镜、显微镜等几十种光学仪器,并着《镜史》(已佚)。

医学医药

1406年,朱棣等主持收集编成《普济方》(载方六万一千七百三十九个,是中国现存最大的一部医方书)。

1567年在宁国府太平县试行中国人痘接种方法预防天花。(种痘预防天花是人工免疫法的开端,十七世纪中国种痘技术已相当完善,并已推广到全国。中国种痘法于十七世纪初传入欧洲)。

《本草纲目》

1596年李时珍着《本草纲目》在南京正式出版刊行,同期问世的还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

1601年,杨继洲着《针灸大成》。

1617年,陈实功收集了大量有效方剂。他注重实践,勇于革新,创造性地进行了截趾(指)、气管缝合等外科手术。着有《外科正宗》,书中对一些肿瘤也作了论述。

1624年,张景岳撰《类经》刊行,同年,再编《类经图翼》和《类经附翼》。

1640年,《景岳全书》64卷成书。

1641年,吴有性撰《瘟疫论》。

王夫之在《思问录·外篇》中提出了关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的观念,他说:“质日代而形如一,……肌肉之日生而旧者消也,人所未知也。人见形之不变而不知其质之已迁,……”

农学农政

徐光启

1376年,俞宗本着《种树书》(记载了多种树木的嫁接方法,如桃、李、杏的近缘嫁接和桑、梨的远缘嫁接等)。

1406年,朱橚《救荒本草》问世(收集四百一十四种可供食用的野生植物资料,载明产地、形态、性味及其可食部分和食法,并绘有精细图谱)。

1547年,马一龙着《农说》(记载了水稻的精耕细耘、密植、育苗、移栽等的种植经验,是中国第一部运用哲学观点来阐述农业技术的着作)。

1596年,屠本畯(jun)着中国现存最早的海洋生物专着《闽中海错疏》(记载了沿海一带以海生无脊椎动物和鱼类为主的二百多种水族生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等)。

1608年,喻仁、喻杰合着《元亨疗马集》(着名的兽医学着作,内容包括对马、牛和骆驼的治疗经验,现今仍有实用价值)。

1617年,赵蛹着《植品》(有关西红柿的种植技术等)。

1628年,徐光启撰《农政全书》。

地理科技

1405-1431年郑和率大型远洋船队到达西洋三十余国;1425年《郑和航海图》编成。

1536年,黄衷着《海语》(记录东南亚史地与中国南洋交通情况)。

1565年,胡宗宪编《筹海图编》记录中日交通及抗倭事。 [223]

1589年,出现最早的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全图》。

1639年,顾炎武开始编着《肇域志》、《天下郡国利病书》。

明末徐霞客开始着《徐霞客游记》。

化学化工

1521年,四川嘉州(今乐山)凿成深达数百米的石油竖井。

1596年,《唐县志》记载以火爆法的采矿技术。 [224]

1596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二百七十六种无机药物的化学性质以及蒸馏、蒸发、升华、重结晶、沉淀、烧灼等技术。 [225]

1637年,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述冶炼技术时,把铅、铜、汞、硫等许多化学元素看作是基本的物质,而把与它们有关的反应所产生的物质看作是派生的物质,从而产生化学元素概念的萌芽。 [226]《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许多成就,如冶炼生铁和熟铁(低碳钢)的连续生产工艺,退火、正火、淬火、化学热处理等钢铁热处理工艺和固体渗碳工艺等。

方以智在《物理小识》卷7中记载了炼焦炭的方法:\"煤则各处产之。臭者,烧熔而闭之。成石,再凿而入炉,曰礁。\"欧洲到1771年才开始炼焦。 [227]

西学东渐

徐光启重视演绎推理,并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基础。徐光启在1629年即成立西局同年的七月二十六日,给崇祯帝上奏,提出“分曹”料理,即分学科研究的思想,并论述数学和其他科学的关系,及数学在生产实践中作用。 [228]他认为数学是“从用之基”,提出“度数旁通十事”:治历、测量、音律、军事、理财、营建、机械、舆地、医药、计时。在他掌管的“历局”内开展以数学为根本,兼及气象学、水利工程、军事工程技术、建筑、机械力学、大地测量、医学、算学及音乐等学科的研究工作。 [229]

历局有了科学研究机构的雏形。崇祯帝对此积极反应和支持,下旨批示“度数旁通,有关庶绩,一并分曹料理,该衙知道”。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有李之藻、李天经、孙元化、王徵,其后又有方以智,王锡阐等发扬。

民族

播报

编辑

东北地区

主词条: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奴儿干都司

蒙古族

主词条:鞑靼、瓦剌、兀良哈、土木之变、隆庆和议

藏族地区

主词条: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宗喀巴、西藏八王

西北地区

主词条:亦力把里、哈密之争

西南地区

主词条:土司制度、改土归流

外交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外交

朝贡体系

明初逐步恢复了唐宋时期的朝贡制度,到明成祖时期开创万国来朝的外交局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华朝贡体系。 [230]

七下西洋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出使西域

明朝派遣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出使撒马儿罕、吐鲁番、火州等西域十八国,并着述《西域番国志》、《西域行程记》等,加强了明朝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上的往来。

海禁政策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被称为倭寇。为防倭寇,朱元璋颁布了海禁政策。明朝中期,朝廷误以为“倭患起于市舶,遂罢之” [231]。合法的私人海外贸易,受到严厉限制。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与倭寇相勾结,共同走私、抢掠分赃,倭患愈演愈烈。

东南倭乱

抗倭的戚继光 [232]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233]

倭寇平息后,朝廷有鉴于对外贸易对沿海居民的重要性,逐步解除海禁,使民间走私贸易逐步正当化,国际贸易使中国进入了逐渐成形的世界贸易体系之中。 [234]

万历援朝

丰臣秀吉统一全日本后,意欲占领李氏朝鲜。1592年,日本进攻朝鲜,朝鲜国王逃到义州并派使节向明朝求救。最终明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中日进行和谈。但1597年后,日本再次进攻朝鲜。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日军士气受挫,决定撤退本土,然遭中朝联军拦截,于露梁海战全歼来援日军。

中西交流

利玛窦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政府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235]

1601年,利玛窦和庞迪我身穿儒服来到北京,收到万历帝的召见和优礼,并在宣武门附近赐房屋居住。 [259]他们在中国宣传天文学、兵工学、数学和地理学,丰富了中国的科学文化。 [260]

社会

播报

编辑

主词条:明朝社会

帝王世系

播报

编辑

庙号

谥号

名字

生卒时间

年号及使用时间

未在位被追尊的皇帝(含南明时期)

德祖 (明太祖追上) [236]

玄皇帝(明太祖追谥) [236]

朱百六

-

-

懿祖 (明太祖追上) [236]

恒皇帝(明太祖追谥) [236]

朱四九

-

-

熙祖 (明太祖追上) [236]

裕皇帝(明太祖追谥) [236]

朱初一

-

-

仁祖 (明太祖追上) [236]

淳皇帝(明太祖追谥) [236]

朱世珍

1283年-1344年

-

兴宗(明惠宗追上、明成祖剥夺、明安宗复上) [346]

孝康皇帝

(明惠宗追谥、明成祖复称懿文皇太子、明安宗复谥) [346]

朱标

1355年-1392年

-

睿宗(明世宗追上)

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俭敬文

献皇帝(明世宗累谥) [248-250]

朱佑杬

1476年-1519年

-

-

悼皇帝 (明监国鲁王追谥) [343]

朱慈烺

1629年-1644年

义兴1644年(仅建元,未称帝)

恭宗(明昭宗追上) [339]

慕天敷道贞纯肃哲修文显武圣敬仁毅

孝皇帝(明昭宗累谥) [339]

朱常洵

1586年-1641年

-

-

敬皇帝(明绍宗追谥) [340]

朱宇温

1490年-1560年

-

-

顺皇帝(明绍宗追谥) [340]

朱宙栐

1538年-1564年

-

-

端皇帝(明绍宗追谥) [340]

朱硕熿

?-1632年

-

-

裕皇帝(明绍宗追谥) [340]

朱器墭

?-?

-

礼宗(明昭宗追上) [341]

体天昌道庄毅温弘兴文宣武仁智诚孝

端皇帝 (明昭宗追谥) [341]

朱常瀛

1597年-1645年

-

在位的皇帝(含南明时期)

太祖 [237]

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

高皇帝(明世宗累谥) [237]

朱元璋

1328年-1398年

洪武1368年-1398年

惠宗(明安宗追上) [238]

嗣天章道诚懿渊功观文扬武克仁笃孝

让皇帝(明安宗追谥) [238]

恭闵惠皇帝(清高宗追谥) [239]

朱允炆

1377年-1402年

建文1398年-1402年

太宗,成祖(明世宗改) [240]

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

文皇帝(明世宗累谥) [240]

朱棣

1360年-1424年

永乐1402年-1424年

仁宗 [241]

敬天体道纯诚至德弘文钦武章圣达孝

昭皇帝 [241]

朱高炽

1378年-1425年

洪熙1424年-1425年

宣宗 [242]

宪天崇道英明神圣钦天昭武宽仁纯孝

章皇帝 [242]

朱瞻基

1398年-1435年

宣德1425年-1435年

英宗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

睿皇帝

朱祁镇

1427年-1464年

正统1435年-1449年

代宗(明安宗追上) [243]

恭仁康定景皇帝(明宪宗追谥) [345]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

景皇帝(明安宗追谥) [243]

朱祁钰

1428年-1457年

景泰1449年-1457年

英宗 [244]

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

睿皇帝 [244]

朱祁镇

1427年-1464年

天顺1457年-1464年(复辟)

宪宗 [245]

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

纯皇帝 [245]

朱见深

1447年-1487年

成化1464年-1487年

孝宗 [246]

建天明道诚纯中正圣文神武至仁大德

敬皇帝 [246]

朱佑樘

1470年-1505年

弘治1487年-1505年

武宗 [247]

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

毅皇帝 [247]

朱厚照

1491年-1521年

正德1505年-1521年

世宗 [251]

钦天履道英毅神圣宣文广武洪仁大孝

肃皇帝 [251]

朱厚熜

1507年-1566年

嘉靖1521年-1566年

穆宗 [252]

契天隆道渊懿宽仁显文光武纯德弘孝

庄皇帝 [252]

朱载坖

1537年-1572年

隆庆1566年-1572年

神宗 [253]

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

显皇帝 [253]

朱翊钧

1563年-1620年

万历1572年-1620年

光宗 [254]

崇天契道英睿恭纯宪文景武渊仁懿孝

贞皇帝 [254]

朱常洛

1582年-1620年

泰昌1620年

熹宗 [344]

达天禅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

悊皇帝 [344]

朱由校

1605年-1627年

天启1620年-1627年

思宗,毅宗,威宗(明安宗改,明绍宗再改) [255] [257] [347]

怀宗 [256](清世祖上,后又取消)

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

烈皇帝(明安宗谥) [255]

钦天守道敏毅敦俭揆文襄武体仁致孝

庄烈愍皇帝(清世祖谥) [258]

朱由检

1611年-1644年

崇祯1627年-1644年

质宗、安宗(明昭宗改) [349]

奉天遵道宽和静穆修文布武温恭仁孝

简皇帝 [349]

朱由崧

1607年-1646年

弘光1644年-1645年

-

- [348]

朱以海

1645年-1653年

监国鲁1644年-1645年(仅监国、未称帝)

绍宗 [350]

配天至道弘毅肃穆思文烈武敏仁广孝

襄皇帝 [350]

朱聿键

1602年-1646年

隆武1645年-1646年

昭宗(明延平文王上) [342]

匡皇帝(明延平文王谥) [342]

朱由榔

1623年-1662年

永历1646年-1662年】

墨坛书屋推荐阅读:网络科技娱乐分手回岛,大海成了我的黄金渔场我的中医不科学桃源俏美妇鉴宝金瞳2003:从网吧老板开始我一个黑客重生搞点科技很合理吧电子制造商四合院:退伍了该以德服人四合院: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我的验证码通未来庄园小神农让你接管手机厂,手机全不要钱了游戏公司?这分明是科技巨头灵气复苏,我养出一尊星空巨兽平步青云升迁路娱乐:重生豪门公子,玩转香江重生之官场争雄你这农场也太假了华娱:从小导演开始坠机后,我和美女空姐流落荒岛荒岛时空门钓鱼又赶海,我是渔村最靓的仔我有了空间戒指后,财富无限九零渔村时代开局重生:从地产大亨开始化神戒种地从1992开始钓鱼暴富钓鱼爆护超级垂钓养殖系统我的灵器被妹妹直播抽奖了重生四合院,傻柱不做吸血包重生美利坚:开局化身加州坐地户国运:扮演钟离,队友风神温迪黄金时代高武:开局怪兽分身能量反馈!陪你后半生之海誓山盟数码制造商神农奇兵九阳丹帝重生03:从网络作者到千亿神豪开局卖包子,惊呆辣美妻重生不做接盘侠!建设美丽大中华被反派大佬捡回去后超级男神系统神速升级大学刚毕业,我让老师休产假增幅,从都市开始无敌万界开局举报系统,我超脱了没钱上大学的我只能去屠龙了开局穿越四合院
墨坛书屋搜藏榜:锦云谋票房女王龙虎香江亲手亲嘴把十八线小明星养成天后诸天猎杀者看到成功率,我被相亲对象绑架了重生之一路随心隐婚总裁的小祖宗甜哭了婚约对象是七位师姐,我要退婚!神医龙婿绝地大探险第一符师:轻狂太子妃解甲归甜(重生)怀孕后,前任小叔找上门要负责东宫禁宠带着空间当熊猫米豆和他的体验屋超级军工霸主田园神豪苟在都市修个仙四合院里的喜剧重生八零之军少的毒妻惊!王妃一脚踹翻了王爷的轮椅天生媒运华娱从仙剑开始曹军打赏女主播,我能无限提升修为我有一个万能系统商城郡主当道:美男有点多闪婚之秘爱成瘾都市至尊医仙七零,恶毒女配奋斗日常私宠:婚前试爱森罗大帝最强狂兵山晋江湖,我全家都是黑道系统让我当贤妻良母龙族之从挖卡塞尔墙角开始重启白金时代重生为君我的灵器被妹妹直播抽奖了夫人虐渣要趁早全书反派都宠她爱上秦楼重生八零奶萌包占卜师:基础能力干翻全世界权妃之帝医风华替嫁王妃:娘子是朵黑心莲超级狂婿登基日孕吐,全皇朝都在找孩子他爹重生之彪悍小跟班
墨坛书屋最新小说:乡野小医王陈阳道法界骑马与砍杀:苟在村庄当老六原胶兽界逃离异都高武,退学去当治安官,要杀疯了高武:万倍增幅,我有无数神物!民国土匪村文娱:以搬运工的名义虽然有了一个亿,但我选择稳健黄金万两与红包骗局之网都市梦游乡村绝色村姑铁路职工山村神医陈大壮乡村快活小傻医我,狂徒下山,举世无敌!官海惊涛都市反派:开局冲了气运女主政道问鼎坐公交车游遍全中国说好小火苗,你怎么拿异火点烟?天眼神鉴:从断亲开始逆袭风起余杭被迫离开,我打造无上皇朝让你下山潜修,没让你找老婆啊我真的只是来打酱油的我靠切切切当上太医令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沪风疆韵被读心后,我的马甲全掉了雇佣军是怎样练成的同枕一千零一夜我的系统竟然是九天玄女抗战:我觉醒杀星系统十二狱凡逆:仙武同修祖血知道走了宝,不知我是感应异能王万维守护异世界哥哥一眼睁开,神仙师父找上我老板娘的终极目标史上最强钓鱼佬!叶尘之逆袭平行界75岁,来了个恋爱系统蓝星第一霸寻宝全世界从成为亿万富豪开始燃烧吧少年开局继承一家机械电器修理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