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寓和宁氏前往京城的马车里,想到最近听到的消息,宁氏低声询问:“老爷,你说蒖儿还活着吗?”
那到底是她的亲生女儿,她怎么能不关注对方的情况。
崔寓凝眉:“不管有没有活着,她名义上都不能是我们的女儿了,夫人,就当没这个女儿吧。上次陛下没有处罚我们,也是看在宸儿将菁儿带了回来。”
“要是蒖儿还活着,会见着吗?”宁氏又问。
崔寓道:“那次她将菁儿换去北齐,恐怕已经惹怒陛下,就算九死一生将来被送了回来,你也最好不要去见人。陛下心里估计还恼着她,兴许看在我们养育了菁儿,宸儿又将菁儿带回来的面子,会饶恕她一命。只要她不闹事,估计能安安稳稳当个九公主吧。”
“只怕以她的性格不会安分下来,要是知道菁儿被陛下封为郡主,恐怕不会满意。”
要再闹起来,陛下怕不会再留什么颜面。
对蒖儿之前做的事情,陛下必然是愤怒的。
“夫人不要多管这些了,难道你要为了她一人,将整个崔家都给连累了吗?我们还有昭儿,宸儿。”崔寓道。
宁氏含着泪,轻轻点头:“也就是说菁儿和蒖儿的身份,永远都不会公之于众吗?”
“当初的事情闹得那么大,真的公之于众,那不是个笑话吗?夫人,你要记住,我们的女儿是菁儿,蒖儿是当今九公主,这个秘密不能再让更多的人知道。”崔寓警告。
宁氏应下,还是有些难过。
“听说那沧澜国还不错,或许她留在那边更好吧。”她说。
崔寓道:“等那边稳定下来,必然会处理北齐遗留下来的问题,包括九公主殿下,应该会将她送回来。”
“她将来如何,就看她的性子能不能有所收敛了。”崔寓道,安分一些,陛下不会将她怎么样。
宁氏听出其中含义,心中一叹,也不再多言。
陛下是君,他们是臣,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夫君是陛下信任的臣子,当年接下保护九公主的任务,他们也没有别的选择。上次的事情陛下没牵连他们,实属陛下仁厚。
也难怪夫君会效忠陛下。
在沧澜国还未出现前,南齐虽被北齐欺压,可陛下也算得上是仁厚之君了。
两日后,崔家人团聚。
他们都很有默契,不谈沧澜国,更不谈阿蒖,仿佛家里从未出现这么一个人。
直到这一日,宫内传出消息,说丽妃娘娘病了,听说是心病。
稍微聪明点的人,立马就想到了她应该是思念九公主。
现在北齐没了,那边已经是沧澜国,丽妃必然是想到了九公主,不知道其生死,还能不能回来,为此担心,这才生病了。
可现在沧澜国那边可顾不上其他,这边的人更是打听不到具体情况,就算是南齐陛下也一样。
就算打听到了,涉及两国,不可能将人轻易给接回来。
为了让丽妃好起来,当今陛下便召见京城贵女,让她们进宫陪伴丽妃,若是谁能让丽妃好起来,就收对方做义女,封为公主。
风险伴随着利益,还真的有不少人愿意让家里的女儿进宫去试试。就算不愿意的,陛下都放出这话,怎么也送进去,不然被陛下知道,可承受不住天子之威。
身为天子心腹的崔寓,自然早知道宋崇的打算。其夫人宁氏是知道崔菁的身份,他也得将陛下的打算告知。
但崔寓不着急,当不知道这件事。
直到京城那些贵女一一去试过都无用,不需要宋崇多言,就有人上前提醒,不是还有个崔菁吗?宋崇皱了下眉头,还装作怀疑了下,最终为了丽妃,还是召见了崔菁。
崔菁再接到圣旨的时候,心里不是滋味,可之前和丽妃接触过,她厌恶宋蒖,却不厌恶丽妃,对方很是温柔亲切,真不像宋蒖的亲生母亲,身上没有傲然和高高在上。当初跟着宋蒖回宫时,丽妃看到她,对她也是很温和的。
想到对方病了,宋蒖是可恨,但丽妃是无辜的,崔菁生出几分怜悯,能理解一个做母亲的心情。
就这样怀着复杂的心情,崔菁进宫了。
仅过了一日,丽妃情况居然有好转。
随后有人便说,崔菁本身福源深厚,要不然也不可能从北齐平安回来。
没有出任何差错,计划如自己想的一样进行着。
等丽妃大好,宋崇便按照之前的承诺,认崔菁为义女,封她为公主,封号为长宁。
崔菁一边心情复杂,一边又不好拒绝丽妃的温柔,再说她也没能耐反对这一切。
她还是很关心宋蒖的消息,崔宸那边很难打听,她想到了问丽妃,毕竟丽妃在意宋蒖,不可能不打听她的消息。
丽妃以为崔菁是真的担心,心里发软,她的女儿怎么能如此善良?
现在能时常见亲女儿,她哪里会再想那个崔蒖,巴不得对方在那边被搓磨死了才好。若不是对方,她的女儿能吃这么多苦头吗?
但在女儿的面前,她自然不会露出这一面,省得吓到对方,再说这个秘密不能曝光出来。女儿又如此善良,要是知道了真相,心里怕是会难受和愧疚吧。
“陛下已经安排人打听,一旦有蒖儿消息,便会回来汇报的。”丽妃抹着眼泪,“希望她没事吧。”
害她的女儿吃那么多苦头,怎么可以没事?
沧澜国皇宫,范世正在和阿蒖说话:“陛下,最近有人在打听九公主的消息,臣猜测是南齐那边,叫人摸了下底细,果然是。”
阿蒖抬眸:“就和他们透露,九公主正被好吃好喝待着,目前沧澜国暂时将她遗忘,还没来得及处理。”
这边事情还挺多的,现在真的回不去。
“好的,陛下。”范世应下,想到那本关于农耕的书籍,他给阿蒖分享了下进度,满脸都是激动。
“那就好,我这里还有些另外的,你拿下去研究吧。”阿蒖又拿出几本册子,上面有种子培养等一些民生技能,也有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