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景行的目光却被角落里叠放着的三幅油画吸引住了。
这三幅画叠在一起,后面的两幅没有完全被前面的一幅挡住,都露出了大部分。
王景行惊奇地发现,最上面的两幅居然是画着一样内容的油画。
他心中不禁泛起嘀咕:难道是印刷品?
虽然画框都蒙了一层灰,但看它们复古风格的装裱又不像。
王景行顿时来了兴趣,朝着柜台后面的老板喊道:“老板,你角落那几幅画是印刷品吗?”
老板顺着王景行指的方向看了看,摇头说道:“不是,这是我昨天才从一个老主顾手里收来的,都是正宗的西洋油画。”
见王景行有兴趣,老板走过去把画搬了出来,“我都还没来得及整理,顺手放在角落的。”
王景行接过画,仔细端详。
果然是两幅几乎完全一样的画,画的都是睡莲。
不认真看,还真以为是印刷品。
画框是复古的木质材质,经过特殊的做旧处理,呈现出岁月的痕迹和历史的沧桑感,上面的雕花精致细腻。
画还装有玻璃保护罩,能够有效防止光线、灰尘、湿气和有害气体对油画的损害。
王景行对西洋画没什么深入研究,在他收藏的众多画作里,也只有一幅郎世宁的《牧马图》借鉴了西洋画法。
这两幅《睡莲》,不仅画面几乎一模一样,尺幅也一模一样,大约一米见方。
画面的主体是池塘中大片簇拥的睡莲,那些睡莲形态各异,有的含苞待放,粉嫩的花瓣紧紧包裹着花蕊,仿佛在沉睡,让人忍不住想要窥探它盛开时的模样。
有的则完全盛开,洁白或淡粉的花瓣舒展着,在水面上投下淡淡的影子,宛如水中的仙子。
花瓣的边缘,画家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柔和的光晕,像是被清晨的露珠润泽过,晶莹剔透。
池塘的水面,是画家用色彩和笔触构建的梦幻世界。
蓝色、绿色、紫色相互交织,层层晕染,看似随意却又完美地表现出水面的波光粼粼。
整个画面没有明显的笔触痕迹,画家将各种颜色的小笔触紧密排列,从远处看,这些色彩自然融合,营造出一种如梦如幻的真实感。
王景行想看看是哪个作家的画,结果找遍画面,居然没有发现作家署名。
他忍不住运用自己独特的透视能力往画框内部看去。
突然,他发现画框的内部,底部面朝画布的地方,写着一串字母。
仔细辨认,发现是“f.w.benson\/1916”。
这是f.w.benson在1916年创作的画?
王景行也不知道这个f.w.benson是谁。
他赶紧拿出手机,手指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搜索起来。
一番查找后,他不禁瞪大了眼睛,原来这个f.w.benson是美国画家弗兰克·韦斯顿·本森。
一开始他在波士顿的艺术博物馆学习绘画,后来到巴黎的朱利安学院深造美术。
他是美国印象派运动的关键人物,将莫奈的瞬息光色与马蒂斯的装饰性构图巧妙融合,独创了“动态印象派”风格。
他的作品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等众多知名艺术殿堂收藏。
如果画框内的画真如画框底部的署名。
那这幅《睡莲》就是出自这么一位有名画家之手。
王景行按捺住内心的激动,赶紧去看另外一幅相同画面的《睡莲》。
在相同的画框位置,居然写着“claude monet”。
这个名字可不得了,王景行不用查都知道,这是法国大名鼎鼎的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
他的《日出·印象》开启了印象派绘画的先河,其画作中对光影和色彩的独特表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画家。
如今,摆在自己面前的居然可能是莫奈的《睡莲》,王景行只觉得心跳陡然加快。
该不会是真的吧?
再看第三幅画,是以海岸为背景,描绘暮色中一座孤立的礁石灯塔。
在画框相同的位置,也有“f.w.benson\/1928”。
即便对西洋画没有研究,但凭借对古玩和国画的了解。
这几幅画看起来确实很不一样,很大概率是真的。
王景行心中明白,自己很可能撞上了大运。
不管是真是假,都得试上一试。
王景行强装镇定,看向老板,问道:“老板,你这画哪里来的?怎么两幅一模一样的,真不是印刷品吗?”
老板眯起眼:“实不相瞒,这三幅画的来路可有些曲折。”
“我的一个老主顾,是个职业淘宝人。这三幅画是他在美国,参加仓库公司拍卖无人认领的仓库时候拍到的。”
“这两幅一模一样的画,据他说应该是顶级美术学院学生的作品,模仿大师的风格。”
“我都还没来得及整理,你就看到了。”
王景行不动声色地说:“老板,我正想买几幅画回家装饰墙壁,你这几幅看起来就不错,怎么卖?”
老板略一思索,说道:“这几幅画虽然没有署名,但绘画水平很高。而且年代比较久,装裱很复古,也算是古画了。这样吧,十万港币,三幅你打包带走,就当交个朋友。”
事实上,这三幅画他自己就花了2000港币买下的。
看王景行穿着讲究,像个有钱人,讲的又不是粤语,老板便想狠狠宰上一笔,所以狮子大开口叫了个十万。
王景行心中一阵狂喜,这价格简直低得离谱。
但他表面上依然不动声色,故意皱起眉头说:“老板,这价格可不太实在啊。这画看着是有些年头,可连个署名都没有。市场上的画,这个尺寸的一般也就几百块,最多也不超过一千港币。”
老板急忙摇头,指着画框说道:“我这可是有历史的画,怎么能和现在的画对比呢,你看这画框,实木的,这工艺现在可不好找了。”
王景行伸出一根手指,说道:“1万港币三幅画。”
老板面露难色,犹豫了一下说:“哎呀,您这砍价也太狠了。这画框看着就不便宜,我收来的时候都不止这个价。这样吧,八万,不能再少了。”
王景行装出一副很为难的样子,眼睛时不时地瞟向那几幅画:“八万还是贵了,这样吧,我再让一口,3万。”
老板见王景行似乎有些动摇,赶紧趁热打铁:“这三幅画,您一起拿走,给个六万块。这已经是我能给出的最低价了,您要是去别的店,肯定拿不到这么实惠的价格。”
王景行心中暗喜,表面上却还在和老板讨价还价:“六万还是有点超出我的预算了。这样吧,老板,我也不磨叽,五万块,行的话我现在就付钱,不行就算了。”说着,他作势就要放下画离开。
老板咬了咬牙,一拍大腿说:“行,看您也是真心喜欢,五万就五万。”
王景行心中乐开了花,他拿出信用卡,刷卡付了钱,开好发票。
老板帮忙把画仔细包装好,王景行小心翼翼地抱着这三幅画走出了画廊。
此时的阳光似乎更加明媚了,街道上的喧嚣在他耳中都成了欢快的乐章。
他迫不及待地回到刘世杰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