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唐昭宗倒也是不错,只是生在那个时间段,终究没有力挽狂澜的本事啊!如果按照天幕的说法,这唐末的一切乱象根源,似乎都可以归咎到经济秩序崩溃,土地兼并,贫富差距过大,以至于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啊!”
回到宋朝的赵匡胤感慨道。
一旁,赵普也是立马应和道:“最根本的原因是这样,不过藩镇割据的威胁却不能只通过经济改革就能消除!”
...
赵匡胤和赵普的对话,出现在天幕之上。
很多的皇帝,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东汉末年,汉献帝沉吟道:“经济秩序崩溃,土地兼并,难道解决这些问题,还不能挽救一个王朝吗?”
...
宋度宗时空,有点傻的宋度宗看向文天祥道:“丞相,您看呢?既然知道根本问题,为什么就不能直接从这方面入手,解决所有问题呢?”
文天祥想了想道:“陛下,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很多人是不会配合改革的,他们会阻拦,这股力量会很强,强大到足以天翻地覆。
所以,很多时候,虽然我们看到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却无法从根本下手的原因。”
...
明末,崇祯时空,崇祯道:“还好,还好,要不是天幕出现,朕根本意识不到这些问题。现在幸好是有岳元帅为朕坐镇京城,戚继光元帅守卫边关,还有李自成,张献忠将军去打击那些权贵富豪!”
...
【唐昭宗李晔继位之后,不甘心曾经辉煌的大唐就此没落。
为此,他开始苦思冥想想要解决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的问题。
但是此时的藩镇割据,那就跟东汉末年军阀混战一样,各大节度使之间不断的打来打去,争抢地盘。
虽然他们名义上都还是朝廷的臣子,但是朝廷的命令?
不好意思,对我有利,那我就听,对我不利?信不信我来干你?
同时,唐朝的宦官也是很牛逼的,掌握着神策军,比汉朝那些什么十常侍不知道牛逼到哪里去了。
甚至皇帝的废立,都要看宦官的眼色行事!
在这样的情况下,唐昭宗开始了自己的施政之路。
在经济上,他厉行节俭,反对铺张浪费的风气,主动削减宫中开支。
当然,这种行为,从后世角度看来,只能说其行可嘉,其行可悯,但没有触及根本问题所在,作用也就是聊胜于无吧。
就像那崇祯一样,你皇帝再怎么节俭,大臣们大不了上朝是穿个烂衣服,下朝立马换上锦衣华服,吃着山珍海味,搂着漂亮小妞,捞着金钱宝物。】
...
“混账王八羔子!”朱元璋怒骂了一声。
“可恶的贪官污吏,朕非要杀尽你们!”崇祯也是怒骂!
“嘿嘿,对于这些玩意,就是不能跟他们讲道理,拖出来一刀剁了!”正在外地带着兵巡查地方,处置贪官的李自成呵呵一笑。
...
【当然,同时李晔还在打击佛教,提倡道教和儒学。
因为佛教和那些王权富贵,文人士子一样有特权,出家了不用纳税!
不过,说实话,有头发谁愿意剃光头呢?
光是减少百姓出家当光头的数量,终究也只是扬汤止沸!
在教育和人才选拔问题上,
李晔重视教育,大力提拔人才,在位十六年,举行了五次科举,并且还严打作弊,强调公平。
在政治上,
为了压制宦官的力量,李晔恢复宰相权力,并增加宰相人数,以此来制衡宦官。
在军事上,李晔从登基开始不久,就在谋划着组建自己的军队,并且派遣亲王典军,试图扶持宗室的力量,来对抗宦官和藩镇。
同时,他也按照之前的唐朝皇帝用藩镇制衡藩镇的策略,试图在这其中找到一个壮大自己的机会。
但是,即便是李晔采取了这样的一些方案,却终究无力回天。
比如说,拥立他上位的最大的权宦杨复恭,李晔用朝廷官员和宦官的矛盾,用宦官集团内部自己的矛盾,虽然是铲除了杨复恭的势力。
但是宦官集团的势力依旧不可小觑,依旧还掌握着很多的军权。
同时,那些朝廷的官员,也不是省油的灯,很多都和各地节度使有勾结。
各地节度使,自然也是不想看着李晔做大,都在想方设法的弄掉李晔手里的军队。
比如在890年,李克用在殴打昭义军节度留后(代理)孟迁和吐谷浑首领赫连铎,结果卢龙军节度使李匡威帮助了赫连铎,导致李克用手下的安金俊被打得大败。
于是,赫连铎,李匡威,朱温等人趁机要求唐昭宗下令攻打李克用。
权宦杨复恭和很多朝廷大臣都认为不能打李克用,认为这个时候,应该休养生息,让那些节度使自己去斗自己的去,而唐昭宗最开始也接受了这个建议。
但是宰相张濬和朱温关系好,受到朱温的贿赂之后,力劝唐昭宗攻打李克用。
最终,唐昭宗决定攻打李克用,结果却被李克用打得大败!
这下,好不容易搞起来的禁军被李克用给报废了,朝廷的实力和威望都再次遭受到了极度重创。
各路节度使也越发的不听话了。
又比如在893年,李晔因为不满李茂贞侵占山南,下令解除李茂贞的凤翔节度使,改为山南西道节度使。
结果,宰相崔昭纬和杜让能不和,崔昭纬直接暗通李茂贞,告诉他,这是杜让能在整他。
李茂贞直接大骂李晔,起兵反叛,攻打长安。
李晔派覃王带禁军去平叛,同时朱温等节度使也是打着帮忙的旗号,派了人协助禁军。
结果呢,一开打,其他节度使的人就全都溜了,留下这几万禁军懵了,人呢?
然后,这支禁军就基本被打得是全军覆没。
李茂贞趁机兵临城下,逼迫李晔解决杜让能等人。
李晔没办法,只能听从李茂贞的要求,并封李茂贞为秦王,中书令,凤翔军节度使兼任山南西道节度使等职务。
896年,李茂贞又来攻打京城。
李晔的禁军不敌,再次大败,李晔只能带着部分禁军仓皇逃亡。
结果在渭北的时候,遇到了又一个军阀韩建派了自己的儿子来迎接李晔,说让李晔去自己的华州避难。
这个情况,不去也不行了。
到了华州之后,韩建便彻底露出了獠牙,他一方面震慑那些朝廷宰相,让他们不敢绕过自己执行任何命令。
一方面当李晔请他主持朝政的时候,他又偏不同意。
同时,他逼迫李晔废除亲王典军的制度,并且强行解除了李晔的武装力量。
接着,他假传圣旨,杀死十一个宗室王,其他的全部驱逐!
而那个被李晔,实际被韩建逼迫驱逐的宰相崔胤,则是跑到了朱温的地盘,并建议朱温营造洛阳,接李晔过来。
韩建一听,不得了,赶忙又对李晔态度变好了一些,还建议李晔重新启用崔胤。
话说,这个时候的唐王朝,虽然已经是名存实亡,但好歹还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虽然,没几个人买他的账,但韩建也只敢逼迫李晔改立太子,而不敢把他直接弄死。
因为这个时候的情况就是军阀混战,你打我,我打他,他打你!
经常就是朝廷下个命令,号令各路节度使去殴打其中一个节度使,然后这些节度使蜂拥而上,就去打。
要是这些节度使败了,那被殴打的节度使就攻击京城,又强迫皇帝下令去打自己想打的节度使,然后其他人又跟着新的命令打。
反正就是乱七八糟一锅粥。
在流亡三年后,李晔回到了京城,然后他开始谋划彻底铲除宦官,结果事情泄露,原本分成好几个派系的宦官联合了起来,以刘季述为首,发动兵变挟持李晔,逼迫李晔退位,传位给太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和地方的势力都是坐山观虎斗,都不愿意动。
宰相崔胤经过一番努力,干掉了刘季述等人,恢复了李晔的皇位。
但是,崔胤想要一鼓作气彻底解决宦官势力的目的,还是没有达成。
这崔胤和朱温的关系比较好,之所以能四次上任宰相,也是有朱温的支持,在这一次之后,崔胤又拉拢李茂贞,想要跟宦官对刚。
901年,朱温向关中行军而来,宦官们害怕极了,挟持李晔跑路。
结果李晔又落到了李茂贞的手里。
朱温要来攻打李茂贞,李茂贞向李克用求救,但李克用之前被朱温打败,没来。
李晔劝李茂贞和朱温和解,但朱温不听!
最终,李茂贞被朱温围困凤翔,李晔也一度出现了汉献帝当年的情况,食不果腹,把自己的衣服都卖了,只为了换取一点粮食。
最终,李茂贞投降了,李晔到了朱温的手里。
接下来,李晔回到了京城,朝廷大权被崔胤和朱温掌控,两个人对着宦官大肆开刀,彻底解决了唐朝的宦官势力。
然而很快,崔胤发现朱温的实力越来越强,越来越无法无天了。
于是崔胤和李晔商量,招募一些新军,然后跑路到荆襄,脱离朱温的控制。
结果事情还没开始,消息泄露,
904年,崔胤就被朱温以叛乱为由杀了。
这崔胤其爷爷,父亲都做过宰相,他自己也是有着振兴大唐的志向,只不过他受到父亲的影响,太过于痛恨宦官,同时又过于信任朱温。
以至于最终引狼入室,让朱温这头恶狼彻底掌控了唐朝朝廷。
杀了崔胤之后,朱温就像是董卓附体了一般,当年董卓逼迫汉献帝和洛阳百姓迁到长安。
而朱温就正好反过来。
但是因为洛阳的宫殿没有修好,大部队暂时留在了陕州。
李晔急忙找机会向王建、李克用、杨行密等人求救,但他们都隔岸观火。
没办法,李晔虽然百般拖延,但没有人来救他,只能起身前往洛阳。
路上朱温找机会将李晔的亲信全都杀了,将李晔身边的人都替换成了自己的。
到了六月,王建,李茂贞等人才决定一起讨伐朱温。
朱温一边抵挡,一边谋划另立新君。
到了八月十一日夜晚,朱温手下的蒋玄晖带着一百多人闯宫,
唐昭宗的河东夫人裴贞一极力阻拦,被杀害,
昭仪李渐荣为保护唐昭宗,趴在唐昭宗身上,也被杀害!
最终唐昭宗也被杀害,享年38岁。
之后就是唐哀帝继位,很快,大唐也就彻底的灭亡了!】
...
“可恶的朱温,死猪,烂猪,让你猖狂,让你杀朕!朕的爱妃啊!好在现在朱温死了!可是那些个节度使依旧狼子野心,朕该怎么办啊!”
唐昭宗时空,唐昭宗跪在祭天的案桌面前,痛哭流涕,对着天幕不停的跪拜。
“老天啊,求求你,让太宗陛下过来吧,就算是暴打我一顿,也没有关系啊!”
...
原来,上次因为天幕曝光的关系,朱温被出其不意的砍死了。
只是,死了一个朱温,还有那各种各样的节度使。
唐昭宗依旧是毫无办法!
...
“朕死了?怎么可能,那个废物怎么能杀掉朕的?”五代,后梁时空,后梁太祖朱温一脸懵逼的自言自语。
...
唐太宗时空,李世民看到这一幕简直都气炸了!
“让朕过去,让朕过去,朕非要将那些乱臣贼子诛九族,剥皮实草,五马分尸,凌迟处死!”
...
“让本王去!本王去!本王非要将这些人杀得个片甲不留!”
...
【北宋宋祁、欧阳修编纂《新唐书》说:
自古国家灭亡,不一定就是昏庸暴君的原因,实在是积累的痹症太久,大势已去。
因此即便是有智勇双全的君主,但也无力回天。
唐昭宗就是这样的人,虽然有志于兴复,但是外患已成,内部又没有贤臣辅佐。
虽然他想要得到非常的人才,却又经常用错人,以至于情况越发的混乱。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认为,唐昭宗是轻易就会暴躁,没有恒心,干成一件事就很高兴,遇到一点事就很着急,任用小人,所以激发了矛盾,加快了唐朝的灭亡速度。
一些网友说,假如穿越不带系统,那拯救唐昭宗的难度比拯救崇祯的难度还要大很多!
那么,各位看官如何认为呢?】
...
汉高祖摇摇头道:“在那样的情况下,怕是除了天降神兵,也没什么办法了吧,满朝都是小人,让他用谁啊,毕竟他又不是朕!”
张良:“额...”
萧何:“啊...”
...
汉献帝红着眼道:“你比朕好啊,虽然你也失败了,但你至少还有施展的空间,哪怕是做错了又如何?朕呢?一点办法都没有!”
...
明末,崇祯时空,崇祯长叹道:“朕现在幸得上天和诸位贤臣良将相助,真希望有人能去帮帮唐昭宗啊!”
...
崇祯感叹的画面,上了天幕。
那唐昭宗看到之后,顿时更加的悲痛起来。
想想,那崇祯和自己很相似啊,可是天幕告诉了他崇祯,有那些忠臣良将可以用,还有其他时空的如岳飞,戚继光那样的强人去帮他。
可他呢?
根本就不知道谁可以用,天幕上提到过的那些人,看起来没有一个是能够真正帮助他的。
那崔胤,看着好像也不太行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