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后来也作:“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打。”说到底,这只不过是一种吹破天的牛皮,用来表示勇气和决心罢了。
封建王朝里规矩多大呢?抬头看一眼皇帝,这拉出去就得砍!评书艺人总夸张地解读说:这叫做有意刺王杀驾。个人觉得这个解释并不大准确,还是“不臣之心”这个锅比较合适。
所谓“臣”,这个字最早出现在甲骨文里。人弯腰躬身时,眼球滚动、瞳孔会随之竖立起来,这形象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臣”字。封建王朝中,官员向皇帝称臣,每每低头躬身回话。这不就是“臣”字的具体表现么?
所以仰面视君这种行为,就可以被解读为有“不臣之心”。这已经是顷刻间就会被抄家灭门的罪过,何况是把皇帝打一顿呢?
但真是任谁也想不到,还真就有人敢把这件事给做了!而且竟然能全身而退,还全须全影活到了乾隆朝。这位臣子,可不是欺负了王朝衰落时、被架空的无能皇帝,对方可是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
动手这位叫做马齐,按北京老百姓话说,应该算是康熙的“发小儿”。金庸老先生的《鹿鼎记》里,曾有一段韦小宝和少年康熙互殴的戏份。算来这原型,其实应该就是马齐!
只不过真实历史上,马齐与康熙帝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一顿“摸爬滚打”的时候,俩人都已经接近“花甲之年”,加起来都快一百二十岁了。
这马齐是世代八旗勋贵,从小就给康熙伴读,此时既是康熙眼中红人,又是朝廷重臣。所以吧,也和康熙帝不老大“见外”的。
话说康熙帝很是看重马齐,就把太子交给他来教导。但是这太子骄横跋扈,做了许多出格的事。康熙一时气恼,就把这太子给废了。
要说这皇室的亲情,本来是极其淡薄的。大多数皇子出生以后,就交由专人去抚养。亲娘过问的时候都少,何况日理万机的皇帝呢?康熙帝皇子一窝一窝的生,许多一年到头未必能见上几次,大多数都没有什么印象。好多单独拉出来,甚至需要太监引荐,才知道这孩子是自己的第几个儿子,和哪个妃子玩耍出来的产物。
但是这太子的情况就不大一样,他从小成长在康熙身边,所以感情非常深厚,可不是其他皇子可比。康熙帝虽然一时气恼,废了他的太子之位,但是旋即又后悔了。。。。。。
所以康熙帝就有个小算盘,意思把太子都交给马齐教导了,自然是亲近之人。暗示他寻机会递个折子,为太子说些好话。这样自己也好就坡下驴,堵住大臣们非议的嘴,重新恢复太子身份地位。
但是这马齐呢,或许是真瞧不上太子,一直对康熙帝暗送来的秋波装聋作哑,就是不肯办这事。。。。。。
毕竟岁数不饶人,康熙帝只好把立储的事情提上了议程。八皇子在朝堂之上,颇受众大臣爱戴。就连后来的雍正帝、当时的四皇子胤禛,那会儿都是八皇子的拥护者。但是这一点,其实却让康熙帝很是忌惮。自古皇权斗争,都是异常残酷的事情。父子相争、兄弟相残的事情也不罕见。
但是这个时候,马齐却做出了一件触碰康熙逆鳞的事情。他联手佟国维,与百官一起推动立储八皇子!
这在康熙看来,无疑就是叛变。康熙这个气呀!心说我拿你当心腹,你却故意戳我肺管子,这是在向老八纳投名状么?
当场勃然大怒,痛骂起马齐来。骂到兴起之处,更是把马齐的祖上比做了卖主求荣的三姓家奴。揭穿马齐的爷爷哈什屯,出卖兄弟、改换门庭的旧事,很让马齐下不来台。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马齐也是个元老级人物了,又以刚正着称,哪里受得了这个?
要说这马齐,可真是个不怕死的。当初满朝文武皆惧怕明珠,唯有他和于成龙敢于调查,并将罪证公之于众。也正是出于此,才被康熙欣赏,逐渐得到了重用。
马齐听出了康熙指桑骂槐的弦外之音,初时还强自忍耐。到后来就忍不住回嘴,一句一句的怼回去。
这是要倒反天罡呀!
康熙帝飙着脏话就奔了过来,一把揪住马齐,心说你这是想吃小巴掌了?马齐也毫不示弱,就与康熙帝纠缠在了一起。《朝鲜李朝实录》里记载这个场景,用词是:“当众殴曳!”
两个年近花甲的糟老头子,就在这满朝文武面前撕扯起来。最终,康熙真的赏了马齐一个小巴掌。马齐虽然没敢真的还手,但是拉拉扯扯的也够瞧得了。一怒之下,索性还拂袖离去。
一直到了第二天,也不见马齐前来请罪,这是连个台阶都不打算给下呀!
康熙可不干喽!跳着脚就要杀马齐全家!
表态吧!
但是这次众臣意见出奇的统一,马齐该死!不管是不是马齐亲支近派,这会儿也不敢为他开脱半句!马齐敢和皇帝开撕,千刀万剐都是轻的呀!搞不好就是个诛九族,户口本成摞的销啊!
革的革,抓的抓。
康熙帝还派人去问:“小马呀!你看你这罪该怎么判呢?”
其实皇帝也是念旧情,想找个台阶下。心说你不主动,那我就主动一下呗!我派人来问,你就坡下驴认个错,从此官复原职、一片云彩散,谁也不带记仇的,多好!
可是马齐一梗脖子,硬气答道:“该死呗!”一副你就多于问的姿态。
按说和皇帝叫板到这个地步,不杀都不行了。这要是大臣们有样学样,都和皇帝梗脖子,那以后的工作还如何开展呀!
但是康熙帝,从此却仿佛忘了这件事。就这么黑不提、白不提的,一直也没砍了马齐的脑袋。
直到后来,马齐终于被关明白了。才醒悟了不该趟这趟浑水、参与皇储之争的事情,终于认了错。康熙帝似乎就在等着这一天,不仅高高兴兴放了人,而且一家子整整齐齐的。。。。。。恢复了官职。
有了这次教训,马齐不敢再掺和“九子夺嫡”。也因此因祸得福,没有被后来的雍正帝清算到罪证。最后寻了个由头,打发去编纂康熙实录去了。
直到康熙临近咽气,最后召见的大臣,也唯有这个马齐!直到此时,还谆谆嘱咐他,要照顾好先前的废太子胤礽。可见这两个糟老头子,感情其实是十分深厚的。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马齐去世前,曾经向乾隆帝申请,把自己的祖父奉入贤良阁。
当年那一架,康熙帝揭短马齐的爷爷哈什屯,出卖了兄弟、改换门庭的丑事,终究是让马齐挂怀了后半辈子。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冷语伤人六月寒。康熙帝若不是皇帝,只怕从那揭短的话一出口,就永远失去马齐了。任凭多少多少顿烧烤,只怕也是挽回不了。
康熙帝心里应该也是过意不去,才肯折损了皇家威严,轻易放过了该销户的马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