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欺少年穷”的这句话,出自于《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原文写:宁欺白须公,莫欺少年穷。翻译成老百姓的俗话就是:欺老别欺少。
当然这话的意思,可不是真让您去“拳打南山敬老院”,挑一个软柿子群体捏捏,来满足自己的霸凌欲望,那可就太不是个玩意儿了。何况老人家只要往地上一躺,那是分分钟教做人。。。。。。
莫欺少年穷的意思是在说,千万不要轻视年轻人。这个“穷”字,也非单指经济上的穷。您可别听了半句话,怕别人小看了自己,就急匆匆去找家长要水果手机、奈勾运动鞋去了。那些玩意儿都是身外之物,何况啃老这种事也不算自己“富”了起来。
莫欺少年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年轻人由于初出茅庐,无论在经济、阅历、人脉方面,都与“浪荡江湖的老梆子”们,存在着一定差距,所以在许多事情上边没有话语权,往往遭受打压。
老话儿里有这么一句,叫做:“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许多经验主义的老教条,就总喜欢用这句话来说事儿。
其实这话并不对。
当先进的思想、新颖的事物出现时,年轻人往往敢于大胆尝试。而年长的人,往往会十分抵触,不愿意做出改变。所以经验固然重要,但过分墨守陈规,反而就会被束缚住手脚。这也是许多“老油条”们,看似可以游刃有余的混日子,实际上却逐渐陷于被动和困境的原因。因为“江湖越老,胆子越小”,这些人早被现实打磨圆滑了棱角,早就失去了年轻人宝贵的“锐气”。所以要想打开困局,往往需要“少年英雄”的出现。
相声里关于“小孩子之魁首”的贯口,咱也别去背了。今天就聊聊宋哲宗——赵煦这个少年天子吧。
自汉唐以来,宋朝无疑是大一统封建王朝里,国土面积最小的那一个。由于没能收复燕云十六州,失去了西北的灵武等地,牧场十分有限,造成了战马的十分紧缺。
在这种情况下,先后与辽、金、西夏的对抗都十分头疼,经常做出妥协。您想啊!这些游牧民族可都是擅长骑射之辈。这要是两军对垒,人家骑着战马来去如风,您这边派出的都是“拳击手”,那还有不吃亏的道理?
神宗时期,支持王安石变法,并且收收获了显着的效果。但是这个事儿吧,就触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顽固守旧派的抵触,其中为首的,就有那个砸缸出名的司马光和大文豪苏东坡等人。
这苏东坡说话,就和现而今的砖家的一样不靠谱,他认为穷人之所以受穷,就是工作不够努力的原因!这话您是不是听着有点耳熟?
神宗两腿一登,宋哲宗赵煦就通知“登机”了。但是他当时毕竟才只有十岁,还是个未成年,所以高太后就顺理成章的做起了代言人。
她这刚刚揽起了大权,立刻就启用了司马光,恢复了旧法,还把王安石等人点名通报批评。后来宋哲宗赵煦渐渐成人,她也不肯放权,依旧把持着朝政。
这就应了那句话了——“老娘们当家驴耕地”。因为古时候妇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信息来源有限,后宫平常也被禁止参与朝政。这突然得了权,管理起国家大事来,根本就不搭呀!
高太后在位这八年,守旧党可得了势,那自然是栽赃陷害走一波,文字狱小游戏搞一搞。总之主张变法的新党遭到了严重打压,有的重贬,有的罢免,总之驱逐出上层权力圈。
这些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净顾着内耗了,自然没什么心思抵御外辱。但人家西夏那边,可是日益强大了起来。
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高太后也不大乐意了,就问:“爱卿们呀!说个事儿,你们晓得不?西夏那个小王八犊子,最近总挥舞着砂锅大的拳头舞舞扎扎的,在边境搞些事情。我黄金珠宝送了不少,还赐给他们姓赵这么大的荣誉,可是他们居然还不满意!这可肿么办呀?”
司马光为首的旧党就说了:“嗨!我的老太后呦!多大点事情呀!不就是丢了点国土嘛!和平!和平才是最关键的。不行这样,下回别等人家来抢,咱们主动送一点不就好了!打仗可是不中,劳民伤财的!”
老太后一听,心说是这个理儿,又不耽误我吃好喝好。反正咱家地方大,且送不完呢!还谆谆教诲赵煦说:“孩砸!你看了没!咱们要学习仁宗皇帝那样,和和气气的,无为之治!无为之治你晓得不?就是不打仗!千万不要学习你爹神宗,整天神神叨叨地搞什么变法,嚷嚷着发奋图强,有啥意义呀?咱家这地盘还不够大呀!租子收得还少呀?眼光要放得长远一点,虽然丢了些国土和百姓,但可是换来了和平呢!”
就这番妙论,直把赵煦给气得牙根直痒痒,但是也不敢有脾气,谁让自己手里没权利呢?大臣们汇报朝事,也从来不拿正眼看这位皇帝的,都是绕过去请示太后。
好在高太后在摄政了八年之后,终于两腿一蹬,地下与神宗相会去了。把朝廷上下搞成这样,还给赵顼皇帝安排了“神宗”,这样一个带有贬义色彩的庙号,也不知道神宗皇帝会不会大嘴巴呼她。
赵煦上了台,嘿嘿一声冷笑,骂道:“先前那些顽固派,知道啥叫莫欺少年穷不?你们丫的都给我下野!从今天起,给我恢复新法!西夏那个小王八犊子,不许再送礼了,给我打,打得他们亲妈都认不出来!”
历来战争打的是什么?一曰钱,二曰人。宋朝虽然国土面积比之其他王朝要少,但是人均Gdp可是最高的。虽然缺少战马,但未必没有一战之力。
神宗和哲宗都是有头脑的,所以才会坚持变法。因为神宗之前遵循按照旧法,到了他这儿,国库已经出现了严重亏空。民间高利贷横行,农民负担重,战时还要被强征徭役,内部矛盾都解决不了,这仗可怎么打呀!
守旧党当初欺负哲宗皇帝年幼无权,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哲宗皇帝一手收拾旧党,另一只手可就对西夏开了刀!因为他清楚:妥协可是换不来真正和平的。
“洪德城之战”,又两次“平夏城之战”过后,西夏可就被打老实了。
然而这还不算完,赵煦同志发扬了痛打落水狗的精神,又发动“河湟之役”,攻占了青唐。打到了青海那一旮瘩,为大宋开疆扩土。
不可一世的西夏王朝,就被少年皇帝赵煦,给如此轻松地拿捏了。
宋哲宗赵煦在位时期,大宋朝廷威名远扬,人口增加了两百万户!
西夏人从水草丰茂的地方,被赶到了沙漠边缘。一直到后来北宋灭亡,都不敢在边境上找事。阿拉伯帝国、高丽、龟兹国、喀喇罕王朝、西亚木刺夷国,纷纷向大宋进贡。就连远在印度的麻离拔国,都不远万里前来参拜结交。
他做到这一切,其实只用了七年!因为宋哲宗体弱多病,去世时才二十四岁。从十岁继位以来,又被高太后耽误了八年。
按现在标准来说,他实际掌权的时候,其实还未成年呢!可话说回来,若他不是个充满锐气的少年,只怕也就要对现实妥协了。类似司马光之流的老顽固,当初还欲让出国土以求平安,若是有些羞臊,真应该找块豆腐一头撞死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