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水轰5早已停产,性能也不够先进。所以,最适合改造预警机的,恐怕只有运8了。”
食堂里的喧嚣声渐渐平息,只剩下他们五个人。
不过,关于预警机的敏感话题在这里显然不太合适,于是罗群提议大家移步到行政楼顶层的一间小会议室。
一进入会议室,王学意便开门见山地问道:“小许同志,你听说过咱们国家和大卫国合作的那个圆环工程吗?”
“来了。”许宁心中暗喜,对方终于主动提及了这个话题。
虽然他已经对预警机有所了解,但表面上还是保持了一副求知的态度:“我只是听说了一些,您能详细说说吗?”
郭林科见状,主动起身为大家倒了几杯茶水,递到每个人手中,会议室里其他人不是领导就是客人,他只好承担起这份服务的工作。
“这件事得追溯到1992年。”
王学意缓缓道来:“那时海湾战争的影响还未散去,上面决定投入10亿美元,向大卫国引进他们的费尔康相控阵雷达技术,计划打造我们自己的预警机。”
王学意用十几分钟的时间,将整个预警机合作项目的背景、过程以及面临的挑战一一介绍给似乎并不知情的许宁和徐舒。
“10亿美元?就为了改装4架飞机?”
徐舒惊讶不已,即便他见多识广,也被这个天文数字吓了一跳。
许宁同样感到震惊,他知道在前世有关于1.6亿美元预付款和违约金的事,但从未真正理解这笔钱的分量。
在90年代中期,10亿美元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巨款。
单是每架预警机的成本就达到了2.5亿美元,而去年从俄易斯购买的两艘现代级驱逐舰,每艘才花费4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它们带来的技术和资料。
相比之下,歼7f的研发成本更是微不足道,不到1000万美元。
尽管国家的外汇储备比80年代有所改善,但这笔巨额投资仍然反映出海湾战争对国家安全意识的巨大冲击。
“这个价格确实高。”
王学意解释道:“但在当时,我们的技术水平有限,全球范围内只有大卫国和俄易斯能够提供预警机技术。
而老毛子的A50U使用的是机械扫描雷达,不如大卫国的技术先进,加上高层的一些决策倾向,最终选择了大卫国的合作。”
王学意轻轻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要是真能用10亿换回那4架预警机,这笔钱花得值。
毕竟,大型预警机是国之重器。我担心的是,对方可能会借这个项目来干扰我们的自主研发进程。
万一他们中途违约,即便赔偿,我们失去的时间也无法挽回。”
许宁听罢,心中暗自赞叹,这位前辈的远见卓识果然名不虚传。
在原来的历史中,正是因为有像王学意这样的先驱者的坚持,华夏雷达技术才能在21世纪初迅速崛起。
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他依然坚定地推动了国内自主研发的道路。
记得1998年,通过特殊渠道,国内成功引进了一架伊尔-76飞机,并开始了预警机平台的改装研究。
当2000年国外合作伙伴突然违约时,国内团队已经做好准备,空警-2000项目很快立项,并在短短六年后便交付使用。
漂亮国后来评估认为,那次事件使华夏的预警机发展延迟了3到4年。但即便如此,损失也已降到最低。
这一次,许宁有信心不仅弥补这些损失,还能让华夏的空警系列提前领先世界。
“根据我们过去的经验,您的顾虑确实有道理。”
许宁恭敬地回应:“所以我们考虑利用现有的技术,开发一款中型预警机作为备选方案。
这样,不管国际合作是否顺利,我们都有自己的机型可以依靠。”
王学意点头表示认同,然后话锋一转,用手指轻敲桌面:
“因此,我早前咨询了梁绍霖,看看运-8是否有潜力用于预警机改造。他特别推荐了你,说你是唯一能在短时间内给出确切答案的人。”
“原本我打算从14所直接前往京都,没想到今天在这里遇见了你。”
许宁有些惊讶于自己在业内声望的传播速度。
这种认可不仅是对他个人能力的肯定,也为实现重生后的宏伟目标铺平了道路。
同时,这也让他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对于王学意的问题,许宁深吸一口气,准备详细解答。
对他而言,这根本不是难题。
毕竟,前世的空警200预警机就是在运8三类平台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
而现在的运8F-400经过一系列改进后,在性能上尤其是安全性和低速操控方面有了显着提升,远超之前的版本,因此作为特种飞机如预警机的载体更为理想。
如果许宁之前与丁志恒合作的研发方案能够顺利实施。
那么新世纪开始时,华夏应该已经完成了对图204\/214客机的国产化改造,那时候运8这位“老将”或许就可以退居二线了。
但这是未来的可能性,现在仍需依赖运8这个“小天地”来施展拳脚。
从后见之明来看,空警200虽已成功,但仍存在不少可以改进的地方。
对于不满足于简单复制过去研发的许宁来说,这正是他发挥创意的空间所在。
然而,他最关心的是当前华夏的雷达技术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
电子工业发展迅速,2002年电科14所能够制造出预警机所需的雷达,并不代表1997年的技术水平也能做到这一点。
因此,面对梁工和王院士的信任,许宁保持了谨慎:
“我非常感激您们对我的信任,但要做出准确判断,我还需要更多详细信息。”
“预警机的核心在于雷达技术,虽然运8平台具备改装潜力,但最终能否实现,取决于我们能否获得一款足够紧凑且高效的雷达系统。”
他举例说明:“比如,像圆环工程中使用的十几米宽的圆形天线罩,显然不适合安装在运8上,因为太大了。”
尽管没有得到明确承诺,王学意却从许宁的话语中感受到了积极的态度。
他意识到,许宁认为预警机改型是可行的,只是出于工程师应有的严谨态度,不愿轻易下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