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许宁敲门进入后,唐院长的笑容几乎能照亮整个房间,热情得让他一时之间感到些许不安。
唐正林不仅亲自将他迎到沙发上,还从文件柜中拿出一罐茶叶,熟练地泡了一杯茶递给他,仿佛他是位尊贵的客人。
“小许啊,你这次真是给军工学院争光了。”
唐正林说道,显然指的是即将举行的活动,杜亦熵之前提到过的青年代表出席的事情。
“这里面也有军工学院的功劳。”
许宁回应:“毕竟我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军工学院的培养和支持。”
得到满意的答复后,唐正林松了一口气。
这时,许宁终于有机会说明自己的来意,并打算详细解释他所需要的数据库的重要性。
他轻轻端起茶杯,准备润喉,以便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唐正林几乎毫不犹豫地回应道:“这事我明天就和校长说,马上申请!”
当许宁走出唐正林的办公室时,心中仍带着一丝难以置信。
他从踏入办公室到提出请求再到得到肯定答复,整个过程竟不到十分钟,茶还热着。
这办事效率,在他上辈子的经验中简直不可思议——无论是军工学院还是研究所,都没有这么迅速。
现在,站在教学楼的走廊里,许宁犹豫着下午的安排。
原本打算去买手机并申请号码,但考虑到当时电信是唯一提供商用移动电话服务的公司,并且周末不办公,这件事只能等到明天了。
而机房还在装修,暂时没有需要他处理的事情。
突然,他想起了唐正林在最后问起教材编写进度的事。
于是决定去找刘远博老师。按照记忆,这位老师婚前几乎没有休息日的概念。
不出所料,经过十几分钟的寻找,许宁在一个学生办公室找到了正在忙碌的刘远博。
“刘老师,下午好。”
许宁礼貌地打招呼,尽管他们私下以师兄师弟相称,但在学生面前,保持正式一点总是好的。
“哦,是你啊,小许!”
刘远博显得异常高兴:“你回来得正好,我正有一堆问题要请教呢。”
“是关于教材的吧?”许宁已经猜到了对方的困扰。
原来,刘远博根据他的大纲完成了前五章的编写,但面对第六章非线性有限元的内容却遇到了难题。
这部分内容对于一年级研究生来说太过复杂,几乎没人能理解。
许宁意识到自己确实应该早点回来帮忙,对此感到有些歉疚。
他当初计划是在镐京忙完后立即返回协助编写,但因为14所那边的项目耽搁了两个月,让刘远博独自承担了这份工作。
刘远博将手中的资料递给学生后,便带着许宁走进了他的办公室。
这本教材的编写进度让两人感到满意:
大纲规划了十二章,其中一章是程序示例,可以轻松复制粘贴完成,因此两个月的时间已经完成了大约一半的内容,虽然按难度来算可能只完成了四分之一。
办公室里,电脑屏幕上显示着一个古老的屏幕保护程序——三维管道,那是为了防止cRt显示器因长时间显示同一画面而受损的研发。
对于许宁来说,这是勾起了他回忆的画面;
然而刘远博无暇多想,轻晃鼠标结束了屏保,并输入密码解锁了电脑。
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标题为《非线性分析的一般方法》但内容空白的文档。
刘远博透露他已经多次尝试撰写这一部分,但每次都收到了相同的反馈——难以理解。
他显得有些沮丧,考虑是否应该跳过这个复杂的章节,直接进入平衡方程求解的部分;
甚至质疑某些章节如传热和流体流动问题的有限元分析与教材主题的相关性。
然而,许宁深知这些内容的重要性。
他坚持认为非线性分析不可或缺,因为现实中的工程问题往往涉及大变形等复杂情况,无法满足线性分析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问题必须得到正确处理,所以不能因为教学上的困难就简化或省略这部分知识。
那时,事情可就没这么轻松了。
“就说去年我做新舟60机翼颤振分析时吧,用的就是非线性有限元和非线性梁模型结合的方法。
要是连基本理论都没掌握,在实际工作中肯定要碰钉子的。”
“当然得考虑学生们能不能接受。”刘远博说。
刘远博挠了挠头,说道:“你提出的那个模型,现在业内直接称为常氏模型。
当初要是没被老师压下不发,你估计都能成为漂亮国土木工程师协会的会士。不过也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达到你的水平。”
“那件事我已经……”
许宁摆手想表示自己并不在意这些名利,但突然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等等,为什么是土木工程师协会?”
“现在的土木工程其实很少接触‘土’和‘木’了,更多是在研究结构力学,所以你的成果对他们很有用。”刘远博解释道。
“好吧……”
许宁很快回到正题:“总之,基础一定要打牢,即使未来不能灵活运用,至少在工作上也能按部就班不出错。”
“要是咱们京航大学的研究生连非线性有限元分析都不会,那还不被人笑死?”
这句话显然让刘远博无言以对。
“我们需要找到方法让学生能跟上。”
许宁建议:“教材安排应该循序渐进,先从简单的材料非线性问题入手,再逐步引入大位移、小应变的问题,最后才是全面的非线性分析。”
他迅速画出一个表格,规划着教学步骤:“我们还可以增加一些例题,帮助他们理解连续介质力学增量运动方程等概念。”
看着草稿纸上列出的计划,刘远博一时有些目瞪口呆。
“这个公式我懂,但推导过程你能再详细写一点吗?”
多年后,几乎所有工程专业的学生都会深深记住两个名字:许宁和刘远博。
上学时,他们对这两位教材编者可谓是又爱又恨。
工作后,这些人常常会重新翻开那本曾经让他们夜不能寐的课本,甚至在使用许宁研发的仿真程序前,还会对着书默默祈祷,希望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