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有经验老到的队长唐亦臻带队,其余三位飞行员依然感到紧张。
他们从琼省直飞至此,燃油有限,导航必须精准无误。
令人费解的是,即便没有空中加油计划,飞机仍配备了受油管,这虽然增加了阻力,但设计简单可靠。
幸运的是,一切顺利。大约15分钟后,电台传来基地模糊却连贯的指示,命令他们调整航向至145度,并开始下降高度。
塔台指挥官解释说,由于机场仅有一条跑道,所以他们需分两批降落。
根据历史记录,一条跑道可以在短时间内起降多架战斗机,但这对于当时的华夏航空兵来说几乎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因此,王致和他的僚机必须在机场上方盘旋等待。
就在这一圈中,王致注意到远处停机区有两架巨大的运输机被缓缓移入机库。
凭借对各种军用装备的了解,他迅速辨认出了它们的型号。
“这里居然有两架伊尔76?”王致惊讶地说道。
这个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的小机场,平时连一架飞机都没有,只有少量的驻守人员。所以,眼前这两架大型运输机显然不是这里的常客。
赵毅,13号机的飞行员,顺着王致的目光看去,发现不仅有这两架显眼的伊尔76,旁边还有电源车和气源车待命。
“看来不止这两架。”
他补充道:“肯定还有其他飞机在附近,这次行动不简单。”
在90年代末,不同类型的飞机联合演练可不是小事,通常需要军区级别的批准。
而且,这些伊尔76明显不属于海军航空兵——它们属于空军19师,而整个国家也仅有14架这样的飞机。
“这可能是跨军种的演习。”
王致心里想着,感到一阵兴奋。
对于一个渴望提升技能的飞行员来说,能与空军同僚交流经验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正当两人猜测时,电台里传来了准备降落的指令。
他们迅速回到驾驶舱,专注于着陆程序。随着飞机平稳降落在跑道上,减速伞被收走,他们缓缓驶向指定位置。
停稳后,王致看到了更多的飞机:一个大鼻子的运8和一架歼轰7,隐藏在机棚之中。他们的四架歼8c也被引导至安全区域停放。
“这次飞行2000公里到这里,不会只是为了转场训练吧?”
王致对着刚摘下头盔的唐亦臻问道。
唐亦臻接过飞行记录表签名,然后笑着回答:“你猜得没错,很快就会知道更多,现在跟我来。”
说完,便带着王致走向了会议地点。
王致走向旁边一座不起眼的楼房,路过两个停放大型飞机的机库时,忍不住好奇地往里看了一眼。
这一看之下,他立即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
眼前的两架飞机机翼和机尾挂着白色的吊舱——那是空中加油设备。
王致曾在航校模拟过空中加油,对这些装备并不陌生。
他惊呼:“这难道是伊尔78吗?”要知道,华夏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此前从未拥有过这种战略级别的加油机。
更让他惊讶的是,一架飞机涂装为华夏的天蓝白相间,而另一架则保留着苏连空军的旧涂装,只是国旗被草草地涂掉了。
瞬间,王致明白了他们为何要带上受油管——这是为了进行专项训练,涉及超远程飞行任务,极有可能与南海有关。
想到这里,他的心情变得异常激动。
当王致和其他三人跟着唐亦臻进入一间地下会议室时,里面已经坐满了人。
作为飞行员,他们享受了一点特殊待遇,在会议桌旁还有空位留给她们。
几个人迅速坐下,整理好飞行头盔,并从背包中取出笔记本和笔准备记录。
讲台上,一位空军大校正在调整笔记本电脑,显然对技术不太熟悉。
待所有人到齐后,他才抬头开始准备发言。
王致认得这位军官,记得在内部学习会上见过他的照片,但当时只听说了他在新装备换装期间的付出的努力。
他随即低声地向旁边的唐亦臻问道:“师长,这位是不是之前全军表彰过的那位……”
郑良群副师长,空一师的领导之一,在年初接机时也在场。
王致听出同行者话里带着一丝羡慕,推测郑良群可能很快就要升任师长了。
毕竟,唐亦臻几年前就已经是师长了。
就在王致想进一步询问时,会议开始了。讲台上的郑良群面对着几十名中高级军官,心情畅快。
尽管最近几个月他获得了不少荣誉和表彰,并参与了重要的演习,但他一直有个遗憾——无法公开讨论自己在克什米尔上空取得的战果。
今天,情况不同。
郑良群接到指示,这次演讲可以无所不谈。他将分享改装新型歼8c战斗机的经验,以及训练、演习和作战中的心得。
随着郑良群展示歼8c飞行包线图并讲解飞机性能,王致注意到他使用了“作战”这个词。
这在军队高层人物中并不常见,特别是对于像郑良群这样近期备受瞩目的飞行员而言。
郑良群详细介绍了歼8c战斗机的特点:它在中低空的表现优异,地勤对国产飞机更加熟悉,导致更高的出动率;
雷达系统在5000米以下的高度有出色的下视能力和杂波过滤能力;霹雳11导弹在高空的有效性也得到了证明。
当提到击落三倍音速的米格25时,王致再次看向唐亦臻,意识到这次演讲远比表面看起来重要得多。
尽管之前已经有了些许预感,但当事实从他人嘴中说出时,那种冲击力依然令人难以平静。
被击落的竟然是米格25——这款战机在航空史上享有传奇地位。
它曾在海湾战争中面对联军压倒性的空中力量,却依旧能灵活穿梭,如入无人之境。
而现在,这样一款传奇战机竟被轻易击落,这让王致感到震撼不已。
他这才明白,为什么自家师长刚才的话语中充满了羡慕。
毕竟,这是30多年来航空兵部队取得的第一个战果,怎能不让人艳羡?
郑良群的报告持续了一个小时,对于海航9师的四位飞行员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