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ai人工智能11
大宋时空节点。
开封府垂拱殿。
“芯片的设计是微观的技术啊。难怪会用纳米那么小的单位来形容。”
卢多逊看到微观的突破汇聚成改变世界洪流这句话后,立刻产生了联想。
“所以你能想象得到,他们是如何在这么渺小的东西上设计芯片,还能让芯片实现那么不可思议的功能?”
即便是感觉难以置信,卢多逊仍然被记忆中那句一张纸的厚度能容纳10万纳米的话震得心神难以安宁。
众人听完后,同样的陷入了无限的惊叹中。
“我以为微观的渺小或许就如牛毛,现在看来这个概念是咱们根本就无法量化的。更别说从宇宙层面来看微观世界。”
赵普抛下了自己以往的可笑定义,感慨着真正的微观世界该怎样去形容呢?
“再渺小的东西,也能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以小看大,咱华夏在宇宙中又何尝不是渺小到根本不足为虑,但华夏的突破不正是改变宇宙的洪流吗?”
赵匡胤将这句话上升到了华夏民族的高度后,一瞬间便让众人感觉到心情激荡。
“咦,这封信是一个公司写给另一个人的?担心公司的前景,忧怀祖国的未来?”
刘熙古脑子里思索着这其中的联系,再想到前面视频的内容,莫不是网友担忧deepseek公司被打压,所以公司写了这么一封信?
“这几句话里无一不是体现了无数普通人都在为国家的建设添砖加瓦,后世普通人的情怀我深感敬佩。”
赵匡胤真的无法再用更多的言语来描述后世在实现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付出了多少。
而这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怀正戳中了他心底最深处的情感。
回想着天幕播放以来的宣扬的爱国主义,正是这样朴素而又强烈的情怀让华夏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
“所以,这份担忧如今已经成了他们眼底的光,那一个个沉甸甸的成就正是华夏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凭证。”
刘熙古压下激动的心情说道。
虽然没有参与到其中,但是他从天幕上见证了这个过程。
同样是华夏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的一份子,他与有荣焉,同感自豪。
“深求于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深求公司吗?”
高怀德此时看到落款后,立刻产生了疑惑,这词语感觉到似曾相识的熟悉感。
“是deepseek啊,深度求索。”
赵普立刻想起来金融战的结尾处说了deepseek的中文名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源自屈子的诗词吗?”
赵匡胤心底再次荡起了阵阵涟漪,那是感动,又是自豪。
虽然是疑问的语气,但他很确定这个名字就是出自屈子的离骚。因为后世在方方面面无不在致敬着他们这些古人。
这就是伟大的华夏民族,传承了五千年的泱泱国度。
deepseek不仅致敬了华夏的传统文化,更是继承了离骚传递的坚韧精神,在人工智能领域坚持不懈的求索着未来的答案。
大宋又何尝不是在深度求索?
面对工业化进程中的未知,庞大到数以十万计的研究人员正在求索着各种基础理论知识。
遍布全国各个乡村的学校同样在求索的道路上撒下无数种子,期待着未来的开花结果。
轰轰烈烈的海贸以及远航同样是在求索着未知,为大宋的未来奠定着海洋的决心。
未来会是怎样的?赵匡胤和他的臣子们都能隐约的看到。
他们身为结束几百年乱世的王朝柱石,本就应该为这片土地留下安宁繁荣。
而如今命运给了他们一个无法拒绝的选择,那就是成为星辰大海征途上的奠基者。
对此大宋的君臣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未来将由海洋起,于星空始。
大明时空节点。
紫禁城。
朱棣看着深求二字陷入了短暂的呆滞中。
而其他人同样的除了惊叹,再也无法用言语表述他们此刻的感受。
良久以后,朱棣叹出一口气说道:
“你们能想象?这封信是人工智能写出来的,它不是人啊。”
所有人都知道人工智能的概念,也知道它能对话,能学习,甚至能控制工业生产,辅助医疗服务,帮助金融演算等等等等。
但是他们从没想过这个人工智能竟然智能到了这种地步。
“它竟然能理解普通人的爱国情怀,还能通过这样条理分明,逻辑严谨的行文来表述华夏民族伟大复兴的决心。”
“还能通过种种事例来宽慰普通人的担忧之心,从而让人对国家的信任上升。”
朱高炽感觉它似乎很明白人的思想,并能从中找到方法来为人排忧解难。
“这就是人工智能,未来当它再进化,再发展之后会变成什么样?”
杨荣此刻已经真正的了解到了人工智能的强大之处。
“所以它才是最终的决赛场,这是一场赢者通吃的决赛。”
朱棣能想象当后世率先实现通用人工智能后,就意味着整个世界的所有方式都将被重新定义。
“万物皆有裂隙,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听听这话,其中蕴含着哲学的道理,它竟然也懂得。”
夏原吉此刻想到deepseek融进了华夏文化,或许只有华夏的智慧才能做出这种人工智能。
“这个附注是用来宽慰普通人的吗?我看更像是宣告着华夏的自信。”
朱瞻基觉得都不能用机器来看待它了,它的聪明和人似乎都没什么区别。
“祖冲之三号超导量子计算机又成功构建了。之前不是有了九章量子计算机吗?”
朱高炽想到了之前的天幕,疑惑着其中的不同。
“这是再次向咱们古老的传承致敬了,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后世不仅没有忘记,更是让他的名字成为了一个时代的代号。”
量子计算机的含金量朱棣很清楚。
而此刻他却无比感慨,为后世这样的缅怀和继承的举动感到无比骄傲。
他自豪自己也是华夏这棵五千年大树上的一片叶子,他自豪大明也是这颗大树上的一个分支。
古往今来,华夏民族孕育了无数的伟大朝代和伟大人物,这是华夏民族的丰厚的遗产。
历史的大明留下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传统。
那么如今的大明国门在哪里?未来的社稷还会否能继续传承?
朱棣此刻的眼里晃过了世界地图,随后他的眼神也透过了天幕,望向了九天之外。
如果视线能穿过蓝星的大气层,那里将是一片茫茫星海。
未来大明的国门可以远在银河之中,而大明的君王死,社稷也将永存。
因为它的名字不仅叫大明,更是叫华夏。